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25623发布日期:2021-05-11 16:51阅读:80来源:国知局
植入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植入支架。



背景技术:

目前,微创伤介入疗法治疗血管疾病对病人的创伤小,安全性高,有效性高,因此受到医生与患者的肯定,已成为血管疾病的重要治疗方法。介入性治疗方法是指用输送系统将血管支架植入患者血管病变段,植入的血管支架通过扩张可以支撑狭窄闭塞段血管,或隔绝血流通道与主动脉瘤,以保持管腔血流通畅。

经研究发现,支架植入体内后贴壁性不良具有一定的发生率,而支架的贴壁性与支撑力具有密切关系。支架的金属材料为支架整体提供支撑力,若支架整体支撑力较小,则不利于支架贴附于血管壁,容易导致在局部无法支撑血管壁,内皮化速度过慢以及内漏风险。而支架支撑力过大又不利于支架装载入输送装置,导致输送装置尺寸过大以及支架的支撑力过大而增加了对血管壁的刺激。因此在保证支架具有一定的支撑能力的前提下,有效改善支架贴壁性能是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撑力和贴壁性均较好的植入支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植入支架,所述植入支架呈筒状,且所述植入支架包括沿轴向排布的多个支撑圈,各所述支撑圈呈环状结构;其中至少一所述支撑圈为加强支撑圈,所述加强支撑圈包括主波形单元和至少一加强单元,所述主波形单元包括多个呈角度依次相连的支撑杆,所述加强单元设置于相邻两支撑杆之间,且所述加强单元能够沿周向开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支撑圈的任意两所述支撑杆位于近端的连接点构成主波峰,任意两所述支撑杆朝向远端的连接点构成主波谷,所述加强单元位于相邻的两主波峰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各所述加强单元包括多个呈角度相连的加强杆;任意相邻两所述加强杆中,所述加强杆朝向其中一端的端部相互连接,朝向另一端的各自端部能够相互远离或靠近而使所述加强单元能够沿周向开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两所述加强杆的近端相连,其连接点构成加强波峰;所述加强单元包括一个或多个所述加强波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和与其相连的所述加强杆之间朝向近端的夹角呈锐角。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杆与所述支撑杆长度方向的中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支撑圈为所述加强支撑圈。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轴向方向,相邻的两所述支撑圈中,位于远端的支撑圈为所述加强支撑圈,所述加强支撑圈的加强波峰与另一支撑圈的波谷沿周向错位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轴向方向,相邻的两所述支撑圈中,位于近端的所述支撑圈的波谷与位于远端的所述支撑圈的波峰沿周向错位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波峰包括交替设置的大波峰和小波峰,所述大波峰在近端方向超出所述小波峰。

在一些实施例中,除去所述加强支撑圈,其中至少一所述支撑圈为复合波支撑圈;所述复合波支撑圈包括至少一复合机构,所述复合机构能够沿周向开合,所述复合机构包括沿周向方向相连的两复合单元,两所述复合单元的形心以一垂直于轴向方向的平面为分界面,并分列于所述分界面的两侧;各所述复合单元包括依次相连的至少四个支撑杆,任意相邻的两所述支撑杆朝向近端的连接点构成波峰,任意两所述支撑杆朝向远端的连接点构成波谷,且形心位于所述分界面远端的复合单元包括至少两个波谷,形心位于所述分界面近端的复合单元包括至少两个波峰。

在一些实施例中,各所述复合单元中任意相邻的两所述支撑杆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一所述复合单元的支撑杆与另一所述复合单元的支撑杆相连,且两所述支撑杆沿同一方向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复合机构中的至少一支撑杆包括若干呈弧形的弧形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包括沿其长度方向相连的多个弧形段;

相邻两所述弧形段的圆心分别朝向所述支撑杆的两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植入支架还包括覆膜,多个所述支撑圈相互间隔设置于所述覆膜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覆膜的近端端部的支撑圈为所述加强支撑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植入支架还包括裸支撑环;所述裸支撑环连接在所述覆膜的近端,并与所述加强支撑圈的所述加强单元在周向上错位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任意相邻的两所述支撑圈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圈由激光切割而成。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发明的植入支架中,采用了至少一个加强支撑圈,加强支撑圈包括主波形单元和加强单元,由于在主波形单元中的相邻两支撑杆之间增加了加强单元,使得压缩加强支撑圈需要提供更大的力,提高了该加强支撑圈的径向支撑力以及支撑圈对于血管内壁的支撑面积,从而提高了加强支撑圈的贴壁性,进而提高了植入支架的贴壁性。

进一步地,加强单元的轴向尺寸可以依据实际需要而调整,进而使得加强支撑圈的支撑力适中,即在提高加强支撑圈贴壁性的基础上,保证了植入支架的支撑力增加不太大,有利于使用较小尺寸的输送器鞘管,有利于保护血管内壁。

特别地,在植入支架包括覆膜,且覆膜近端采用加强支撑圈时,有利于近端的覆膜对于血管壁的贴附,进而提高了防内漏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植入支架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植入支架的主体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加强支撑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植入支架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植入支架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近端支撑圈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植入支架第七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第七实施例中复合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第八实施例中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第九实施例中加强支撑圈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a、裸支撑环;111a、波谷;2a、主体段;21a、加强支撑圈;211a、第一主波形单元;2111a、主波峰;2112a、主波谷;2116a、支撑杆;212a、加强单元;2121a、加强波峰;2126a、加强杆;22a、远端支撑圈;221a、第二主波形单元;2211a、大波峰;2212a、小波峰;3a、过渡段;4a、长分叉段;5a、短分叉段;8a、覆膜;

21b、加强支撑圈;22b、远端支撑圈;6b、连接杆;

21c、加强支撑圈;211c、第一主波形单元;212c、加强单元;2121c、加强波峰;2122c、加强波谷;22c、远端支撑圈;

21d、加强支撑圈;22d、复合波支撑圈;226d、复合机构;221d、第一复合单元;2211d、小波峰;2212d、大波谷;222d、第二复合单元;2221d、大波峰;2222d、小波谷;223d、支撑杆。

223e、支撑杆;2231e、弧形段;

212f、加强单元;226f、复合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发明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发明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植入支架,可用于微创伤介入疗法,例如覆膜支架、静脉支架。该植入支架不仅具有良好的支撑能力,还具有较好的贴壁性。

为便于表述,本文中定义“近端”是指沿血流方向靠近心脏的一端,“远端”是指远离心脏的一端。其中,动脉内血流方向是由近端向远端的方向流动。

植入支架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2所示的结构,本实施例的植入支架包括裸支撑环1a和覆膜支架。

裸支撑环1a呈环形,其由具有弹性的刚性丝形成的呈环形的裸支架,在径向上可以收缩或展开。本实施例中的裸支撑环1a的具体结构可以采用相关技术中的支撑环的结构,也可以采用本实施例中的加强支撑圈21a或其他支撑圈的结构。

继续参阅图1,裸支撑环1a具有波峰以及波谷111a,波峰为刚性丝在近端的转折点,波谷111a为刚性丝在远端的转折点,波谷111a靠近并连接覆膜支架。

覆膜支架包括支架主体和包覆于支架主体内周或外周的覆膜8a。覆膜8a可由任何合适的覆膜材料形成,包括但不限于:低孔隙度织造或针织聚酯、涤纶材料、膨胀型聚四氟乙烯、聚氨酯、硅酮、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或其他合适材料。

支架主体呈筒状,包括主体段2a、过渡段3a以及长分叉段4a和短分叉段5a。主体段2a、过渡段3a沿支架主体的轴向由近端至远端依次排布,长分叉段4a和短分叉段5a并列位于过渡段3a沿轴向方向的远端。

本实施例中的植入支架可以用于植入到肾动脉下部腹主动脉与髂总动脉之间,裸支撑环1a和主体段2a以及过渡段3a均位于腹主动脉中,长分叉段4a位于腹主动脉和髂总动脉之间并延伸至髂总动脉,短分叉段5a位于腹主动脉和髂总动脉之间。

其他实施例中,支架主体的远端省略设置过渡段3a、长分叉段4a和短分叉段5a,即支架整体呈筒状,不具有分叉结构。

具体地,支架主体包括多个支撑圈,多个支撑圈沿轴向方向排布并使整体呈筒状而构成支架主体。

各支撑圈均呈环形,并沿周向设置一整圈。各支撑圈均能够沿径向方向收缩或展开。以下详细介绍支架主体轴向方向上不同位置的支撑圈的结构。

主体段2a包括沿轴向排布的多圈支撑圈。为方便描述,定义位于主体段2a近端处且靠近裸支撑环1a的支撑圈为近端支撑圈,设置于该近端支撑圈远端的其余支撑圈均为远端支撑圈22a。

其中,近端支撑圈采用加强支撑圈21a的结构,因此,使得支架主体在近端不仅具有较好的支撑力,还具有较好的贴壁性。

如图2和图3所示,加强支撑圈21a包括第一主波形单元211a和多个加强单元212a。其他实施例中,加强单元212a的数量还可以为一个,具体数量依据实际而设置。

第一主波形单元211a包括多个呈角度相连的支撑杆2116a,本申请中,“呈角度相连”是指相互连接并且形成的夹角大于0度,小于180度。且第一主波形单元211a绕周向环设一圈。多个支撑杆2116a依次相连而形成具有起伏的波形形式。

任意两支撑杆2116a朝向近端的连接点构成主波峰2111a,任意两支撑杆2116a朝向远端的连接点构成主波谷2112a。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各支撑杆2116a的长度相同,并构成正弦波形。其他实施例中,第一主波形单元211a还可以是其他波浪形,各支撑杆2116a的长度还可以依据实际需要而设置。

加强单元212a设置于相邻两支撑杆2116a之间。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加强单元212a设置于相邻的两主波峰2111a之间。其他实施例中,加强单元212a还可以设置于相邻的两主波谷2112a之间,还可以交替设置于两主波峰2111a之间及两主波谷2112a之间。

各加强单元212a均能够沿周向开合。具体地,在第一主波形单元211a展开时,加强单元212a展开;在第一主波形收缩时,加强单元212a合拢。

加强单元212a包括多个呈角度设置相连的加强杆2126a。任意相邻两加强杆2126a中,加强杆2126a朝向其中一端的端部相互连接,朝向另一端的端部相互远离或靠近而使加强单元212a能够沿周向开合。例如,两加强杆2126a的近端相互连接,远端能够相互靠近或远离。

本实施例中,各加强单元212a中的加强杆2126a的数量均为两个。两加强杆2126a朝向近端的连接点构成加强波峰2121a,加强波峰2121a两侧分别为一加强杆2126a。其他实施例中,加强杆2126a的数量还可以为三个、四个或其他数量,具体可依据实际需要。

加强杆2126a与第一主波形单元211a的支撑杆2116a的长度方向的中部相连。本申请中,支撑杆2116a的中部并不特指支撑杆2116a沿长度方向上的正中心位置,而是指在包括支撑杆2116a长度方向正中心位置在内的一定长度范围的区域,不包括支撑杆2116a长度方向两端端部。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加强杆2126a与支撑杆2116a近端至远端的0.4~0.8个支撑杆2116a长度的范围连接。

加强杆2126a与支撑杆2116a连接时,两者之间具有夹角。本实施例中,加强杆2126a与支撑杆2116a之间的夹角呈锐角。即支撑杆2116a和与其相连的加强杆2126a之间位于近端的夹角呈锐角。

进一步地,加强波峰2121a与主波峰2111a平齐。其他实施例中,主波峰2111a还可以在近端方向超出加强波峰2121a,即该加强波峰2121a与主波谷2112a之间的轴向距离小于主波峰2111a与主波谷2112a之间的轴向距离。加强波峰2121a还可以在近端方向略超出主波峰2111a,即该加强波峰2121a与主波谷2112a之间的轴向距离略大于主波峰2111a与主波谷2112a之间的轴向距离。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加强波峰2121a与主波谷2112a之间的轴向距离):(主波峰2111a与主波谷2112a之间的轴向距离)为0.8~1.2。

多个加强单元212a沿周向间隔设置。本实施例中,任意相邻的两加强单元212a之间均设置两个主波峰2111a,换句话说,即每个加强单元212a对应一主波谷2112a,且任意相邻的两加强单元212a之间间隔一个主波谷2112a。

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相邻的两加强单元212a之间还可以间隔多个主波谷2112a。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加强支撑圈21a中,同时存在相邻的两加强单元212a之间隔一个主波谷2112a以及间隔多个主波谷2112a的情况,即同一支撑圈中相邻加强单元212a之间所间隔的周向距离可以不同。

该加强支撑圈21a中的多个加强单元212a的丝径均相同。本实施方式中,加强支撑圈21a是由管材激光切割而成的,丝径是指加强杆2126a的宽度。其他实施例中,多个加强单元212a之间的丝径可以不同。

该加强支撑圈21a中的多个加强单元212a的周期均相同。其中,本申请中的周期是指加强单元212a的周向长度,具体与加强杆2126a的数量、长度以及加强杆2126a之间的夹角有关。其他实施例中,该加强支撑圈21a中的多个加强单元212a之间的周期可以不同。

通过调整加强单元212a的丝径以及周期,以调整径向支撑力以及植入支架的柔顺性。

上述加强支撑圈21a由于采用了第一主波形单元211a和多个加强单元212a的结构,相较于相关技术中采用正弦波以及其他波浪形的支撑圈,由于增加了加强单元212a,进而引入了加强波峰2121a,使得压缩加强支撑圈21a需要提供更大的力,提高了该加强支撑圈21a的径向支撑力。另外,加强单元212a的加入,使得加强支撑圈21a中增加了用于贴壁的加强杆2126a,从而提高了加强支撑圈21a的贴壁性,进而提高了主体段2a的贴壁性。

加强单元212a的加入缩短了主波峰2111a与主波谷2112a之间的重复周期,提高了加强支撑圈21a近端与远端的贴壁性。

本实施例中,由于加强杆2126a与支撑杆2116a长度方向的中心连接,且加强杆2126a的近端与支撑杆2116a的近端平齐,故加强杆2126a的轴向距离小于支撑杆2116a的轴向距离,因此,加强单元212a提供的支撑力较小,使得加强支撑圈21a的支撑力适中,因此,加强波峰2121a在提高加强支撑圈21a贴壁性的基础上,保证了植入支架的支撑力增加不太大,有利于使用较小尺寸的输送器鞘管,有利于保护血管内壁。

继续参阅图1和图2,主体段2a包括多个远端支撑圈22a,且多个远端支撑圈22a均采用相同的结构,均只包括第二主波形单元221a。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远端支撑圈22a的第二主波形单元221a包括主波峰和主波谷,其中,多个主波谷平齐。主波峰包括在周向上交替布置的大波峰2211a和小波峰2212a。具体表现为,沿周向方向的设置顺序为:……小波峰2212a→大波峰2211a→小波峰2212a→大波峰2211a……。

其中,大波峰2211a在近端方向超出小波峰2212a。具体表现为:第二主波形单元221a的支撑杆2116a包括短支撑杆和长支撑杆,两短支撑杆相连构成小波峰2212a,两长支撑杆相连构成大波峰2211a。长支撑杆的长度大于短支撑杆的长度。

进一步地,小波峰2212a和主波谷之间的轴向距离与大波峰2211a和主波谷之间的轴向距离之比为(50%~80%):1。第二主波形单元221a采用在此比例范围内的大波峰2211a和小波峰2212a,使远端支撑圈22a可以很好的平衡径向支撑力的大小和机械装载的难易,有利于植入支架性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主波峰采用大波峰2211a和小波峰2212a交替布置的结构,相较于均为大波峰的波形来说,降低了径向支撑力,避免了尺寸过大的机械装置对血管的刺激,有利于植入支架的机械装载。小波峰2212a为支架主体提供了更多的间隙,降低了金属覆盖率,有利于提高主体段的柔顺性。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主波形单元221a还可以是等高的z形波或波浪形,即各支撑杆2116a的长度均相同,主波峰均平齐,主波谷均平齐。

在主体段2a的多个远端支撑圈22a中,沿轴向相邻的两远端支撑圈22a错位设置。具体表现为:参阅图2,在周向上其中一远端支撑圈22a的主波峰与另一远端支撑圈22a的主波谷错开。比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其中一远端支撑圈22a的小波峰2212a与另一远端支撑圈22a的大波峰2211a相对应。采用上述错位设置,提高了植入支架的整体柔顺性,适应复杂的血管解剖结构。

主体段2a的加强支撑圈21a与之相邻的远端支撑圈22a之间的关系如下:加强支撑圈21a的主波谷2112a与远端支撑圈22a的主波峰错位,具体地,加强支撑圈21a的主波谷2112a位于远端支撑圈22a的两主波峰之间。具体可使主波谷2112a对应远端支撑圈22a的支撑杆2116a长度方向的中部。或者使主波谷2112a对应远端支撑圈22a的主波谷。

采用上述错位设置,使得加强支撑圈21a与之相邻的远端支撑圈22a之间的最小间隙增大,使主体段2a具有较大的折弯角度,进而提高了植入支架的整体柔顺性,适应复杂的血管解剖结构。

继续参阅图1,加强支撑圈21a与裸支撑环1a在周向上错位设置,具体表现为裸支撑环1a的波谷111a与加强支撑圈21a的加强单元212a在周向上错位设置,具体地,裸支撑环1a的波谷111a对应加强支撑圈21a中未设置加强单元212a的两个相邻主波峰2111a之间设置。

过渡段3a、长分叉段4a以及短分叉段5a中的支撑圈均可以采用相关技术中的支撑圈或本申请中的加强支撑圈21a、远端支撑圈22a的相关结构,在此不详述。

支架主体的多圈支撑圈均通过激光切割而成型,相较于相关技术中通过编织成型的方法,本申请的支撑圈的丝径和厚度能够更大,提高了支撑圈的疲劳强度,进而提高了支架主体整体的疲劳强度。

裸支撑环1a以及支架主体的所有的支撑圈均可通过缝合或热压的方式固定在覆膜8a的内表面或外表面,通过该多个支撑圈来支撑覆膜8a,以使支架主体在使用时能够展开并保持为管状结构,从而得以构建供血液通过的通道。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部分支撑圈设置于覆膜8a的内表面,部分支撑圈设置于覆膜8a的外表面。

该植入支架由于其主体段2a的近端端部采用加强支撑圈21a,加强支撑圈21a具有加强单元212a,从而增加了用于向血管壁贴附的加强杆2126a,加强支撑圈21a在支撑杆2116a的基础上增加设置加强杆2126a,有利于提高支撑杆2116a、加强杆2126a以及各个波峰的贴壁性,从而有利于提高加强支撑圈21a、主体段2a近端、以及覆膜8a的近端对于血管壁的贴附,进而提高了防内漏的效果。另外,加强波峰2121a间隔设置在主波形单元的主波峰2111a之间,增加了加强支撑圈21a的整体波峰数量,增加了覆膜8a在近端周向上的固定点,进一步提高防内漏的效果。

继续参阅图1所示的结构,本实施例中的加强单元212a间隔设置,每个加强单元212a对应一主波谷2112a,任意相邻的两加强单元212a之间间隔一个主波谷2112a,因此,主波形单元中具有未与加强波峰2121a对应的主波谷2112a,上述未对应加强波峰2121a的主波谷2112a的近端覆膜8a位置能够与裸支撑环1a的波谷缝合,进而提高了防内漏的效果。

植入支架第二实施例

请参阅图4所示的结构,本实施例与植入支架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

本实施例的植入支架为静脉支架,具体包括支架主体和连接杆6b。支架主体的结构可参考植入支架第一实施例中的结构,在此不一一赘述。

各连接杆6b用于连接支架主体中相邻的两支撑圈,以形成筒状的支架主体,例如连接加强支撑圈21b和远端支撑圈22b,连接相邻两远端支撑圈22b。其中,连接杆6b的排布方式不做限制。例如,连接杆6b的具体形状,轴向方向上相邻两支撑圈之间的连接杆6b的数量,连接杆6b与主波形单元的连接位置均不做限制。

本实施例提供的支架可以包括设置于支架主体表面的覆膜,或者不设置覆膜。

本实施例中植入支架的其他特征可参照第一实施例,不再详述。

植入支架第三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植入支架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加强支撑圈中的第一主波形单元包括主波峰和主波谷,其中,多个主波谷平齐。主波峰包括在周向上交替布置的大波峰和小波峰。具体表现为,沿周向的设置顺序为:……小波峰→大波峰→小波峰→大波峰……。其中,该第一主波形单元可参考第一实施例中远端支撑圈的描述。

多个加强单元间隔设置。第一主波形单元的各主波谷的近端均可对应设置一加强单元,相邻加强单元之间设置的主波峰数量不做限定。

该支架主体的加强支撑圈以及与之相邻的远端支撑圈在周向错位设置。具体地,加强支撑圈的小波峰与远端支撑圈的小波峰错位设置,比如与大波峰相对应。采用上述错位设置,提高了植入支架的整体柔顺性,适应复杂的血管解剖结构。

本实施例中植入支架的其他特征可参照第一实施例,不再详述。

植入支架第四实施例

请参阅图5和图6所示的结构,本实施例与植入支架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

本实施例中的加强支撑圈21c包括第一主波形单元211c和加强单元212c。具体地,加强单元212c包括四个加强杆,和第一主波形单元211c的支撑杆相连的加强杆与该支撑杆之间位于近端的夹角为锐角。其中,四个加强杆相连而形成两个加强波峰2121c和一个加强波谷2122c,即类似m形。

其中,两加强波峰2121c平齐。其他实施例中,两加强波峰2121c也可以不平齐。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各加强单元212c均位于相邻两主波峰之间。整个加强支撑圈21c中,多个加强单元212c等间隔设置,相邻的加强单元212c之间均间隔设置一主波峰2111c。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加强单元212c也可以以其他的间隔来设置。间隔设置的方式可参考第一实施例中的各种方式。

加强单元212c与第一主波形单元211c连接时,加强杆与支撑杆的连接关系,加强波峰2121c与主波峰的高度关系,均可以参照第一实施例的描述。

加强支撑圈21c中的加强单元212c的丝径、周期以及加强支撑圈21c与位于其远端的远端支撑圈22c之间的关系均可以参照第一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植入支架的其他特征均可参照第一实施例,不再详述。

植入支架第五实施例

本实施例与植入支架第四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的加强单元包括四个加强杆,与第一主波形单元的支撑杆相连的加强杆与该支撑杆之间位于近端的夹角为钝角。其中,四个加强杆相连而形成一个加强波峰和两个加强波谷,即类似w形。

本实施例中植入支架的其他特征均可参照第一实施例,不再详述。

植入支架第六实施例

本实施例与植入支架第四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的加强单元包括三个加强杆,其中两加强杆分别与两支撑杆连接,另一加强杆连接上述两加强杆。其中一加强杆以及与之相连的支撑杆之间朝向近端的夹角为锐角,另一加强杆以及与之相连的支撑杆之间朝向近端的夹角为钝角。

三个加强杆相连而形成一个加强波峰和一个加强波谷,即类似n形。

本实施例中植入支架的其他特征均可参照第一实施例,不再详述。

植入支架第七实施例

请参阅图7和图8所示的结构,本实施例中的植入支架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主体段的远端支撑圈均为复合波支撑圈22d。

复合波支撑圈22d包括多个复合机构226d。多个复合机构226d沿周向相连形成波形。且复合机构226d能够沿周向开合,进而使得复合波支撑圈22d能够沿径向收缩或展开。

各复合机构226d均包括沿周向方向相连的两复合单元,两复合单元的形心以一垂直于轴向方向的平面为分界面f,并分列于分界面f的两侧。其中,分界面f垂直于主体段的轴向方向,使得两复合单元的形心的其中之一位于其近端,另一形心位于其远端。本实施例中的分界面f位于两复合单元的形心的轴向距离的中心,使得两形心至分界面f之间的轴向距离相等。

形心是指将复合单元分成矩相等的两部分的所有超平面的交点,也就是组成一复合单元的所有点的平均。该形心可以通过计算组成复合单元的所有点的坐标分量的算术平均值得到。例如,可将复合单元先分割为几块常用的基本图形,利用查表法在工程手册中查出每块图形的形心位置与面积,然后利用形心计算公式求出复合单元整体的形心位置。

各复合单元包括依次相连的至少四个支撑杆,任意相邻的两支撑杆朝向近端的连接点构成波峰,任意两支撑杆朝向远端的连接点构成波谷,且形心位于分界面f远端的复合单元包括至少两个波谷,形心位于分界面f近端的复合单元包括至少两个波峰。即其中一个复合单元中的支撑杆集中分布于远端,并形成多个波峰,另一个复合单元中的支撑杆集中分布于近端,并形成多个波谷,使得在轴向上,复合单元中相邻的波峰与波谷之间的距离较小,在周向上缩短了相邻的波峰与波谷之间的周期,增加了复合支撑圈中支撑杆的数量,有利于提高复合单元的近端与远端的贴壁性。

其中,复合机构226d中,相邻支撑杆连接时,在近端处的转折点为波峰,即波峰的周向两侧均具有一支撑杆。在远端处的转折点为波谷,即波谷的周向两侧均具有一支撑杆。

具体地,复合机构226d中的两复合单元分别为第一复合单元221d和第二复合单元222d。其中,第一复合单元221d的形心cg1位于分界面f的远端的一侧(图8中分界面f的下侧),第二复合单元222d的形心cg2位于分界面f的近端的一侧(图8中分界面f的上侧)。

本实施例中,第一复合单元221d和第二复合单元222d均包括四个支撑杆,即第一复合单元221d包括两个波谷,第二复合单元222d包括两个波峰。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复合单元221d和第二复合单元222d中支撑杆的数量可以依据实际需要而设置。例如,第一复合单元包括四个支撑杆,即第一复合单元221d包括两个波谷,第二复合单元222d包括六个支撑杆,即第二复合单元222d包括三个波峰。

为区分第一复合单元221d和第二复合单元222d中的波峰和波谷,定义第一复合单元221d中的波谷为大波谷,波峰为小波峰;定义第二复合单元222d中的波谷为小波谷,波峰为大波峰。即形心位于分界面f远端的复合单元的波谷为大波谷,波峰为小波峰。形心位于分界面f近端的复合单元的波谷为小波谷,波峰为大波峰。

进一步地,第一复合单元221d和第二复合单元222d中心对称设置。具体表现为,第一复合单元221d绕第一复合单元221d和第二复合单元222d的连接点旋转180°时,第一单元221d与第二复合单元222d重合。在变更实施方式中,第一复合单元221d和第二复合单元222d非中心对称设置,即第一复合单元221d旋转180°后无法与第二复合单元222d重合。

第一复合单元221d中相邻的两支撑杆223d之间呈角度相连。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复合单元221d呈波浪形。且第一复合单元221d中的支撑杆223d之间的夹角均呈锐角。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复合单元221d中的支撑杆223d的夹角的还可以均呈钝角,或者第一复合单元221d中同时存在锐角和钝角。

第一复合单元221d中任意相邻两支撑杆223d中,支撑杆223d朝向其中一端的端部相互连接,朝向另一端的端部相互远离或靠近而使复合单元能够沿周向开合。例如,两支撑杆223d的近端相互连接,远端能够相互靠近或远离。

进一步地,复合单元中的各支撑杆223d均呈直线型。

第一复合单元221d中的支撑杆223d与支撑杆223d连接时,朝向近端的连接点构成小波峰,朝向远端的连接点构成大波谷。

第二复合单元222d中相邻的两支撑杆223d之间呈角度相连。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复合单元222d呈波浪形。且第二复合单元222d中的支撑杆223d之间的夹角均呈锐角。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复合单元222d中的支撑杆223d的夹角的还可以均呈钝角,或者第二复合单元222d中同时存在锐角和钝角。

第二复合单元222d中任意相邻两支撑杆223d中,支撑杆223d朝向其中一端的端部相互连接,朝向另一端的端部相互远离或靠近而使复合单元能够沿周向开合。例如,两支撑杆223d的近端相互连接,远端能够相互靠近或远离。

进一步地,复合单元中的各支撑杆223d均呈直线型。

第二复合单元222d中的支撑杆223d与支撑杆223d连接时,朝向近端的连接点构成大波峰,朝向远端的连接点构成小波谷。

一复合机构226d中,第一复合单元221d的支撑杆223d与第二复合单元222d的支撑杆223d相连,且两支撑杆沿同一方向延伸。

较佳地,在一个复合机构226d中,小波峰至大波谷之间的轴向距离为d1,大波峰至小波谷之间的轴向距离为d2,大波峰至大波谷之间的轴向距离为d3。(d1+d2)/d3的值为1~1.4。在该范围内,比值较小时,小波峰更靠近大波谷、或者小波谷更靠近大波峰、或者小波峰更靠近大波谷的同时小波谷更靠近大波峰,即小波峰至大波谷之间的距离较小或者小波谷至大波峰之间的距离较小,能够保证径向支撑力且有利于器械装载;比值较大时,小波峰更远离大波谷、或者小波谷更远离大波峰,或者小波峰更远离大波谷的同时小波谷更远离大波峰,即小波峰至大波谷之间的距离更大或者小波谷至大波峰之间的距离更大,从而能提供更好的径向支撑力。

为实现上述范围的高度之比,可使小波峰2211d向近端方向超出分界面f,小波谷2222d向远端方向超出分界面f。或者,小波峰2211d和小波谷2222d均未超出分界面f。

中心对称的第一复合单元221d和第二复合单元222d中支撑杆223d的丝径均相等,且第一复合单元221d和第二复合单元222d的周期相等。其他实施例中,支撑杆223d的丝径可以不同。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复合波支撑圈22d中由多个复合机构226d沿周向依次相连形成环形而构成。且复合机构226d之间的周期以及丝径均保持一致。其他实施例中,复合机构226d与复合机构226d之间的周期以及丝径还可以不一致。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复合波支撑圈22d中复合机构226d的数量可为一个、两个或其他数量,具体可依据实际需要而设置。

在复合波支撑圈22d中复合机构226d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复合机构226d可沿周向间隔且均匀设置。间隔的两复合机构226d之间可设置相关技术中的等高的z形波、交替设置的大小波,或者其他波形,具体依据实际需要而设置。

沿轴向,相邻的复合波支撑圈22d之间在周向上错位设置。该错位设置保证位于近端的复合波支撑圈22d的大波谷与位于远端的复合波支撑圈22d的大波峰在周向上错位。进一步地,位于近端的复合波支撑圈22d的大波谷与位于远端的复合波支撑圈22d的小波峰在周向上错位。更进一步地,位于近端的复合波支撑圈22d的小波谷2222d与位于远端的复合波支撑圈22d的大波峰在周向上相互错开,位于近端的复合波支撑圈22d的小波谷2222d与位于远端的复合波支撑圈22d的小波峰2211d在周向上相互错开,从而保证相邻复合波支撑圈22d之间的缝隙大小充分均匀。采用上述错位设置,提高了植入支架的整体柔顺性,适应复杂的血管解剖结构。

靠近加强支撑圈21d的复合波支撑圈22d与该复合波支撑圈22d之间在周向上也错位设置。具体表现为,加强支撑圈21d的主波谷与复合波支撑圈22d的大波峰2221d错位设置,提高植入支架的柔顺性,有利于机械装载。

本实施例中的复合波支撑圈22d在大波峰2221d之间增加了小波谷2222d,在大波谷2212d之间增加了小波峰2211d,提高了复合机构226d的金属覆盖率,缩短了相邻的波峰与波谷之间的周期,增加了复合机构226d的近端与远端的贴壁性。本实施例中小波谷2222d与小波峰2211d交替设置,有利于均匀地提升近端与远端的贴壁性。且相较于同等波峰波谷数量的等高z形波,本实施例中的复合波支撑圈22d径向支撑力较小,有利于装鞘,并减小对血管壁的刺激。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主体段的远端支撑圈中复合波支撑圈22d的数量可为一个、两个或其他数量,具体依据实际需要而设置。

本实施例中的植入支架,由于近端支撑圈采用加强支撑圈结构,远端支撑圈采用复合波支撑圈22d结构,不仅在近端具有较好的贴壁性,有效防止内漏的发生,还使植入支架具有更适合的径向支撑力和柔顺性。

本实施例中植入支架的其他特征均可参照第一实施例,不再详述。

植入支架第八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的植入支架与第七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的复合机构中的至少一支撑杆223e包括若干呈弧形的弧形段2231e,采用包括弧形段2231e的支撑杆223e,更有利于复合波支撑圈与覆膜的贴合,有利于形成植入支架整体的圆柱结构形态,便于贴附于血管壁上,减小内漏。

定义包括弧形段2231e的支撑杆223e为弧形杆。其中,复合机构中弧形杆的数量至少为一个,具体数量可依据实际情况而设置。

较佳地,复合机构中弧形杆的数量为3~6个。且弧形杆在复合机构中的位置不作要求。

请参阅图9所示的结构,本实施例中的弧形杆包括两段弧形段2231e。

具体地,弧形段2231e的圆心角大于5度小于50度。且两弧形段2231e的圆心分列于弧形杆的两侧,即弧形段2231e的凹凸方向不同,朝向弧形杆的两侧,如图9所示,位于支撑杆223e中上面一段的弧形段2231e向右侧凸出,位于支撑杆223e中下面一段的弧形段2231e向左侧凸出。

其他实施例中,弧形杆中弧形段2231e的数量还可以为三个、四个或其他数量,以保证弧形杆包括多段弧形段2231e。此时,任意相邻的两弧形段2231e的圆心角分列于弧形杆的两侧。

在复合机构中,相邻两弧形杆的结构可以一致也可以不同。

其中,上述弧形杆还可以用于其它支撑圈的支撑杆中,其结构以及布置方式、数量等均可以依据实际情况而设置。

本实施例中植入支架的其他特征均可参照第七实施例,不再详述。

植入支架第九实施例

请参阅图10,本实施例中的植入支架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加强支撑圈的主波形单元中包括多个复合机构226f,多个复合机构226f沿周向相连形成主波形单元。且复合机构226f能够沿周向开合,进而使得主波形单元能够沿径向收缩或展开。其他实施例中,加强支撑圈中的主波形单元还可以包括一个复合机构226f、两个复合机构226f或其他数量,具体可依据实际而设置。

其中,复合机构226f的结构与植入支架的第七实施例中的复合机构226f相同,可参考第七实施例中复合机构226f的描述,在此不一一赘述。

本实施例中,加强单元212f的数量为多个,并与复合机构226f一一对应设置,即一复合机构226f上设置一加强单元212f。其它实施例中,加强单元212f还可以与复合机构226f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即允许有至少一复合机构226f上不设置加强单元212f。在复合机构226f之间还设有相关技术中的其它波形时,可以允许部分复合结构226f上不设置加强单元,而其它波形上还有加强单元。

加强单元212f设置于相邻两支撑杆之间。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加强单元212f设置于复合单元226f的相邻两波峰之间。也可以设置于相邻两波谷之间。例如,本实施例中的加强单元212f设置于第二复合单元的两个大波峰之间。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单元212f设置于第一复合单元的两个大波谷之间。或者,加强单元212f设置于第一复合单元中的大波谷与小波峰之间,或者设置于第二复合单元中大波峰与小波谷之间。

根据前述实施例可知,加强单元212f和复合机构226f都能够提高贴壁性,本实施例中,将加强单元和复合机构226f进行叠加,结合了两者的优点,更好地提高贴壁性。

本实施例中,在主体段的近端采用加强支撑圈,而加强支撑圈中不仅包括加强单元212f,还包括复合机构226f,如第一实施例所述,加强支撑圈设置于覆膜的近端,使得该植入支架在近端具有较好的贴壁性和防内漏性能。

本实施例中植入支架的其他特征均可参照第一实施例,不再详述。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发明的植入支架中,采用了至少一个加强支撑圈,加强支撑圈包括主波形单元和加强单元,由于在主波形单元中的相邻两支撑杆之间增加了加强单元,使得压缩加强支撑圈需要提供更大的力,提高了该加强支撑圈的径向支撑力以及支撑圈对于血管内壁的支撑面积,从而提高了加强支撑圈的贴壁性,进而提高了植入支架的贴壁性。

进一步地,加强单元的轴向尺寸可以依据实际需要而调整,进而使得加强支撑圈的支撑力适中,即在提高加强支撑圈贴壁性的基础上,保证了植入支架的支撑力增加不太大,有利于使用较小尺寸的输送器鞘管,有利于保护血管内壁。

特别地,在植入支架包括覆膜,且近端采用加强支撑圈时,有利于近端的覆膜对于血管壁的贴附,进而提高了防内漏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各个实施方式中的具体技术方案,可以相互适用。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发明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发明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