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吻合器的摆头装置的稳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47410发布日期:2020-10-09 18:19阅读:81来源:国知局
用于吻合器的摆头装置的稳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吻合器的摆头装置的稳定结构。



背景技术:

吻合器是医学上使用的替代手工缝合的设备,主要工作原理是利用钛钉对组织进行吻合,类似于订书机。根据适用范围不同,主要可分为皮肤吻合器、消化道(食道、胃肠等)圆形吻合器、直肠吻合器、圆形痔吻合器、包皮环切吻合器、血管吻合器、疝气吻合器、肺切割缝合器等。

用于直线切割吻合器,包括管体部分以及设置于管体部分前端的钳口部分,钳口部分包括钉仓、钉砧及推刀,所述钳口部分和管体部分之间设有摆头装置,以驱动钳口部分的摆动。

现有的摆头装置,可参见中国专利cn107970052a,包括摆头中心轮、摆头拉杆、弹性件、卡位件、以及若干个与所述卡位件匹配的卡槽。摆头拉杆一端与吻合器的钳口部分(即工作头)可活动的连接,另一端偏心连接在摆头中心轮上。手术时,医护人员通过旋转摆头中心轮使摆头拉杆沿吻合器的轴向运动,从而带动吻合器的钳口部分(即工作头)摆动。上述摆头机构能实现钳口部分(即工作头)的摆动,但是整个摆动机构在没有受力拉紧或推紧前,有较大的自由晃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吻合器的柔性摆头装置的稳定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吻合器的摆头装置的稳定结构,所述吻合器包括一管体部分以及设置于管体部分前端的钳口部分,所述管体部分上滑动设有一摆头拉杆;

所述摆头拉杆的前端设有一连接部,该连接部与钳口部分活动连接,连接部嵌设于管体部分内,连接部与管体部分上对应设有配合面,这两配合面中,一者设有凸起,另一者对应设有卡槽;

在所述摆头拉杆不受外力驱动时,连接部通过凸起与卡槽的卡配与管体部分相定位;当所述摆头拉杆受外力驱动时,驱动力克服凸起与卡槽的卡配形成的定位力,使摆头拉杆及连接部移动,带动钳口部分摆动。

上述方案中,有以下变化和进一步较佳方案:

1、上述方案中,所述钳口部分的尾端与管体部分的前端以枢轴相铰接,以使钳口部分相对管体部分能够转动;

所述钳口部分和管体部分之间还设有一柔性机构;所述柔性机构包括柔性绳、转向凸起、所述两个固定连接点以及多个补偿作用部,所述转向凸起设置于管体部分上,两个固定连接点以钳口部分的轴向中心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于钳口部分上;所述柔性绳的中部绕过转向凸起,而其两端定位于两个固定连接点上,围绕成一环形;且,所述柔性绳上的一处与所述摆头拉杆定位连接;所述补偿作用部对应于柔性绳设置于钳口部分上;

工作状态下,所述摆头拉杆沿管体部分长度方向运动时,拉动柔性绳绕转向凸起移动,驱动所述钳口部分摆动;当钳口部分与管体部分呈一直线时,所述柔性绳呈张紧状态,而当钳口部分摆动折弯时,所述补偿作用部抵触作用于柔性绳,仍使柔性绳保持张紧状态。

2、上述方案中,所述两个固定连接点的连线穿过所述枢轴。

3、上述方案中,所述两个固定连接点的连线位于钳口部分上所述枢轴的前侧。

4、上述方案中,所述补偿作用部至少为两个,这两个补偿作用部位于柔性绳围绕成的环形的内侧;当钳口部分向一侧摆动折弯时,一补偿作用部抵触作用于柔性绳使柔性绳保持张紧状态,而当钳口部分向另一侧摆动折弯时,另一补偿作用部抵触作用于柔性绳使柔性绳保持张紧状态。

5、上述方案中,所述转向凸起为一滚轮。

6、上述方案中,所述柔性绳绕成的环形所在平面与所述枢轴垂直相交。

本实用新型设计原理和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在摆头拉杆的前端设置了连接部,连接部与管体部分间一者上凸起,另一者上设卡槽,通过凸起和卡槽的配合达到一个初步的定位效果,在摆头拉杆没有受外力时,凸起和卡槽的配合的定位力即定位住了连接部及钳口部分的摆动角度,而当摆头拉杆没有受外力驱动时,驱动力大于凸起和卡槽的配合的定位力,就仍能驱动摆头拉杆及连接部移动从而带动钳口部分摆动。本实新型结构简单、设计成本低,且在需要偏摆时不会产生过多的阻碍。

附图说明

图1为应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吻合器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摆头拉杆、连接部及柔性绳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连接部和管体部分配合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连接部和管体部分配合的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连接部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管体部分;2、钳口部分;21、钳口部分本体;22、转接头;3、柔性机构;31、柔性绳;32、转向凸起;33、固定连接点;34、补偿作用部;4、摆头拉杆;5、枢轴;6、连接部;7、凸起;8、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5所示:

一种用于吻合器的摆头装置的稳定结构,所述吻合器包括一管体部分1以及设置于管体部分1前端的钳口部分2,所述钳口部分2的尾端与管体部分1的前端以枢轴5相铰接,以使钳口部分2相对管体部分1能够转动。所述管体部分1上滑动设有一摆头拉杆4。

参见图1所示,所述摆头拉杆4的前端设有一连接部6,该连接部6与钳口部分2活动连接,连接部6嵌设于管体部分1内,连接部6与管体部分1上对应设有配合面,这两配合面中,一者设有凸起7,另一者对应设有卡槽8。在所述摆头拉杆4不受外力驱动时,连接部6通过凸起7与卡槽8的卡配与管体部分1相定位。

参见图1所示,所述钳口部分2和管体部分1之间还设有一柔性机构3;柔性机构3包括柔性绳31、转向凸起32、两个固定连接点33以及多个补偿作用部34,两个固定连接点33以钳口部分2的轴向中心线a为对称轴,对称设置于钳口部分2上;所述转向凸起32设置于管体部分1上;所述柔性绳31的中部绕过转向凸起32,而其两端定位于两个固定连接点33上,围绕成一环形,所述补偿作用部34对应于柔性绳31设置于钳口部分2上。且,所述柔性绳31上的一处与所述连接部6定位连接。

参见图5所示,所述连接部6具体是一个扣件,其上部设卡绳孔与柔性绳31卡接,上端设嵌槽与摆头拉杆4定位连接。实际中,连接部6与摆头拉杆4一体也是可以的。

如图1所示,钳口部分2由钳口部分本体21和转接头22组成,所述两个固定连接点33以及多个补偿作用部34均设于转接头22上,钳口部分21包括了钉仓、钉砧以及推刀等。

参见图1所示,工作状态下,当所述摆头拉杆4受外力驱动时,驱动力克服凸起7与卡槽8的卡配定位力,使摆头拉杆4沿管体部分1长度方向运动时,拉动柔性绳31绕转向凸起32移动,驱动所述钳口部分2摆动,当钳口部分2与管体部分1呈一直线时,所述柔性绳31本身呈张紧状态,而当钳口部分2摆动折弯时,所述补偿作用部34抵触作用于柔性绳31,仍使柔性绳31保持张紧状态。

较佳是:这两个固定连接点33的连线穿过钳口部分2的枢轴。或者,这两个固定连接点33的连线位于钳口部分2上所述枢轴5的前侧,如图中所示。以此,保证钳口部分2的摆头角度最大化。

所述补偿作用部34至少为两个,这两个补偿作用部34a、34b位于柔性绳31围绕成的环形的内侧。当钳口部分2向一侧摆动折弯时,一补偿作用部34a抵触作用于柔性绳31使柔性绳31保持张紧状态,而当钳口部分2向另一侧摆动折弯时,另一补偿作用部34b抵触作用于柔性绳31使柔性绳31保持张紧状态。

具体图中补偿作用部除34a、34b外另有两个:34c、34d。两个补偿作用部34c、34d位于柔性绳31围绕成的环形的外侧,从外侧抵触作用于柔性绳31。

所述柔性绳31较佳为金属绳,比如不锈钢绳,实际是其他材质也可以,最好是抗拉性好、伸缩性小材质的绳体。

所述柔性绳31绕成的环形所在平面与所述枢轴5垂直相交,此为较佳。

本实施例连接部6与管体部分1间一者上凸起7,另一者上设卡槽8,通过凸起7和卡槽8的配合达到一个初步的定位效果,在摆头拉杆没有受外力时,凸起7和卡槽8的配合的定位力即定位住了连接部7,由于柔性绳31始终处于张紧状态,即也定位住了钳口部分2的摆动角度。

上述举例连接部6是通过一柔性绳31连接钳口部分2,实际中,连接部6也可直接转动连接于钳口部分2上。

上述凸起7和卡槽8的具体形式不限,可以是均匀的波浪形条状凸起,也可以是不均匀的凸起。凸起7的形状可以是凸筋状,凸筋截面形状不限,可以是矩形、半圆形、梯形等等。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