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胶囊内窥镜双卡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95479发布日期:2021-05-11 14:42阅读: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胶囊内窥镜双卡箍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型医疗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医用胶囊内窥镜双卡箍结构。



背景技术:

胶囊内窥镜,英文名称:capsuleendoscopy,也称胶囊内镜,是一种做成胶囊形状的内窥镜,它是用来检查人体肠道的医疗仪器。胶囊内窥镜能进入人体,用于窥探人体肠胃和食道部位的健康状况,以帮助医生对病人进行诊断。当患者吞服胶囊内窥镜后,通过封装在耐腐蚀胶囊中的微型摄像头,对胃肠道内壁进行拍照,所拍图像经无线方式发送到体外的接收端,并存储到sd卡中。

在胶囊内窥镜中设置有小型永磁铁,胶囊内窥镜设置在生物腔体内部,人工操控外部磁体或者磁性物体驱动装置使得外部磁体移动,外部磁体与永磁铁之间的磁力牵引胶囊内窥镜移动,或依靠人体自身蠕动进行移动观测。胶囊内窥镜在移动过程中对生物腔体内的情况进行扫描;市面上大多数的胶囊内窥镜都是有两部分组成,内部中空用于容纳pcb板、fpc软排线、电池和摄像头等部件,再将两边固定形成一个完成胶囊内窥镜,由于胶囊是在体内独自运行的,患者将其吞服后再经由大便排出,吞服后会经过食管、胃肠道等,为了避免胶囊内窥镜在人体消化器官的蠕动下解体或体内液体进入至胶囊内窥镜中影响其工作,其中的微型器件落入在人体后造成人体损伤,因此如果使胶囊内窥镜既便于组装,同样使组装后的胶囊内窥镜紧密连接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医用胶囊内窥镜双卡箍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医用胶囊内窥镜双卡箍结构,包括分体设置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朝向下壳体的一端设置有上开口且内部中空形成上容纳腔,所述下壳体朝向上壳体的一端设置有下开口且内部中空形成下容纳腔;所述上壳体配合插接进下容纳腔中,所述下壳体上环形凹陷设置有通槽,还包括左卡箍和右卡箍,还包括将左卡箍、右卡箍固定成整体的固定装置且拼接后配合套设在上壳体、下壳体外壁。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设置在左卡箍、右卡箍端部的磁铁块。

作为优选,所述上壳体外壁设置有弹性橡胶层。

作为优选,所述上壳体朝向下壳体的一端向内凹陷并在上壳体外壁形成外抵接平台,所述下壳体朝向上壳体的一端向内凹陷并在下壳体外壁形成下抵接平台。

作为优选,所述左卡箍、右卡箍与上壳体、下壳体外壁齐平。

作为优选,所述磁铁块采用强铷磁铁

作为优选,所述左卡箍、右卡箍侧壁分别抵接在外抵接平台、下抵接平台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先将上开口、下开口露出,将所需器件安装在上容纳腔、下容纳腔中,随后将上壳体、下壳体相向插接,由于下壳体上设置有多个通槽,因此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将上壳体插接进下壳体中后,再将左卡箍、右卡箍卡接在卡接槽中,利用设置在左卡箍、右卡箍端部的磁铁块进行磁吸配合,由于磁铁块采用强铷磁铁,具有极强的磁性,因此在吸附后极难取下,从而完成上壳体、下壳体之间的固定。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中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中部分结构剖视图。

图中,1、上壳体;11、上开口;12、上容纳腔;13、弹性橡胶层;14、外抵接平台;2、下壳体;21、下开口;22、下容纳腔;23、环形卡接槽;24、通槽;25、下抵接平台;31、左卡箍;32、右卡箍;33、磁铁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

一种医用胶囊内窥镜双卡箍结构,如图1、4所示,包括分体设置的上壳体1和下壳体2,上壳体1朝向下壳体2的一端设置有上开口11且内部中空形成上容纳腔12,下壳体2朝向上壳体1的一端设置有下开口21且内部中空形成下容纳腔22;上壳体1配合插接进下容纳腔22中,下壳体2上环形阵列设置有若干通槽24,还包括左卡箍31和右卡箍32,还包括将左卡箍31、右卡箍32固定成整体的固定装置且拼接后配合套设在上壳体1、下壳体2外壁,将左卡箍31和右卡箍32利用固定装置将两者固定。

如图3所示,固定装置包括设置在左卡箍31、右卡箍32端部的磁铁块33。

如图2所示,上壳体1外壁设置有弹性橡胶层13。

如图2所示,上壳体1朝向下壳体2的一端向内凹陷并在上壳体1外壁形成外抵接平台14,下壳体2朝向上壳体1的一端向内凹陷并在下壳体2外壁形成下抵接平台25。

如图2所示,左卡箍31、右卡箍32与上壳体1、下壳体2外壁齐平,下壳体2表面设置有卡接槽,左卡箍31、右卡箍32卡接在卡接槽中,从而使其表面与上壳体1、下壳体2外壁齐平。

如图2所示,磁铁块33采用强铷磁铁。

如图2所示,左卡箍31、右卡箍32侧壁分别抵接在外抵接平台14、下抵接平台25上。

工作原理:

先将上开口11、下开口21露出,将所需器件安装在上容纳腔12、下容纳腔22中,随后将上壳体1、下壳体2相向插接,由于下壳体2上设置有多个通槽,因此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将上壳体1插接进下壳体2中后,再将左卡箍31、右卡箍32卡接在卡接槽中,利用设置在左卡箍31、右卡箍32端部的磁铁块33进行磁吸配合,由于磁铁块33采用强铷磁铁,具有极强的磁性,因此在吸附后极难取下,从而完成上壳体1、下壳体2之间的固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医用胶囊内窥镜双卡箍结构,包括分体设置的上壳体(1)和下壳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朝向下壳体(2)的一端设置有上开口(11)且内部中空形成上容纳腔(12),所述下壳体(2)朝向上壳体(1)的一端设置有下开口(21)且内部中空形成下容纳腔(22);所述上壳体(1)配合插接进下容纳腔(22)中,所述下壳体(2)上环形阵列设置有若干通槽(24),还包括左卡箍(31)和右卡箍(32),还包括将左卡箍(31)、右卡箍(32)固定成整体的固定装置且拼接后配合套设在上壳体(1)、下壳体(2)外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医用胶囊内窥镜双卡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设置在左卡箍(31)、右卡箍(32)端部的磁铁块(3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医用胶囊内窥镜双卡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外壁设置有弹性橡胶层(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医用胶囊内窥镜双卡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朝向下壳体(2)的一端向内凹陷并在上壳体(1)外壁形成外抵接平台(14),所述下壳体(2)朝向上壳体(1)的一端向内凹陷并在下壳体(2)外壁形成下抵接平台(2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医用胶囊内窥镜双卡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卡箍(31)、右卡箍(32)与上壳体(1)、下壳体(2)外壁齐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医用胶囊内窥镜双卡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铁块(33)采用强铷磁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医用胶囊内窥镜双卡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卡箍(31)、右卡箍(32)侧壁分别抵接在外抵接平台(14)、下抵接平台(25)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医用胶囊内窥镜双卡箍结构,包括分体设置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朝向下壳体的一端设置有上开口且内部中空形成上容纳腔,所述下壳体朝向上壳体的一端设置有下开口且内部中空形成下容纳腔;所述上壳体配合插接进下容纳腔中,所述下壳体上环形凹陷设置有通槽,还包括左卡箍和右卡箍,还包括将左卡箍、右卡箍固定成整体的固定装置且拼接后配合套设在上壳体、下壳体外壁。利用设置在左卡箍、右卡箍端部的磁铁块进行磁吸配合,由于磁铁块采用强铷磁铁,具有极强的磁性,因此在吸附后极难取下,从而完成上壳体、下壳体之间的固定。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安之卓医疗机器人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19
技术公布日:2021.05.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