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配合包皮环切吻合器使用的扎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84065发布日期:2020-10-13 07:48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用于配合包皮环切吻合器使用的扎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包皮环切吻合器的专用配套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配合包皮环切吻合器使用的扎带。



背景技术:

如专利申请号201710086045.9所公开的一种改进的包皮环切缝合器,上述用于包皮环切手术时使用的器械,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都需要将龟头帽伸入患者包皮中罩覆在患者龟头上,然后将患者包皮套裹在龟头帽的外表,再将包皮口捆扎在拉杆上,最后进行环切缝合动作。但是,由于在用手术缝合线将包皮捆扎在拉杆上的操做非常不便,不但不好打扎绳结,也不便于手术切口定位,需要两位医生同时操作,浪费医疗资源;并且根据视频材料以及现有的专利可以得知,圆筒形环切刀口径与龟头尺寸相当,环切刀中需要足够捆扎好包皮口的拉杆在其中自如伸缩的空间,因此在较小型号的包皮环切吻合器中,环切刀的口径不大,如果包皮捆扎不够紧凑,也会影响拉杆的顺畅伸缩,进而影响手术的顺畅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配合包皮环切吻合器使用的扎带,其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的包皮环切吻合器在操作过程中,将包皮捆扎在拉杆上的操作非常不方便,需要一名医生扶正拉杆保证龟头帽与患者龟头之间的位置不会跑偏,另一位医生进行捆扎,否则容易造成手术切位的定位不准,因此非常浪费医疗资源,而且在对儿童或者生殖器尺寸较小的患者进行环切手术时,匹配使用的环切吻合器型号也较小,环切刀的内径也相对小,如果包皮口捆扎不够紧凑就会造成拉杆滑动不顺畅,继而影响手术的顺畅进行。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配合包皮环切吻合器使用的扎带,其包括扎带头以及柔性的扎带本体,所述扎带本体上一体成型的设置有至少一组棘齿,每组所述棘齿均由沿所述扎带本体轴向阵列设置的多个棘齿组成,所述扎带头一体成型的固定连接在所述扎带本体上与所述棘齿锁卡面对应的一端,所述扎带头的宽度大于所述扎带本体的宽度,且所述扎带头的宽度方向两侧相对所述扎带本体分别向两侧凸出构成t形结构,所述扎带头上设置有可供所述扎带本体单向穿过的单向锁卡孔,所述扎带头的厚度不超过2mm。

优选于:所述扎带本体呈片条状结构,所述扎带本体对应厚度方向的一侧设置有一组所述棘齿,所述扎带头的厚度大于所述扎带本体厚度与所述棘齿的齿峰高度之和但不超过1.7mm,所述单向锁卡孔中对应所述扎带头宽度方向的宽度与所述扎带本体的宽度相匹配,所述单向锁卡孔中对应所述扎带本体长度方向的宽度大于所述扎带本体的厚度与所述棘齿的齿峰高度之和,所述扎带本体上与所述扎带头对应的另一端可插入所述单向锁卡孔中,所述单向锁卡孔中与所述扎带本体上的棘齿相互对应的一侧内孔壁上一体成型的凸设有止回棘爪,所述止回棘爪可匹配的卡入每相邻的两个所述棘齿之间的齿槽中并抵卡在所述棘齿的锁卡面上。

优选于:所述扎带本体呈片条状结构,所述扎带本体上对应厚度方向的一侧设置有一组所述棘齿,所述扎带头的厚度及所述扎带本体厚度与所述棘齿的齿峰高度之和均不超过1.7mm,所述扎带头呈目字扣结构,所述扎带头包括两根边杆及四根横杆,四根所述横杆相互平行的连接在两根所述边杆之间,四根所述横杆在两根所述边杆的头端至尾端之间围绕形成依次排列的三个扣孔,两根所述边杆之间的宽度与所述扎带本体的宽度相匹配,每两根所述横杆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扎带本体的厚度与所述棘齿的齿峰高度之和,所述扎带本体上连接所述扎带头的一端垂直连接在位于两根所述边杆尾端之间的一根横杆上,两根所述边杆与所述扎带本体平行,依次绕穿过三个所述扣孔形成的s形通道即为所述单向锁卡孔,所述扎带本体上与所述扎带头对应的另一端可依次绕穿过位于两根所述边杆的头端至尾端之间的三个所述扣孔,其中所述棘齿所在的一侧对应包绕的贴靠在位于两根所述边杆的头端至尾端之间排列的第二根或第三根横杆上,所述第二根或第三根横杆与所述扎带本体上的棘齿相互贴靠对应的一侧外壁上一体成型的凸设有若干止回齿,若干所述止回齿与所述棘齿相互啮合。

优选于:四根所述横杆对应在所述扎带本体厚度方向的宽度均为两根所述边杆对应在所述扎带本体厚度方向的宽度的二分之一,且四根所述横杆在两根所述边杆之间依次错位排列,其中第一根所述横杆相对错位退让的方向与所述扎带本体上设置所述棘齿的方向相反,所述若干止回齿凸设在第二根所述横杆上对应于第一根所述横杆错位退让的方向。

优选于:所述棘齿的宽度小于所述扎带本体的宽度,位于所述扎带本体上的一组所述棘齿的宽度方向两侧均一体成型的固定设置有侧肋条,所述侧肋条的高度与所述棘齿的齿峰高度相同,所述棘齿的宽度与两侧的侧肋条的宽度之和等于所述扎带本体的宽度。

优选于:所述扎带本体呈片条状结构,所述扎带本体上对应宽度方向的两侧边均设置有一组所述棘齿,且两组所述棘齿以所述扎带本体的中心轴线呈相互对称,每组所述棘齿中每相邻的两个所述棘齿之间的间隙均不小于所述扎带头的厚度,所述扎带头的厚度与所述扎带本体的厚度相同,均不超过1.7mm,所述单向锁卡孔中对应所述扎带本体长度方向的宽度与所述扎带本体的厚度相匹配,所述单向锁卡孔的入口端以及出口端对应所述扎带头宽度方向的宽度均不小于所述扎带本体的宽度并可供所述扎带本体及两侧的棘齿单向通过,所述单向锁卡孔的出口端对应所述扎带头宽度方向的宽度小于所述扎带本体的宽度与两侧的所述棘齿的齿峰高度之和。

优选于:所述扎带本体上的两组所述棘齿均由在所述扎带本体上对应宽度方向的两侧边斜切后向两侧翻翘形成的倒刺构成,所述单向锁卡孔的入口端对应所述扎带头宽度方向的宽度不小于所述扎带本体的宽度,所述单向锁卡孔的出口端对应所述扎带头宽度方向的宽度与所述扎带本体的宽度相匹配。

优选于:所述扎带头以及扎带本体均为尼龙材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技术效果为:首先、使用扎带能够在无需其他医生帮忙的情况下,单个医生就能比较便捷的将包皮口捆扎在拉杆上,不会占用多余的人力,解放了医疗资源;其次、通过将扎带头扁平化设计,用扎带将包皮口捆扎在拉杆上,再剪除多余的扎带本体后,包皮捆扎紧凑,扎带头部位径向占据的空间小,不会像传统扎带那样具有一个相对较大的锁扣头结构,能够顺利的进入环切刀中配合包皮环切吻合器使用,即使在儿童刨皮手术时也能配合型号较小的包皮环切吻合器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扎带头部位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的单向锁卡孔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1-7以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配合包皮环切吻合器使用的扎带作更为详细说明。

如图1、2、3、5、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配合包皮环切吻合器使用的扎带,其包括扎带头1以及柔性的扎带本体2,所述扎带本体2上一体成型的设置有至少一组棘齿21,每组所述棘齿21均由沿所述扎带本体2轴向阵列设置的多个棘齿21组成,所述扎带头1一体成型的固定连接在所述扎带本体2上与所述棘齿21的锁卡面对应的一端,所述扎带头1的宽度大于所述扎带本体2的宽度,且所述扎带头1的宽度方向两侧相对所述扎带本体2分别向两侧凸出构成t形结构,所述扎带头上1设置有可供所述扎带本体2单向穿过的单向锁卡孔11,所述扎带头1的厚度不超过2mm。

本发明创造在具体的包皮环切手术的实施过程中,可以用于代替手术缝合线捆扎的方式将包皮口捆扎在拉杆上,所述扎带本体2上与扎带头1对应的另一端可以穿过所述单向锁卡孔11形成一个可收缩而无法放大的索套结构,并且所述扎带头1的厚度不超过2mm,进而使形成的索套结构上与传统的扎带不同,径向厚度最大的部位也不超过2mm,达到了减小本发明创造的扎带在使用过程中所占据的空间,从而能够使困扎好的包皮口部位顺利的进出环切刀内侧,不会因为类似传统扎带那样在扎带头部凸出一块,造成径向占据空间,不利于配合包皮环切吻合器使用;而且使用本发明创造的扎带能够方便医生操作,手术准备过程中,医生一只手扶正拉杆保证龟头帽与患者龟头之间的位置不会跑偏,另一只手即可拉近扎带形成的索套结构,无需另一个医生协助捆扎,解放了医疗资源。所述扎带头1以及扎带本体2均为尼龙材质。

实施例一:如图1、2所示,在上述基础上所述扎带本体2呈片条状结构,所述扎带本体2对应厚度方向的一侧面上设置有一组所述棘齿21,所述扎带头1的厚度大于所述扎带本体2厚度与所述棘齿21的齿峰高度之和但不超过1.7mm,进一步减小扎带形成索套结构后在径向上占据的空间位置,所述单向锁卡孔11中对应所述扎带头1宽度方向的宽度与所述扎带本体2的宽度相匹配,所述单向锁卡孔11中对应所述扎带本体2长度方向的宽度大于所述扎带本体2的厚度与所述棘齿21的齿峰高度之和,所述扎带本体2上与所述扎带头1对应的另一端可插入所述单向锁卡孔11中,所述单向锁卡孔11中与所述扎带本体2上的棘齿21相互对应的一侧内孔壁上一体成型的凸设有止回棘爪12,所述止回棘爪12可匹配的卡入每相邻的两个所述棘齿21之间的齿槽中并抵卡在对应的所述棘齿21的锁卡面上。所述棘齿21的宽度小于所述扎带本体2的宽度,所述扎带本体2上的一组所述棘齿21的宽度方向两侧均一体成型的固定设置有侧肋条22,所述侧肋条22的高度与所述棘齿21的齿峰高度相同,所述棘齿21的宽度与两侧的侧肋条22的宽度之和等于所述扎带本体2的宽度。利用所述棘齿21两侧的侧肋条22对每相邻的两个所述棘齿21之间的齿槽进行固定,防止所述棘齿21在所述止回棘爪12的抵卡作用下发生形变,造成扎带本体2在所述单向锁卡孔11中回脱;另外通过两侧的侧肋条22与棘齿21的齿峰高度相同,避免扎带本体2捆扎包皮时,棘齿21面向包皮而刺扎包皮,造成受术者的不适。

实施例二:如图3、4、5所示,所述扎带本体2呈片条状结构,所述扎带本体2上对应厚度方向的一侧面上设置有一组所述棘齿21,所述扎带头1的厚度以及所述扎带本体2的厚度与所述棘齿21的齿峰高度之和均不超过1.7mm,进一步减小扎带形成索套结构后在径向上占据的空间位置,所述扎带头1呈目字扣结构,所述扎带头1包括两根边杆13及四根横杆14,四根所述横杆14相互平行的连接在两根所述边杆13之间,四根所述横杆14在两根所述边杆13的头端至尾端之间围绕形成依次排列的三个扣孔,两根所述边杆13之间的宽度与所述扎带本体2的宽度相匹配,每两根所述横杆14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扎带本体2的厚度与所述棘齿21的齿峰高度之和,所述扎带本体2上用于连接所述扎带头1的一端垂直连接在位于两根所述边杆13尾端之间的一根横杆14上,两根所述边杆13与所述扎带本体2平行,依次绕穿过三个所述扣孔形成的s形通道即为所述单向锁卡孔11,所述扎带本体2上与所述扎带头1对应的另一端可依次绕穿过位于两根所述边杆13的头端至尾端之间的三个所述扣孔,其中所述棘齿21所在的一侧对应包绕的贴靠在位于两根所述边杆13的头端至尾端之间排列的第二根或第三根横杆14上,所述第二根或第三根横杆14与所述扎带本体2上的棘齿21相互贴靠对应的一侧外壁上一体成型的凸设有若干止回齿15,若干所述止回齿15与所述棘齿21相互啮合。本实施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改变了传统的扎带头完全径向凸出在索套结构外侧的方式,使得所述扎带头1完全扁平化,所述扎带头1的厚度完全可以更加的轻薄,利用目字扣结构以及对应的一个横杆14上的止回齿15对扎带本体2进行绕穿锁卡,同时使扎带头1结合到索套结构的环形中来,尽管还是会增加该部位的径向厚度,但是可以在保证锁卡牢固、结套方便的同时减小径向占据的空间。所述棘齿21的宽度小于所述扎带本体2的宽度,所述扎带本体2上的一组所述棘齿21的宽度方向两侧均一体成型的固定设置有侧肋条22,所述侧肋条22的高度与所述棘齿21的齿峰高度相同,所述棘齿21的宽度与两侧的侧肋条22的宽度之和等于所述扎带本体2的宽度。利用所述棘齿21两侧的侧肋条22对每相邻的两个所述棘齿21之间的齿槽进行固定,防止所述棘齿21在所述止回棘爪12的抵卡作用下发生形变,造成扎带本体2在所述单向锁卡孔11中回脱;另外通过两侧的侧肋条22与棘齿21的齿峰高度相同,避免扎带本体2捆扎包皮时,棘齿21面向包皮而刺扎包皮,造成受术者的不适。

进一步,如图4、5所示,对应于所述扎带本体2厚度的方向上:其中,四根所述横杆14径向厚度均为两根所述边杆13的径向厚度的二分之一,且四根所述横杆14在两根所述边杆13之间依次相互错位排列,其中第一根所述横杆14相对错位退让的方向与所述扎带本体2上设置所述棘齿21对应的方向相反,若干所述止回齿15凸设在第二根所述横杆14上对应于第一根所述横杆14错位退让的方向,这种四根所述横杆14相互错位的结构能够使三个所述扣孔形成的s形通道的弯曲度下降,从而减小所述扎带本体2穿过所述扎带头1所形成的局部厚度。

实施例三:如图6、7所示,所述扎带本体2呈片条状结构,所述扎带本体2上对应宽度方向的两侧边均设置有一组所述棘齿21,且两组所述棘齿21以所述扎带本体2的中心轴线呈相互对称,每组所述棘齿21中每相邻的两个所述棘齿21之间的间隙均不小于所述扎带头1的厚度,所述扎带头1的厚度与所述扎带本体2的厚度相同,均不超过1.7mm,所述单向锁卡孔11中对应所述扎带本体2长度方向的宽度与所述扎带本体2的厚度相匹配,所述单向锁卡孔11的入口端以及出口端对应所述扎带头1宽度方向的宽度均不小于所述扎带本体2的宽度并可供所述扎带本体2及两侧的棘齿21单向通过,所述单向锁卡孔11的出口端对应所述扎带头1宽度方向的宽度小于所述扎带本体2的宽度与两侧的所述棘齿21的齿峰高度之和。通过将所述棘齿21改设在所述扎带本体2的宽度方向,这种结构能够进一步的减小所述扎带本体2以及扎带头1的厚度,

进一步,如图6所示,所述扎带本体2上的两组所述棘齿21均由在所述扎带本体2上对应宽度方向的两侧边斜切后向两侧翻翘形成的倒刺构成,所述扎带本体2穿过所书单向锁卡孔11时,所述棘齿21的齿背与入口端的口肩接触后,所述棘齿21的齿背在受力的情况下推动棘齿21闭合斜切口整个缩入扎带本体2中,通过所述出口端之后便弹出,使所述棘齿21的锁卡面卡挡在所述出口端的口肩部位,所述单向锁卡孔11的入口端对应所述扎带头1宽度方向的宽度不小于所述扎带本体2的宽度,所述单向锁卡孔11的出口端对应所述扎带头1宽度方向的宽度与所述扎带本体2的宽度相匹配。

综合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充分有效的完成上述实用新型目的,且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及功能原理都已经在实施例中得到充分的验证,而能达到预期的功效及目的,且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也可以根据这些原理进行变换,因此,本实用新型包括一切在申请专利范围中所提到范围内的所有替换内容。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所作的等效变化,皆属本案申请的专利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