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刺激用圆形线圈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55430发布日期:2019-02-22 22:22阅读:417来源:国知局
一种磁刺激用圆形线圈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磁刺激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磁刺激用圆形线圈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磁刺激技术是Barker等人于1985年首先提出的一种利用圆形线圈产生时变磁场刺激大脑神经组织,在组织内产生感生电流,调节和干扰大脑功能的一种新的方法。目前,磁刺激作为一项用于脑功能研究和各种神经与精神系统诊断及治疗中的新方法,在治疗重度抑郁症、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症、失眠症以及强迫症等方面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磁刺激仪的设计中,提高刺激强度、减小装置体积以及降低成本是磁刺激仪走向市场的重要设计目标。磁刺激的刺激强度和系统放电能量的大小、放电回路参数(R、L、C)的不同取值以及放电刺激线圈的形状有直接关系。放电回路中的电容值取决于储能电容C值的大小,而放电回路中的电感L和电阻R的取值主要取决于磁刺激放电刺激线圈的电感值、电阻值的大小。常规的磁刺激是改变C(储能电容)和U(放电电压)的取值来改变刺激强度。然而,为了减小装置体积,提高刺激强度,在不改变C和U取值的情况下,有效的办法是改变放电回路中的电感L和电阻R的取值,同时需优化放电刺激线圈的几何形状。

刺激线圈作为磁刺激技术实现的重要载体,刺激线圈的各项参数值和刺激线圈的形状都会对感应电场的强度、刺激脉冲宽度及分布产生影响。为了提高磁刺激的刺激过程中的刺激强度,刺激线圈在实际设计中常是以多匝导线绕制而成的。

磁刺激技术在不同的实验和临床的应用中,对于刺激强度要求不同,而刺激线圈的不同参数取值和形状直接影响刺激强度和磁极聚焦性,尤其是对于深度磁刺激来说,刺激深度是一项很重要的技术指标。刺激线圈的参数取值可调性影响了磁刺激的刺激深度的选择度。而刺激线圈的不同参数取值取决于绕制而成的线圈的形状和匝数。不同形状和尺寸的刺激线圈在实验和临床的应用中,为了使用者的安全和方便,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固定,尤其是对于不同刺激强度的实验和临床应用,一种适用于不同尺寸和匝数的磁刺激线圈的固定装置,在整个磁刺激仪装置设计中显得很重要。

目前,圆形线圈作为在应用上比较成熟的磁极线圈之一,在各种实验和临床应用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对于一种圆形刺激线圈,在其参数值和线圈结构固定下来之后,其线圈放电时在空间产生的磁场大小和分布特性相应的确定下来了。因此,为了减小装置体积,提高刺激强度,在不改变储能电容C和放电电压U的取值情况下,对于一种适用于不同匝数、不同内外径的磁刺激圆形线圈的固定装置显得特别需要,既可以节省成本,又可以应用在不同刺激强度的实验和临床应用中,方便使用者灵活组合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能保证操作者安全,又能固定不同内外径尺寸的圆形刺激线圈的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磁刺激用圆形线圈固定装置,包括顶盖、内径固定圈、外径固定圈和底座,底座的侧壁上设有连接块,连接块上安装有管状的手柄;连接块上设有与底座内部相通的连接孔,连接孔与手柄的一端固接,手柄的内孔通过连接孔与底座内部相通,外径固定圈的侧壁上设有开口,使用时,外径固定圈和内径固定圈均放置于底座内,内径固定圈位于外径固定圈内,且内径固定圈和外径固定圈之间有空隙,外径固定圈上的开口与连接孔连通。

本实用新型圆形线圈固定装置将刺激线圈固定装置的构成化为5个部分加工,其中对于不同匝数和不同尺寸(不同刺激线圈内外径)的刺激线圈在不更换刺激线圈固定装置的外部结构的情况下,通过加工不同尺寸的外径固定圈和内径固定圈结构来固定不同内外径尺寸的刺激线圈,解决了不同尺寸及匝数、不同参数(R、L)取值的刺激线圈的固定;通过此种磁刺激放电线圈固定装置,提高了系统运行稳定的可靠性,保证了操作者的安全性和方便性;对于一套磁刺激仪来说,在不改变储能设备的情况下,使磁刺激装置对于不同尺寸、不同匝数的刺激线圈的选用有了更灵活的选择,方便了不同刺激强度要求的实验或临床中的应用。而且在线圈内径不变的情况下,对于不同匝数和外径的线圈都实用,从而可以灵活应用于实验和临床上不同刺激深度的要求,提高了不同型号的圆形线圈选择的灵活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线圈固定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线圈固定装置中底座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线圈固定装置中外径固定圈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线圈固定装置中内径固定圈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线圈固定装置中顶盖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线圈固定装置中手柄的示意图。

图中:1.顶盖,2.内径固定圈,3.空隙,4.外径固定圈,5.底座,6.连接块,7.手柄,8.第一支架,9.第二支架,10.底板,11.第一箍边,12.第二箍边,13.连接孔,14.第一外立板,15.第一内立板,16.第一连板,17.通道,18.第二外立板,19.第二内立板,20.第二连板,21.顶盖立板,22.顶盖支架,23.盖板,24.第一手柄杆,25.第二手柄杆,26.第三手柄杆,27.导线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线圈固定装置,包括顶盖1、内径固定圈2、外径固定圈4和底座5,底座5的侧壁上设有连接块6,连接块6上安装有手柄7。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线圈固定装置中的底座5,包括有圆心孔的圆饼形的底板10,底板10的圆心孔内设有筒形的第二支架9,第二支架9的内孔中设有筒形的第一支架8,第二支架9顶面的高度位置高于第一支架8顶面的高度位置,第一支架8的底面、第二支架9的底面和底板10的底面位于同一平面上;底板10的外侧壁上包裹有第一箍边11,第一箍边11的顶面和第二支架9的顶面位于同一平面上;第一箍边11的外侧壁上包裹有第二箍边12,第二箍边12的外侧壁上固接有连接块6,连接块6上设有连接孔13,连接孔13的轴线沿底板10的径向设置,连接孔13贯穿连接块6、第二箍边12和第一箍边11。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线圈固定装置中的外径固定圈4,包括同轴设置的筒形的第一外立板14和筒形的第一内立板15,第一外立板14和第一内立板15上均设有开口,第一外立板14上的开口和第一内立板15上的开口对应设置,第一立板外14和第一内立板15之间不想接触,第一外立板14的底面和第一内立板15的底面通过环形板状的第一连板16相连接,第一连板16上设有缺口,第一连板16上的缺口、第一外立板14上的开口和第一内立板15上的开口连通,形成通道17;第一外立板14的外径与第一箍边11的内径相适配。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线圈固定装置中的内径固定圈2,包括同轴设置的筒形的第二外立板18和第二内立板19,第二外立板18底面和第二内立板19底面通过环形板状的第二连板20相连接;第二内立板19的内径与第二支架9的外径相适配;第二外立板18的外径小于第一内立板15的内径。

如图5,本实用新型线圈固定装置中的顶盖1,包括同轴设置的筒形的顶盖立板21和筒形的顶盖支架22,顶盖立板21上设有豁口,该豁口的尺寸与连接孔13的尺寸相适配,顶盖支架22的外径与第二支架9的内径相适配,顶盖立板21的内径与第一箍边11的外径相适配;顶盖立板21和顶盖支架22通过环形的盖板23相连接。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线圈固定装置中的手柄7,包括管状的第一手柄杆24、管状的第二手柄杆25和管状的第三手柄杆26,第二手柄杆25套装于第三手柄杆26内,第二手柄杆25的一端伸出第三手柄杆26外,第二手柄杆25的另一端位于第三手柄杆26内;第一手柄杆24套装于第二手柄杆25内,第一手柄杆24的一端伸出第二手柄杆25外,第一手柄杆24的另一端位于第二手柄杆25内,第一手柄杆24伸出第二手柄杆25的一端与第二手柄杆25伸出第三手柄杆26的一端同向设置;第三手柄杆26的内孔、第二手柄杆25的内孔和第一手柄杆24的内孔连通形成导线孔27;第一手柄杆24伸出第二手柄杆25外的一端与连接孔13固接,导线孔27通过连接孔13和通道17与第一内立板15的内部连通。

使用本实用新型线圈固定装置时:

根据磁刺激时使用的圆形线圈的匝数、该圆形线圈的内径和外径,选取第二外立板18外径与该圆形线圈的内径相适配的内径固定圈2,选取第一内立板15内径与该圆形线圈的外径相适配的外径固定圈4。将外径固定圈4放置在底座5上,由于第一内立板14的外径与第一箍边11的内径相适配,使得外径固定圈4定位在底座5上,将通道17与连接孔13连通;将内径固定圈2放置在底座5上,第二内立板19套在第二支架9上,由于第二支架9的外径与第二内立板19的内径相适配,使得内径固定圈2定位在底座5上;因为第二外立板18的外径小于第一内立板15的内径;当内径固定圈2和外径固定圈4套装在底座5上后,第一内立板15和第二外立板18之间形成一个环形槽。将磁刺激用的圆形线圈的内孔套在第二外立板18上,则该圆形线圈置于该环形槽内。将导线的一端依次穿过手柄6上的导线孔27、连接孔13和通道17伸入该环形槽内,并与圆形线圈相连接,导线27的另一端与设备储能装置相连接;将顶盖1盖在底座5上,顶盖1中的顶盖支架22伸入第二支架9内,底盖立板21套在第一箍边11上,使顶盖1和底座5闭合,进行磁刺激。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