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备用药材蒸煮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65576发布日期:2019-09-25 00:13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中药制备用药材蒸煮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药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中药制备用药材蒸煮锅。



背景技术:

中药蒸煮锅主要用于中药材的蒸、煮、炖、焯等加工,中药材的蒸煮是中药饮片加工炮制工艺中的一道重要工序。现有的中药蒸煮锅包括锅体、U形底座、锅盖,在底座的上表面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轴线均垂直于地面的支撑轴和定位轴,所述锅体侧壁的两端分别与支撑轴和定位轴转动连接,所述锅盖通过连接组件与支撑轴连接。然而由于锅盖比较大,在加料和取料的时候,需要结合机械机构或者才便于实现锅盖的开合。现有的机械结构仅能控制锅盖的上下移动,因此需要将锅盖上移较长的距离才能便于翻转锅体,将锅体内的液体倾倒出。而上移较长的距离不仅会增加用于提升锅盖的机械结构的复杂度,且还增加了工人的操作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中药制备用药材蒸煮锅,解决了现有的蒸煮锅的开盖的结构机械复杂、开盖时间较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中药制备用药材蒸煮锅,以使锅盖只需上移锅盖与锅体重叠的部位的高度尺寸,即可完成锅盖的开盖,将锅体的顶部暴露出来,能顺利地翻转锅体,将锅体内的液体倾倒出。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中药制备用药材蒸煮锅,包括蒸煮锅本体,所述蒸煮锅本体包括锅体、U形底座、锅盖,在底座的上表面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轴线均垂直于地面的支撑轴和定位轴,所述锅体侧壁的两端分别与支撑轴和定位轴转动连接,所述锅盖通过连接组件与支撑轴连接,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转轴、悬臂、螺栓和连接轴,所述转轴的底端与支撑轴的顶端铰接,所述悬臂的轴线垂直于转轴的轴线,悬臂的一端与转轴的侧壁连接,在悬臂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栓的杆部末端穿过螺纹孔后与连接轴的顶端转动连接,螺栓能相对连接轴绕自身轴线转动,所述连接轴的底端与锅盖的顶部连接;

在支撑轴的侧壁上远离锅盖的一侧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斜杆和定位块,所述斜杆的一端与支撑轴的侧壁连接,斜杆的另一端与定位块的底部连接,在所述定位块的上表面上设置有通槽,所述通槽的轴线垂直于铰接部位的轴线并平行于地面;

绕着铰接部位的轴线转动转轴,当转轴的轴线与支撑轴的轴线重合时,悬臂位于底座上方,且悬臂的轴线平行于水平,同时螺栓的轴线平行于支撑轴的轴线;绕着铰接部位的轴线转动转轴,当转轴的轴线平行于水平面,且悬臂位于其上方时,转轴与通槽的槽壁接触。

蒸煮中药时,转轴的轴线与支撑轴的轴线重合,锅盖盖在锅体上;中药蒸煮完成后,需要开盖时,先固定连接轴,接着转动螺栓,以使螺栓相对于连接轴转动,且连接轴在螺栓的转动下,随着螺栓向上移动,以使锅盖离开锅体;当锅盖刚离开锅体后,绕着铰接的轴线转动转轴,以使转轴的轴线平行于水平面,且悬臂位于其上方时,且将转轴与通槽的槽壁接触,从而通过定位块将转轴支撑固定住,此时锅盖位于支撑轴远离锅体的一侧,接着翻转锅体,将锅体内部的液体倒出即可。

较之原来的需要移动几十个里面的操作结构来说,本实用新型在旋转螺栓的过程中,仅需将锅盖上移三四个厘米,即可完成锅盖的开盖,将锅体的顶部暴露出来,能顺利地翻转锅体,将锅体内的液体倾倒出,简化了锅盖的连接组件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蒸煮锅提高了连接锅盖的结构的使用的便利性,降低了开盖的时间,便于中药蒸煮顺利进行。

在锅盖盖在锅体上时,由于锅盖被锅体支撑住,因此转轴不会相对于支撑轴转动;而随着锅盖上移,锅盖失去锅体支撑时,由于悬臂悬空,因此在转轴与支撑轴之间的交接部位的摩擦力不足以平衡悬臂所带来的扭力时,转轴会不断向锅体一侧转动,以使锅盖始终与锅体接触,而由于转轴转动了一定角度,此时会导致锅盖与锅体之间错位接触,而错误接触会影响锅盖与锅体之间的配合面,因此可以手动把持住转轴,防止其向锅体一侧转动。

进一步地,在所述支撑轴上套设有内螺纹筒,所述内螺纹筒与支撑轴螺纹连接,当转轴的轴线与支撑轴的轴线重合时,旋转内螺纹筒使其向上移动时,能使内螺纹筒将铰接部位覆盖住,且内螺纹筒的内径与转轴的外径一致。

在旋转螺栓的过程中,为了进一步地简化操作,使内螺纹筒将铰接部位覆盖住,这样即使锅盖向上移,失去了锅体的支撑,但是内螺纹筒限制了转轴的转动,以使转轴仅能保持竖直状态;当完成锅盖的上提后,旋转内螺纹筒,以将铰接部位暴露出来,接着向远离锅体的一侧转动转轴,直至转轴与通槽的槽壁接触。

同时,设置内螺纹筒,还降低了锅盖盖在锅体上时,锅体所承受的重力。

由于采用了本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药制备用药材蒸煮锅,提高了连接锅盖的结构的使用的便利性,降低了开盖的时间,便于中药蒸煮顺利进行;

2.本实用新型中药制备用药材蒸煮锅,设置内螺纹筒,还降低了锅盖盖在锅体上时,锅体所承受的重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开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主视图;

图5是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主视图;

图7是图5的俯视图;

图8是沿图7中A-A的剖视图;

附图中标号说明:

1-锅盖,2-支撑轴,3-转轴,4-悬臂,5-螺栓,6-连接轴,7-底座,8-斜杆,9-定位块, 10-通槽,11-内螺纹筒,12-导向杆,13-把手,14-磁铁,15-锅体,16-定位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即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下面结合图1至图8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中药制备用药材蒸煮锅,包括蒸煮锅本体,所述蒸煮锅本体包括锅体15、U形底座7、锅盖1,在底座7的上表面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轴线均垂直于地面的支撑轴2和定位轴16,所述锅体15侧壁的两端分别与支撑轴2和定位轴16转动连接,所述锅盖1通过连接组件与支撑轴2连接,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转轴3、悬臂4、螺栓5和连接轴6,所述转轴3的底端与支撑轴2的顶端铰接,所述悬臂4的轴线垂直于转轴3的轴线,悬臂4的一端与转轴3的侧壁连接,在悬臂4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栓5的杆部末端穿过螺纹孔后与连接轴6的顶端转动连接,螺栓5能相对连接轴6绕自身轴线转动,所述连接轴6的底端与锅盖1的顶部连接;

在支撑轴2的侧壁上远离锅盖1的一侧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斜杆8和定位块9,所述斜杆8的一端与支撑轴2的侧壁连接,斜杆8的另一端与定位块 9的底部连接,在所述定位块9的上表面上设置有通槽10,所述通槽10的轴线垂直于铰接部位的轴线并平行于地面;

绕着铰接部位的轴线转动转轴3,当转轴3的轴线与支撑轴2的轴线重合时,悬臂4位于底座7上方,且悬臂4的轴线平行于水平,同时螺栓5的轴线平行于支撑轴2的轴线;绕着铰接部位的轴线转动转轴3,当转轴3的轴线平行于水平面,且悬臂位于其上方时,转轴3与通槽10的槽壁接触。

蒸煮中药时,转轴3的轴线与支撑轴2的轴线重合,锅盖1盖在锅体上;中药蒸煮完成后,需要开盖时,先固定连接轴6,接着转动螺栓5,以使螺栓5相对于连接轴6转动,且连接轴6在螺栓5的转动下,随着螺栓5向上移动,以使锅盖离开锅体;当锅盖刚离开锅体后,绕着铰接的轴线转动转轴3,以使转轴3的轴线平行于水平面,且悬臂位于其上方时,且将转轴3与通槽10的槽壁接触,从而通过定位块9将转轴3支撑固定住,此时锅盖位于支撑轴2远离锅体的一侧,接着翻转锅体,将锅体内部的液体倒出即可。

较之原来的需要移动几十个里面的操作结构来说,本实用新型在旋转螺栓5的过程中,仅需将锅盖上移三四个厘米,即可完成锅盖的开盖,将锅体的顶部暴露出来,能顺利地翻转锅体,将锅体内的液体倾倒出,简化了锅盖的连接组件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蒸煮锅提高了连接锅盖的结构的使用的便利性,降低了开盖的时间,便于中药蒸煮顺利进行。

在锅盖盖在锅体上时,由于锅盖被锅体支撑住,因此转轴3不会相对于支撑轴2转动;而随着锅盖上移,锅盖失去锅体支撑时,由于悬臂悬空,因此在转轴3与支撑轴2之间的交接部位的摩擦力不足以平衡悬臂所带来的扭力时,转轴会不断向锅体一侧转动,以使锅盖始终与锅体接触,而由于转轴转动了一定角度,此时会导致锅盖与锅体之间错位接触,而错误接触会影响锅盖与锅体之间的配合面,因此可以手动把持住转轴3,防止其向锅体一侧转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对支撑轴2与转轴3之间的铰接部位的限位做出实施说明。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中,在所述支撑轴2上套设有内螺纹筒11,所述内螺纹筒11与支撑轴2螺纹连接,当转轴3的轴线与支撑轴2的轴线重合时,旋转内螺纹筒11 使其向上移动时,能使内螺纹筒11将铰接部位覆盖住,且内螺纹筒11的内径与转轴3的外径一致。

在旋转螺栓的过程中,为了进一步地简化操作,使内螺纹筒11将铰接部位覆盖住,这样即使锅盖向上移,失去了锅体的支撑,但是内螺纹筒11限制了转轴3的转动,以使转轴 3仅能保持竖直状态;当完成锅盖的上提后,旋转内螺纹筒11,以将铰接部位暴露出来,接着向远离锅体的一侧转动转轴3,直至转轴3与通槽10的槽壁接触。

同时,设置内螺纹筒11,还降低了锅盖1盖在锅体上时,锅体所承受的重力。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对锅盖上下移动的限位做出实施说明。

如图1-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中,在所述悬臂4上设置有限位孔,在锅盖1的顶部设置有导向杆12,所述导向杆12的轴线平行于螺栓5的轴线,导向杆12的一端与锅盖1连接,其另一端穿过限位孔。

导向杆12的设置,以使在转动螺栓5的过程中,无需手动固定连接轴6,直接通过导向杆12与限位孔的配合,即可在转动螺栓5的过程中,防止锅盖转动,以使锅盖在螺栓的动作下仅做直线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杆12以及限位孔均有两个,导向杆12沿螺栓5的轴线中心对称,且导向杆12分别各与一个限位孔配合。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是对转轴3的转动做出实施说明。

如图1-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中,在所述转轴3的侧壁上远离悬臂4的一侧设置有把手13,所述把手13为U形,其末端均与转轴3连接。

把手13的设置便于转动转轴3更省力、方便。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是对转轴3与通槽10之间的配合做出实施说明。

如图1-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中,在所述通槽10的槽壁上设置有磁铁14,当转轴3 与通槽10的槽壁接触时,转轴3被磁铁14吸附住。

磁铁14能增加转轴3固定在通槽10中的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通槽10的横截面为半圆形,其半径与转轴3的半径一致,当转轴3与通槽10的槽壁接触时,转轴3内切于通槽10的槽壁。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是对螺栓5的具体选用做出实施说明。

如图1-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螺栓5为蝶形螺栓。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