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可拉伸电子化的皮肤创面修复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36798发布日期:2021-03-02 17:50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一种柔性可拉伸电子化的皮肤创面修复贴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辅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柔性可拉伸电子化的皮肤创面修复贴。


背景技术:

[0002]
修复贴是为了重建或修复皮肤屏障,可以暂时替代皮肤的部分功能的创面敷料。现有的创面修复贴一般都是在胶带上粘贴沾有敷料的药垫,使用时,通过胶带将药垫粘贴到皮肤伤口处,使敷料与皮肤接触,有助于伤口修复,但是这种修复贴的敷料受到外界温度环境的影响,不能保持敷料的最佳作用温度,使修复贴的修复效果欠佳。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柔性可拉伸电子化的皮肤创面修复贴,具有可加热,促进人体皮肤伤口创面修复的优点。
[0004]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
一种柔性可拉伸电子化的皮肤创面修复贴,其包括柔性基膜、复合于柔性基膜一侧的石墨烯发热膜、设于石墨烯发热膜远离柔性基膜一侧的纳米金属银颗粒层和与纳米金属银颗粒层电连接的电源。
[0006]
其中,所述石墨烯发热膜为直立石墨烯膜。
[0007]
其中,所述直立石墨烯膜厚度为0.1μm-20μm。
[0008]
其中,所述柔性基膜为pdms膜、pvdf膜或pet膜。
[0009]
其中,所述柔性基膜的厚度为10μm-1000μm。
[0010]
其中,所述纳米金属银颗粒层的厚度为2-100nm。
[0011]
其中,所述纳米金属银颗粒层两相对的侧部分别设有金属电极,两个所述金属电极设于纳米金属银颗粒层远离石墨烯发热膜的一侧,两个所述金属电极分别通过导线连接电源的正负极。
[0012]
其中,所述金属电极为金电极、银电极、铜电极或铝电极。
[0013]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4]
本实用新型的皮肤创面修复贴通过设置纳米金属银颗粒层,使用时,将纳米金属银颗粒层贴合于皮肤伤口处,使纳米金属银颗粒层的抗菌作用可以有效地抑制伤口处的细菌繁殖,促进皮肤健康的、无疤痕的定向再生。本发明还设置了与纳米金属银颗粒层电连接的电源,开启电源时,电源、纳米金属银颗粒层和石墨烯发热层形成导电回路,石墨烯发热层和纳米金属银颗粒层接通电源后产生热量,对伤口进行适当加热,并生成定向电场,进一步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更有利于促进皮肤伤口创面的修复。本发明通过采用柔性基膜作为皮肤创面修复贴的基体材料,使皮肤创面修复贴柔软可拉伸,可以根据伤口位置及大小对皮肤创面修复贴的形状进行弯曲,使皮肤创面修复贴与人体皮肤更贴合,更有利于促进伤口的修复。
附图说明
[0015]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6]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7]
附图标记说明:1、柔性基膜;2、石墨烯发热膜;3、纳米金属银颗粒层; 4、电源;5、金属电极;6、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专利中涉及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实用新型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0019]
一种柔性可拉伸电子化的皮肤创面修复贴,如图1所示,其包括柔性基膜1、复合于柔性基膜1一侧的石墨烯发热膜2、设于石墨烯发热膜2远离柔性基膜1一侧的纳米金属银颗粒层3和与纳米金属银颗粒层3电连接的电源4。
[0020]
本实用新型的皮肤创面修复贴通过设置纳米金属银颗粒层3,使用时,将纳米金属银颗粒层3贴合于皮肤伤口处,使纳米金属银颗粒层的抗菌作用可以有效地抑制伤口处的细菌繁殖,促进皮肤健康的、无疤痕的定向再生。本发明还设置了与纳米金属银颗粒层3电连接的电源4,开启电源4时,电源4、纳米金属银颗粒层3和石墨烯发热层形成导电回路,石墨烯发热层和纳米金属银颗粒层3接通电源4后产生热量,对伤口进行适当加热,并生成定向电场,进一步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更有利于促进皮肤伤口创面的修复。本发明通过采用柔性基膜1作为皮肤创面修复贴的基体材料,使皮肤创面修复贴柔软可拉伸,可以根据伤口位置及大小对皮肤创面修复贴的形状进行弯曲,使皮肤创面修复贴与人体皮肤更贴合,更有利于促进伤口的修复。
[0021]
其中,所述石墨烯发热膜2为直立石墨烯膜。直立石墨烯具有高导电性、高比表面积、高结构强度、高化学稳定性等特点,具有良好和稳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而且直立石墨烯膜具有大量的石墨烯边缘和活性部位,有利于纳米金属银颗粒的复合,使纳米金属银颗粒层3与石墨烯发热层结合更稳固,更有利于促进皮肤伤口的修复。
[0022]
其中,所述直立石墨烯膜厚度为0.1μm-20μm。当所述直立石墨烯膜的厚度过小时,直立石墨烯膜表面无法复合足够量的纳米金属银颗粒,且通电时直立石墨烯膜表面无法产生足够的热量,会影响该皮肤创面修复贴抑制细菌繁殖的作用。当直立石墨烯膜厚度过大时,会导致皮肤创面修复贴整体厚度过大,影响其服帖性,进而影响伤口的修复作用,且生产成本更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直立石墨烯膜的厚度为10μm。
[0023]
其中,所述柔性基膜1为pdms膜、pvdf膜或pet膜,pdms膜、pvdf膜或 pet膜柔性好,可拉伸性强,使用pdms膜、pvdf膜或pet膜作为皮肤创面修复贴的基膜,有利于提高皮肤创面修复贴的服帖性,使皮肤创面修复贴可以更好地贴合于伤口处,促进伤口创面的修复。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柔性基膜1为pet 膜。
[0024]
其中,所述柔性基膜1的厚度为10μm-1000μm。当柔性基膜1的厚度过小时,拉伸时容易破裂,当基膜厚度过大时,抗拉伸性能过强,难以根据伤口位置和形状对柔性基膜1进行拉伸,可能会出现皮肤创面修复贴与伤口不贴合的情况发生,且厚度过大会导致皮肤创面修复贴的整体厚度过大,同样会出现影响其服帖性,进而影响伤口的修复作用,且浪费原材料。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柔性基膜1的厚度为500μm。
[0025]
其中,为保证纳米金属银颗粒层3的杀菌作用,所述纳米金属银颗粒层3 的厚度为2-100nm。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纳米金属银颗粒层3的厚度为50nm。
[0026]
其中,所述纳米金属银颗粒层两相对的侧部分别设有金属电极5,两个所述金属电极5设于纳米金属银颗粒层远离石墨烯发热膜2的一侧,两个所述金属电极5分别通过导线6连接电源4的正负极。上述结构的设置,一方面可以使电源4、导线6、金属电极5以及纳米金属银颗粒层3和石墨烯发热层形成导电通路,另一方面,当皮肤创面修复贴贴合于人体手臂或腿部时,还可以通过导线6还起到加固皮肤创面修复贴的作用,使皮肤创面修复贴不易发生位移,更有利于促进皮肤伤口创面的修复。具体的,所述金属电极5为金电极、银电极、铜电极或铝电极,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金属电极5为铜电极。
[0027]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