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止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09887发布日期:2020-10-02 08:28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止鼾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止鼾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智能止鼾装置。



背景技术:

打鼾作为一种比较常见的生理现象,严重影响患者及他人的生活睡眠质量,在日常工作生活当中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根据相关数据报告显示,我国打鼾人数已将近1亿,长期打鼾者或打鼾严重者往往会伴随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在睡眠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呼吸暂停,血中氧气减少的状况,打鼾者整夜吸进去的氧气,会比正常人更少,长期以往会导致记忆里下降,更有甚者被打鼾严重影响睡眠质量,打鼾引起的睡眠质量低下不仅影响生活,更会影响日常工作。现今市场中常见的止鼾产品大多佩戴不舒适,影响佩戴者的夜晚睡眠,且功能单一,仅仅定位在止鼾功能上,止鼾效率低下,且智能化程度低,没有对打鼾者的打鼾时间进行记录,没有更加个性化功能的产品。

因此,亟需设计一款可以满足睡眠打鼾者多方位需求的智能止鼾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通过用户手机端监测打鼾者的打鼾声波来推断其睡眠质量的智能止鼾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智能止鼾装置,包括:

主控模块,所述主控模块用于处理打鼾频率信号并进行输出控制;

声波监测处理模块,所述声波监测处理模块用于将输入的打鼾声波信息进行数据处理并输出至所述主控模块中;

蓝牙通信模块,所述的蓝牙通信模块无线连接用户终端,所述蓝牙通信模块用于将所述声波监测处理模块中输入的打鼾声波和振动频率数据远程传输至用户终端进行查看;

振动马达模块,所述的振动马达模块用于在装置佩戴者在打鼾时进行振动,使其收紧喉咙肌肉以使呼吸气流正常并平稳出入;

声波传感器模块,所述的声波传感器模块用于监测装置佩戴者在睡眠时的呼吸声波,并将声波数据传输至所述声波监测处理模块中;

振动传感器模块,所述的振动传感器模块用于监测装置佩戴者在睡眠时头部的微振频率,并将频率信号传输至所述声波监测处理模块中;

所述的主控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振动马达模块,所述主控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声波监测处理模块,所述声波监测处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声波传感器模块和振动传感器模块,所述声波监测处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蓝牙通信模块,声波传感器模块监测装置佩戴者在睡眠时的呼吸声波以及振动传感器模块监测其振动频率并传输至声波监测处理模块中进行处理,声波监测处理模块再将数据信号传输至主控模块,主控模块根据采集的声波和振动频率来适时启动振动马达模块对打鼾者进行振动止鼾。

优选的,所述的主控模块还连接有光伏电源模块,所述的光伏电源模块用于给主控模块供电。

优选的,所述的主控模块还连接有lcd显示模块,所述的lcd显示模块将所述主控模块中处理的打鼾声波和振动频率数据进行显示。

优选的,所述的光伏电源模块的主控芯片为s8524,其cop引脚连接有n沟道mos管q1,dop引脚连接有n沟道mos管q2,所述n沟道mos管q1的漏极连接eb+正极,vini引脚连接有eb-负极。

优选的,所述的蓝牙通信模块的主控芯片为hm-06,其vcc引脚连接3.3v电平电压。

优选的,所述的声波传感器模块的主控芯片为ne555,其2引脚通过三极管q2和三极管q1连接有声波传感器mk。

优选的,所述的振动马达模块的主控芯片为l9110,其oa和ob引脚连接有振动马达。

优选的,所述的振动传感器模块的模拟信号转换芯片为spi4,其3引脚连接有放大器lm358d,所述的放大器lm358d的正极连接有振动传感器mq5。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主控模块上连接有光伏电源模块,光伏电源模块的功率管关断后,变压器一次侧的电能传给变压器二次侧,输出供电电压,通过反馈绕组采样得到的电压信号送入误差放大器和内部基准比较,产生的误差信号来调整脉冲宽度,脉冲宽度变窄,功率管开通时间变短,输出电压变低,反之亦然,从而稳定输出电压。

2、本实用新型的蓝牙通信模块的控制芯片型号为hm-06,为低功耗蓝牙芯片,声波监测处理模块通过蓝牙通信模块无线连接用户终端,蓝牙通信模块将被测者在打鼾时的声波和振动频率远程传输至用户终端并进行记录,用户可以通过记录的打鼾频率和时间数据,来推断出打鼾者的睡眠质量情况。

3、本实用新型产品佩戴在打鼾者的眼部,其材质与现有遮阳眼罩相同,采用布制材料,主控模块、蓝牙通信模块及声波传感器等器件均设置在止鼾装置内,由于蓝牙通信模块及声波传感器、振动传感器模块尺寸较小,所以当打鼾者佩戴止鼾装置时,不会产生不适感,主控模块还连接有振动马达模块,在声波传感器检测到打鼾者打鼾时,主控模块控制振动马达模块对打鼾者额头进行振动,打鼾者大脑经过振动后,迷走神经受到提醒,大脑下达指令,使身体收紧喉咙肌肉,扩大气道让呼吸气流正常并平稳出入,此振动频率为微振,即使在打鼾者轻睡时,也不会震醒打鼾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模块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光伏电源模块的电路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蓝牙通信模块的电路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声波传感器模块的电路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振动马达模块的电路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振动传感器模块的电路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做进一步详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智能止鼾装置,包括主控模块,所述主控模块用于处理打鼾频率信号并进行输出控制,所述的主控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振动马达模块,所述主控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有声波监测处理模块,所述声波监测处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有声波传感器模块和振动传感器模块,所述声波监测处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有蓝牙通信模块,所述的蓝牙通信模块无线连接用户终端,所述蓝牙通信模块用于将所述声波监测处理模块中输入的打鼾声波和振动频率数据远程传输至用户终端进行查看,所述声波传感器模块监测装置佩戴者在睡眠时的呼吸声波以及振动传感器模块监测其振动频率并传输至声波监测处理模块中进行处理,声波监测处理模块再将数据信号传输至主控模块,主控模块根据采集的声波和振动频率来适时启动振动马达模块对打鼾者进行振动止鼾。所述的主控模块还连接有光伏电源模块,所述的光伏电源模块用于给主控模块供电,所述的主控模块还连接有lcd显示模块,所述的lcd显示模块将所述主控模块中处理的打鼾声波和振动频率数据进行显示。

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智能止鼾装置为一种佩戴眼罩,佩戴于用户眼部,通过振动用户额部来达到止鼾的目的。

如图2所示,所述的光伏电源模块的主控芯片为s8524,其cop引脚连接有n沟道mos管q1,dop引脚连接有n沟道mos管q2,所述n沟道mos管q1的漏极连接eb+正极,vini引脚连接有eb-负极,vc1引脚连接16.8v高电平,vc2引脚连接12.8v高电平,vc3引脚连接8.4v高电平,vc4引脚连接4.2v高电平。

如图3所示,所述的蓝牙通信模块的主控芯片为hm-06,其vcc引脚连接3.3v电平电压,pio1引脚通过电感r3连接有二极管sta的正极,所述二极管sta的负极与hm-06的gnd引脚并联接地。

如图4所示,所述的声波传感器模块的主控芯片为ne555,其2引脚通过三极管q2和三极管q1连接有声波传感器mk,其3引脚连接输出电压vo,4引脚与8引脚并联连接高电平vcc,5引脚通过电容c4与1引脚并联接地,所述的声波传感器mk连接vcc高电平,所述的声波传感器mk设置在智能止鼾装置的鼻梁处。

如图5所示,所述的振动马达模块的主控芯片为l9110,其oa和ob引脚连接有振动马达,ia与ib引脚连接插针j1,振动马达有两个,分别为m1和m2,所述的振动马达设在智能止鼾装置的额头处。

如图6所示,所述的振动传感器模块的模拟信号转换芯片为spi4,其3引脚连接有放大器lm358d,所述的放大器lm358d的正极连接有振动传感器mq5,所述振动传感器mq5设置在智能止鼾装置的额头处。

进一步,所述的主控模块、声波监测处理模块、蓝牙通信模块均集成在微型芯片电路板上,由于其数据采集和存储的内存要求不大,所以,只需采用微型的即可,再将微型芯片电路板固定在智能止鼾装置内,并不会影响佩戴者的睡眠休息质量,所述的光伏电源模块固定在智能止鼾装置的表面,便于采集光照进行充电,由于智能止鼾装置所需电能较小,所以,采用小型光伏电源即可。所述的lcd显示模块设置在智能止鼾装置的外表面,其尺寸大小只需能看清打鼾数据即可。

具体实施时,智能止鼾装置的一种实施例为止鼾眼罩,将智能止鼾装置佩戴在眼部,声波传感器与振动传感器采集佩戴者在睡眠中的呼吸声波和额头的振动频率,当佩戴者打鼾时,声波传感器采集到的声波波长传递到声波监测处理模块中,声波监测处理模块对比采集到的声波和模块内设声波,当采集的声波波长比内设的声波波长长时,声波监测处理模块将此信息传输至主控模块,所述的主控模块控制振动马达运行,振动马达对打鼾者的额头进行不同频率的振动,振动的频率由主控模块在出厂时已写入主控芯片中。人在睡眠时难以控制身体肌肉,当嗓子的声音通道,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它变窄,那么在呼吸时,气流通过嗓子就会发出声音,就会出现打鼾的情况。所以,打鼾者呼吸声波波长越长,振动的频率越大,此振动频率最大时也为微振,只会对打鼾者的额头进行微小的振动,并不会被震醒,此振动频率为现在生物学已公开数据,在此不再赘述。振动马达工作后,由于其在额头处振动,所以大脑中的迷走神经会收到提醒,随即大脑下达指令,让身体收紧喉咙肌肉,扩大气道让呼吸气流正常并平稳的出入,达到止鼾的目的。当声波传感器检测到的声波波长达到正常范围内时,主控模块控制振动马达停止运行。此阶段,lcd显示模块会一直显示打鼾者的打鼾数据,蓝牙通信模块并会将打鼾者的数据信息远传至用户终端,供第二天用户观察前晚的睡眠情况。

本实用新型佩戴在打鼾者的眼部,其材质与现有遮阳眼罩相同,采用布制材料,主控模块、蓝牙通信模块及声波传感器等器件均设置在止鼾装置内,由于蓝牙通信模块及声波传感器、振动传感器模块尺寸较小,所以当打鼾者佩戴止鼾装置时,不会产生不适感,主控模块还连接有振动马达模块,在声波传感器检测到打鼾者打鼾时,主控模块控制振动马达模块对打鼾者额头进行振动,打鼾者大脑经过振动后,迷走神经受到提醒,大脑下达指令,使身体收紧喉咙肌肉,扩大气道让呼吸气流正常并平稳出入,此振动频率为微振,即使在打鼾者轻睡时,也不会震醒打鼾者。

需要强调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实施例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实施例,凡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同样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