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胶塞及具有该胶塞的溶药器和无菌配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86743发布日期:2019-08-21 00:16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一种胶塞及具有该胶塞的溶药器和无菌配药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菌配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胶塞及具有该胶塞的溶药器和无菌配药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比较常见的无菌配药系统主要为气动式的配药机,其通过气动方式驱动溶药器的胶塞进行往复运动,进行配药,操作方便,省时省力。

但是现有的胶塞,其阻力较大,在进行往复运动时,需要的力量比较大,这就使得通过气动方式驱动胶塞时需要的气压差也比较大,更大的气压差意味着更大体积的配药机和更高的气密性,这就给无菌配药系统的广泛应用带来了不便。

鉴于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首先提供一种胶塞,包括活塞和活塞撑,所述活塞和所述活塞撑结合,所述活塞的直径大于/小于所述活塞撑的直径。

较佳的,所述活塞撑的直径大于所述活塞的直径。

较佳的,所述活塞具有插孔,所述活塞撑具有插头,所述插头插入所述插孔中,将所述活塞和所述活塞撑结合起来。

较佳的,所述活塞直径稍小于所述活塞撑直径,所述活塞与所述针筒的内壁具有缝隙。

较佳的,所述活塞的尺寸稍大于所述活塞撑插头的尺寸,用于包裹活塞撑的插头。

较佳的,所述活塞边缘设置有活塞凸起,所述活塞凸起的截面为三角形、矩形、半圆形或四分之一圆形。

较佳的,所述插孔为圆柱形孔,且所述圆柱形孔的内壁中部具有向内突出的环形凸起或向外突出的环形凹槽。

较佳的,所述插头,顶端具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的截面为三角形、矩形或四分之一圆形。

其次提供一种具有上述胶塞的溶药器,所述溶药器的针筒后端面设置有圆形凸起,还包括:

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设置在所述圆形凸起与所述溶药器的针筒后端面接触部分,且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圆形凸起紧贴。

最后提供一种具有所述溶药器的无菌配药系统,其还包括:

主机,其用以提供气源动力输出;

手柄,其前端与所述溶药器配合,将所述溶药器固定在手柄上,所述手柄后端与所述主机通过管道连通,并对所述主机的气源输出进行控制。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低阻力的胶塞,这样,将胶塞放置在溶药器内部时,活塞和活塞撑中,只有直径较大的一方与溶药器针筒的内壁接触,使得胶塞与针筒内壁的接触面积小,胶塞滑动时受到的阻力更小;所述第二凸起给予所述圆形凸起反作用力,通过抵消大大减小作用力,使得所述圆形凸起仅发生轻微形变,从而保持所述溶药器的针筒后端与手柄的密封状态,防止漏气。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实用新型胶塞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胶塞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胶塞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4是本实用新型胶塞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5是本实用新型胶塞的结构示意图五;

图6是本实用新型胶塞的结构示意图六;

图7是本实用新型胶塞的结构示意图七;

图8是本实用新型胶塞的结构示意图八;

图9是本实用新型活塞的剖面示意图一;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活塞的剖面示意图二;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活塞的剖面示意图三;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活塞撑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3是本实用新型活塞撑的剖面示意图一;

图14是本实用新型活塞撑的剖面示意图二;

图15是本实用新型活塞撑的剖面示意图三;

图16是本实用新型活塞撑的剖面示意图四;

图16是本实用新型活塞撑的剖面示意图四;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现有的溶药器的结构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溶药器的部分剖面图一;

图19为本实用新型溶药器的部分剖面图二;

图20为本实用新型溶药器的部分剖面图三;

图21为本实用新型溶药器的部分剖面图四;

图22为本实用新型溶药器的部分剖面图五;

图23为本实用新型溶药器的部分剖面图六;

图24为本实用新型溶药器的部分剖面图七;

图25为本实用新型溶药器的部分剖面图八;

图26为本实用新型溶药器的部分剖面图九;

图27为本实用新型溶药器的部分剖面图十;

图28为本实用新型无菌配药系统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针筒的内壁,其横截面形状是不确定的,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的情况进行调整。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为了加工方便,针筒一般为圆柱形,其内壁的横截面一般为圆形。本申请中,为了便于对实施例进行描述,在没有进行特别说明的情况下,默认所涉及的针筒内壁均为圆形。但这并不代表本申请仅仅公开了针筒内壁横截面为圆形的形状,而是以圆形为例,进行的说明;在针筒内壁为其他形状时,也可以根据本申请中描述的情况进行拓展,比如,将其中胶塞等的“直径”拓展为“尺寸”等等。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

一种胶塞,其包括活塞1和活塞撑2,所述活塞1和所述活塞撑2结合;其中,所述活塞1的直径大于/小于所述活塞撑2的直径。

这样,将胶塞放置在溶药器内部时,活塞1和活塞撑2中,只有直径较大的一方与溶药器针筒3的内壁接触,使得胶塞与针筒3内壁的接触面积小,胶塞滑动时受到的阻力更小。

这样,胶塞运动时受到的阻力小,通过气动方式驱动胶塞往复运动需要的作用力更小,从而使得产生该作用力的气体的压强更小,进而对产生作用力或压缩、传输气体的设备的气体密封性的要求也降低了;这样,就可以增加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设备的成本,以及增加设备的适用性。

实施例2

如上述所述的胶塞,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如图2所示,所述活塞撑2的直径大于所述活塞1的直径。

这样,将胶塞放置在溶药器内部时,只有活塞撑2与溶药器针筒3的内壁接触,使得胶塞与针筒3内壁的接触面积小,胶塞滑动时受到的阻力更小。

这样,胶塞运动时受到的阻力小,通过气动方式驱动胶塞往复运动需要的作用力更小,从而使得产生该作用力的气体的压强更小,进而对产生作用力或压缩、传输气体的设备的气体密封性的要求也降低了;这样,就可以增加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设备的成本,以及增加设备的适用性。

所述活塞1具有插孔11,所述活塞撑2具有插头21,所述插头21插入所述插孔11中,将所述活塞1和所述活塞撑2结合起来。这样,所述活塞撑2的插头21插入所述活塞1的插孔11中,也即是插入活塞1内,对活塞1起到支撑作用;其中,活塞1为软质材料构成,弹性好,易发生形变;活塞撑2为硬质材料构成,不易发生形变,起支撑作用。

其中,所述活塞撑2的材质为塑料,这样,成本低,加工方便。

实施例3

如上述所述的胶塞,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如图3所示,所述活塞1直径稍小于所述活塞撑2直径,这样,将胶塞装配在溶药器针筒3内时,所述活塞撑2侧面与所述针筒3内壁贴合,所述活塞1与所述针筒3内壁具有缝隙。

这样,在通过气动方式驱动所述溶药器时,活塞撑2与所述针筒3内壁贴合,达到密封效果;这样,活塞撑2将针筒3分成前后两个空间,两个空间之间由活塞撑2贴合在针筒3内壁上进行密封;进行驱动时,针筒3后部的空间内被冲入气体,使得该空间内的气压上升,从而驱动活塞撑2向前移动(活塞1也同时向前移动),将针筒3前部的空间内的空气或者液体挤出;或者针筒3后部的空间内的气体被抽出,使得该空间内的气压下降,低于针筒3前部的空间内的气压,活塞撑2在气压差的作用下向后移动(活塞1也同时向前移动),将外界空气或液体抽入针筒3前部的空间内。

其中,所述活塞1与所述针筒3内壁具有缝隙,这样,可以对胶塞的姿态进行控制,防止活塞撑2在气压的作用下发生偏转(一旦活塞撑2稍微发生偏转,活塞1的一侧就会与针筒3内壁顶靠上,从而使得该偏转无法正式发生,也就不会产生缝隙,依然可以保持密封效果)。(在活塞撑2为圆形的情况下,如果活塞撑2绕其中的一个直径发生旋转,这样就产生了偏转,使得活塞撑2与针筒3内壁之间,出现了缝隙,无法达到密封的作用。)

实施例4

如上述所述的胶塞,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如图4所示,所述活塞1的尺寸稍大于所述活塞撑2插头21的尺寸,用于包裹活塞撑2的插头21。这样,活塞1的尺寸远小于活塞撑2的尺寸,主要用于将活塞撑2的插头21包裹,从而防止活塞撑2的插头21与药液接触,活塞撑2的插头21上,一般为不平滑的形状,容易潜藏有大量空气中的细菌,如果没有活塞1,则容易使得潜藏的细菌污染药液。

此时,所述活塞撑2与所述针筒3内壁贴合,也即是说,活塞撑2与针筒3内壁吻合,该吻合包括活塞撑2的尺寸与针筒3内壁的尺寸吻合,活塞撑2的横截面形状与针筒3内壁的横截面形状吻合。在这里,针筒3内壁的横截面一般为圆形,当然从实际应用出发,也可能为其他形状;本申请中所述活塞撑2的横截面形状,其实为活塞撑2与针筒3内壁贴合的部分是形状,也可以描述为活塞撑2的外侧,如针筒3内壁为圆形,该活塞撑2的外侧也为圆形,如针筒3内壁的横截面形状为其他形状,该活塞撑2的外侧也为相同的形状。

实施例5

如上述所述的胶塞,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如图5所示,所述活塞1边缘设置有活塞凸起12,所述活塞凸起12截面为三角形,这样,通过活塞凸起12将所述活塞1的直径增大,使得所述活塞1的最外侧(所述凸起的外侧)与所述针筒3内壁贴合/具有缝隙,从而达到密封/姿态控制的目的。

其中,所述活塞凸起12的设置,使得所述活塞1的最外侧与所述针筒3内壁贴合时,活塞1与针筒3内壁的接触面积更小,从而使得移动的摩擦阻力更小,达到进一步减小摩擦阻力的效果。

实施例6

如上述所述的胶塞,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如图6所示,所述活塞1边缘设置有活塞凸起12,所述活塞凸起12截面为矩形,这样,通过活塞凸起12将所述活塞1的直径增大,使得所述活塞1的最外侧(所述凸起的外侧)与所述针筒3内壁贴合/具有缝隙,从而达到密封/姿态控制的目的。

其中,所述活塞凸起12的设置,使得所述活塞1的最外侧与所述针筒3内壁贴合时,活塞1与针筒3内壁的接触面积更小,从而使得移动的摩擦阻力更小,达到进一步减小摩擦阻力的效果。

实施例7

如上述所述的胶塞,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如图7所示,所述活塞1边缘设置有活塞凸起12,所述活塞凸起12截面为半圆形,这样,通过活塞凸起12将所述活塞1的直径增大,使得所述活塞1的最外侧(所述活塞凸起12的外侧)与所述针筒3内壁贴合/具有缝隙,从而达到密封/姿态控制的目的。

其中,所述活塞凸起12的设置,使得所述活塞1的最外侧与所述针筒3内壁贴合时,活塞1与针筒3内壁的接触面积更小,从而使得移动的摩擦阻力更小,达到进一步减小摩擦阻力的效果。

实施例8

如上述所述的胶塞,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如图8所示,所述活塞1边缘设置有活塞凸起12,所述活塞凸起12截面为活塞凸起12截面为四分之一圆形,这样,通过活塞凸起12将所述活塞1的直径增大,使得所述活塞1的最外侧(所述活塞凸起12的外侧)与所述针筒3内壁贴合/具有缝隙,从而达到密封/姿态控制的目的。

其中,所述活塞凸起12的设置,使得所述活塞1的最外侧与所述针筒3内壁贴合时,活塞1与针筒3内壁的接触面积更小,从而使得移动的摩擦阻力更小,达到进一步减小摩擦阻力的效果。

实施例10

如上述所述的胶塞,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如图9所示,所述插孔11为圆柱形孔,这样,便于所述插头21插入,且生产加工方便。

实施例11

如上述所述的胶塞,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0所示,所述插孔11为圆柱形孔,且所述圆柱形孔的内壁中部具有向内突出的环形凸起13,这样,便于所述插头21插入,且所述环形凸起13可以起到固定作用,防止插头21从所述插孔11中滑出。

实施例12

如上述所述的胶塞,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1所示,所述插孔11为圆柱形孔,所述圆柱形孔的内壁中部具有向外突出的环形凹槽14,这样,便于所述插头21插入,且所述环形凹槽14可以与所述插头21配合,起到固定作用,防止插头21从所述插孔11中滑出。

实施例13

如上述所述的胶塞,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2、图13所示,所述插头21,顶端具有突出部22,从而使得所述插头21插入所述插孔11后不易滑出,达到更好的结合效果。

这样,如果所述插孔11为圆柱形孔,则所述插头21的突出部22可以与所述圆柱形孔的内壁挤压,使得所述内壁轻微变形,从而达到结合固定的目的(该固定在施加一定的外力后可以重新移动);如果插孔11为圆柱形孔,所述圆柱形孔的内壁中部具有向内突出的环形凸起13,则所述插头21的突出部22可以在外力的作用下通过使圆柱形孔的内壁上的环形凸起13变形,从而插入插孔11内,之后,在不施加外力的情况下,插头21的突出部22被环形凸起13限制在圆柱形孔的内部,达到结合固定的目的;如果插孔11为圆柱形孔,所述圆柱形孔的内壁中部具有向外突出的环形凹槽14,则所述插头21的突出部22可以在外力的作用下使得所述内壁轻微变形,进而插入插孔11中,并最终卡在所述环形凹槽14内,达到结合固定的目的,且突出部22卡入环形凹槽14后,内壁不再发生变形,达到更好的使用效果。

所述插头21为十字形,这样,使得插头21插入插孔11后不易旋转;从而使得插头21与插孔11的结合更加稳固。

为了更好的效果,所述插头21也可以为圆形、三角形、等其他形状,只要其可以使得插头21插入插孔11后不易旋转即可;为了减轻重量,达到低阻力的效果,也可以将插头21部分镂空。

实施例14

如上述所述的胶塞,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3所示,所述插头21顶端的突出部22的截面为三角形,这样,所述三角形的尖端可以与插孔11的内壁达到挤压的效果,从而使得所述插头21插入所述插孔11后不易滑出。

实施例15

如上述所述的胶塞,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4所示,所述插头21顶端的突出部22的截面为四分之一圆形,这样,所述四分之一圆形的外侧可以与插孔11的内壁达到挤压的效果,从而使得所述插头21插入所述插孔11后不易滑出。

实施例16

如上述所述的胶塞,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5所示,所述插头21顶端的突出部22的截面为矩形,这样,所述矩形的外侧可以与插孔11的内壁达到挤压的效果,从而使得所述插头21插入所述插孔11后不易滑出;另外,在内壁中部具有向外突出的环形凹槽14的情况下,所述矩形的突出部22恰好可以卡入所述环形卡槽中,进行固定。

实施例17

如上述所述的胶塞,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6所示,所述插头21顶端的突出部22的截面为矩形、三角形、四分之一圆形或其他形状,也可以为上述形状至少之一的组合,只要其可以起到一定的固定效果即可。

实施例18

如上述所述的胶塞,本实施例为具有所述胶塞的溶药器,其中,如图17所示,其为本申请现有的溶药器的结构图;其中,所述溶药器针筒3的后端面具有圆形凸起4;这样,所述溶药器的针筒3与手柄7连通时,所述圆形凸起4与手柄7前端面接触并紧贴,使得所述圆形凸起4与手柄7成密封结构,对圆形凸起4的内部空间进行密封,防止针筒3与手柄7之间的接触位置漏气。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将溶药器与手柄7的结合方式是在所述圆形凸起4与手柄7的对应界面接触后进行旋拧,我们发现,旋拧后经常会出现所述圆形凸起4发生形变,不在保持圆形,这样就使得所述针筒3和所述手柄7之间的接触位置产生缝隙,发生漏气情况。

在此基础上,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我们给出了以下解决方案,如图18所示,其为所述溶药器的结构图;其中,所述溶药器的针筒3后端面设置有圆形凸起4,且所述溶药器包括:

第二凸起5,所述第二凸起5设置在所述圆形凸起4与所述溶药器的针筒3后端面接触部分,且所述第二凸起5与所述圆形凸起4紧贴。

这样,所述圆形凸起4与所述第二凸起5紧贴,这样,在所述圆形凸起4将要发生形变的时候,与所述圆形凸起4紧贴的所述第二凸起5会给予所述圆形凸起4对应的反作用力,使得所述圆形凸起4发生形变的行为被抵消,从而保持原来的形状;如果使得所述圆形凸起4发生形变的作用力过大,所述第二凸起5给予所述圆形凸起4的反作用力无法全部抵消该作用力,也可以通过抵消大大减小该作用力,使得所述圆形凸起4仅发生轻微形变,从而保持所述溶药器的针筒3后端与手柄7的密封状态,防止漏气。

实施例19

如上述所述的溶药器,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9所示,所述第二凸起5与所述圆形凸起4结合为一体,这样,所述第二凸起5与所述圆形凸起4通过注塑等方式结合为一体,从而使得所述第二凸起5与所述圆形凸起4的结合强度更大,在遭遇相同的外力的情况下,所述圆形凸起4更稳定,更不易形变。

较佳的,所述第二凸起5与所述圆形凸起4注塑为一体,这样制造方便,结合简单稳固。

实施例20

如上述所述的溶药器,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8所示,所述第二凸起5设置在所述圆形凸起4的外侧,这样,在所述圆形凸起4变形,向外鼓出时,所述第二凸起5可以产生反作用力,防止其鼓出;如果所述第二凸起5与所述圆形凸起4结合为一体,则稳定性更高。

其中,所述圆形凸起4的外侧是指远离所述圆形凸起4的圆心的一侧。

实施例21

如上述所述的溶药器,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8所示,所述第二凸起5的横截面形状为:靠近所述圆形凸起4的一侧与所述圆形凸起4的形状对应,远离所述圆形凸起4的一侧为向外凸起的圆弧形;这样,稳固性高,且便于加工,并且圆弧形不会产生毛刺等,不会伤到使用者。

实施例22

如上述所述的溶药器,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如图20所示,所述第二凸起5的横截面形状为:靠近所述圆形凸起4的一侧与所述圆形凸起4的形状对应,远离所述圆形凸起4的一侧为内凹的圆弧形;这样,稳固性高,且节省材料,便于注塑和加工,并且内凹的圆弧形不会产生毛刺等,不会伤到使用者。

实施例23

如上述所述的溶药器,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如图21所示,所述第二凸起5的横截面形状为:靠近所述圆形凸起4的一侧与所述圆形凸起4的形状对应,远离所述圆形凸起4的一侧为斜面形;这样,稳固性高,且节省材料,便于注塑和加工,并且斜面形不会产生毛刺等,不会伤到使用者。

实际上,所述第二凸起5的横截面远离所述圆形凸起4的一侧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如矩形、三角形、梯形等等,只要其可以达到稳固性高的作用就可以;也可以在稳定性高的基础上,实现无毛刺等特征,以免伤到使用者。

实施例24

如上述所述的溶药器,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如图22所示,所述圆形凸起4内侧具有环形凹陷41,且该环形凹陷41的开口方向朝向所述凸起内侧;这样,在所述圆形凸起4与手柄7的前端面挤压的时候,由于环形凹陷41的存在,可以使得所述圆形凸起4被压缩(被压缩部分沿箭头方向运动),产生使得环形凹陷41合拢的形变(该形变是整个圆形凸起4的整体形变,不会产生漏气的情况),从而使得所述圆形凸起4与手柄7的接触面积增大;并且该形变产生后会因为挤压和形变的互相作用,使得其很难再发生其他形变(如圆形凸起4随着溶药器的旋转扭曲等容易产生缝隙,使得密封不严密的形变),从而提高了其稳固性,防止出现其他形变导致漏气的情况。

其中,所述圆形凸起4的内侧是指靠近所述圆形凸起4的圆心的一侧。

其中,所述环形凹陷41的横截面为弧形,这样具有加工方便的特点;另外,该弧形凹陷也可为其他形状的凹陷,如三角形凹陷、矩形凹陷、梯形凹陷等等,只要其可以起到在圆形凸起4被挤压后产生合拢的形变即可。

实施例25

如上述所述的溶药器,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如图23所示,所述第二凸起5设置在所述圆形凸起4的内侧,这样,在所述圆形凸起4变形,一部分向外鼓出,另一部分向内侧凹陷时,所述第二凸起5可以产生反作用力,防止其凹陷;如果所述第二凸起5与所述圆形凸起4结合为一体,则不仅在所述圆形凸起4向内侧凹陷部分产生更大的反作用力,且在所述圆形凸起4向外鼓出的部分也会产生反作用力,稳定性更高。

其中,所述圆形凸起4的内侧是指靠近所述圆形凸起4的圆心的一侧。

其中,所述第二凸起5还可以作为阻挡端,防止所述胶塞从所述针筒3内滑出。

实施例26

如上述所述的溶药器,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如图23所示,所述第二凸起5的横截面形状为:靠近所述圆形凸起4的一侧与所述圆形凸起4的形状对应,远离所述圆形凸起4的一侧为向外凸起的圆弧形;这样,稳固性高,且便于加工,并且圆弧形不会产生毛刺等,不会伤到使用者。另外,这样所述第二凸起5还可以作为阻挡端,防止所述胶塞从所述针筒3内滑出。

实施例27

如上述所述的溶药器,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如图24所示,所述第二凸起5的横截面形状为:靠近所述圆形凸起4的一侧与所述圆形凸起4的形状对应,远离所述圆形凸起4的一侧为向外凸起的矩形;这样,稳固性高,且便于加工。另外,这样所述第二凸起5作为阻挡端,其阻挡效果更好。

实际上,所述第二凸起5的横截面远离所述圆形凸起4的一侧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如四分之一圆弧形、三角形、梯形等等,只要其可以达到稳固性高的作用就可以;也可以在稳定性高的基础上,实现无毛刺等特征,以免伤到使用者;也可以在稳定性高的基础上,实现阻挡效果更好的技术方案,如四分之一圆弧形。

实施例28

如上述所述的溶药器,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如图25所示,所述圆形凸起4外侧具有环形凹陷41,且该环形凹陷41的开口方向朝向所述圆形凸起4外侧;这样,在所述圆形凸起4与手柄7的前端面挤压的时候,由于环形凹陷41的存在,可以使得所述圆形凸起4被压缩(被挤压部分沿箭头方向运动),产生使得环形凹陷41合拢的形变(该形变是整个圆形凸起4的整体形变,不会产生漏气的情况),从而使得所述圆形凸起4与手柄7的接触面积增大;并且该形变产生后会因为挤压和形变的互相作用,使得其很难再发生其他形变(如圆形凸起4随着溶药器的旋转扭曲等容易产生缝隙,使得密封不严密的形变),从而提高了其稳固性,防止出现其他形变导致漏气的情况。

其中,所述圆形凸起4的外侧是指远离所述圆形凸起4的圆心的一侧。

其中,所述环形凹陷41的横截面为弧形,这样具有加工方便的特点;另外,该弧形凹陷也可为其他形状的凹陷,如三角形凹陷、矩形凹陷、梯形凹陷等等,只要其可以起到在圆形凸起4被挤压后产生合拢的形变即可。

实施例29

如上述所述的溶药器,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8所示,所述第二凸起5的厚度小于所述圆形凸起4,这样,所述第二凸起5作为具有加强作用的环形圈,对所述圆形凸起4进行加强,防止其产生形变。

其中,所述的厚度是指所述圆形凸起4的外表面距离所述溶药器后端面的最远距离;也即是说,在所述圆形凸起4横截面的附图中,所述厚度是指除了内侧、外侧两个侧面以外的其他两个侧面之间的距离;针对该申请中的溶药器来说,其厚度在图中为标注的H。

实施例30

如上述所述的溶药器,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如图26所示,所述第二凸起5的厚度与所述圆形凸起4相同,这样,所述第二凸起5不仅可以作为具有加强作用的环形圈,对所述圆形凸起4进行加强,防止其产生形变;还可以同样与所述手柄7的前端挤压,起到密封作用。

实施例31

如上述所述的溶药器,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如图27所示,所述溶药器还设置有第三凸起6,所述第三凸起6设置在所述圆形凸起4与所述溶药器的针筒3后端面接触部分,且与所述圆形凸起4紧贴。这样,所述第三凸起6可以抵消所述圆形凸起4产生的形变,使其保持原来的形状,达到密封效果。

其中,所述第三凸起6与所述第二凸起5分别设置在所述圆形凸起4的内侧和外侧,在所述第二凸起5如实施例20-23中设置时,所述第三凸起6仿照实施例25-27中的第二凸起5进行类似设置;在所述第二凸起5如实施例25-27中设置时,所述第三凸起6仿照实施例20-23中的第二凸起5进行类似设置。

这样,在第二凸起5的基础上设置第三凸起6,可以进一步增加密封效果。

其中,所述第三凸起6的厚度也可以仿照实施例29或30中第二凸起5的厚度进行设置,以进一步加强第二凸起5可以达到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32

如图28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无菌配药系统,其包括:

上述所述的溶药器,

主机8,其用以提供气源动力输出;

上述所述的手柄7,其后端与所述主机8通过管道连通(图中未画出),并对所述主机8的气源输出进行控制。

这样,安装前,打开主机8(气源输出装置),主机8通过管道向手柄7输出小流速的气流,该气流从手柄7前端吹出,对手柄7前端进行净化,将其置换为无菌环境;安装溶药器时,将溶药器后端靠近手柄7并进入无菌环境,使得气流吹拂在溶药器后端并停顿一段时间,将溶药器后端置换为无菌的;然后将溶药器安装在手柄7上,触发手柄7上的标识部,使得标识部信号发生变化,该变化控制主机8停小气流的输送;配药时,按动手柄7上的前进键,控制主机8向外输出大气流,将溶药器中的胶塞前推,将溶药器中的药液挤出;按动手柄7的后腿键,控制主机8向外抽取大气流,将溶药器中的胶塞后移,将药瓶中的药液吸入溶药器中;配药完毕后,将溶药器从手柄7上取下,手柄7上的标识部信号发生变化,控制主机8向外输出小气流,手柄7前端置换为无菌环境,直安装新的溶药器,进行新一轮配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而言仅仅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其进行许多改变,修改,甚至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