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囊插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06094发布日期:2020-09-04 13:34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双囊插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双囊插管。



背景技术:

气管插管是将一特制的气管内导管通过口腔或鼻腔,经声门置入气管或支气管内,为呼吸道通畅、通气供氧、呼吸道吸引等提供最佳条件,是抢救呼吸功能障碍患者的重要措施,主要适用于临床麻醉、急救及复苏时快速建立人工呼吸通道以维持气道通畅的患者。目前常用的气管插管只有两腔,一腔充气使气囊膨胀起固定位置作用,一腔作为人工气道。由于临床需要,在给患者进行机械通气的同时,也需要给患者加入生理盐水稀释痰液、湿化气管或者化痰药、局部麻醉药等。诸如时,医护人员需要另外的医疗器械来完成注药动作,易造成给药位置不准确或给药不均匀,导致给药预期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双囊插管,可在给患者插管留置过程中实现加药功能,且给药位置准确,给药分布均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双囊插管,包括:插管本体,内部设置有互不连通的第一气管通道、注液通道以及充气通道;充气套囊,设于所述插管本体的前端且与所述充气通道相连通;充气导管,设于所述插管本体的后端且与所述充气通道相连通;四周均匀设有多个注液孔的注液套囊,与所述注液通道相连通且包裹着所述充气套囊;注液导管,设于所述插管本体的后端且与所述注液通道相连通;插管接头,设于所述插管本体的后端且与所述第一气管通道相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囊插管,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插管本体的内部同时设置第一气管通道、注液通道以及充气通道,实现了第一气管通道、注液通道以及充气通道为一体化且相互隔离的管道结构,有效地降低了进入患者气管的难度以及不适感;采用注液套囊和充气套囊的双套囊设计,使注液套囊和充气套囊之间形成相互独立的药腔和气腔,可有效地减轻对患者气管壁的压迫,从而降低患者的不适感;配合注液套囊上均匀分布的多个注液孔,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向患者体内注射相应分量的药物,使所注射的药物可从多个注射孔均匀地喷洒在患者气管壁上,患者则可以充分地吸收药物,有效地提高了药物的吸收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插管本体包括内管、外管以及挡部,所述内管的内部空间为所述第一气管通道,所述挡部将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之间的腔体分隔为所述注液通道和所述充气通道。利用内管、外管和挡部,可使第一气管通道、注液通道和充气通道相互之间为隔离状态,从而使充气的操作过程、注射药物的过程和第一气管通道可以相互不会造成影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钢丝弹簧,所述钢丝弹簧嵌设于所述内管的管壁内,所述钢丝弹簧由所述内管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内管的另一端。增加钢丝弹簧,可以有效的增加插管本体的抗压抗折能力,可在患者颈部伸直时防止插管本体出现扭折的情况;也可以在患者嘴部咬合时,避免造成第一气管通道出现阻塞的情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插管本体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子弹头型的引导部,所述引导部内部设有第二气管通道,所述第二气管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气管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二气管通道的另一端与外界相连通。增加子弹头型的引导部,有助于插管本体进入患者的呼吸道内,有效地提高了插入过程中的顺滑度,并避免对患者的呼吸道内部粘膜造成损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引导部为医用级的聚氯乙烯或硅胶。医用级的聚氟乙烯或硅胶分别具备很好的医用特性,如无色、无毒,耐高温,耐氧化以及柔然性,可避免对人体造成伤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气管通道包括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插管接头相连通,所述第二接口设于所述插管本体的末端且与所述第二气管通道的所述一端相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充气通道包括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充气导管相连通,所述第四接口与所述充气套囊相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注液通道包括第五接口和第六接口,所述第五接口与所述注液导管相连通,所述第六接口与所述注液套囊相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充气导管远离所述插管本体的另一端依次连接有指示球囊及充气接头。指示球囊与充气套囊之间为相互连通的空间,故两者之间的气压相同,通过观察位于人体外的指示球囊,即可了解充气套囊在人体内的膨胀程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注液导管远离所述插管本体的另一端连接有输液接头。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囊插管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所示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b-b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插管本体100、第一气管通道110、注液通道120、充气通道130、内管140、外管150、挡部160、充气套囊200、充气导管300、充气接头310、注液套囊400、注液孔410、注液导管500、输液接头510、插管接头600、钢丝弹簧700、引导部800、第二气管通道810、指示球囊900。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和图2,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一种双囊插管,包括:插管本体100,内部设置有互不连通的第一气管通道110、注液通道120以及充气通道130;充气套囊200,设于插管本体100的前端且与充气通道130相连通;充气导管300,设于插管本体100的后端且与充气通道130相连通;四周均匀设有多个注液孔410的注液套囊400,与注液通道120相连通且包裹着充气套囊200;注液导管500,设于插管本体100的后端且与注液通道120相连通;插管接头600,设于插管本体100的后端且与第一气管通道110相连通。其中第一气管通道110、注液通道120以及充气通道130均相互独立的腔体空间,相互之间不会连通,而充气套囊200也仅与充气通道130连通,注液套囊400也仅与注液通道120连通,且注液套囊400同时通过注液孔410与外界连通,可以想到是,第一气管通道110位于插管本体100的前端应设有相应开口与外界连通,使插管本体100在插入患者的呼吸道后,可利用第一气管通道110实现呼吸。

在插管本体100的内部同时设置第一气管通道110、注液通道120以及充气通道130,则可实现第一气管通道110、注液通道120以及充气通道130为一体化且相互隔离的管道结构,有效地降低了进入患者气管的难度以及不适感;采用注液套囊400和充气套囊200的双套囊设计,使注液套囊400和充气套囊200之间形成相互独立的药腔和气腔,可有效地减轻对患者气管壁的压迫,从而降低患者的不适感;配合注液套囊400上均匀分布的多个注液孔410,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向患者体内注射相应分量的药物,使所注射的药物可从多个注射孔均匀地喷洒在患者气管壁上,患者则可以充分地吸收药物,有效地提高了药物的吸收效果。

参照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插管本体100包括内管140、外管150以及挡部160,内管140的内部空间为第一气管通道110,挡部160将内管140与外管150之间的腔体分隔为注液通道120和充气通道130。利用内管140、外管150和挡部160,可使第一气管通道110、注液通道120和充气通道130相互之间为隔离状态,从而使充气的操作过程、注射药物的过程和第一气管通道110可以相互不会造成影响,可以想到,挡部160设有两个,从而将内管140和外管150之间的空间分隔成注液通道120和充气通道130。

参照图1至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钢丝弹簧700,钢丝弹簧700嵌设于内管140的管壁内,钢丝弹簧700由内管140的一端延伸至内管140的另一端。增加钢丝弹簧700,可以有效的增加插管本体100的抗压抗折能力,可在患者颈部伸直时防止插管本体100出现扭折的情况;也可以在患者嘴部咬合时,避免造成第一气管通道110出现阻塞的情况。根据使用环境,可以想到,钢丝弹簧700应整体嵌设于内管140的管壁内,同时钢丝弹簧700应与外界处于隔离状态,可避免钢丝弹簧700出现氧化现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插管本体100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子弹头型的引导部800,引导部800内部设有第二气管通道810,第二气管通道810的一端与第一气管通道110相连通,第二气管通道810的另一端与外界相连通。增加子弹头型的引导部800,有助于插管本体100进入患者的呼吸道内,有效地提高了插入过程中的顺滑度,并避免对患者的呼吸道内部粘膜造成损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采用子弹型的引导部800,利用其前端圆润的造型,可方便插管本体100进入患者的气管,避免对患者的气管造成损伤,可以想到的是,引导部800与插管本体100的前端应形成一体,从而强化整体的一致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引导部800为医用级的聚氯乙烯或硅胶。医用级的聚氟乙烯或硅胶分别具备很好的医用特性,如无色、无毒,耐高温,耐氧化以及柔然性,可避免对人体造成伤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气管通道110包括第一接口(图中未示)和第二接口(图中未示),第一接口与插管接头600相连通,第二接口设于插管本体100的末端且与第二气管通道810的一端相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充气通道130包括第三接口(图中未示)和第四接口(图中未示),第三接口与充气导管300相连通,第四接口与充气套囊200相连通。可以想到的是,充气导管300应连接于外管150上,故充气导管300可以与外管150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从而可有效地解决连接处的密封性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注液通道120包括第五接口(图中未示)和第六接口(图中未示),第五接口与注液导管500相连通,第六接口与注液套囊400相连通。可以想到的是,注液导管500应连接于外管150上,故注液导管500可以与外管150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从而有效地解决连接处的密封性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充气导管300远离插管本体100的另一端依次连接有指示球囊900及充气接头310。指示球囊900与充气套囊200之间为相互连通的空间,故两者之间的气压相同,通过观察位于人体外的指示球囊900,即可了解充气套囊200在人体内的膨胀程度。可使充气接头310接入无菌注射器(图中未示),通过推拉无菌注射器,实现对充气套囊200的充气和放气的过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注液导管500远离插管本体100的另一端连接有输液接头510。从输液接头510,可向注液套囊400内注射所需药物,从而使药物可从注射孔注入患者的气管壁上。

操作过程:

首先检查充气套囊200和注液套囊400是否处于瘪扁状态,若不是,则通过将充气接头310与无菌注射器连接,使充气套囊200进行排气,排气后,对插管本体100进行整体消毒,然后按照气管插管手术的要求将插管本体100插入患者气管内,利用无菌注射器,对充气套囊200进行充气,此时充气套囊200膨胀,注液套囊400会随着充气套囊200的膨胀而膨胀,同时,处于人体外的指示球囊900也随着充气套囊200一起膨胀,方便医护人员通过指示球囊900状态辨别人体内的充气球囊状态。到达患病处,则将插管接头600与外部呼吸设备或麻醉设备进行连接。置管期间,还可通过输液接头510向人体内注入临床药物,药物通过给药管流入注液套囊400,再通过注药套囊壁上的环状喷药孔均匀喷出,使药液均匀喷洒在气管壁上,再通过气管壁血管进入血液循环,对功能部位实施作用。使用完毕,用无菌注射器接入充气接头310,然后进行抽气,将充气套囊200中的气体放出,使充气套囊200和注液套囊400均处于憋扁状态,随后将插管本体100从人体内抽出。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