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糖尿病病足康复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56279发布日期:2019-07-13 09:00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一种糖尿病病足康复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糖尿病足疾病康复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在临床上,由于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受到高血糖的影响,下肢血管硬化、血管壁增厚、弹性下降,血管容易形成血栓,并集结成斑块,而造成下肢血管闭塞、支端神经损伤,从而造成下肢组织病变。而“足”离心脏最远,闭塞现象最严重,从而引发水肿、发黑、腐烂、坏死,形成脱疽。目前,各大医院对糖尿病足患者一般采取药物控制、截肢、搭桥或干细胞移植手术。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目前尚缺乏根治的方法,糖尿病足的现实状况更为严峻,主要原因是世界没有一个好的康复手段,目前糖尿病足的最好药物疗法,也只能达到对疾病恶化有一定的控制水平。因此对全国和世界范围,糖尿病足治疗的难题都急待有一个突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对康复糖尿病足疾病有较好治疗疗效的医疗设备。也适用于缓解糖尿病和辅助治疗糖尿病足疾病的并发症。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糖尿病病足康复治疗仪,包括:台车、操作显示台、触摸屏、四组治疗装置;每一组治疗装置的控制电路系统设置于所述台车内;

所述台车的上表面设置所述操作显示台,所述触摸屏设置于操作显示台上;所述台车的后背顶端沿着水平方向向外延伸出一平台,所述平台沿着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第一万向臂、第二万向臂和第三万向臂;所述第一万向臂、第二万向臂和第三万向臂的自由端分别设置第一组治疗装置、第二组治疗装置和第三组治疗装置;

所述台车的后背设置一沿着台车厚度方向向外凸出的长方槽,第四组治疗装置设置于长方槽内。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组治疗装置为5毫米波辐照头;其频率在60.5GHz±1.5GHz范围内,功率密度在2.0mW/cm2—4.0mW/cm2范围内。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5毫米波辐照头由第一圆柱筒、5毫米波振荡源、第一隔离器、第一喇叭天线、第一微波透镜、第一旋盖、中红外圆环辐射片、台锥筒和第一散热片组成;所述第一散热片设置在5毫米波振荡源沿着轴向的一端,并设置在第一圆柱筒内;所述第一喇叭天线设置在5毫米波振荡源沿着轴向的另一端;所述第一隔离器设置在5毫米波振荡源垂直于轴向的两侧;所述第一微波透镜搁在第一喇叭天线的喇叭口,所述第一旋盖盖住所述第一喇叭天线的喇叭口,并设置于所述第一圆柱筒下端,所述中红外圆环辐射片镶在台锥筒下端的凹槽中,所述圆柱筒的下端与其上台锥筒的上端重迭相连。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组治疗装置为太赫兹辐射器;其主频谱在1THz-10THz,辐射器出口的凹透镜表面温度<55℃。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太赫兹辐射器由第二圆柱筒、太赫兹U型水晶发热管、凹透镜、第二旋盖、水晶管夹持器和航空插头座组成;所述太赫兹U型水晶发热管设置于第二圆柱筒内,并且第二圆柱筒内设置一挡板,太赫兹U型水晶发热管的两端分别穿过挡板并被水晶管夹持器夹持固定;所述第二圆柱筒远离太赫兹U型水晶发热管的一端设置所述航空插头座,靠近太赫兹U型水晶发热管的一端设置所述第二旋盖,所述凹透镜至于旋盖的开口内。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组治疗装置为7毫米波辐照头,其频率在40.5GHz±2.0GHz范围内,功率密度在3.2mW/cm2—6.0mW/cm2范围内,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7毫米波辐照头由圆锥筒、7毫米波振荡源、第二隔离器、第二喇叭天线、微波透镜、第三旋盖和第二散热片组成;

所述7毫米波振荡源通过第二散热片与所述圆锥筒相连,所述第二隔离器与所述7毫米波振荡源相连,所述第二喇叭天线与所述隔离器相连,所述第二微波透镜搁在第二喇叭天线的喇叭口,所述第三旋盖盖住所述第二喇叭天线的喇叭口,并设置于所述圆锥筒的下端。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四组治疗装置为中红外辐射板;其表面温度<50℃。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红外辐射板通过其硅胶软电线与车台连接。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操作显示台在触摸屏外还具有显示太赫兹波工作状态的电压表、显示5毫米波工作状态的电流表和显示7毫米波工作状态的电流表。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显示台与台车一体,操作显示台上设有带三个万向臂的的三组治疗头,它们可发射太赫兹波和毫米波,各治疗头通过各自所带万向臂可以上下左右前后拉伸到治疗的任何方位,中红外长方型辐射板可通过其上连接的硅胶软电线拉出到任何应用方位,方便患者机体各部位都能进行照射治疗;本实用新型以太赫兹波、5毫米波、7毫米波和中红外四种物理治疗因子进行联合协同治疗,对糖尿病足康复有较好治疗疗效,也能一定程度缓解糖尿病,降低血糖,特别是尿糖,对糖尿病足并发肾脏病、中风及肿瘤有一定疗效。没有发现明显的副作用。具体机理和功能描述如下:

赫兹被定义在频率0.1THz到10THz范围,是介于微波与红外线之间的频谱。太赫兹波兼有与光和电磁波两方面性质,我们糖尿病足疾病治疗采用的太赫兹峰值频率在1THz到3THz,1THz到3THz范围的发射源国际鲜有报到,1THz到3THz的人体疾病治疗更是国际空白。本项研究考虑到THz(太赫兹)光子的能量低,频率为1THz的光子能量只有约4毫电子伏特,其辐射一般说来不会引起化学共价键的断裂和重建,因此不容易破坏被检测、被作用物质和人体,生物学上的应用也就比较安全。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是重大生命现象与病变产生的关键动因,而太赫兹光子能量覆盖了生物大分子空间构象的能级范围。近来,人们对蛋白质的集体振动模式越来越感兴趣。很多蛋白质的集体振动模式在THz范围,生物分子的集体运动模式与生物分子的构象及结构高度相关,对于分子构象、结构及分子环境变化非常敏感,研究也表明在0.1-2.0THz频率范围内,RNA和DNA的吸收随频率几乎线性增加,而胶原质的吸收随频率增加很快。生物大分子振动和转动频率的共振频率均在太赫兹波段范围内,而太赫兹波不但能够使不健康的生物高分子(混乱的结晶构造)返回到正常的(有规律的结晶构造),而且还能修复受损的DNA。正因为适宜的太赫兹辐射的光热效应可以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和蛋白质合成,使衰老细胞活性化,变异细胞得到抑制,促进毛细血管的微循环,进而提高体温,利用这种影响和变化,为提高机体自愈功能、改善微循环、改善神经功能和恢复免疫力提供了必要的生理基础,对疾病的治疗起到积极影响。

基于太赫兹和毫米波频率高、频带宽可以传载信息量大的原理,用宽频来调控细胞和大分子中产生的实际上同样是多种形式的功能性失调,对付糖尿病足及并发症是很适合的物理治疗因子。其合理性还在于:毫米波低功率密度(≤10mW/cm2)非热效应不仅安全无害,而且正好又与人体细胞执行正常功能的低能耗相适应。英国科学家H.Frohlich上世纪60年代提出生命体新陈代谢能激发相干电振荡,其频率范围1010Hz—1012Hz,毫米波为1010Hz、太赫兹波为1011Hz-1012Hz,正好处在所述频段。或者说人体正好为这些频段振荡的相干、协同性和响应行为准备好了周期性谐振必要的时空结构,即人体自身具有毫米波、太赫兹波振荡特性的响应配合条件,才有可能引起在机体的共振激发并传播。肌体调节发生在细胞和大分子的微观层次,低功率密度(≤10mW/cm2)的毫米波和超极高频的温热太赫兹波正适合。在治疗方法上是通过太赫兹波和毫米波对相关的病灶部位、神经、血管、经络等系统进行协同刺激,促进细胞和组织营养代谢和血液微循环,细胞和组织再生功能提高,同时改善组织灌流,有利炎性吸收和致痛物质排泄加快,水肿消退,降低了神经末梢的兴奋性,激活体内痛觉调节系统,提高了痛阈,以上种种,均起到对糖尿病足缓解疼痛和促进组织损伤愈合的作用,从而促进糖尿病足疾病康复。太赫兹波和毫米波也都适合于生物医学成像。毕竟上述治疗机理,对于新兴的物理疗法,还只能算是一种假说,因此,要通过大量生物学效应研究和实际应用,来发展和构建一种利用太赫兹波和毫米波探测和干预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过程的新医学理论和新技术,为重大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有效干预提供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理论支撑。本项研究就可以从实用到理论都填补频谱中仅剩的T波这最后一个物理治疗领域的国际空白,意义重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根据以下形成糖尿病足的3个主要病因,本实施例相应选择合式的物理治疗因子来应对:

1.因体内持续血糖过高容易造成血液高凝状态,促进形成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是糖尿病足发生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由于长期血糖控制不满意,糖代谢异常引起脂代谢紊乱,容易出现肢体大血管和微血管的病理变化,导致糖尿病足。针对血糖控制,我们选用5毫米波,5毫米波是氧气共振吸收峰频率,脑血管和肢体血管正常运作离不开血流畅通,5毫米波增强红细胞携氧和葡萄糖功能,还降低血小板凝血态,纠正糖代谢异常和脂代谢紊乱。已经有些生物学效应研究证明5毫米波有良好的降血糖功能。我们还采用中红外辐照特定部位协同缓解糖尿病。

2.由于患者机体持续处于高血糖与蛋白质的非酶糖化状态,脂代谢紊乱,血液的高黏稠、高凝状态以及老年性下肢动脉硬化等诸多因素使糖尿病病人的下肢动脉容易发生血管病变,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同时微血管和微循环也有不同程度的障碍,造成病人的下肢血管硬化和血栓堵塞血管,同时足部微小血管闭塞,使下肢灌流量减少,肢端血循环障碍,局部组织缺氧和营养成分供给不足,出现下肢疼痛、感觉异常和间歇性跛行,严重供血不足者可致溃疡、肢体坏疽。

针对糖尿病足患者下肢血循环障碍极端恶化,我们选择太赫兹波这种国际最新物理因子并率先用于医疗。很多蛋白质的集体振动模式在太赫兹T波范围,生物分子的集体运动模式与生物分子的构象及结构高度相关,因此采用太赫兹波理想的深层热力穿透效应,大大加速血液物质的循环,增加下肢血管灌流量,防治血管堵塞,促进新陈代谢,给机体组织、胰岛β细胞、糖化血红蛋白以新机,改善局部组织缺氧和营养成分供给不足,并减少疼痛。

3.糖尿病性神经病变会导致肢体末梢的保护性感觉减弱或丧失及足部生物力学的改变等,使足部缺乏对有害刺激的保护,从而极易引起机械或温度的损伤;自主神经病变也与糖尿病足的形成有关,自主神经病变导致的汗液分泌障碍,可使皮肤柔韧性降低,导致皮肤干燥、皲裂和感染。一旦下肢或足部皮肤受损后,上述的病理生理改变又使伤口不易修复,感染难以控制,最后足部溃烂发展,甚至不得不截肢。

针对糖尿病足患者下肢和足部溃烂,我们采用国际上已经用了40年的7毫米波,7-8毫米波的长期临床应用,早已证明该波是创伤和溃疡的最优物理治疗因子,而且糖尿病足疾病的许多并发症采用7毫米波来治疗也很适用。

鉴于我们是从上述糖尿病足3大病因及临床表现,非常有针对性地设计糖尿病病足康复治疗仪,拜访并与许多专业医师探讨,都一致认为我们从上述三方面设计有道理,考虑得很周全到位。

为了实现这样的分类治疗,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糖尿病病足康复治疗仪,参考图1-3,包括:台车1、操作显示台2、触摸屏3、四组治疗装置;每一组治疗装置的控制电路系统设置于所述台车1内;

所述台车1的上表面设置所述操作显示台2,所述触摸屏3设置于操作显示台2上;所述台车1的后背顶端沿着水平方向向外延伸出一平台,所述平台沿着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第一万向臂4、第二万向臂5和第三万向臂6;所述第一万向臂4、第二万向臂5和第三万向臂6的自由端分别设置第一组治疗装置7、第二组治疗装置8和第三组治疗装置9;

所述台车1的后背设置一沿着台车1厚度方向向外凸出的长方槽,第四组治疗装置10设置于长方槽内。

具体来说:所述第一组治疗装置7为5毫米波辐照头;其频率在60.5GHz±1.5GHz范围内,功率密度在2.0mW/cm2—4.0mW/cm2范围内。

所述5毫米波辐照头由第一圆柱筒、5毫米波振荡源、第一隔离器、第一喇叭天线、第一微波透镜、第一旋盖、中红外圆环辐射片、台锥筒和第一散热片组成;所述第一散热片设置在5毫米波振荡源沿着轴向的一端,并设置在第一圆柱筒内;所述第一喇叭天线设置在5毫米波振荡源沿着轴向的另一端;所述第一隔离器设置在5毫米波振荡源垂直于轴向的两侧;所述第一微波透镜搁在第一喇叭天线的喇叭口,所述第一旋盖盖住所述第一喇叭天线的喇叭口,并设置于所述第一圆柱筒下端,所述中红外圆环辐射片镶在台锥筒下端的凹槽中,所述圆柱筒的下端与其上台锥筒的上端重迭相连。

所述第二组治疗装置8为太赫兹辐射器;其主频谱在1THz-10THz,辐射器出口的凹透镜表面温度<55℃。所述太赫兹辐射器由第二圆柱筒、太赫兹U型水晶发热管、凹透镜、第二旋盖、水晶管夹持器和航空插头座组成;所述太赫兹U型水晶发热管设置于第二圆柱筒内,并且第二圆柱筒内设置一挡板,太赫兹U型水晶发热管的两端分别穿过挡板并被水晶管夹持器夹持固定;所述第二圆柱筒远离太赫兹U型水晶发热管的一端设置所述航空插头座,靠近太赫兹U型水晶发热管的一端设置所述第二旋盖,所述凹透镜至于旋盖的开口内。

所述第三组治疗装置9为7毫米波辐照头,其频率在40.5GHz±2.0GHz范围内,功率密度在3.2mW/cm2—6.0mW/cm2范围内,所述7毫米波辐照头由圆锥筒、7毫米波振荡源、第二隔离器、第二喇叭天线、微波透镜、第三旋盖和第二散热片组成;所述7毫米波振荡源通过第二散热片与所述圆锥筒相连,所述第二隔离器与所述7毫米波振荡源相连,所述第二喇叭天线与所述隔离器相连,所述第二微波透镜搁在第二喇叭天线的喇叭口,所述第三旋盖盖住所述第二喇叭天线的喇叭口,并设置于所述圆锥筒的下端。

所述第四组治疗装置10为中红外辐射板;其表面温度<50℃。所述红外辐射板通过其硅胶软电线与车台连接。

此外,所述操作显示台2在触摸屏3外还具有显示太赫兹波工作状态的电压表、显示5毫米波工作状态的电流表和显示7毫米波工作状态的电流表。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显示台2与台车1一体,操作显示台2上设有带三个万向臂的的三组治疗头,它们可发射太赫兹波和毫米波,各治疗头通过各自所带万向臂可以上下左右前后拉伸到治疗的任何方位,中红外长方型辐射板可通过其上连接的硅胶软电线拉出到任何应用方位,方便患者机体各部位都能进行照射治疗;本实用新型以太赫兹波、5毫米波、7毫米波和中红外四种物理治疗因子进行联合协同治疗,对糖尿病足康复有较好治疗疗效,也能一定程度缓解糖尿病,降低血糖,特别是尿糖,对糖尿病足并发肾脏病、中风及肿瘤有一定疗效。没有发现明显的副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凡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