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外科牵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46087发布日期:2020-09-25 18:19阅读:58来源:国知局
一种神经外科牵开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神经外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神经外科牵开装置。



背景技术:

神经外科是外科学中的一个分支,是在外科学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的基础上,应用独特的神经外科学研究方法,研究人体神经系统,如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以及与之相关的附属机构,如颅骨、头皮、脑血管脑膜等结构的损伤、炎症、肿瘤、畸形和某些遗传代谢障碍或功能紊乱疾病,如:癫痫、帕金森病、神经痛等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并探索新的诊断、治疗、预防技术的一门高、精、尖学科。

现有的神经外科用牵开装置功能不完善,使用不方便,医生用手操作牵开时力度使用过大或过小都会给手术作业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神经外科牵开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神经外科牵开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内部设置有双向螺杆,所述双向螺杆的两端均安装有转轴,且两个转轴的外表面均套接有轴承,且两个轴承对称卡接在底座的左右两侧面,所述双向螺杆右侧的转轴上焊接有转柄,所述转柄上螺纹连接有螺栓,所述螺栓的尾部穿过转柄螺纹连接在螺纹孔的内侧壁,所述双向螺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两个螺纹帽,所述螺纹帽卡接在支撑板的右侧面,所述支撑板的正面和背面均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支撑板的一端穿过底座上开设的通道延伸出底座并安装有牵引板,所述牵引板的一侧面开设有凹槽,且凹槽的内侧壁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凹槽的一端安装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固定在定位板的上表面,所述定位板的上表面开设有操作孔,所述牵引板和定位板的相对面均安装有加强板。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双向螺杆、支撑板、连接杆、牵引板和螺栓,利用双向螺杆的转动带动两个支撑板相互远离,进而通过连接杆带动两个牵引板相互远离,实现手术伤口的牵开,且利用螺栓穿过转柄拧入到不同位置处的螺纹孔内配合双向螺杆上的螺纹咬合力,有效避免牵开后松动的现象,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保证牵开后待手术部位的稳定性,通过设置弹簧、连接块、加强板和定位板,利用弹簧受到拉伸产生的反向作用力作用在连接块上,进而作用在定位板上,进而能够对手术部位皮肤进行有效夹紧,且利用锯齿状的加强板进一步提升固定效果,避免牵开过程中发生脱离现象,完善功能多样性。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底座的上表面粘接有海绵垫a。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海绵垫a,在进行牵开时可以将病人待牵开部位调节放置在底座上,并利用海绵垫a给病人带来舒适的感觉。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支撑板左侧面的前后两侧均卡接有滑套,且两个滑套的内侧壁均套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两端分别与底座内侧壁的左右两侧面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利用滑套和滑杆配合使用对支撑板进行限位,使得支撑板在双向螺杆的转动作用下进行左右运动时不会发生转动且更加稳定。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牵引板上加强板和定位板上加强板的相对面均设置为锯齿状且粘接有海绵垫b。

采用上述方案,利用锯齿状的加强板配合海绵垫b使用,能够对手术部位两侧的皮肤进行有效固定夹紧,且能够提升舒适感。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弹簧套设在伸缩杆的外表面,所述伸缩杆的两端分别与凹槽的内侧壁和连接块的一侧面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利用伸缩杆对弹簧进行支撑,伸缩杆跟随弹簧同步伸长或收缩,进而使得加强板安装更加稳定且不易晃动。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底座右侧面螺纹孔的数量为若干个,且若干个螺纹孔呈环形阵列开设在底座的右侧面。

采用上述方案,利用多个螺纹孔的设置能够使得转柄转动时螺栓始终能够穿过转柄拧入到螺纹孔内,进而能够对转柄进行位置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神经外科牵开装置通过设置双向螺杆、支撑板、连接杆、牵引板和螺栓,利用双向螺杆的转动带动两个支撑板相互远离,进而通过连接杆带动两个牵引板相互远离,实现手术伤口的牵开,且利用螺栓穿过转柄拧入到不同位置处的螺纹孔内配合双向螺杆上的螺纹咬合力,有效避免牵开后松动的现象,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保证牵开后待手术部位的稳定性;

该神经外科牵开装置通过设置弹簧、连接块、加强板和定位板,利用弹簧受到拉伸产生的反向作用力作用在连接块上,进而作用在定位板上,进而能够对手术部位皮肤进行有效夹紧,且利用锯齿状的加强板进一步提升固定效果,避免牵开过程中发生脱离现象,完善功能多样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底座俯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牵引板主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双向螺杆;3、转轴;4、转柄;5、螺纹帽;6、支撑板;7、连接杆;8、牵引板;9、弹簧;10、连接块;11、定位板;12、加强板;13、螺栓;14、滑套;15、滑杆;16、海绵垫a;17、伸缩杆;18、海绵垫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实施例中的条件可以根据具体条件做进一步的调整,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前提下对本实用新型的方法简单改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神经外科牵开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上表面粘接有海绵垫a16(见图1);通过设置海绵垫a16,在进行牵开时可以将病人待牵开部位调节放置在底座1上,并利用海绵垫a16给病人带来舒适的感觉。

底座1的内部设置有双向螺杆2,双向螺杆2的两端均安装有转轴3,且两个转轴3的外表面均套接有轴承,且两个轴承对称卡接在底座1的左右两侧面,双向螺杆2右侧的转轴3上焊接有转柄4,转柄4上螺纹连接有螺栓13,螺栓13的尾部穿过转柄4螺纹连接在螺纹孔的内侧壁,底座1右侧面螺纹孔的数量为若干个,且若干个螺纹孔呈环形阵列开设在底座1的右侧面(见图1);利用多个螺纹孔的设置能够使得转柄4转动时螺栓13始终能够穿过转柄4拧入到螺纹孔内,进而能够对转柄4进行位置固定。

双向螺杆2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两个螺纹帽5,螺纹帽5卡接在支撑板6的右侧面,支撑板6左侧面的前后两侧均卡接有滑套14,且两个滑套14的内侧壁均套接有滑杆15,滑杆15的两端分别与底座1内侧壁的左右两侧面固定连接(见图2);利用滑套14和滑杆15配合使用对支撑板6进行限位,使得支撑板6在双向螺杆2的转动作用下进行左右运动时不会发生转动且更加稳定。

支撑板6的正面和背面均安装有连接杆7,连接杆7远离支撑板6的一端穿过底座1上开设的通道延伸出底座1并安装有牵引板8,牵引板8的一侧面开设有凹槽,且凹槽的内侧壁安装有弹簧9,弹簧9套设在伸缩杆17的外表面,伸缩杆17的两端分别与凹槽的内侧壁和连接块10的一侧面固定连接(见图3);利用伸缩杆17对弹簧9进行支撑,伸缩杆17跟随弹簧9同步伸长或收缩,进而使得加强板12安装更加稳定且不易晃动。

弹簧9远离凹槽的一端安装有连接块10,连接块10固定在定位板11的上表面,定位板11的上表面开设有操作孔,牵引板8和定位板11的相对面均安装有加强板12,牵引板8上加强板12和定位板11上加强板12的相对面均设置为锯齿状且粘接有海绵垫b18(见图1和图3);利用锯齿状的加强板12配合海绵垫b18使用,能够对手术部位两侧的皮肤进行有效固定夹紧,且能够提升舒适感。

在使用时,首先调节病人身体使得待手术部位位于底座1上方两个支撑板6中间,然后通过操作孔拉起连接块10使其远离牵引板8,进而使得弹簧9受到拉伸而伸长,进而使得定位板11远离牵引板8,夹住伤口部位上的皮肤使其位于牵引板8和定位板11之间,松开定位板11在弹簧9的弹性作用下使得定位板11靠近牵引板8对皮肤进行有效夹紧固定,然后将伤口部位另一侧的皮肤依照上述步骤夹紧固定在另一个牵引板8上,然后拧出螺栓13并转动转柄4带动双向螺杆2转动,进而使得两个支撑板6相互远离,从而通过连接杆7带动两个牵引板8相互远离实现牵开作业,牵开后拧入螺栓13使其穿过转柄4拧入到此时位置处的螺纹孔内对转柄4进行固定。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