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捷轮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86850发布日期:2019-11-08 23:30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捷轮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轮椅,尤其涉及一种便捷轮椅。



背景技术:

轮椅是康复的重要工具,轮椅它不仅是肢体伤残者和行动不便人士的代步工具,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借助于轮椅进行身体锻炼和参与社会活动。普通轮椅一般由轮椅架、车轮、刹车装置、座靠、扶手以及推动把手组成,普通轮椅的功能单一,肢体伤残者和行动不便人士在出行时还是会存在诸多不便,例如:在夜间出行或者黑暗的环境中时,普通轮椅需要靠人为的感光能力感知方向,给本就行动不便的人士造成困扰;普通轮椅的高度不可调,限制了使用者的高度活动范围,且普通轮椅没有设置储物空间和置物空间,对于长期使用者而言,使用的轮椅需要满足日常生活出行所需,而普通轮椅达不到这种生活便捷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功能多样化、操作简单的便捷轮椅。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便捷轮椅,包括轮椅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桌板机构、照明灯机构、置物屉机构以及升降机构,所述桌板机构和照明灯机构均位于轮椅本体的扶手侧面,所述桌板机构可拆卸安装在扶手上,所述照明灯机构与轮椅本体的车轮同轴相连,所述置物屉机构和升降机构均位于轮椅本体的椅面下方,且置物屉机构和升降机构均固定在轮椅本体的横轴上,所述横轴横亘在轮椅本体的两侧且分别位于轮椅本体的前后端。

进一步地,所述桌板机构包括卡设在一侧扶手上的第一桌板和卡设在另一侧扶手上第二桌板,所述第一桌板和第二桌板在位于扶手端的端部上设有卡勾,在对应的扶手上固定设有与卡勾匹配的卡块,当桌板机构在使用时,所述第一桌板和第二桌板从扶手一端相向拼装成一整块桌面;当桌板机构在未使用时,第一桌板和第二桌板分别通过卡勾卡设在对应扶手的侧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桌板和第二桌板的相向端通过插销机构相互吻合固定,所述插销机构包括隐藏在一桌板底部的插销块,与插销块固定的划扣,另一桌板底部相对插销块设有插槽,向插槽端推动划扣,带动插销块插入插槽。

进一步地,所述照明灯机构包括相互电连接的照明灯和发电装置,所述发电装置固定套设在车轮的转动轴上的磁性轮盘,所述磁性轮盘的盘面对称设有磁性相反的两磁钢,所述磁性轮盘的中心轴内部固定有金属线圈,所述金属线圈与照明灯通过导线电连接,车轮转动带动磁性轮盘转动,两磁钢之间形成磁感应线,金属线圈切割磁感应线产生电流。

进一步地,所述照明灯固定在扶手侧面,且朝向轮椅本体的前方照明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置物屉机构包括固定于横轴上且以轮椅本体的前后方向延伸的轨道以及相对轨道前后滑动设置的抽屉。

进一步地,所述轨道沿前后方向向前倾斜向下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抽屉的顶面上设有开合板,所述抽屉的前端设有拉环。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竖直设置的升降管,所述升降管固定在轨道的底面上,且分布在两侧轨道的前后端部,每个升降管内均套接有支撑柱,同一侧前后方向上的支撑柱之间连接有第一连接杆,两侧轨道之间横亘的横轴140做为第二连接杆,用于连接两侧的升降管,第二连接杆的一端铰接有第三连接杆,第三连接杆的延伸端上固定有手摇柄,摆动手摇柄,带动第三连接杆摆动,从而带动第二连接杆上下移动,进而带动第一连接杆上下移动,带动支撑柱向地面方向伸缩。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支撑柱的底面保持高度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该便捷轮椅通过在普通轮椅的基础上添加桌板、照明灯、置物屉和升降装置从而增强了轮椅的实用性,通过照明灯方便使用者在黑暗环境中使用,通过可拆卸的桌板方便使用者在桌板上处理简单工作,通过置物屉增加了轮椅的储物空间,方便使用者在出行中携带物体且不会造成使用者的不适和不便,通过升降装置扩大了使用者高度上的使用范围,方便使用者自行拿取位于高处的物件,或者通过自行调节高度,使使用者在椅面上坐得更为舒服,该便捷轮椅增加的功能装置给使用者在生活出行中更多的便捷,且对于使用者而言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捷轮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桌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中发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中置物屉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中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施例一种便捷轮椅的侧视图。

图11为本实施例一种便捷轮椅的前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11所示:一种便捷轮椅,包括轮椅本体100、桌板机构200、照明灯机构 300、置物屉机构400以及升降机构500,桌板机构200和照明灯机构300均位于轮椅本体 100的扶手110侧面,桌板机构200可拆卸安装在扶手110上,照明灯机构300与轮椅本体100的车轮120同轴相连,置物屉机构400和升降机构500均位于轮椅本体100的椅面130下方,且置物屉机构400和升降机构500均固定在轮椅本体100的横轴140上,横轴140横亘在轮椅本体100的两侧且分别位于轮椅本体100的前后端。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优选方案中,如图2和图3所示,桌板机构200包括卡设在一侧扶手110上的第一桌板210和卡设在另一侧扶手110上第二桌板220,第一桌板210和第二桌板220在位于扶手端的端部上均设有卡勾230,在对应的扶手110上固定设有与卡勾230匹配的卡块111,扶手110的侧面宽度与卡勾230匹配,方便桌板机构200在未使用时,固定在扶手110侧面,使得桌板面与扶手110侧面相对贴合设置,当桌板机构200在使用时,从扶手100侧面取下第一桌板210和第二桌板220,第一桌板210和第二桌板220上的卡勾 230勾住相应扶手110一端的卡块111,并从扶手110一端相向拼装成一整块桌面,此时轮椅使用者可以在桌板面上放置物体或者利用桌板面处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进一步地,第一桌板210和第二桌板220的相向端通过插销机构相互吻合固定,插销机构包括隐藏在一桌板底部的插销块240,与插销块240固定的划扣250,另一桌板底部相对插销块240设有插槽260,向插槽260端推动划扣250,带动插销块240插入插槽260。对于第一桌板210和第二桌板220之间的相互固定结构不仅仅限于插销机构,还可以是相互之间通过卡扣结构卡合。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优选方案中,照明灯机构300包括相互电连接的照明灯310和发电装置,如图4和图5所示,发电装置为固定套设在车轮120的转动轴上的磁性轮盘320,磁性轮盘320的盘面对称设有磁性相反的两磁钢330,且两磁钢330之间间隔一定距离,磁性轮盘320的中心轴内部固定有金属线圈340,金属线圈340与照明灯310通过导线350电连接,车轮120转动带动磁性轮盘320转动,从而在两磁钢330之间形成磁感应线,金属线圈340切割磁感应线产生电流,通过导线350连接照明灯310从而使其发亮。

进一步地,照明灯310固定在扶手110侧面,且朝向轮椅本体100的前方照明设置,为了便于轮椅使用者在黑暗环境中前行,将照明灯310朝向前方照射,起到引路作用,方便使用者观察前方路况。也可以更具使用需求,将照明灯310的照射方向设置在轮椅本体的前方、侧方、后方,甚至可以是以轮椅本体为中心,向四周扩散照射。本实施例为了节约成本,且能达到快速照明的效果,将照明灯的照射方向设为轮椅本体的前方。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优选方案中,如图6和图7所示,置物屉机构400包括固定于横轴 140上且以轮椅本体100的前后方向延伸的轨道410以及相对轨道410前后滑动设置的抽屉420。本实施例中按照常见的轨道410分布,在轮椅本体100的两侧均设轨道410,轨道 410沿前后方向向钱倾斜向下设置,使得抽屉420能沿轨道410顺利的滑出,防止抽屉420 卡在轨道410上,抽屉420的顶面上设有开合板421,开合板421可以用来防尘和规整置物抽屉内的物品,进一步防止抽屉420内的物品掉落,抽屉420的前端设有拉环422。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优选方案中,如图8和图9所示,升降机构500包括竖直设置的升降管510,升降管510固定在轨道410的底面上,且分布在两侧轨道410的前后端部,即包括四个升降管510,每个升降管510内均套接有支撑柱520,同一侧前后方向上的支撑柱 520之间连接有第一连接杆530,两侧轨道410之间横亘的横轴140做为第二连接杆,用于连接两侧的升降管510第二连接杆的一端铰接有第三连接杆540,第三连接杆540的延伸端上固定有手摇柄550,在使用时,摆动手摇柄550,从而带动第三连接杆540摆动,第三连接杆540带动第二连接杆上下移动,进而带动第一连接杆530上下移动,在抬升时,支撑柱520向地面挤压从而带动轮体整体往上升高,若与之反向摇动手摇柄560,则支撑柱520远离地面,使得轮椅整体往下降。为了保持轮椅升降过程中的平衡,每个支撑柱的底面保持高度相同,且每个升降管之间保持一致性。

本实施例提供的便捷轮椅通过在普通轮椅的基础上添加桌板、照明灯、置物屉和升降装置从而增强了轮椅的实用性,通过照明灯方便使用者在黑暗环境中使用,通过可拆卸的桌板方便使用者在桌板上处理简单工作,通过置物屉增加了轮椅的储物空间,方便使用者在出行中携带物体且不会造成使用者的不适和不便,通过升降装置扩大了使用者高度上的使用范围,方便使用者自行拿取位于高处的物件,或者通过自行调节高度,使使用者在椅面上坐得更为舒服,该便捷轮椅增加的功能装置给使用者在生活出行中更多的便捷,且对于使用者而言操作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前提下,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多种改型或改进,这些均被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