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外鞘结合式可视穿刺取样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42695发布日期:2019-05-11 00:46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外鞘结合式可视穿刺取样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创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内外鞘结合式可视穿刺取样器。



背景技术:

当前人体腔内病变组织手术治疗已由传统的开放手术治疗转为微创手术治疗,在进行微创手术治疗,如男科阴囊腔内病变组织诊断、切除治疗、组织取样行病理分析的过程中手术器械功能单一,需要多种器械、建立多个创口才能完成,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增加了手术难度,同时也增加了病人的术后恢复时间。因此设计一款集有精准穿刺、建立一个创口就能完成对病变组织诊断、切除、取组织的微创手术器械非常有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一个创口即可完成多种器械治疗的内外鞘结合式可视穿刺取样器(英文简称VPBIO)。

为实现此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内外鞘结合式可视穿刺取样器,包括穿刺器手柄、可插入所述穿刺器手柄内并相对于所述穿刺器手柄前后移动的穿刺针管和可插入所述穿刺针管内并相对于所述穿刺针管前后移动的图像照明装置;所述穿刺器手柄内沿其轴向开设有与所述穿刺针管配合的穿刺图像通道,所述穿刺器手柄的后端连接有与所述穿刺图像通道同轴连通的穿刺照明接头,所述穿刺器手柄上还连接有器械接头和注水接头,所述器械接头沿其轴向开设有与所述穿刺图像通道连通的器械通道,所述注水接头内沿其轴向开设有与所述穿刺图像通道连通的注水通道;所述穿刺针管的后端外壁上开有与所述注水通道对应的进水孔。

进一步的,所述穿刺器手柄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内鞘管,所述内鞘管内沿其轴向设有与所述穿刺图像通道同轴连通的内鞘管道。

更进一步的,所述穿刺器手柄的前端还固定连接有外鞘管装置,所述外鞘管装置包括一端同轴可拆卸的固定于所述穿刺器手柄的前端外表面上的外鞘管接头和与所述外鞘管接头的另一端同轴固定连接的外鞘管,所述外鞘管内沿其轴向设有外鞘管道,所述外鞘管接头内沿其轴向开设有接头孔道,所述内鞘管的中部和后部分别设置于所述外鞘管道和所述接头孔道内,所述外鞘管道的管壁和所述接头孔道的孔壁与所述内鞘管的外壁之间均存在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穿刺器手柄的前端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穿刺图像通道同轴连通的卡座接头,所述卡座接头的前端周向表面上设有卡座弹性凸台,位于所述卡座弹性凸台后方的卡座接头的周向外表面上开设有卡座定位凹槽,所述外鞘管接头的后端内表面上开有与所述卡座弹性凸台配合的外鞘管接头定位凹槽和与所述卡座定位凹槽配合的外鞘管接头弹性凸台。

更进一步的,所述外鞘管的前端为锥形管,所述锥形管的管壁上开有多个与所述外鞘管道连通的外鞘管进水孔,所述外鞘管接头上开有与所述接头孔道连通的外鞘管接头出水孔。

具体的,所述穿刺针管的前端外壁上开有倒钩取样孔,所述穿刺照明接头包括前端固定于所述穿刺图像通道内的穿刺针管定位支座和连接于所述穿刺针管定位支座上、可沿穿刺针管定位支座前后移动的穿刺针管移动支座,所述穿刺针管的外壁上固定有可与所述穿刺针管移动支座配合固定的穿刺针管固定支座。

具体的,所述穿刺针管定位支座内开设有与所述穿刺图像通道同轴的通孔,所述穿刺针管移动支座包括位于其前端、设置于所述穿刺针管定位支座的通孔内的针管移动圆筒,所述针管移动圆筒的外表面与所述穿刺针管定位支座的通孔的孔壁贴合,所述穿刺针管移动支座内开设有与所述穿刺图像通道同轴的通孔。

更具体的,所述穿刺针管移动支座还包括位于其后端的针管定位环,所述穿刺针管固定支座包括位于其前端、可套设固定于所述针管定位环上的针管固定环座,所述穿刺针管固定支座内开设有与所述穿刺针管同轴的通孔,所述穿刺针管的外表面与所述穿刺针管固定支座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穿刺针管的外壁上连接有可沿所述穿刺针管前后移动的图像照明装置移动支座。

还进一步的,所述穿刺针管固定支座还包括位于其后端、固定于所述穿刺针管外表面上的图像照明装置定位圆筒,所述图像照明装置移动支座包括套设于所述图像照明装置定位圆筒上的图像照明装置移动圆筒,所述图像照明装置移动圆筒的内表面与所述图像照明装置定位圆筒的外表面贴合,所述图像照明装置移动支座还包括位于其后端、可与闭孔器配合固定的闭孔器固定环,所述图像照明装置移动支座内开设有与所述穿刺针管同轴的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穿刺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穿刺针管设有穿刺尖端和取样倒钩,图像照明装置插如穿刺针管内,并从注水接头注水通过穿刺针管进入人体腔内冲开视野保证图像清晰,可探查腔内病变组织、对病变组织进行诊断,同时在可视状态下对病变部位精确取样,在可视情况下准确对病变位置取活检进行病例分析,避免多次穿刺和重复操作,通过穿刺针管移动支座将穿刺针管的穿刺尖端推入内鞘管内避免在探查和诊断过程中锐利的穿刺尖端戳伤人体腔内组织。

2、在人体腔内进行病变组织探查和诊断时,如需求大的注水量,不用二次穿刺,可直接退出内鞘管内的穿刺针管,将图像照明装置从针管内取下并穿入内鞘管道内。

3、在人体腔内对病变组织进行探查和诊断后,需要进行病变组织切除或治疗时,将外鞘管沿内鞘管推至穿刺口利用外鞘管前端的锥形管扩张穿刺口,使外鞘管进入人体腔内,从穿刺器手柄上的器械接头插入钬激光光纤,通过内鞘管道进入人体腔内,钬激光工作产生的热量通过注入人体腔内的水带走并通过外鞘管接头出水孔流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穿刺器手柄与内鞘管连接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外鞘管与外鞘管接头连接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穿刺针管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光纤镜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闭孔器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穿刺器手柄与内鞘管连接的俯视图;

图7为图6中A-A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穿刺器的可视穿刺取样状态的主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穿刺器的可视穿刺取样状态的俯视图;

图10为图9中B-B剖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穿刺器的可视切除治疗状态的主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穿刺器的可视切除治疗状态的俯视图;

图13为图12中C-C剖视图;

图14为图13中D处放大图;

其中,1—穿刺器手柄,2—穿刺针管,3—穿刺图像通道,4—穿刺照明接头(4.1—穿刺针管定位支座,4.2—穿刺针管移动支座),5—器械接头,6—注水接头,7—器械通道,8—注水通道,9—倒钩取样孔,10—穿刺针管进水孔,11—内鞘管,12—内鞘管道,13—外鞘管接头,14—外鞘管,15—外鞘管道,16—接头孔道,17—卡座接头,18—卡座弹性凸台,19—卡座定位凹槽,20—外鞘管接头定位凹槽,21—外鞘管接头弹性凸台,22—外鞘管进水孔,23—外鞘管接头出水孔,24—穿刺针管固定支座(24.1—针管固定环座,24.2—图像照明装置定位圆筒),25—针管移动圆筒,26—针管定位环,27—图像照明装置移动支座(27.1—图像照明装置移动圆筒,27.2—闭孔器固定环,27.3—图像照明装置限位座),28—闭孔器,29—光纤镜,30—光纤镜手柄,31—针管定位支座固定环,32—针管定位支座限位环,33—针管定位支座导向环,34—针管移动支座限位环,35—钬激光线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8—10所示的内外鞘结合式可视穿刺取样器,包括如图1和图6—7所示的穿刺器手柄1、如图3所示的可插入穿刺器手柄1内并相对于穿刺器手柄1前后移动的穿刺针管2和如图4所示的可插入穿刺针管2内并相对于穿刺针管2前后移动的光纤镜29(图像照明装置)。

如图1、图6—7和图8—10所示,穿刺器手柄1内沿其轴向开设有穿刺图像通道3,穿刺器手柄1的后端连接有与穿刺图像通道3同轴连通的穿刺照明接头4。

如图10所示,穿刺照明接头4包括前端固定于穿刺图像通道3内的穿刺针管定位支座4.1和连接于穿刺针管定位支座4.1上、可沿穿刺针管定位支座4.1前后移动的穿刺针管移动支座4.2,穿刺针管2的外壁上固定有可与穿刺针管移动支座4.2配合固定的穿刺针管固定支座24。

穿刺针管定位支座4.1包括固定于穿刺图像通道3内的针管定位支座固定环31,针管定位支座固定环31的后端表面上固定连接有与其同轴的针管定位支座限位环32,针管定位支座限位环32的后端表面上固定连接有与其同轴的针管定位支座导向环33;针管定位支座限位环32的外径大于穿刺图像通道3的孔径,针管定位支座固定环31的内径小于针管定位支座导向环33的内径,针管定位支座限位环32的环孔为阶梯孔,阶梯孔包括与针管定位支座固定环31的环孔连接的第一连接孔和与针管定位支座导向环33的环孔连接的第二连接孔,第一连接孔的孔径与针管定位支座固定环31的孔径相同,第二连接孔的孔径与针管定位支座导向环33的孔径相同。

穿刺针管移动支座4.2包括设置于穿刺针管定位支座4.1内的针管移动圆筒25,针管移动圆筒25的后端表面上固定连接有与其同轴的针管移动支座限位环34,针管移动支座限位环34的后端表面上固定连接有与其同轴的针管定位环26。针管移动圆筒25的外表面与针管定位支座导向环33的内表面贴合,针管移动圆筒25的孔径和针管移动支座限位环34的孔径均与针管定位支座固定环31的孔径相同,针管移动支座限位环34的外径大于针管定位支座导向环33的外径,针管定位环26的孔径大于针管移动支座限位环34的孔径。

穿刺针管固定支座24包括位于其前端、可套设固定于针管定位环26上的针管固定环座24.1,针管固定环座24.1的后端面同轴连接有图像照明装置定位圆筒24.2,穿刺针管固定支座24内开设有与穿刺针管2同轴的通孔,穿刺针管2的外表面与穿刺针管固定支座24的内表面固定连接。针管固定环座24.1固定在针管定位环26上。

如图10所示,穿刺针管2的外壁上连接有可沿穿刺针管2前后移动的图像照明装置移动支座27。图像照明装置移动支座27包括套设于图像照明装置定位圆筒24.2上的图像照明装置移动圆筒27.1,图像照明装置移动圆筒27.1的内表面与图像照明装置定位圆筒24.1的外表面贴合,图像照明装置移动圆筒27.1的后端面同轴连接有图像照明装置限位座27.3,图像照明装置限位座27.3的后端面同轴连接有闭孔器固定环27.2,图像照明装置移动支座27内开设有与穿刺针管2同轴的通孔。光纤镜29穿过闭孔器28,闭孔器28与针管定位环26固定连接。

如图1、图6—7和图8—10所示,穿刺器手柄1上还连接有器械接头5和注水接头6,器械接头5沿其轴向开设有与穿刺图像通道3连通的器械通道7,注水接头6内沿其轴向开设有与穿刺图像通道3连通的注水通道8,穿刺器手柄1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内鞘管11,内鞘管11内沿其轴向设有与穿刺图像通道3同轴连通的内鞘管道12。穿刺器手柄1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外鞘管装置,外鞘管装置包括一端同轴固定于穿刺器手柄1的前端外表面上的外鞘管接头13(如图14所示,穿刺器手柄1的前端固定连接有与穿刺图像通道3同轴连通的卡座接头17,卡座接头17的前端周向表面上设有卡座弹性凸台18,位于卡座弹性凸台18后方的卡座接头17的周向外表面上开设有卡座定位凹槽19,外鞘管接头13的后端内表面上开有外鞘管接头定位凹槽20和外鞘管接头弹性凸台21,外鞘管接头定位凹槽20与卡座弹性凸台18配合,外鞘管接头弹性凸台21与卡座定位凹槽19配合)和与外鞘管接头13的另一端同轴固定连接的外鞘管14,外鞘管14内沿其轴向设有外鞘管道15,外鞘管接头13内沿其轴向开设有接头孔道16,内鞘管11的中部和后部分别设置于外鞘管道15和接头孔道16内,外鞘管道15的管壁和接头孔道16的孔壁与内鞘管11的外壁之间均存在间隙。如图2所示,外鞘管14的前端为锥形管,锥形管的管壁上开有多个与外鞘管道15连通的外鞘管进水孔22,外鞘管接头13上开有与接头孔道16连通的外鞘管接头出水孔23。

如图3所示,穿刺针管2的前端外壁上开有倒钩取样孔9,穿刺针管2的后端外壁上开有与注水通道8对应的穿刺针管进水孔10。

本实用新型中,具有可视穿刺;内腔病变组织检查诊断、活检取样和内腔病变组织切除治疗的功能。

1、可视穿刺:如图8—10所示,穿刺针管2从穿刺针管移动支座4.2穿入,将闭孔器28与闭孔器固定环27.2连接,锁紧光纤镜29,光纤镜29从闭孔器28孔内穿入直至穿刺针管2前端,通过图像照明装置移动支座27调节到合适的位置,注水接头6连接水阀并连接水源,实施表皮穿刺直至内鞘进入鞘膜腔内(根据需要注水)。

2、内腔病变组织检查诊断、活检取样:穿刺针管2同内鞘管11进入鞘膜内腔后,通过穿刺针管移动支座4.2将穿刺针管2尖端缩回内鞘管11(防止穿刺尖端损伤组织),打开水阀注水、视野清晰后在鞘膜腔内移动内鞘管11探查病变组织,在鞘膜腔内通过光纤镜29确定病变组织取样点后,穿刺针管2尖端刺到病变组织,通过图像照明装置移动支座27将光纤镜29调整到倒钩取样孔9后方,继续穿刺直至倒钩取样孔9进入病变组织,通过光纤镜29确定有组织计入倒钩取样孔9内,通过穿刺针管移动支座4.2使穿刺针管2往后退,直至倒钩取样孔9的组织被刃口切断,松开接头,撤出穿刺针管2,将取样组织送病例分析。如图11—13所示,若在探查病变组织过程中如感觉水流量不够大,可撤出穿刺针管2,取下闭孔器28将光纤镜29从手柄后端穿入内鞘管道12内,闭孔器29与针管定位环26连接,打开水阀注水,在鞘膜腔内探查病变组织。

3、阴囊内腔病变组织切除、治疗:如图11—13所示,通过内鞘管11进入鞘膜腔后,撤出穿刺针管2取出后,将光纤镜29从手柄后端穿入内鞘管道12内,并调整好位置,推出外鞘管14通过其前部锥端扩张直至鞘膜腔内,从器械接头5的器械通道7内穿入钬激光线缆35,打开水阀注水,启动钬激光切除直至病变组织,腔内的水不断通过外鞘管14前端的外鞘管进水孔22流入内鞘管11与外鞘管14和外鞘管接头13之间的间隙从外鞘管接头出水孔23流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还包括病理科取活检、泌尿外科经皮手术、眼科视网膜修复术。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不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