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活性复合材料的功能性创面敷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271954发布日期:2018-12-14 22:19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用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到一种含活性复合材料的功能性创面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人体表面皮肤的各种创伤是生活中难以避免的常见症状,常见为各种日常的切割伤,挫伤,烧伤,和化学性灼伤等。伤口的愈合拖延得越久,愈合后的疤痕也越不容易消失。对褥疮和糖尿病患者的各类皮肤表面溃疡等慢性大面积皮肤创面则更需表面上皮的快速生长修复。因此,对各类皮肤创伤的理想治疗指标是控制继发性细菌感染和促进伤口快速愈合。现在市场上各类抗菌素软膏、霜剂或粉剂被广泛用于人体表面创伤的外用敷料。但是,单一的或复合的抗菌素外用敷料仅能用于控制创面的继发性细菌感染,而不具有主动诱导皮肤上皮细胞在创面上快速生长导致创面快速愈合的生物作用。技术实现要素:鉴以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含活性复合材料的功能性创面敷料。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含活性复合材料的功能性创面敷料,该功能性创面敷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活性复合材料0.1~10份,无水乙醇0.1~20份,喷雾气体60~99份和植物精油0.1~10份;所述的活性复合材料的粒径在30-120μm,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生物活性玻璃80-90份、多孔磷灰石10-20份和碳酸氢钠3.5-20份。进一步的,所述的生物活性玻璃粒径小于120μm,多孔磷灰石粒径小于80μm,碳酸氢钠粒径小于20μm。进一步的,所述喷雾气体为四氟乙烷和二氟二氯甲烷中至少一种。进一步的,所述植物精油为薄荷精油、茶树精油和绿茶精油中至少一种。一种含活性复合材料的功能性创面敷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称取生物活性玻璃、多孔磷灰石和碳酸氢钠,充分混合;步骤2:将步骤1所得混合物在1300-1600℃的温度下制成均匀高温熔体,冷却,粉碎至30~120微米得到活性复合材料;步骤3:按比例称取活性复合材料、无水乙醇和植物精油,充分混合后杀菌消毒;步骤4:将步骤3所得混合物装入铝罐中,封口后加入喷雾气体,得到功能性创面敷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1、抗真菌,防过敏:通过植物精油添加,具有抗真菌、抗炎、抗氧化等活性,有效防止烧烫伤患者长出的新皮继续感染起泡,脱落坏死等过敏现象;2、中和渗出,抗炎:生物玻璃特定的pH,有效中和渗液并抗炎,创造理想的愈合环境,减少继发感染;3、诱导上皮组织再生:生物活性玻璃促进第4型胶原纤维蛋白和上皮生长因子的合成与份泌,主动诱导上皮细胞的增殖、分化和移行,从而有效促进创面愈合;4、减少创面瘢痕:调节组织细胞增殖、显著缩短创面修复时间,从而减少瘢痕的产生。5、配方中含适当碳酸氢钠、多孔磷灰石,可保持创面渗出液与生物活性玻璃反应温和,促进创面愈合,减轻疼痛。具体实施方式为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发明人结合实施例进行说明,但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一种含活性复合材料的功能性创面敷料,该功能性创面敷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活性复合材料0.1~10份,无水乙醇0.1~20份,喷雾气体60~99份和植物精油0.1~10份;所述的活性复合材料的粒径在30-120μm,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生物活性玻璃80-90份、多孔磷灰石10-20份和碳酸氢钠3.5-20份;所述的生物活性玻璃粒径小于120μm,多孔磷灰石粒径小于80μm,碳酸氢钠粒径小于20μm。一种含活性复合材料的功能性创面敷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称取生物活性玻璃、多孔磷灰石和碳酸氢钠,充分混合;步骤2:将步骤1所得混合物在1300-1600℃的温度下制成均匀高温熔体,冷却,粉碎至30~120微米得到活性复合材料;步骤3:按比例称取活性复合材料、无水乙醇和植物精油,充分混合后杀菌消毒;步骤4:将步骤3所得混合物装入铝罐中,封口后加入喷雾气体,得到功能性创面敷料。按照以上制备方法,结合表1-2中,活性复合材料的原料及其制备工艺,制备实施例1-4,对比例1-8的创面敷料,其中,所述创面敷料制备时,活性复合材料3份,无水乙醇0.5份,喷雾气体90份,植物精油1份。表1:组分单位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生物活性玻璃份80858090生物活性玻璃粒径μm10010012080多孔磷灰石份20101015多孔磷灰石粒径μm80805080碳酸氢钠份5153.520碳酸氢钠粒径μm20151020烧结温度℃1300150014001600复合材料粒径μm120805030表2:组分单位对比例2对比例3对比例4对比例5对比例6对比例7对比例8生物活性玻璃份8510085——————85生物活性玻璃粒径μm150100100——————100多孔磷灰石份151530——201510多孔磷灰石粒径μm8010080——808080碳酸氢钠份153151520——25碳酸氢钠粒径μm2020502020——20烧结温度℃1200140015001300170015001500复合材料粒径μm8050205050100150将实施例1-4,对比例1-8所得功能性创面敷料应用于临床研究,治疗Ⅲ期褥疮(表3-5),实施例及对比例:在疮面予以消毒以后.将功能性创面敷料均匀的喷洒在疮面,然后予以凡士林纱布进行覆盖。每隔12h更换1次翻。对照组:在疮面进行消毒以后。将莫匹罗星软膏均匀的涂抹在疮面部位,再给予凡士林纱布进行覆盖,每隔l2h更换1次。其结果如下:表3:单位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创面愈合率14d%67.568.465.268.4创面愈合率28d%97.398.298.999.1创面细菌检出率%37.136.234.936.5表4:单位对比例1对比例2对比例3对比例4创面愈合率14d%62.461.154.857.2创面愈合率28d%93.291.589.488.7创面细菌检出率%42.543.644.139.7表5:单位对比例5对比例6对比例7对比例8对照组创面愈合率14d%51.854.951.349.233.4创面愈合率28d%85.683.786.981.276.8创面细菌检出率%40.542.741.643.852.4可以看出,按照本申请制备得到的功能性创面敷料对Ⅲ期褥疮有明显的治疗效果,超出本申请要求的对比例1-8的治疗效果则略差,但优于传统治疗方法。将实施例1-4,对比例1-8所得功能性创面敷料应用于临床研究,治疗皮肌炎伴皮肤溃烂(表6-8),其结果如下:其中,实施例和对比例治疗和护理方法为:创面如有水泡,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水泡内渗液;如水泡已破溃,用无菌剪刀剪去破溃表皮;如感染创面,彻底清除坏死组织。之后用5%的碘伏对创面消毒。然后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浸泡30rain,再予生理盐水清洁创面后,将功能性创面敷料喷口距创面处喷涂创面,最后用单层消毒凡士林纱布覆盖创面,再覆盖消毒纱布,以胶带或绷带固定,每日1次,直至溃烂面愈合。对照组给予常规外科换药,即使用5%的碘伏对创面消毒,然后用凡士林纱条覆盖创面,再用3~4层无菌纱布覆盖于凡士林纱布上,用医用胶布固定。每日更换敷料1次。表6:单位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创面愈合率14d%72.375.174.976.4创面愈合率28d%99.899.999.699.5创面细菌检出率%35.233.431.630.9表7:单位对比例1对比例2对比例3对比例4创面愈合率14d%69.266.862.864.7创面愈合率28d%94.593.190.886.7创面细菌检出率%42.841.340.939.8表8:单位对比例5对比例6对比例7对比例8对照组创面愈合率14d%60.661.464.259.337.8创面愈合率28d%84.282.983.281.479.6创面细菌检出率%42.743.144.840.251.9可以看出,按照本申请制备得到的功能性创面敷料对皮肌炎伴皮肤溃烂有明显的治疗效果,超出本申请要求的对比例1-8的治疗效果则略差,但优于传统治疗方法。选择实施例2制备得到的活性复合材料,按照表9所述配方,制备实施例5-7,对比例9-11的功能性创面敷料,其结果如表10:表9:组分单位实施例5实施例6实施例7对比例9对比例10对比例11复合材料份0.1510——158乙醇份10200.10.510——四氟乙烷份60——557060——二氟二氯甲烷份——9044——6050薄荷份0.514125茶树份——53125绿茶份————3325表10:可以看出,按照本申请所述配方,制备得到的功能性创面敷料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超出本申请的配方,则会影响功能性创面敷料的治疗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