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盘浴舱体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74144发布日期:2020-09-29 09:30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岩盘浴舱体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为提供一种保养效果更加完全并且有效率的岩盘浴舱体的结构。



背景技术:

所谓的岩盘浴是让入浴者睡在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元素的天然矿石板上,并加热至约42度,让岩盘石发出的远红外线和高浓度的负离子,使人体皮肤深层大量出汗,借此有效的排出体内之中性脂肪、毒素,以达到降低血脂、减轻关节疼痛、消除疲劳、增加新陈代谢、促进细胞活性化、提高人体的自然治愈力的疗效。岩盘浴这种不需要运动、不需要蒸气的排汗方法是相当舒适的。特别是对现代女性而言,想要漂亮、要减肥、要肌肤光滑而富有弹性、要提高新陈代谢,睡岩盘浴是一种非常好、非常舒适的选择。

然而一般的岩盘浴只会于下方设置岩盘石及加热的加热片,因此大多数的负离子功能都仅能由下方往上传递,对于使用时的保养效果及效率会较差。

如何解决上述现有的问题与缺失,即为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与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有鉴于上述缺失,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虑,并以从事于此行业累积的多年经验,经由不断试作及修改,始设计出此种保养效果更加完全并有效率还能增加使用上的安全性的岩盘浴舱体的结构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能量层隔热件配合舱体加热件达到更加完整并且效率更好的保养效果,及通过能量层隔热件的隔热效果来增加使用上的安全性。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岩盘浴舱体的结构,包括:一遮盖舱,供局部遮盖于人体上;一加热空间,该加热空间界定于该遮盖舱的内侧;至少一舱体加热件,该舱体加热件设于该遮盖舱中;及至少一能量层隔热件,该能量层隔热件设于该遮盖舱上,并位于邻近该加热空间的一侧。

借由上述的结构,用户可卧躺于任何空间中,并将遮盖舱遮盖于人体上,即可开启舱体加热件进行加热动作,同时配合能量层隔热件所散发的能量波效果,让使用者达到保养的效果,并且因为遮盖舱所形成的加热空间,能够更加完整的将热能与能量波吸收保留于遮盖舱内,所以能够具有更佳的使用效率与保养效果,并且上方的能量层隔热件除了能产生能量波外,还能防止使用者直接接触到舱体加热件,因此于使用上会更加安全。

采用上述技术,可针对现有的岩盘浴保养效率较差的问题点加以突破,达到上述优点的实用进步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第一图的a-a线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再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透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再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再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五图的b-b线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再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方块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再一较佳实施例的遮盖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再一较佳实施例的滑动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再一较佳实施例的保养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又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又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

其中:床体、1a、1b、1c,枢接槽、11a,限位滑轨、12a,床体加热件、13a、13b,床体隔热件、14b,伸缩杆件、15c,遮盖舱、2、2a、2b,第一舱体、21a、21c,枢接柱、211a,第二舱体、22a,滑动部、221a,舱体加热件、23、23a、23b,电源供应件、231,能量层隔热件、24、24a,舱体隔热件、25b,黏合件、26b,加热空间、27,能量部、3a、3b,控制件、4a,遮盖件、5、5a,头枕件、6a,垫体、7b。

具体实施方式

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构造,现通过附图就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以利完全了解。

请参阅图1及2所示,实用新型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包括:

一供遮盖人体的遮盖舱2;

一界定于遮盖舱2内侧处的加热空间27;

一设于遮盖舱2上的能量层隔热件24,能量层隔热件24于本实施例中为具有散发能量效果的织布,其能量效果并不设限,为负离子、远红外线、α波、或β波皆可;

一设于遮盖舱2上的舱体加热件23,本实施例中的舱体加热件23为设于遮盖舱2上的电热片;

借由上述的说明,已可了解本技术的结构,而依据这个结构的对应配合,即可具有更完整的保养效果以及效率的优势,而详细的解说将于下述说明。

请同时配合参阅图1至4所示,实用新型借由上述构件组构时,由图中可清楚看出,使用者可先将遮盖舱2置放于任一可供使用者卧躺的空间中,并直接躺入遮盖舱2的加热空间27内,且于本实施例中,遮盖舱2上连接有一电源供应件231,可供给舱体加热件23电源以进行加热动作,及于遮盖舱2的舱口处增加一遮盖件5,并于加热时,可透过舱体加热件23的加热效果,并经过能量层隔热件24进入加热空间27中,同时能量层隔热件24亦会散发出对人体有益的能量波(负离子、远红外线、α波、或β波皆可),由于加热空间27为能让能量波与热能产生辐射效果的空间,故通过加热空间27的加强效果,以及遮盖件5的阻挡效果,让热能与能量波能完整的被吸收保留于加热空间27内,借此来针对人体进行更加完整的保养效果,并且能量层隔热件24本身还具有隔热的效果,因此当使用者在使用时,会因为能量层隔热件24的阻隔,防止使用者直接碰触到舱体加热件23进而产生烫伤的危险,借此来提高整体使用上的安全性。

再请同时配合参阅图5至11所示,实用新型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为大同小异,于本实施例中,遮盖舱2a活动设置于一床体1a上,且遮盖舱2a具有一第一舱体21a及一第二舱体22a,第一舱体21a枢接于床体1a上,而第二舱体22a则滑动设置于床体1a上,且于本实施例中,床体1a上会具有二枢接槽11a,而第一舱体21a上则具有二能对应穿入枢接槽11a内的枢接柱211a,以将第一舱体21a枢接于床体1a上,且床体1a上还具有二限位滑轨12a,第二舱体22a则具有二滑动设置于限位滑轨12a内的滑动部221a,借此让第二舱体22a能滑动设于床体1a上;

而床体1a上设有一床体加热件13a、复数个设于床体加热件13a上的能量部3a、一与床体加热件13a及舱体加热件23a信息链接之控制件4a、及一设于床体1a上的头枕件6a,头枕件6a于本实施例中为设于能量部3a上的枕头,而床体加热件13a于本实施例中以电热片作为举例,能量部3a为具有负离子效果的矿石所构成,以散发出负离子的能量,控制件4a会控制床体加热件13a及舱体加热件23a之温度,控制件4a于本实施例以控制箱作为举例;

故于本实施例中,使用者可先将遮盖舱2a中的第二舱体22a滑动至第一舱体21a的上方,并将第一舱体21a以枢接柱211a及枢接槽11a为支点搬起,即可让使用者躺于床体1a上,之后再将第一舱体21a盖下,并推动第二舱体22a经由滑动部221a于限位滑轨12a上滑动,借此配合遮盖件5a将使用者除了头部以外的部位遮盖于遮盖舱2a中,本实施例的盖下及滑动皆以手动作为举例,但其并不设限,并经由控制件4a开启舱体加热件23a及床体加热件13a,由此提高遮盖舱2a内的温度,而能量层隔热件24a会因为舱体加热件23a的加热效果,借此散发出对人体有疗效的能量波,同时配合能量部3a散发出的负离子,借此达到排出体内的中性脂肪及毒素,以达到降低血脂、减轻关节疼痛、消除疲劳、增加新陈代谢、促进细胞活性化、与提高人体的自然治愈力的疗效,由于遮盖舱2a及床体1a都具有发热源,并且能量部3a及能量层隔热件24a皆会发出能量波,如此同时于上下侧都会产生对人体有益的疗效,于使用上会更加的有效率以及具有完整的保养效果。

再请同时配合参阅图12及13所示,实用新型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为大同小异,仅于床体加热件13b及床体1b之间设有一床体隔热件14b,且于舱体加热件23b及遮盖舱2b之间设有一舱体隔热件25b,并于舱体隔热件25b及遮盖舱2b之间设有一黏合件26b,本实施例之床体隔热件14b及舱体隔热件25b皆以针扎棉作为举例,并且由于遮盖舱2b会移动,因此舱体隔热件25b及遮盖舱2b之间还设有玻纤布作为黏合件26b,让舱体隔热件25b固定的能更加完整,因此能将热量完整的传递至使用者处,不但不容易外泄,还能防止床体1b或遮盖舱2b过烫而伤到他人。

使用者还可于能量部3b上设有一垫体7b,本实施例的垫体7b以毛巾作为举例,因此可让使用者直接躺于垫体7b上,不但能让使用者更加舒适,还能达到吸汗卫生的效果。

再请同时配合参阅图14所示,实用新型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为大同小异,仅于该床体1c上设有至少一连结该第一舱体21c的伸缩杆件15c,供带动第一舱体21c的摆动并支撑第一舱体21c,且该伸缩杆件15c为液压缸或气压缸其中之一,即可让使用者开启第一舱体21c时更为省力,以避免使用者不小心将第一舱体21c掉落而压到使用者,借此增加使用上的便利性及安全性。

是以,本实用新型的岩盘浴舱体的结构可改善现有技术的关键在于:

一、经由遮盖舱2所产生的加热空间27,配合能量层隔热件24所产生的能量波效果,来对人体进行加热保养的功能。

二、让使用者利用能量层隔热件24的阻绝效果,不会直接碰触到舱体加热件23,以增加使用上的安全性。

三、利用能量层隔热件24a及能量部3a达到上下都能提供能量波的效果,以加强使用上的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即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故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为的简易修饰及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同理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