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突椎板回植内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40085发布日期:2020-07-04 01:13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棘突椎板回植内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术装置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棘突椎板回植内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椎管内肿瘤见于脊髓的任何节段和马尾神经,以胸段最常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20~40岁之间的成年人占多数。按解剖部位分硬脊膜外、髓外硬脊膜内。髓内三大类。按病理分类以神经纤维瘤、脊膜瘤及胶质细胞瘤(包括星形细胞瘤及室管膜瘤)三种最为常见。椎管内肿瘤中良性者居多,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肿瘤,约3/4可手术切除治愈。病人年龄即使较大,如70岁以上,有时亦可较好地耐受手术。因此,对椎管内肿瘤的手术应持积极态度,除病人情况确定不能耐受手术者外,一旦确诊为椎管内肿瘤,不论脊髓受压程度的轻重,均应及时手术治疗。

现有的椎管内肿瘤切除术通常可以分为单开门和双开门两种,单开门手术后容易导致神经根性的麻痹、颈部活动受限等并发症发生,分析原因猜测可能是由于单开门手术方案中椎管结构不对称,使得脊髓不能均匀的漂移所致,而双开门手术正是采用对称性的扩大狭窄的颈椎椎管,因此脊髓受力均匀,大幅度降低术后神经根性麻痹并发症的发生率。但双开门手术术中会去除棘突和/或椎板中的部分组织,对神经或韧带造成一定的损伤。

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传统的手术方法是全椎板切除,显露范围充分,操作简便,易达肿瘤全切,但此手术方式去除了脊柱后部双侧椎板、棘突、棘上及棘间韧带、黄韧带等张力性结构,有时甚至切除部分关节突关节,常导致术后脊柱畸形。传统的钉棒内固定系统用于重建脊柱稳定性,其创伤大,脊柱活动度受限,费用高。

另外,椎管内肿瘤切除术术后的椎板固定装置也会对患者的恢复速度和回复效果造成很大影响,如专利文献cn202490017u公开的一种颈椎后路单开门侧块棘突钢板,虽然通过棘突进行椎板固定能够达到较好的固定效果,但该装置对于术区的愈合帮助有限,并且由于固定支点数量的原因,该装置还存在着椎板侧向位错的风险。

考虑到单开门手术固有的一些缺点,近年来双开门手术收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针对双开门手术的固定装置也随之发展,如专利文献cn107550555a公开的一种双开门微创椎板成型固定装置,包括设置在两侧椎板之间的上板体和下板体,所述上板体固定连接在一侧的所述椎板上,所述下板体固定连接在另一侧的所述椎板上,所述上板体与所述下板体成角度布置,所述上板体和下板体之间固定连接有桥接体,所述桥接体包括可支撑位于其两侧的所述椎板的支撑板。同样的,该装置也存在着对于术区的愈合帮助有限、存在着椎板侧向位错风险的问题。

因此,提供一种新型的棘突椎板回植内固定装置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棘突椎板回植内固定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棘突椎板回植内固定装置,适用于椎管内手术后包括棘突和/或椎板的骨质回植固定,包括一个或多个固定单元,所述固定单元包括固定板、固定件以及植骨仓;

所述固定件设置在固定板上,并使得固定板与棘突和/或椎板固定连接;所述植骨仓与固定板相连。

优选地,所述植骨仓与固定板相连。

优选地,所述固定板包括固定凹槽,所述植骨仓设置在固定板中,并且通过固定凹槽与固定板相连。

优选地,所述植骨仓内部设置有第一空间,包括第一网状结构和第二网状结构,其中第一网状结构的目数小于第二网状结构的目数;所述第一网状结构设置在植骨仓与骨质相连的部分,第二网状结构与第一网状结构相连。

优选地,所述植骨仓还包括固定凸板;所述固定凸板与第二网状结构相连;植骨仓的固定凸板能够与固定板的固定凹槽配合,连接植骨仓和固定板。

优选地,所述植骨仓内设置有骨组织。

优选地,所述固定板通过n个所述固定件与骨质固定连接;其中n为大于2的整数。

优选地,所述固定板上连接有m个引脚,所述固定件通过与引脚固定连接固定板与骨质;其中m为大于2的整数。

优选地,所述引脚上还设置有椎弓根螺钉和/或小关节螺钉,即引脚连接至椎弓根和/或脊椎小关节处,并通过椎弓根螺钉和/或小关节螺钉固定连接连接固定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棘突椎板回植内固定装置,适用于椎管内手术后包括棘突和/或椎板的骨质回植固定,包括一个或多个固定单元,所述固定单元包括固定板、固定件以及植骨仓;

所述固定件设置在固定板上,并使得固定板与棘突和/或椎板固定连接;所述植骨仓与固定板相连;

所述固定板包括固定凹槽,所述植骨仓设置在固定板中,并且通过固定凹槽与固定板相连;

所述植骨仓内部设置有第一空间,包括第一网状结构和第二网状结构,其中第一网状结构的目数小于第二网状结构的目数;所述第一网状结构设置在植骨仓与骨质相连的部分,第二网状结构与第一网状结构相连;

所述植骨仓还包括固定凸板;所述固定凸板与第二网状结构相连;植骨仓的固定凸板能够与固定板的固定凹槽配合,连接植骨仓和固定板;

所述植骨仓内设置有骨组织;

-所述固定板通过n个所述固定件与骨质固定连接;其中n为大于2的整数;或者

-所述固定板上连接有m个引脚,所述固定件通过与引脚固定连接固定板与骨质;其中m为大于2的整数;所述引脚上还设置有椎弓根螺钉和/或小关节螺钉,即引脚连接至椎弓根和/或脊椎小关节处,并通过椎弓根螺钉和/或小关节螺钉固定连接连接固定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棘突椎板回植内固定装置结构简单、质量轻、体积小,具有可靠性高的优点;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棘突椎板回植内固定装置,通过至少3处的固定件设置,有效提升了固定效果,降低了椎板侧向位错的风险;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棘突椎板回植内固定装置,通过设置椎弓根螺钉和/或小关节螺钉,能够进一步提升固定效果;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棘突椎板回植内固定装置,通过特别设计的网状植骨仓结构,能够最大程度的增加回植的组织与椎板断面的接触,从而增加术区的愈合速度和愈合效果;同时,网状植骨仓能够随着椎板断面在固定装置允许的范围内形变,减少传统固定装置对术区的压迫。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棘突椎板回植内固定装置的第一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棘突椎板回植内固定装置的第二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棘突椎板回植内固定装置的第一优选例第一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棘突椎板回植内固定装置的第一优选例第二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棘突椎板回植内固定装置的第二优选例第二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棘突椎板回植内固定装置的第二优选例第二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棘突椎板回植内固定装置的第二优选例第二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棘突椎板回植内固定装置的第二优选例第二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棘突椎板回植内固定装置的第二优选例第二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棘突椎板回植内固定装置的第二优选例第二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提供的棘突椎板回植内固定装置的第二优选例实施示意图。

图中示出:

棘突11

椎板12

固定板2

固定件21

植骨仓2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棘突椎板回植内固定装置,适用于椎管内手术后包括棘突11和/或椎板12的骨质回植固定,包括一个或多个固定单元,所述固定单元包括固定板2、固定件21以及植骨仓22;

所述固定件21设置在固定板2上,并使得固定板2与棘突11和/或椎板12固定连接;所述植骨仓22与固定板2相连。

优选地,所述植骨仓22与固定板2相连。

具体地,所述固定板2包括固定凹槽,所述植骨仓22设置在固定板2中,并且通过固定凹槽与固定板2相连。所述植骨仓22内部设置有第一空间,包括第一网状结构和第二网状结构,其中第一网状结构的目数小于第二网状结构的目数;所述第一网状结构设置在植骨仓22与骨质相连的部分,第二网状结构与第一网状结构相连。所述植骨仓22还包括固定凸板;所述固定凸板与第二网状结构相连;植骨仓22的固定凸板能够与固定板2的固定凹槽配合,连接植骨仓22和固定板2。所述植骨仓22内设置有骨组织。

更具体地,所述固定板2通过n个所述固定件21与骨质固定连接;其中n为大于2的整数。所述固定板2上连接有m个引脚,所述固定件21通过与引脚固定连接固定板2与骨质;其中m为大于2的整数。所述引脚上还设置有椎弓根螺钉和/或小关节螺钉,即引脚连接至椎弓根和/或脊椎小关节处,并通过椎弓根螺钉和/或小关节螺钉固定连接连接固定板2。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棘突椎板回植内固定装置,适用于椎管内手术后包括棘突11和/或椎板12的骨质回植固定,包括一个或多个固定单元,所述固定单元包括固定板2、固定件21以及植骨仓22;

所述固定件21设置在固定板2上,并使得固定板2与棘突11和/或椎板12固定连接;所述植骨仓22与固定板2相连;

所述固定板2包括固定凹槽,所述植骨仓22设置在固定板2中,并且通过固定凹槽与固定板2相连;

所述植骨仓22内部设置有第一空间,包括第一网状结构和第二网状结构,其中第一网状结构的目数小于第二网状结构的目数;所述第一网状结构设置在植骨仓22与骨质相连的部分,第二网状结构与第一网状结构相连;

所述植骨仓22还包括固定凸板;所述固定凸板与第二网状结构相连;植骨仓22的固定凸板能够与固定板2的固定凹槽配合,连接植骨仓22和固定板2;

所述植骨仓22内设置有骨组织;

-所述固定板2通过n个所述固定件21与骨质固定连接;其中n为大于2的整数;或者

-所述固定板2上连接有m个引脚,所述固定件21通过与引脚固定连接固定板2与骨质;其中m为大于2的整数;所述引脚上还设置有椎弓根螺钉和/或小关节螺钉,即引脚连接至椎弓根和/或脊椎小关节处,并通过椎弓根螺钉和/或小关节螺钉固定连接连接固定板2。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的椎板回植融合内固定系统也可以表现为如图5至图10所示的形式,仅在单侧设置固定板2,并通过单独的固定板2与植骨仓22连接。具体实施时如图11所示,将植骨仓22一侧置于棘突11和/或椎板12的两侧切缘间,并通过固定件21固定,使得植骨仓22与两侧切缘紧密相连。

更进一步地,利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椎板回植融合内固定系统可以用于椎管内肿瘤切除后脊柱稳定性重建,这种新技术回植棘突-椎板复合体,理论上可恢复脊柱的解剖结构,有效保护患者术后脊柱的稳定性。该技术在微钛板固定回植的棘突-椎板复合体的同时,采用复合体单节段固定,最大限度恢复后柱的生理解剖。恢复脊柱稳定性的同时最大程度避免脊柱活动度的丢失,又利用植骨板与切缘贴附,能更好的促进骨质融合,加强稳定性,解决了固定和融合的两大难题。且手术创伤小,操作简便安全,固定确实,融合率高,克服了以往钉棒系统,可能破坏脊柱的前曲、后伸及旋转等生理功能,造成术后脊柱僵硬、活动受限、骨质退变等,价格昂贵的缺点。

植骨仓结合微钛板制备椎板回植融合内固定系统用于椎管内肿瘤切除后脊柱稳定性重建的新技术。该固定系统以微钛板为主体结构,结合椎板间植骨仓,使贴附于椎板回植后留下的骨质缺损开槽区,在提供坚强内固定同时,促进回植椎板融合,达到最大限度恢复脊柱生理解剖,减少术后并发症。

这种椎板回植融合内固定系统,利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棘突椎板回植内固定装置,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该系统给予脊柱后柱结构坚强固定,维持脊柱后柱稳定性

根据临床内固定常规使用及应用随访数据,采用厚度3mm的钛板作为主体结构予以固定,钛板强度大、生物相容性好,可达到刚性固定,可以保证提供回植物的稳定性。微型钛板的强度足以有效保护其下方的硬膜并提供有力支撑。从而解决了棘突-椎板复合体回植后脱落,滑移可能造成医源性椎管狭窄和脊髓受压的可能。

2、采用复合体单节段固定,最大限度恢复后柱的生理解剖。恢复脊柱稳定性的同时最大程度避免脊柱活动度的丢失。

采取分节段固定法,每个椎板节段棘突两侧分别用微钛板(二孔或四孔)及外侧缘采用自攻钛钉(每侧上2—4枚)将棘突椎板复合体固定到关节突根部,避免了整体固定融合后,脊柱活动度受限的影响。螺钉垂直于骨面进钉,可避免螺钉进入椎管,而且采用钛钉术后核磁共振检查不受影响。且手术操作简单,并减少术中创伤及相邻小关节等结构的破坏,机体损伤小;可满足不同程度(长度)瘤体的切除,椎板回置长短无明显限制。

3、内固定系统采用椎板间植骨仓设计,解决了固定和融合的两大难题。

目前的棘突椎板复合体原位回植都无法达到较好的骨融合,骨融合才能较好的维持脊柱后柱系统的长期稳定,防止椎板塌陷,获得长期稳定的疗效。本内固定系统设计的植骨仓作为为自体骨/异体骨的植入载体,能较好的填充骨质缺损区,同时结合钛板的固定效应,植骨仓能提供较好的植骨稳定性,能够预防单纯植骨时植骨面微小活动所带来的不稳定性,明显增加植骨融合率,从而是棘突-椎板复合的回植更加稳固,解决了固定和同和的两大难题。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