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神经性耳聋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35925发布日期:2018-10-23 21:28阅读:69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治疗神经性耳聋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神经性耳聋,又称感音神经性耳聋,是指人体听觉系统中的传音、感音或分析综合部位的任何结构或功能发生障碍,都可表现为听力不同程度的减退,轻者为重听,重者为聋。由于螺旋器毛细胞、听神经、听觉传导经路或各级神经元受损害导致的声音感受与神经冲动传递障碍造成的听力减退。

尽管神经性耳聋不会危及生命,但会给个人生活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世界卫生组织2015年顾及全世界听力障碍人数达到2.78亿,2016年我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我国有听力残疾人约2004万人,占残疾人总人数的24.16%,占全国总人口数的1.53%,人群中听力下降达25db及以上者在75岁时上升到50%,60岁人群中约占10%,青年人中约占1%,且发病年龄有逐年下降趋势。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将使老年性耳聋患者群加大;二是使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耳聋患者越来越多;三是青少年携带随身听耳机导致听力下降也明显地显现出来,成为一个潜在的患者群体;四是现代工业噪声污染,使人类赖依生存的环境噪声越来越大,成为致使听力下降的又一原因。

神经性耳聋是最常见的感觉障碍性疾病之一,可引起严重心理障碍甚至有自杀,危害极大,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由于耳聋病因复杂,发病机理尚不清楚,目前尚没有客观检查方法,更没有特效药物和特效治疗方法。所以,神经性耳聋的治疗已成为临床上迫切需要解决的医学难题。

临床上对神经性耳聋目前还没有统一治疗模式,药物治疗是其中的手段之一。药理学研究认为神经性耳聋与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活性改变所致。神经递质、神经调质、作用于电压门控通道的复合物都可调控神经元活性。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神经性耳聋的化学药物主要包括利多卡因(lidocaine)、多卡胺(tocainide)、氟卡胺(flecainide)、美西律(mexiletine)、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加巴喷丁(gabapentine)、拉莫三嗪(lamotrigine)、丙戊酸(valproicacid)、阿普唑仑(alprazolam)、氯硝西泮(clonazepam)、甲硝安定(alprazolam)、地西泮(diazepam)、阿坎酸(acamprosate)、卡罗维林(caroverine)、美金刚(memantine)、阿米替林(amitriptyline)、曲米帕明(trimipramine)、去米替林(nortriptyline)、帕罗西丁(paroxetine)、舍曲林(sertraline)、氟西汀(fluoxetine)、巴氯芬(baclofen)、环苯扎林(cyclobenzaprine)、米索前列醇(misoprostol)、阿伐他汀(atorvastatin)、尼莫地平(nimodipine)、呋塞米(furosemide)、环扁桃酯(cyclandelate)、舒必利(sulpiride)、伐地那非(vardenafil)、褐黑素(melatonin)、维生素(vitamins)、地塞米松等激素类药物(刁明芳,孙建军.耳鸣药物治疗现状与展望.中华耳科学杂志.2014年,12(3):507-511.)。虽然这些方法对神经性耳聋患者有一定治疗效果,但治疗效果有限,且其中使用大量精神类药物、心率调节药物和激素类药物,使用易于成瘾性,且存在极大的副作用。

目前中医在神经性耳聋治疗方面已经取得一定的成就,其中中医针灸或中医针灸联合药物治疗在耳鸣治疗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和明确的治疗效果,且其安全无副作用,简便易行,价廉,易被患者接受,在耳鸣的治疗方面有很大潜力。

针灸治疗耳鸣的方法只要包括:毫针、艾灸、穴位注射、穴位贴敷、电针、穴位埋线、耳穴贴压、激光经络穴位疗法、针灸/穴位注射联合法等。针灸的穴位主要包括:耳前三针穴(听宫、听会、耳门)、耳后三针穴(翳风、翳明、风池)、手三针穴(合谷、中渚、外关)、足三针穴(涌泉、三阴交、足三里)等(郑勇,牟风华,戴缙.耳鸣的针灸疗法概述.针灸临床杂志.2004,20(11)54-57.)。其中穴位注射主要采用维生素b12、利多卡因、丹参、川芎等注射药物。但针灸治疗耳鸣类慢性疾病往往需要留针治疗,且留针时间较长,无法适应目前人类的快节奏生活模式。因此需要结合其他方法如穴位注射、口服药物等联合治疗。以提高患者的顺应性,避免治疗中断。

在口服药物方面,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神经性耳聋是由于肾气虚损或肝火上扰致使气机紊乱耳窍阻塞所致,通常采用补肾益气类中药丸剂、汤剂治疗耳鸣,如耳聋左慈丸等。国内王少华等对中医药治疗耳鸣的文献进行了meta分析。结果表明,文献报道的治疗耳鸣的中药以补益药最多,共有9种。单味药用药频次前5位的是石菖蒲、葛根、丹参、黄芪、磁石重镇。最大的前7种关联中药为石菖蒲-葛根、石菖蒲-丹参、石菖蒲-磁石、葛根-丹参、葛根-黄芪、丹参-黄芪、石菖蒲-黄芪。其给药剂型主要为口服给药(王少华,郑日新.中医药治疗耳鸣的meta分析及用药规律.安徽中医学院学报,30(1):13-16)。如中国专利cn200510042761.4公开的一种治疗神经性耳聋的药物及其制备工艺,主要由淫羊藿、制何首乌、熟地黄、黄精、龟甲、磁石、川芎、郁金、炙黄芪和僵蚕组成;再如中国专利cn201510774467.6公开了治肝肾阴虚型神经性耳聋的中药配方,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熟附片20克、五味子25克、补骨脂20克、泽泻15克。通过实践证明,这些药物在治疗神经性耳聋方面效果缓慢,而且还有一定的毒副作用。

甲钴胺(mecobalamin)为内源性维生素b12,存在于血液、髓液中,与维生素b12相比,其对神经元的传导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可通过甲基转换反应促进核酸-蛋白-脂肪代谢,其作为甲硫氨酸合成酶的辅酶,可使高半胱氨酸转化为甲硫氨酸,参与脱氧核苷合成胸腺嘧啶过程,促进核酸、蛋白合成,促进轴索内输送和轴索再生及髓鞘的形成,防止轴突变性,修复被损害的神经组织。

基于此,本发明人在临床实践摸索中,发现甲钴胺用于预防或治疗听力损失取得较好的疗效。令人惊讶地是,将甲钴胺配合针灸治疗法能有效地抑制由噪音引发的听力阈值的转移即阈移,且显示出更为优异的治疗效果,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神经性耳聋的药物组合物,以及该组合物的应用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用于治疗神经性耳聋的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包含甲钴胺。

本发明提供用于治疗神经性耳聋的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包含甲钴胺、利多卡因。

所述的甲钴胺溶于生理盐水中。

所述甲钴胺与生理盐水的质量体积比为1%-10%。

进一步地,所述甲钴胺与生理盐水的质量体积比为2.5%-5%。

所述利多卡因浓度为5%。

所述5%利多卡因与甲钴胺生理盐水的体积比为1:(1-15)。

所述的组合物注射部位为胸锁乳突肌上1/3处耳大神经走行部位和/或耳廓前后之耳小神经和/或耳颞神经部位的皮下,以鼓起较大皮丘为度。

所述的组合物结合针灸治疗法共同应用。

用法用量:每次10-20ml;每天一次,三天为一个疗程。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治疗机理如下:

耳神经末稍与听神经可能存在有交叉吻合支,它们可能通过经络里应外合,承上启下协同完成听力传导及感应的全过程。

内耳神经末稍及微循环可能与耳大,耳小,耳颞神经及伴随血管等有某种关联。通过松解耳神经可能改善内耳耳渦毛细胞微循环使其恢复正常功能。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通血畅则气机调达,气机调达则疾病自愈。本发明在治疗过程中结合中医“气致病所”治疗方法,按中医针灸要求得气,松解该处筋膜以解除耳神经卡压状态。

本发明有益效果:

耳大神经从胸索乳突肌中点表面上行至耳后段,耳小神经及耳颞神经也分别在耳廓前后下行走,部位都比较表浅,极易招受外力撞击或挤压(如侧卧硬枕头等)和风寒湿邪侵袭,致使该部位肌肉筋膜神经血管等发生收缩、痉挛、炎症、继之粘连,导致耳神经或血管受到卡压,或微循环障碍而处于休眠状态,其后果则是耳朵听力发生障碍,出现耳鸣-听力下降-耳聋。

本发明利用甲钴胺的生理盐水溶液沿耳神经走行部位皮下注射,边进边推,达到分离皮下粘连之肌肉筋膜,解除神经卡压,激活了休眠状态的耳神经,起到了立杆见影的效果;同时甲钴胺还有营养神经以巩固疗效的作用。本发明加入的利多卡因有止痛作用,可减少病人痛苦,易接受治疗。

本发明组合物及应用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安全可靠,起效讯速,疗效显著,治疗费用低,病人易于接受。本发明结合了中西医优点,为神经性耳聋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新路子,将给绝大多数耳聋病人带来耳朵复聪的福音和光明前情,值得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限定,但要求保护的范围不仅局限于所作的描述。

实施例一

一种用于治疗神经性耳聋的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为甲钴胺与生理盐水按3%的质量百分比溶解。

上述组合物直接注射于胸锁乳突肌上1/3处耳大神经走行部位和耳廓前后之耳小神经和耳颞神经部位的皮下,以鼓起较大皮丘为度。并结合针灸治疗法共同治疗。

用法用量:每次10ml;每天一次,三天为一个疗程。

实施例二

一种用于预防或治疗神经性耳聋的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为甲钴胺、利多卡因和生理盐水。

所述甲钴胺与生理盐水的质量体积比为10%。

所述利多卡因浓度为5%;5%利多卡因与甲钴胺生理盐水的体积比为1:15。

将上述组合物制备成注射液,待用。

取上述的注射液注射于胸锁乳突肌上1/3处耳大神经走行部位,以鼓起较大皮丘为度。结合针灸治疗法共同治疗。

所述的组合物结合针灸治疗法共同治疗。

用法用量:每次15ml;每天一次,三天为一个疗程。

实施例三

一种用于预防或治疗神经性耳聋的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为甲钴胺、利多卡因和生理盐水。

所述甲钴胺与生理盐水的质量体积比为1%。

所述利多卡因浓度为5%;5%利多卡因与甲钴胺生理盐水的体积比为1:1。

将上述组合物制备成注射液,现配现用用。

取上述的组合物,注射于耳廓前后之耳小神经和耳颞神经部位的皮下,以鼓起较大皮丘为度。

用法用量:每次20ml;每天一次,三天为一个疗程。

实施例四病例及治疗效果

选择来诊主观性耳鸣耳聋患者中无过敏史的患者60例,病例资料如下:

1、一般情况:

患者男性42例,女性18例。年龄40—88岁。40—50岁4例,51—60岁6例,61—70岁15例,71—80岁35例。

2、耳聋时间:

2个月—5年24例,6—10年21例,11—15年11例,16—20年4例。

3、耳聋程度:

轻度聋(迈距离一般谈话无困难,语音听阈大概在26~40db)12例;

中度聋(近距离听话感到困难,听阈大概在41~55db)30例;

中重度聋(近距离听大声语言困难。听阈大概在56~70db)11例;

重度聋:耳边大声喊方能听到。听阈在71~90db)5例;

全聋(耳边大声呼叫无反应听阈超过90~120db)2例。

将上述病例按照患者年龄、耳聋时间、耳聋程度随机分成5组,每组12名患者,每组患者情况尽量平均或类似。分组情况如下:

试验例1-3:按照本实施例1-3方法制备的药物和方法使用。

对照组1:按照本实施例1方法制备的药物;不同之处在于使用方法为直接穴位注射,不结合针灸“气致病所”穴位疗法。

对照组2:注射给予维生素b12注射液(维生素b12含量同实施例1中甲钴胺含量),注射方法同实施例1.

对照组3:注射液给予浓度为20%的利多卡因注射液2ml,注射方法同实施例1.

注射操作按照国标gb/t21709.6-2008(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6部分:穴位注射)执行。

各组患者注射频率均为每天一次,三天为一个疗程,进行2-4个疗程。

疗效评定标准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药新药治疗耳鸣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如下:

临床痊愈:耳鸣消失,听力恢复正常,且随访1个月以上不复发者;

显效:耳鸣影响工作和睡眠转为仅在夜间或安静环境中出现,或持续性耳鸣减轻为偶发,无明显听力障碍者;

有效:耳鸣由影响工作和睡眠转为在嘈杂环境中出现,或由嘈杂环境中出现转为安静环境下出现,或由持续性发作转为间歇性发作;

无效:耳鸣无改善甚至加重者。

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实施例1-3制备的注射液,患者应用后总有效率为98%,且2个疗程治好的患者占91.6%,仅有10%的患者治疗了3-4个疗程;与对照组1和对照组3比较成非常显著差异,与对照组2比较呈显著差异,说明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加针灸“气致病所”穴位疗法对神经性耳聋有显著的治疗作用,且均未出现其他副作用及不良反应。

对照组2的12位患者中2个疗程治疗好的为2位,3-4个疗程治疗好的7位,说明本发明与维生素b12相比,其对神经元的传导有更好的改善作用和神经组织修复作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