一种手持式电热无烟灸疗棒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929166发布日期:2018-07-13 17:48阅读:43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医灸疗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手持式电热无烟灸疗棒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中医灸疗有两个特点:一是发热,二是穴位,是以燃烧物(比如艾条)发热对应人体穴位进行灸疗的一种方法,通过热来刺激患处相关穴位,激发穴位的功能,根据温通经络的原理实现活血化瘀,促进新陈代谢,达到保健防病治病的目的。传统灸疗(包括悬灸)的燃烧发热有多种材料,应用最多的是艾条,但是无论是哪种材料在使用时都会产生烟雾,影响环境,而且这些烟雾处理起来非常困难,不能完全被清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手持式电热无烟灸疗棒及使用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手持式电热无烟灸疗棒,包括插头线、内部中空的手持手柄和内部中空的聚热外套管,聚热外套管的一端伸入手持手柄的一端内并与手持手柄连接;

手持手柄内靠近聚热外套管的一端内设有电热转换器和接线柱,接线柱设置在电热转换器远离聚热外套管的一端,且接线柱与电热转换器电连接,且接线柱通过从所述手持手柄另一端穿出的插头线与外部电源电连接;

聚热外套管内靠近手持手柄的一端设有电热丝和发热管,电热丝设置在发热管的外侧壁上,发热管靠近手持手柄的一端伸入手持手柄内,并与电热转换器连接,电热丝与电热转换器电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手持式电热无烟灸疗棒将电能转换成热能,将聚集热能以集中均匀的温度灸于人体穴位,为灸疗提供了一个更加方便的工具,且在使用过程不会有烟雾产生,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可用于悬灸。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隔热外套管和手持手柄的连接处设有用于防止聚热外套管从手持手柄内沿着远离手持手柄方向脱落的防脱垫片。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防脱垫片可以防止隔热外套管从手持手柄中脱落,保证手持式电热无烟灸疗棒在使用时的安全。

进一步:本发明的灸疗棒还包括固线装置,固线装置包括底座和固线夹,底座设置在手持手柄的内壁上,固线夹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插头线的导线穿过所述固定夹并卡接在所述固定夹内。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固线装置可以将导线固定在手持手柄中,防止使用手持式电热无烟灸疗棒时电线堆在手持手柄中。

进一步:本发明的灸疗棒还包括防止发热管从聚热外套管内沿远离手持手柄方向脱出的防脱出组件。

进一步:所述防脱出组件包括防脱落螺栓和防脱落螺母,聚热外套管远离手持手柄的一端设有通孔,防脱落螺栓穿过通孔且伸入聚热外套管内,并与位于聚热外套管内壁上所述通孔位置处的防脱落螺母螺纹连接,且防脱落螺栓与发热管远离手持手柄的一端端面抵接。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防脱落螺栓可以防止使用手持式电热无烟灸疗棒时发热管从隔热外套管中脱落,避免患者被发热管烫伤。

进一步,所述聚热外套管靠近所述手持手柄的一端的表面设有多个散热孔。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在聚热外套管靠近手持手柄的一端的表面设置散热孔,以将聚热外套管内的热气散出,防止聚热外套管内的高温破坏手持手柄内的部件,影响该手持式电热无烟灸疗棒的寿命。

进一步:发热管采用陶瓷发热管。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陶瓷发热管具有升温迅速、加热均匀及寿命长的优点,能够使本发明的灸疗棒快速完成加热过程。

进一步:所述聚热外套管远离所述手持手柄的一端截面为圆形,且所述聚热外套管远离所述手持手柄的一端直径为10-40mm。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所述聚热外套管远离所述手持手柄的一端截面为圆形,可以使得用户在使用时比较方便的将所述述聚热外套管远离所述手持手柄的一端对准穴位,使用方便,准确度高。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所述手持式电热无烟灸疗棒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所述插头线接通电源,并将所述手持式电热无烟灸疗棒的聚热外套管远离所述手持手柄的一端管口预热至设定温度;

步骤2:握住手持手柄,将聚热外套管远离所述手持手柄的一端置于穴位上方预定距离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的使用方法将电能转换成热能,将聚集热能以集中均匀的温度灸于人体穴位,可以有效寻找热敏穴的位置同时对患者进行灸疗,为灸疗提供了一个更加方便的工具,使用过程不会有烟雾产生,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进一步:步骤2中,所述设定温度为500-700℃。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对手持式电热无烟灸疗棒加热至500-700℃,使得采用悬灸方式时,达到人体穴位的温度一方面既适合灸疗,另一方面又能被人体所承受,效果较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灸疗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使用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插头线,2、手持手柄,3、接线柱,4、电热转换器,5、聚热外套管,6、发热管,7、电热丝,8、防脱垫片,9、固线螺栓,10、固线螺母,11、防脱落螺栓,12、防脱落螺母,13、散热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手持式电热无烟灸疗棒,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头线1、内部中空的手持手柄2和内部中空的聚热外套管5,聚热外套管5的一端伸入手持手柄的一端内并与手持手柄2连接;

手持手柄2内靠近聚热外套管5的一端设有电热转换器4和接线柱3,接线柱3设置在电热转换器4远离聚热外套管5的一端,且接线柱3与电热转换器4电连接,且接线柱3通过从所述手持手柄2另一端穿出的插头线1与外部电源电连接;

聚热外套管5内靠近手持手柄2的一端设有电热丝7和发热管6,电热丝7设置在发热管6的外侧壁上,发热管6靠近手持手柄2的一端伸入手持手柄2内,并与电热转换器4连接,电热丝7与电热转换器4电连接。

本发明的手持式电热无烟灸疗棒,电热丝7采用金属合金电热丝,聚热外套管5采用聚热不锈钢外套管,在使用时将插头线1的插头一端插电,电流依次通过插头线1的导线和接线柱3传入电热转换器4,电热转换器4将电能转换为热能,为电热丝7加热,电热丝7设置在发热管6的外侧壁上,当电热丝7温度升高,热量逐渐传给发热管6,发热管6内的温度逐渐升高,一段时间(通常为5-10分钟)后,发热管6内温度达到设定稳定范围500-700℃,在聚热外套管5的作用下,发热管6内温度不再发生变化,并向外发散热量。在发热管6距离人体穴位3-4cm时,穴位温度为40-50℃左右(例如,可在45℃),具体温度值与发热管6的半径有关,半径越大,穴位温度越高。

本发明的手持式电热无烟灸疗棒将电能转换成热能,在发热管6内形成一个恒温环境,并通过发热管6的出口将这些热能作用于人体穴位,同时并结合灸疗手法达到保健治病的目的,且在使用过程不会有烟雾产生,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可用于悬灸,例如,可作用于人体穴位悬炙、热敏悬炙和温艾悬炙。

本实施例中,隔热外套管5和手持手柄2连接处设有用于防止聚热外套管5从手持手柄2内沿着远离手持手柄2方向脱落的防脱垫片8。通过防脱垫片8可以防止隔热外套管5从手持手柄2中脱落,保证手持式电热无烟灸疗棒在使用时的安全。

本实施例中,本发明的灸疗棒还包括固线装置,固线装置包括底座9和固线夹10,底座9和固线夹10固定连接,底座9设置在手持手柄2的内壁上,固线夹10设置在底座9上,且插头线1的导线穿过所述固定夹10并卡接在所述固定夹10内。

具体地,底座9可采用粘贴的方式固定在手持手柄2远离聚热外套管5的一端的内壁上,并将插头线1的导线固定在固定夹10中,以将导线固定在手持手柄2中,防止使用手持式电热无烟灸疗棒时电线堆在手持手柄2中。

本实施例中,本发明的灸疗棒还包括防止发热管6从聚热外套管5内沿远离手持手柄2方向脱出的防脱出组件。

优选地,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防脱出组件包括防脱落螺栓11和防脱落螺母12,聚热外套管5远离手持手柄2的一端侧壁上设有通孔,防脱落螺栓11穿过通孔且伸入聚热外套管5内,并与位于聚热外套管5内壁上所述通孔位置处的防脱落螺母12螺纹连接,且防脱落螺栓11与发热管6远离手持手柄2的一端端面抵接。

具体地,发热管6与聚热外套管5同轴,防脱落螺栓11伸入聚热外套管5内的螺杆长度不小于聚热外套管5和发热管6的半径之差,通过防脱落螺栓11和防脱落螺母12可以防止使用手持式电热无烟灸疗棒时发热管6从隔热外套管5中脱落,避免患者被发热管6烫伤。

优选的,聚热外套管5靠近手持手柄2的一端的表面设有多个散热孔13。

在聚热外套管靠近手持手柄的一端的表面设置散热孔,以将聚热外套管内的热气散出,防止聚热外套管内的高温破坏手持手柄内的部件,影响该手持式电热无烟灸疗棒的寿命。

优选地,发热管6采用陶瓷发热管。陶瓷发热管具有升温迅速、加热均匀及寿命长的优点,能够使本发明的灸疗棒快速完成加热过程。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聚热外套管5远离所述手持手柄2的一端截面为圆形,且所述聚热外套管5远离所述手持手柄2的一端直径为10-40mm。通过将所述聚热外套管5远离所述手持手柄2的一端截面为圆形,可以使得用户在使用时比较方便的将所述述聚热外套管5远离所述手持手柄2的一端对准穴位,使用方便,准确度高。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所述手持式电热无烟灸疗棒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插头线1接通电源,并将手持式电热无烟灸疗棒的聚热外套管5远离所述手持手柄2的一端管口预热至设定温度;

步骤2:握住手持手柄2,将聚热外套管5远离所述手持手柄2的一端对准穴位。

本实施例中,步骤2中,设定温度为500-700℃。对手持式电热无烟灸疗棒加热至500-700℃,使得采用悬灸方式时,达到人体穴位的温度一方面既适合灸疗,另一方面又能被人体所承受,效果较佳。

具体地,使用本发明的灸疗棒时应先对灸疗棒进行加热,插头线1的插头一端插电,电流依次通过插头线的导线和接线柱3传入电热转换器4,电热转换器4将电能转换为热能,为电热丝7加热,电热丝7设置在发热管6的外侧壁上,当电热丝7温度升高,热量逐渐传给发热管6,发热管6内的温度逐渐升高。

对灸疗棒加热一段时间(通常为5-10分钟左右)后,发热管6内温度达到设定的温度范围500-700℃,在聚热外套管5的作用下,发热管6内温度不再发生变化,并向外发散热量。在发热管6距离人体穴位3-4cm时,穴位温度为40-50℃左右(例如,可在45℃),具体温度值与发热管6的半径有关,半径越大,穴位温度越高。

加热完成后可使用灸疗棒确定热敏穴的位置并进行灸疗(可用于悬灸,例如,可作用于人体穴位悬炙、热敏悬炙和温艾悬炙)。具体地,根据患者症状的不同找出可能为热敏穴位的相关穴位,若对相关穴位依次使用旋灸、循经灸和雀啄灸的方法进行验证时,相关穴位出现热敏感觉,则相关穴位属于热敏穴位。

本实施例中,患者由于夜晚着凉引发腹痛,加热灸疗棒并根据热敏穴手法确定热敏穴位为神阙穴,握紧手持手柄2,将聚热外套管5远离手持手柄2的出口置于距离神阙穴3-4cm处,悬灸7分钟,患者腹痛将消失。

本实施例中,患者腿疼且每天早上腿抽筋,加热灸疗棒并根据热敏穴手法确定热敏穴位为次髎穴、委中穴和承山穴后,使用灸疗棒对这三个穴位悬灸。具体地,将聚热外套管5远离手持手柄2的出口置于次髎穴上方3-4cm处悬灸30分钟透热现象可消失,将聚热外套管5远离手持手柄2的出口置于委中穴上方3-4cm处悬灸20分钟后透热现象可消失,将聚热外套管5远离手持手柄2的出口置于承山穴上方3-4cm处悬灸15分钟后患者抽筋位置的热感消失。此时,一次灸疗结束,共灸疗7次,患者腿疼和早上腿抽筋的现象消失。

本实施例中,患者胃部泛酸水,加热灸疗棒并根据热敏穴手法确定热敏穴位为梁门穴和公孙穴。握紧手持手柄,将聚热外套管5远离手持手柄2的出口置于距离梁门穴上方3-4cm处,悬灸10分钟,再将聚热外套管5远离手持手柄2的出口置于距离公孙穴上方3-4cm处,悬灸10分钟,则一次灸疗结束,连续灸疗三天,患者胃部泛酸水现象消失。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