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式坐站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37009发布日期:2018-12-19 06:38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可折叠式坐站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康复器材技术领域,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可折叠式坐站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膝关节是人体中最大最完善最复杂的关节,也是人体下肢最重要的“负重关节”,站立或走平路时膝盖内软骨平均要承受l/2~1倍多体重的压力,快速行走和上下楼梯负荷相应增加。随着社会的不断的发展,老年人口比重的提高,老龄化现象愈来愈严重,老年人、孕妇和残障人士等腿脚无力者在坐立过程中,容易突然失去力量,对关节以及腰部、腿部产生伤害。且如上群体及手术后的患者在如厕过程中,虽然可以独立起床、行走及上床,但是无法独立完成在马桶上的蹲坐及起身动作,所以需要有一人协助才能够去洗手间进行如厕,非常不便。

现有的康复器械多为辅助装置与坐便或坐椅为一体式,不方便于携带和移动,且动力来源多为弹簧和电机,弹簧驱动回复时,弹力过大上升过快,可能会对人产生伤害或造成使用上的惊慌;坐圈直上直下,没有角度,不适合关节受伤者的使用,而且现有的小型辅助装置没有把手,并不能对臂部进行辅助支撑,与坐便器配合使用不安全;有把手的装置,把手也存在着不可折叠的缺陷,可能会给使用者带来空间压迫感。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上述提出老人、孕妇等群体在站立和坐下容易出现事故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坐下和站立的辅助机械装置。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一种可折叠式坐站辅助装置,包括:上坐板本体、下坐板本体和把手,所述上坐板本体与下坐板本体的一端通过销轴铰接,所述上坐板本体内部开设固定块槽道,下坐板本体内部开设滑道槽道,固定块置于上坐板本体的固定块槽道内,气压杆、支撑杆和滑块置于下坐板本体的滑道槽道内,所述气压杆的伸缩杆端与所述滑块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下坐板本体固定连接,所述滑块通过销轴与所述支撑杆一端相连,所述支撑杆另一端通过销轴与所述固定块相连,所述把手包括把手底板、把手底座和把手弯杆,所述把手底板固接于所述下坐板本体的两侧,所述把手底座固接于所述把手底板上,所述把手弯杆的一端通过销轴连接于所述把手底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气压杆设有用于调节初始角度和高度的限位块和限位口。

进一步地,所述下坐板本体内部对称布设两个所述滑道槽道。

进一步地,每个滑道槽道内的气压杆均为两个。

进一步地,所述下坐板本体的底部设有硬质橡胶。

进一步地,所述把手弯杆在矢状面内转动的角度相对于垂直地面方向为0°~90°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上坐板本体与下坐板本体铰接侧中部设有开口,开口向内部延伸为符合人体臀部工程学的类u型弯。

进一步地,所述上坐板本体与下坐板本体各角及所述开口处均做倒圆角处理。

较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把手可折叠,采用气压进行驱动,使用起来更加安全稳固且结构简单、制造和使用方便,实用性强,符合老人及医疗等需求人群的人性化使用需求。本装置的设计不仅仅可以应用于普通座椅,还可配合坐便器进行使用,所以上下坐板根据坐便器的大小以及形状进行设计,同时在配合普通座椅使用时,装置的下凹的部分有一定的圆角且装置本身的完全闭合的高度只有40mm左右,根据人机工程学,长时间闭合使用也较为舒适。

本装置主要应用于帮助孕妇、残疾人这类腿脚无力者在坐立时对其进行支撑,平缓的坐下给使用者的肌肉舒展提供足够多的时间,防止其在坐下过程中由于突然失去力量时,对关节以及腰部、腿部产生伤害并在需要擦拭臀部时,可提供一定的支撑方便孕妇以及残疾人。对于站立阶段,对人体进行支撑,减少腿部以及脚部受力。可以为孕妇、残疾人带来生活上的便捷以及自信。

基于上述理由本发明可在康复器材技术领域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装置打开轴侧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装置打开主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装置打开俯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装置打开仰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装置打开左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装置打开右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装置打开后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装置下坐板俯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装置下坐板轴侧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装置上坐板俯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把手弯杆,2、上坐板本体,3、滑道凹槽,4、支撑杆,5、把手底板,6销,7、滑块,8、气压杆,9、下坐板本体,10、把手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同时,应当清楚,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己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向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位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如图1-10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折叠式坐站辅助装置,包括:上坐板本体2、下坐板本体9和把手,所述上坐板本体1与下坐板本体9的一端通过销轴铰接,所述上坐板本体2开设固定块槽道,下坐板本体9内部开设滑道槽道,固定块置于上坐板本体2的固定块槽道内,气压杆、支撑杆和滑块置于下坐板本体的滑道槽道3内,所述气压杆8的伸缩杆端与所述滑块7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下坐板本体9固定连接,所述滑块7通过销轴与所述支撑杆4一端相连,所述支撑杆4另一端通过销轴与所述固定块相连,所述把手包括把手底板5、把手底座10和把手弯杆1,所述把手底板5固接于所述下坐板本体9的两侧,所述把手底座10固接于所述把手底板5上,所述把手弯杆1的一端通过销轴连接于所述把手底板5上。

气压杆8部分装有限位块和限位口,可调节气压杆最大伸长量的长度,用于调节初始角度和高度使得装置可适用于各种身高的人群。

所述下坐板本体9内部对称布设两个所述滑道槽道3。为了保证滑块7的移动平稳,每个滑道槽道3内的气压杆8均为两个。即整个装置采用了四个气压杆8。

所述的滑块7底部与滑道槽道3进行较小的间隙配合,保证滑块7沿着固定方向移动。

所述下坐板本体9的底部设有硬质橡胶。表面有凸起的点状橡胶即可使装置与坐便器贴合更加紧凑,同时增大摩擦,使使用更加安全。

所述把手弯杆1在矢状面内转动的角度相对于垂直地面方向为0°~90°之间。把手弯杆1与把手底板5垂直时,把手弯杆1承受的是竖直方向的力所以不会产生转动,可以保证使用的安全性。

为了配合坐便器进行使用,所述上坐板本体2与下坐板本体9铰接侧中部设有开口,开口向内部延伸为符合人体臀部工程学的类u型弯。

为了防止棱角刮伤,所述上坐板本体2与下坐板本体9各角及所述开口处均做倒圆角处理。

本发明的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下坐阶段:

使用者把本装置放在正常座椅或马桶上,扳动把手弯杆1,由于把手弯杆1与销6固定连接带动销6转动,销6与把手底座10以销轴方式进行连接,所以把手弯杆1可在固定的平面进行转动,把把手弯杆1扳起扳到把手弯杆1与下底板本体9垂直;人站在装置前使装置与人体臀部贴合,手扶把手人缓慢坐下,由于人的重力推动滑块7沿着滑道槽道3滑动,由于滑块7与气压杆8固定连接,所以滑块7移动可以带动气压杆8伸长,气压杆8部分装有限位块和限位口,可调节气压杆8最大伸长量的长度,用于调节初始角度和高度使得装置可适用于各种身高的人。由于气压杆8伸长速度小于人坐下的速度,可以对人体产生一定的支撑,由于滑块7与支撑杆4以销轴的方式进行连接,可以带动支撑杆4产生相应的转动,杆件上部以销轴连接的固定块与上坐板本体2固定连接,可以带动与下坐板本体9以销轴连接的上坐板本体2转动,使上坐板本体2与下坐板本体9部分贴合;人体完全坐下。

站立阶段:

手扶把手弯杆1;气压杆8收缩带动滑块7同时带动支撑杆4进行顺时针转动,产生力,推动人体进行直立;把把手弯杆1扳到原位。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