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防和治疗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52523发布日期:2018-08-24 20:05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兽药,特别是一种预防和治疗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又称为鸭传染性浆膜炎、鸭败血病,是一种严重威胁及影响鸭、鹅等水禽的接触性、急性或慢性传染病,1-8周龄鸭敏感,其死亡率最高可达75%。给养鸭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其临床症状主要是以心包炎、气囊炎和肝周炎为主。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采食减少,站立不稳,全身颤抖,头颈歪斜,呈观星状,两腿伸直呈角弓反张姿势。咳嗽甩鼻、张嘴呼吸,拉黄绿稀便,逐渐衰竭倒地抽搐死亡。剖检可见心脏心包积液,被膜增厚,心外膜有纤维素性渗出物,气囊浑浊、增厚,表面被覆有纤维性渗出物呈灰白色或灰黄色,肝脏肿大、质脆,呈土黄色或棕红色,被膜增厚,不透明呈黄白色,脾脏肿大呈红灰斑驳,胆囊充盈。在一些慢性感染可见纤维素性脑膜炎或脑膜充血、水肿或点状出血及输卵管炎等。

目前,在该病的药物防治措施方面,主要应用抗生素类和磺胺类药物,但是鸭疫里默氏杆菌血清型较多,易产生耐药性,实验室结果发现,不同地区、不同鸭场其对药物的敏感程度存在的较大差异。即便同一区域、同一场内不同批次的病鸭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程度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给该病防控带来一定的困难。此外,滥用、长期或大剂量使用抗生素或抗菌类化学药物,往往会产生耐药性菌株和药物残留,严重威胁人类的食品安全,研发安全、高效、无残留的治疗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预防和治疗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中药组合物,可有效解决预防和治疗鸭疫疗效好、治疗成本低,防止残留,确保食品安全用药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预防和治疗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中药组合物,根据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发病机理,结合中药治疗该病的治法治则,拟采用清热解毒、清肝利胆、安神镇痉,通经行气、豁痰开窍为治疗原则,据此,本发明是由以下重量计的:鱼腥草20-50份、黄芩10-40份、苦参10-35份、败酱草10-30份、茵陈20-50份、钩藤10-25份、酸枣仁15-40份、没药10-20份、地龙10-20份、柴胡10-35份、石膏20-65份、木香10-25份、猪苓10-30份和甘草10-20份作原料药物制成,其中,将没药、石膏分别用纱布包裹,然后把其余组分量的药物共放入容器内中,加原料药物重量10倍的水,浸泡1-2h,武火(大火)将药液煮开,转文火(小火)煮30分钟,再加入没药、石膏武火煎沸,再文火煮15分钟,过滤,得药液,药液浓缩至相当于含生药量1g/ml。

本发明原料丰富,制备方法简单,易生产制备,使用方便,效果好,成本低,易推广应用,经济和社会效益巨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说明。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中,由以下实施例给出。

实施例1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中,一种预防和治疗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计的:鱼腥草30-40份、黄芩20-30份、苦参15-25份、败酱草15-25份、茵陈30-40份、钩藤15-20份、酸枣仁25-30份、没药12-18份、地龙12-18份、柴胡20-25份、石膏35-50份、木香15-20份、猪苓15-25份和甘草12-18份作原料药物制成,其中,将没药、石膏分别用纱布包裹,然后把其余组分量的药物共放入容器内中,加原料药物重量10倍的水,浸泡1-2h,武火(大火)将药液煮开,转文火(小火)煮30分钟,再加入没药、石膏武火煎沸,再文火煮15分钟,过滤,得药液,药液浓缩至相当于含生药量1g/ml。

实施例2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中,一种预防和治疗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计的:鱼腥草35份、黄芩25份、苦参22.5份、败酱草20份、茵陈35份、钩藤17.5份、酸枣仁27.5份、没药15份、地龙15份、柴胡22.5份、石膏42.5份、木香17.5份、猪苓20份和甘草15份作原料药物制成,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中,一种预防和治疗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计的:鱼腥草25份、黄芩35份、苦参15份、败酱草25份、茵陈25份、钩藤23份、酸枣仁18份、没药18份、地龙13份、柴胡30份、石膏25份、木香22份、猪苓12份和甘草18份作原料药物制成,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4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中,一种预防和治疗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计的:鱼腥草45份、黄芩15份、苦参30份、败酱草15份、茵陈42份、钩藤12份、酸枣仁38份、没药12份、地龙18份、柴胡15份、石膏60份、木香12份、猪苓28份和甘草12份作原料药物制成,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5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一种预防和治疗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计的:鱼腥草30份、黄芩40份、苦参20份、败酱草25份、茵陈40份、钩藤20份、酸枣仁20份、没药20份、地龙15份、柴胡20份、石膏45份、木香18份、猪苓15份和甘草15份作原料药物制成,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6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一种预防和治疗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计的:鱼腥草50份、黄芩20份、苦参10份、败酱草15份、茵陈50份、钩藤10份、酸枣仁30份、没药10份、地龙20份、柴胡25份、石膏40份、木香15份、猪苓30份和甘草20份作原料药物制成,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7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一种预防和治疗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计的:鱼腥草40份、黄芩30份、苦参15份、败酱草20份、茵陈30份、钩藤25份、酸枣仁27份、没药13份、地龙16份、柴胡30份、石膏25份、木香24份、猪苓15份和甘草10份作原料药物制成,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在实际生产中,本发明还可根据需要制成颗粒剂、丸剂、粉剂或其他适于使用的剂型,根据生产规模,每份重量可为1g、10g、100g、1000g等,具体根据实际需用量决定。

在上述药物中,其中,鱼腥草、黄芩、苦参、败酱草、石膏具有清热解毒泻火功效,黄芩入心、肺经,具有泻肺火,清化热痰止咳功效;鱼腥草、败酱草具有消痈散结凉血功效,为治内痈之要药;石膏具有解肌清热,除烦止渴功效。用于壮热不退,心烦神昏,肺热喘急等症。茵陈清热利湿;退黄有利胆,保肝、抗炎之功效、钩藤、酸枣仁和地龙具有清热平肝,养肝宁心、息风定惊、安神功效;没药、木香具有行血止痛功效、甘草泻火清热、补脾润肺止咳、且解毒护肝利胆。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清肝利胆、安神镇痉,通经行气、豁痰开窍之功。组分之间科学组合,互相支持,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清肝利胆、安神镇痉,通经行气、豁痰开窍之功效,有效用于治疗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并经实地应用和试验,取得了非常好的有益技术效果,有关试验资料如下:

一、选择病例的标准

依据鸭疫里默氏杆菌病临床症状、结合中兽医学理论,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属“温病,急惊风”范畴,其致病位置为心、肝、肺,以热证与实证为核心。属邪毒内侵,风热犯肺,逆传心肝,发为急惊风,续为痰热素盛,风盛生痰,痰盛生惊,以至肉腐血败,成痈化脓而成或热伤血络,津液不足毒素不能排除,加重了毒血、败血而致。临床表现为精神沉郁,采食减少,站立不稳,全身颤抖,头颈歪斜,呈观星状,两腿伸直呈角弓反张姿势。咳嗽甩鼻、张嘴呼吸,拉黄绿稀便,逐渐衰竭倒地抽搐死亡。

由具有上述症状的病鸭均作为选择病例的标准。

二、诊断标准

凡具有一临床症状的鸭子,并对死亡病鸭进行剖检,可见心脏心包积液,被膜增厚,心外膜有纤维素性渗出物,气囊浑浊、增厚,表面被覆有纤维性渗出物呈灰白色或灰黄色,肝脏肿大、质脆,呈土黄色或棕红色,被膜增厚,不透明呈黄白色,脾脏肿大呈红灰斑驳,胆囊充盈。在一些慢性感染可见纤维素性脑膜炎或脑膜充血、水肿或点状出血及输卵管炎等,即可确诊患有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并用本发明中药进行治疗。

三、治疗方案

按照1-2ml/kg体重灌服,每天二次,早晚各一次,用药7天后统计疗效。

四、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症状完全消失,精神状态、采食量、饮水量恢复正常,且病情无反复现象。

有效:症状有明显改善或改善,精神状态、采食量、饮水量基本恢复正常。

无效:症状无改善,甚至有加重之趋势,至死亡。

五、统计学处理

1、首先进行药物试验:

(1)动物分组:将100只20日龄健康淮南麻鸭随机分为5组,每组20只,即高、中、低剂量治疗组,感染对照组,西药治疗对照组,隔离饲养7d。

(2)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人工感染模型复制:将各组中每只麻鸭腿部皮下分别注射接种鸭疫里默氏杆菌菌液(浓度为3.5×108cuf/ml)0.5ml,健康对照组鸭注射灭菌生理盐水0.5ml/只。

(3)试验淮南麻鸭接种细菌后12小时开始给药,高、中、低剂量治疗组分别用实施例2制备的中药液按照2.0ml/kg、1.5ml/kg和1.0ml/kg,西药治疗对照组采用氟苯尼考可溶粉(30mg/kg),健康对照组饮水中不添加药物,各组试验动物连续自由饮用,连续给药7d,统计各组鸭的发病数、死亡数,计算治愈率及有效率。

(4)统计处理:各组鸭的死亡情况及治疗效果见表1

表1各组治疗后麻鸭死亡数量及治疗效果评价

由上述可以清楚的看出,本发明中药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组,表明本发明中药是防治疗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有效药物。

2、实地应用

在实验确保安全的基础上,经对河南信阳某养殖场饲养的6000只麻鸭,在15日龄部分麻鸭表现出采食减少或者或废绝,精神沉郁,喜欢喝水,不愿走动,粪便较稀,呈黄绿色或白色粪便,部分发病鸭出现扭脖等神经症状,剖检其器官主要呈肝周炎、心包炎、气囊炎,将病鸭组织采用实验室细菌分离培养,结合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确诊为鸭疫里默氏杆菌病(传染性浆膜炎),采用本发明治疗方案和药物进行治疗,发病麻鸭按照2ml/kg灌服给药,整群按照1ml/kg饮水给药,连用5天后,93%的患病鸭只症状完全消失,精神状态、采食量、饮水量恢复正常,其余鸭子继续用药治疗,7天后只有158只死亡,其余精神状态、采食量、饮水量均基本恢复正常,而且在10天后未出现病情反复现象,表明疗效确切,稳定可靠。

六、结论

依据鸭疫里默氏杆菌病临床症状、结合中兽医学理论,研究认为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属“温病,急惊风”范畴,其致病位置为心、肝、肺,以热证与实证为核心。属邪毒内侵,风热犯肺,逆传心肝,发为急惊风,续为痰热素盛,风盛生痰,痰盛生惊,以至肉腐血败,成痈化脓而成或热伤血络,津液不足毒素不能排除,加重了毒血、败血而致。治宜清热解毒、清肝利胆、安神镇痉,通经行气、豁痰开窍为主。组方中方中鱼腥草、黄芩、苦参、败酱草、石膏具有清热解毒泻火功效,其中黄芩入心、肺经,具有泻肺火,清化热痰止咳功效;鱼腥草、败酱草具有消痈散结凉血功效,为治内痈之要药;石膏具有解肌清热,除烦止渴功效。用于壮热不退,心烦神昏,肺热喘急等症。茵陈清热利湿;退黄有利胆,保肝、抗炎之功效、钩藤、酸枣仁和地龙具有清热平肝,养肝宁心、息风定惊、安神功效;没药、木香具有行血止痛功效、甘草泻火清热、补脾润肺止咳、且解毒护肝利胆。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清肝利胆、安神镇痉,通经行气、豁痰开窍之功。本发明组方合理配伍,相互作用,有效用于治疗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本发明中药不仅可以制成汤剂,也可制成其他适于服用的剂型。

本发明中药是纯天然物质,具有清热解毒、清肝利胆、安神镇痉、抗炎症的作用,并且无毒副作用,几乎无残留,不易产生耐药性,有效解决了困扰畜牧业发展的抗生素残留问题,提高了生产率,减少了环境污染,发展绿色畜牧业,满足人民的食品安全需求,增强我国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是鸭疫里默氏杆菌病防控药物上的创新。

本发明与现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纯中药制剂,具有抗多种病原微生物,无耐药性产生,寻找到一种新型的、有效的解决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问题;

2.无抗生素残留问题,减少环境污染,有效解决化学药品所带来的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符合现在健康生活的需要;

3.使用方便,疗效快,药效明显,且该药物无不良反应;

4.预防和治愈率高,有效率至少在90%以上,甚至高达95%以上;

5.制备方法简单,质量标准可控,适合工业化生产,易于推广,经济和社会效益巨大。

要指出的是,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等同替换、修改所作出的与本发明技术方案本质上相同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