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控角度的举宫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77384发布日期:2020-12-22 11:34阅读:75来源:国知局
可调控角度的举宫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控角度的举宫器。



背景技术: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日益发展,目前几乎所有的妇科开腹手术都由之取代,子宫切除是实施最多的妇科手术之一。腹腔镜下切除子宫时,需要助手用举宫器从阴道置入并举起子宫,根据主刀医生的指示操纵举宫器,暴露子宫周边的解剖和手术视野。

现有的举宫器大多依靠一根直的金属棒置入子宫腔,通过其上的锥状螺丝旋入宫颈管予以固定,靠金属棒上固定的举宫杯举起子宫。子宫不能以阴道宫颈连接部为支点前后移动,仅依靠外阴阴道口为支点作杠杆样前后移动,受到骨盆的骨性限制,前有耻骨联合,后有骶尾骨,如果碰到肥胖患者,空间更是局限,举宫时不能很好地前后摆动子宫;碰到宫体后壁包括子宫直肠凹粘连的手术,不能达到很好的暴露空间和张力,给手术带来困难和风险;在腹腔镜下行广泛全子宫或其他复杂子宫切除术时,分离直肠与骶韧带和阴道后壁之间的间隙时,经常由于子宫和宫颈不能足够的保持前倾前屈角度,使得手术视野受限,增加手术的时间和难度。棒状的金属举宫杆也常导致子宫穿孔,甚至进一步损伤盆腔重要脏器,包括盆腔淋巴结清扫后裸露的大血管损伤,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肿瘤细胞由子宫破口入盆腹腔引起医源性肿瘤播散。锥状螺纹旋入宫颈管的固定举宫器的方式常常因为老年女性宫颈严重萎缩或者宫颈手术后宫颈已经展平而难以有效实施,更是在宫颈癌手术时造成对肿瘤组织的挤压,使肿瘤细胞挤入周围脉管系统或是肿瘤组织碎片脱落残留阴道,违反肿瘤手术的无瘤原则。

上述的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现有技术的部分问题,但是,该方案还至少存在以下缺陷:宫旁的手术视野暴露角度差,易子宫穿孔。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宫旁的手术视野好、子宫不易穿孔的可调控角度的举宫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可调控角度的举宫器,包括举宫杆,所述的举宫杆的前端设有由两个钳头单体相铰接而成且伸出于举宫杆的举宫钳头,所述的后端通过钳杆连接管连接有操控把体,且所述的操控把体上与举宫杆之间设有能够操控两个钳头单体张开或合拢的钳体控制机构,所述举宫杆与钳杆连接管相铰接设置,且所述的操控把体和举宫杆之间还设有能够操控举宫杆相对钳杆连接管摆动的摆动控制机构。

在上述的可调控角度的举宫器中,所述的钳体控制机构包括设置在举宫杆内且能相对举宫杆轴向往复移动的钳杆拉杆,所述的钳杆拉杆的前端与铰接有两个后端均与钳杆拉杆相铰接的张开连杆,所述的两个钳头单体的中部铰接相连,后端分别铰接于两个张开连杆,且两个钳头单体与两个张开连杆铰接形成平行四边形,所述的两个钳头单体之间还设有开合支撑组件。钳杆拉杆向后收缩,由于张开连杆的前端与钳头单体的后端相铰接,因此随钳杆拉杆的向后收缩,则能牵动两个钳头单体相张开,反之则收拢。

在上述的可调控角度的举宫器中,所述的钳体控制机构还包括连接在钳杆拉杆后端且位于钳杆连接管内的钳杆撑开定向棒,所述的钳杆撑开定向棒的前端通过钢丝绳与钳杆拉杆的后端相连,所述的钳杆撑开定向棒的后端固连于设置在操控把体内能够相对操控把体轴向往复移动的球头座上,所述的球头座的后端连有拉杆定向套,所述的拉杆定向套穿设在拉杆定位套内,且所述的拉杆定位套在轴向和周向方向上均相对操控把体锁死,所述的操控把体上还设有能够驱动拉杆定向套轴向移动的钳杆驱动控制组件。这里的钢丝绳的两端分别与钳杆拉杆和钳杆撑开定向棒相固连,当钳杆钳杆撑开定向棒轴向往后移动后,则通过钢丝绳拖拽钳杆拉杆后移,优选地,这里的钳杆拉杆具有向前运动趋势;这里的拉杆定位套用于固定拉杆定向套,防止拉杆定向套产生侧向偏移,钳杆钳杆撑开定向棒则由球头座拉拽。

在上述的可调控角度的举宫器中,所述的钳杆驱动控制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在操控把体上的钳杆传动套,所述的钳杆传动套的前端套接在拉杆定向套上,所述的钳杆传动套的内端通过螺纹结构连接有拉杆传动丝套,所述的拉杆定向套的后端与拉杆传动丝套相固连,且当钳杆传动套周向转动时,所述的拉杆传动丝套通过螺纹结构在钳杆传动套的轴向方向上轴向活动。通过转动钳杆传动套,拉杆传动丝套沿着钳杆传动套轴向向前或向后移动,从而驱动拉杆定向套前移或后移来实现球头座的前移或者后移。

在上述的可调控角度的举宫器中,所述的拉杆定向套通过叶片拉杆球头与球头座相连,所述的叶片拉杆球头的后端与拉杆定向套相固连,所述的叶片拉杆球头的前端设有球头,所述的球头转动连接在球头座内开设的球形槽内。叶片拉杆球头通过球头嵌设在球形槽内,使得拉杆定向套牵拉球头座是结构更加稳定。

在上述的可调控角度的举宫器中,所述的举宫杆和钳杆连接管之间设有钳头连接套,所述的钢丝绳穿设在钳头连接套内,所述的钳杆连接管铰接在钳头连接套上,且所述的钳杆连接管与钳头连接套的铰接点偏离钳头连接套的轴心。钢丝绳保证举宫杆摆动后还能实现钳杆拉杆与钳杆撑开定向棒之间传动。

在上述的可调控角度的举宫器中,所述的摆动控制机构包括前端铰接于钳杆连接管与钳头连接套的铰接处的摆动拉杆,所述的摆动拉杆能够在钳杆连接管内轴向往复移动,且所述的操控把体上还设有能够驱动摆动拉杆轴向移动的摆杆驱动控制组件。当摆动拉杆通过摆动驱动控制组件向后移动后,摆动拉杆的前端拉过牵拉钳头连接套,从而实现连接在钳头连接套前端的举宫杆的摆动。

在上述的可调控角度的举宫器中,所述的摆杆驱动控制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在操控把体上的摆杆传动套,所述的摆杆传动套的内设有摆杆传动丝套,所述的摆杆传动丝套通过螺纹结构连接在摆杆传动套的内侧,且当摆杆传动套周向转动时,所述的摆杆传动丝套通过螺纹结构在摆杆传动套的轴向方向上轴向活动,所述的摆动拉杆的后端卡接在摆杆传动丝套内且与摆杆传动丝套相对固连。摆杆传动套转动过程中,摆杆传动丝套在摆杆传动套内轴向移动,这里的摆杆传动丝套在周向方向上相对摆杆传动套固定,因此能够驱动连接在摆杆传动丝套上的摆动拉杆前移或后移易实现举宫杆摆动。

在上述的可调控角度的举宫器中,所述的钢丝绳由可形变软质钢丝制成。

在上述的可调控角度的举宫器中,所述的开合支撑组件包括两个钳头支撑杆,两个钳头支撑杆的后端相铰接,两个钳头支撑杆的前端分别与两个钳头单体的前端相铰接。这里的钳头支撑杆能够提高两个钳头单体张开或合拢后的定位,更便于手术的进行。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可调控角度的举宫器的优点在于:1、采用倒三角形举宫钳头,举宫钳头可开合,闭拢时头部直径小,可顺利通过宫颈管,正常情况下无需扩宫;置入宫腔后,举宫钳头完全打开与两旁瓣共呈倒三角形,以一个平面的形式支撑起宫体作左前右前左后右后多维度的摆动,彻底打破原有直杆式举宫器仅能将子宫做简单前后左右的摆动方式,对宫旁的暴露视角更佳,充分满足手术者对子宫体暴露周围结构不同角度的要求,提供更好的张力和视野;2、倒三角形的举宫钳头不仅能适应宫腔形态充分支撑宫体,而且能使压力分散,大大减少子宫穿孔损伤甚至进一步损伤盆腔重要脏器及血管,另一方面也更符合肿瘤手术的无瘤原则,减少肿瘤细胞由子宫破口入盆腹腔引起医源性肿瘤播散的机率;3、举宫钳头在宫腔打开后,起到悬挂作用,可以防止举宫杆滑脱,无需额外的宫颈固定装置,减少了宫颈萎缩固定困难及挤压宫颈癌灶造成肿瘤播散的机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举宫杆和钳杆连接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举宫钳头张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举宫杆摆动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举宫杆和钳杆连接管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举宫钳头张开后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操控把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举宫杆1、钳头单体2、举宫钳头3、钳杆连接管4、操控把体5、钳体控制机构6、摆动控制机构7、钳杆拉杆8、张开连杆9、开合支撑组件10、钳杆撑开定向棒11、钢丝绳12、球头座13、拉杆定向套14、拉杆定位套15、钳杆驱动控制组件16、钳杆传动套17、拉杆传动丝套18、叶片拉杆球头19、球头20、球形槽21、钳头连接套22、摆动拉杆23、摆杆传动套24、摆杆传动丝套25、钳头支撑杆26、摆杆驱动控制组件2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7所示,本可调控角度的举宫器,包括举宫杆1,举宫杆1的前端设有由两个钳头单体2相铰接而成且伸出于举宫杆1的举宫钳头3,举宫杆1后端通过钳杆连接管4连接有操控把体5,且操控把体5上与举宫杆1之间设有能够操控两个钳头单体2张开或合拢的钳体控制机构6,所述举宫杆1与钳杆连接管4相铰接设置,且操控把体5和举宫杆1之间还设有能够操控举宫杆1相对钳杆连接管4摆动的摆动控制机构7。

举宫钳头3由两个钳头单体2铰接而成,并且能通过钳体控制机构6让两个钳头单体2相对张开或者合拢,当举宫钳头3和举宫杆1通过宫颈管的过程中,举宫钳头3为合拢状态,当置入宫腔后,通过钳体控制机构6可使举宫钳头3张开至与宫腔形态相适应的倒三角形,可以以平面形式支撑起子宫做左前、右前、左后和右后多维度的摆动,彻底打破了原有直杆式举宫器仅能有限度地将子宫做简单前后左右的摆动方式,对宫旁的暴露角度更佳;此外,举宫杆1与钳杆连接管4为铰接连接,且举宫杆1能够通过摆动控制机构27在钳杆连接管4的前端沿铰接点摆动,从而实现举宫杆1前端的弯曲上抬,跨越原有直杆式举宫器受限于耻骨联合的骨性限制,最大程度的使子宫、宫颈前倾前屈,同时,可最大程度地避免子宫穿孔,并避免举宫杯对肿瘤,尤其是宫颈癌灶的压迫作用,进一步地,这里的举宫杆1的摆动角度大约为30°。

钳体控制机构6还包括连接在钳杆拉杆8后端且位于钳杆连接管4内的钳杆撑开定向棒11,钳杆撑开定向棒11的前端通过钢丝绳12与钳杆拉杆8的后端相连,钳杆撑开定向棒11的后端固连于设置在操控把体5内能够相对操控把体5轴向往复移动的球头座13上,球头座13的后端连有拉杆定向套14,拉杆定向套14穿设在拉杆定位套15内,且拉杆定位套15在轴向和周向方向上均相对操控把体5锁死,操控把体5上还设有能够驱动拉杆定向套14轴向移动的钳杆驱动控制组件16。这里的钢丝绳12的两端分别与钳杆拉杆8和钳杆撑开定向棒11相固连,当钳杆钳杆撑开定向棒11轴向往后移动后,则通过钢丝绳12拖拽钳杆拉杆8后移,优选地,这里的钳杆拉杆8具有向前运动趋势;这里的拉杆定位套15用于固定拉杆定向套14,防止拉杆定向套14产生侧向偏移,钳杆钳杆撑开定向棒11则由球头座13拉拽。

钳杆驱动控制组件16包括转动连接在操控把体5上的钳杆传动套17,钳杆传动套17的前端套接在拉杆定向套14上,钳杆传动套17的内端通过螺纹结构连接有拉杆传动丝套18,拉杆定向套14的后端与拉杆传动丝套18相固连,且当钳杆传动套17周向转动时,拉杆传动丝套18通过螺纹结构在钳杆传动套17的轴向方向上轴向活动。通过转动钳杆传动套17,拉杆传动丝套18沿着钳杆传动套17轴向向前或向后移动,从而驱动拉杆定向套14前移或后移来实现球头座13的前移或者后移。

优选地,拉杆定向套14通过叶片拉杆球头19与球头座13相连,叶片拉杆球头19的后端与拉杆定向套14相固连,叶片拉杆球头19的前端设有球头20,球头20转动连接在球头座13内开设的球形槽21内。叶片拉杆球头19通过球头20嵌设在球形槽21内,使得拉杆定向套14牵拉球头座13是结构更加稳定。

进一步地,举宫杆1和钳杆连接管4之间设有钳头连接套22,钢丝绳12穿设在钳头连接套22内,钳杆连接管4铰接在钳头连接套22上,且钳杆连接管4与钳头连接套22的铰接点偏离钳头连接套22的轴心,钢丝绳12保证举宫杆1摆动后还能实现钳杆拉杆8与钳杆撑开定向棒11之间传动。

更进一步地,摆动控制机构7包括前端铰接于钳杆连接管4与钳头连接套22的铰接处的摆动拉杆23,摆动拉杆23能够在钳杆连接管4内轴向往复移动,且操控把体5上还设有能够驱动摆动拉杆23轴向移动的摆杆驱动控制组件27,当摆动拉杆23通过摆动驱动控制组件27向后移动后,摆动拉杆23的前端拉过牵拉钳头连接套22,从而实现连接在钳头连接套22前端的举宫杆1的摆动。

摆杆驱动控制组件27包括转动连接在操控把体5上的摆杆传动套24,摆杆传动套24的内设有摆杆传动丝套25,摆杆传动丝套25通过螺纹结构连接在摆杆传动套24的内侧,且当摆杆传动套24周向转动时,摆杆传动丝套25通过螺纹结构在摆杆传动套24的轴向方向上轴向活动,摆动拉杆23的后端卡接在摆杆传动丝套25内且与摆杆传动丝套25相对固连。摆杆传动套24转动过程中,摆杆传动丝套25在摆杆传动套24内轴向移动,这里的摆杆传动丝套25在周向方向上相对摆杆传动套24固定,因此能够驱动连接在摆杆传动丝套25上的摆动拉杆23前移或后移易实现举宫杆1摆动。

此外,钢丝绳12由可形变软质钢丝制成,开合支撑组件10包括两个钳头支撑杆26,两个钳头支撑杆26的后端相铰接,两个钳头支撑杆26的前端分别与两个钳头单体2的前端相铰接,这里的钳头支撑杆26能够提高两个钳头单体2张开或合拢后的定位,更便于手术的进行。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举宫杆1、钳头单体2、举宫钳头3、钳杆连接管4、操控把体5、钳体控制机构6、摆动控制机构7、钳杆拉杆8、张开连杆9、开合支撑组件10、钳杆撑开定向棒11、钢丝绳12、球头座13、拉杆定向套14、拉杆定位套15、钳杆驱动控制组件16、钳杆传动套17、拉杆传动丝套18叶片拉杆球头19、球头20、球形槽21、钳头连接套22、摆动拉杆23、摆杆传动套24、摆杆传动丝套25、钳头支撑杆26、摆杆驱动控制组件27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