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针灸罐智能治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28881发布日期:2021-07-27 13:35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医针灸罐智能治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涉及中医治疗器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中医针灸罐智能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中医(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一般指以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所以也称汉医。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除此之外对汉字文化圈国家影响深远,如日本汉方医学,韩国韩医学,朝鲜高丽医学、越南东医学等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现有的针灸罐智能治疗装置大部分结构复杂,不易调节,同时也不能知晓内部的负压与温度,进而实用性较差,且操作麻烦,使用不便,降低了工作效率,现有的针灸罐智能治疗装置功能性较差,在使用时容易挡住人体穴位,进而并不能同时与针灸进行配合使用,若等之后进行使用针灸,容易延长治疗的时间,并不适合现有的使用。

所以,如何设计一种中医针灸罐智能治疗装置,成为我们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医针灸罐智能治疗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结构复杂,功能性较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医针灸罐智能治疗装置,包括装置主体、装置底座和顶部盖,所述装置主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装置底座,所述装置主体的顶部嵌入连接有顶部盖,所述顶部盖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的另一侧顶部固定连接有抽气泵,所述抽气泵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稳固柱,所述稳固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启动钮,所述启动钮的底部正面固定连接有感应模块,所述感应模块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显示屏,所述装置底座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内部槽,所述内部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折叠布,所述折叠布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针灸孔,所述针灸孔的下方正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拉环,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底部固定连接有组装槽。

优选的,所述稳固柱的两侧固定连接有侧边杆。

优选的,所述侧边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滑垫。

优选的,所述顶部盖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组装圈。

优选的,所述装置主体顶部的顶部盖,顶部盖内部的蓄电池,蓄电池另一侧顶部的抽气泵,抽气泵一侧的稳固柱,稳固柱顶部的启动钮,启动钮底部正面的感应模块,感应模块表面的显示屏共同组成适应机构。

优选的,所述装置主体底部的装置底座,装置底座正面的内部槽,内部槽内部的折叠布,折叠布表面的针灸孔,针灸孔下方正面的固定块,固定块底部的拉环共同组成针灸机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种中医针灸罐智能治疗装置,通过设置适应机构,使用者可先按下稳固柱顶部的启动钮,进而将蓄电池另一侧顶部的抽气泵打开,在进行使用,同时启动钮底部正面的感应模块可很好的感应装置的负压与温度,进而将数据传入表面的显示屏上,更好的进行观察,适应机构提高了装置的适应性。

2.该种中医针灸罐智能治疗装置,通过设置针灸机构,使用者在使用装置进行针灸时,可先通过固定块底部的拉环,进而将内部槽内的折叠布展开,同时折叠布的表面设有针灸孔,可很好的与人体的穴位进行对应,同时使用者在不使用时,可再将折叠布进行折叠,嵌入内部槽内,进行收缩,针灸机构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针灸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装置主体;2、装置底座;3、顶部盖;4、蓄电池;5、抽气泵;6、稳固柱;7、启动钮;8、感应模块;9、显示屏;10、内部槽;11、折叠布;12、针灸孔;13、固定块;14、拉环;15、组装槽;16、侧边杆;17、防滑垫;18、组装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一种中医针灸罐智能治疗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装置底座2和顶部盖3,装置主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装置底座2,装置主体1的顶部嵌入连接有顶部盖3,顶部盖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蓄电池4,蓄电池4的另一侧顶部固定连接有抽气泵5,抽气泵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稳固柱6,稳固柱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启动钮7,启动钮7的底部正面固定连接有感应模块8,感应模块8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显示屏9,装置底座2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内部槽10,内部槽10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折叠布11,折叠布1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针灸孔12,针灸孔12的下方正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3,固定块1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拉环14,装置主体1的内部底部固定连接有组装槽15。

优选的,稳固柱6的两侧固定连接有侧边杆16,现有的针灸罐智能治疗装置在使用时,大多针灸罐顶部设置一个圆柱,便于使用者进行使用,但是圆柱也并不能很好的拿取,通过设置侧边杆16,在稳固柱6的两侧设置侧边杆16,侧边杆16可更便捷的使使用者进行拿取,避免不小心脱手,侧边杆16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优选的,侧边杆1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滑垫17,现有的针灸罐智能治疗装置在使用时,容易因手滑导致装置脱落,进而与地面接触损坏,通过设置防滑垫17,在侧边杆16的底部设置防滑垫17,可很好的增加与使用者接触的摩擦力,进而更好的使使用者进行拿取,防滑垫17提高了装置主体1的适应性。

优选的,顶部盖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组装圈18,现有的针灸罐智能治疗装置在使用时,顶部的设备并不能很好的进行拆卸与组装,进而维修较为麻烦,通过设置组装圈18,在顶部盖3的底部设置组装圈18,组装圈18可便捷的进行拆卸装置,进行更换或维修设置,组装圈18提高了装置主体1的便捷性。

优选的,装置主体1顶部的顶部盖3,顶部盖3内部的蓄电池4,蓄电池4另一侧顶部的抽气泵5,抽气泵5一侧的稳固柱6,稳固柱6顶部的启动钮7,启动钮7底部正面的感应模块8,感应模块8表面的显示屏9共同组成适应机构,现有的针灸罐智能治疗装置大部分结构复杂,不易调节,同时也不能知晓内部的负压与温度,进而实用性较差,且操作麻烦,使用不便,降低了工作效率,通过设置适应机构,使用者可先按下稳固柱6顶部的启动钮7,进而将蓄电池4另一侧顶部的抽气泵5打开,在进行使用,同时启动钮7底部正面的感应模块8可很好的感应装置的负压与温度,进而将数据传入表面的显示屏9上,更好的进行观察,适应机构提高了装置的适应性。

优选的,装置主体1底部的装置底座2,装置底座2正面的内部槽10,内部槽10内部的折叠布11,折叠布11表面的针灸孔12,针灸孔12下方正面的固定块13,固定块13底部的拉环14共同组成针灸机构,现有的针灸罐智能治疗装置功能性较差,在使用时容易挡住人体穴位,进而并不能同时与针灸进行配合使用,若等之后进行使用针灸,容易延长治疗的时间,并不适合现有的使用,通过设置针灸机构,使用者在使用装置进行针灸时,可先通过固定块13底部的拉环14,进而将内部槽10内的折叠布11展开,同时折叠布11的表面设有针灸孔12,可很好的与人体的穴位进行对应,同时使用者在不使用时,可再将折叠布11进行折叠,嵌入内部槽10内,进行收缩,针灸机构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工作原理:首先,通过设置适应机构,使用者可先按下稳固柱6顶部的启动钮7,进而将蓄电池4另一侧顶部的抽气泵5打开,在进行使用,同时启动钮7底部正面的感应模块8可很好的感应装置的负压与温度,进而将数据传入表面的显示屏9上,更好的进行观察,适应机构提高了装置的适应性;

然后,通过设置针灸机构,使用者在使用装置进行针灸时,可先通过固定块13底部的拉环14,进而将内部槽10内的折叠布11展开,同时折叠布11的表面设有针灸孔12,可很好的与人体的穴位进行对应,同时使用者在不使用时,可再将折叠布11进行折叠,嵌入内部槽10内,进行收缩,针灸机构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接着,通过设置组装圈18,在顶部盖3的底部设置组装圈18,组装圈18可便捷的进行拆卸装置,进行更换或维修设置,组装圈18提高了装置主体1的便捷性;

紧接着,通过设置防滑垫17,在侧边杆16的底部设置防滑垫17,可很好的增加与使用者接触的摩擦力,进而更好的使使用者进行拿取,防滑垫17提高了装置主体1的适应性;

最后,通过设置侧边杆16,在稳固柱6的两侧设置侧边杆16,侧边杆16可更便捷的使使用者进行拿取,避免不小心脱手,侧边杆16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这就是该种中医针灸罐智能治疗装置的工作原理。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