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载近红外发射荧光分子/索拉菲尼的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26484127发布日期:2021-08-31 17:40阅读:509来源:国知局
一种负载近红外发射荧光分子/索拉菲尼的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药物和纳米技术应用领域,具体涉及负载近红外发射荧光分子/索拉菲尼的纳米粒子。



背景技术:

索拉非尼是一种口服的多靶点分子靶向制剂,可延长晚期细胞性肝癌患者寿命。2007年,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批准其可作为晚期肝癌标准疗法的一线药物。尽管索拉菲尼在临床治疗上展现出较好的疗效,但是它的毒副作用和耐药性却不容忽视,包括:(1)索拉菲尼的水溶差,生物利用度低,且易受饮食影响;(2)索拉菲尼的细胞毒性很大,药物分子会在全身分布,从而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副作用,如腹泻、痢疾、体重减少、高血压、厌食、变声、恶心呕吐等;(3)肿瘤细胞极易对索拉菲尼产生强烈的耐药性,患者接受索拉菲尼治疗后肿瘤的体积并不会显著减少,且患者的平均寿命对比安慰剂治疗延长三个月。(4)索拉菲尼进入人体后,往往犹如进入黑匣子,无法实时监测药物并及时反馈药物的治疗效果。因此,开发一种具有低毒和可实时监测药物疗效的索拉菲尼制剂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专利cn107349432a公开了一种负载索拉菲尼/sirna的介孔二氧化硅-乳糖醛酸靶向纳米颗粒,可实现索拉菲尼的靶向给药,并减轻其对正常细胞的毒副作用;专利cn110302153a公开了一种索拉非尼纳米胶束的制备方法,可提高肿瘤部位药物浓度,减少药物对正常组织的毒性;专利cn109091672a公开了一种索拉菲尼固体脂质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将索拉菲尼和吲哚菁绿共同装载到一个磷脂膜纳米载体中,在改善索拉菲尼的毒性和溶解性的同时,又能够增强吲哚菁绿的耐光性和肿瘤聚集的性能。目前公开报道的索拉非尼纳米制剂(如纳米胶束、脂质体、聚合物纳米颗粒、无机纳米颗粒等),均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索拉非尼的水溶性,从而改善了索拉非尼的治疗效果。然而这些纳米制剂无法通过有效的手段实现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转运及排泄、机体生理反应及药物疗效和毒副作用等一系列过程进行监测。

近红外荧光成像为疾病过程的在体监测、基因治疗在体示踪、功能分子在体活动规律和药物在体疗效评测等方面提供了有效的研究手段,具有非侵入性、实时性、高灵敏性、强的组织穿透能力、低荧光背景等优点。特别是将荧光成像试剂与治疗药物有机结合在一起可以提供重要的病理、肿瘤和患者之间的个体性差异等重要信息,实现对治疗效果的跟踪,有助于医生对治疗策略(治疗时间、药物的选择和剂量等)的制定,对于增效减毒和实现“个性化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索拉非尼纳米制剂没有文献或专利报道本发明的负载近红外发射荧光分子/索拉菲尼的纳米粒子。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索拉菲尼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以及无有效手段监测药物疗效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负载近红外发射荧光分子/索拉菲尼的纳米粒子,所述纳米粒子成分为索拉菲尼、近红外荧光分子吡咯并吡咯氮杂氟硼化合物和药物载体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嵌段共聚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采用fda批准的生物相容性良好的生物医学材料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嵌段共聚物作为药物载体,其具有生物安全性高的优点。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条件温和,易于操作,制得的成品索拉非尼纳米胶束易溶于水,在水中分散性良好。由于索拉菲尼和吡咯并吡咯氮杂氟硼化合物是亲脂性的化合物,以两亲性的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嵌段共聚物作为药物载体,索拉菲尼和吡咯并吡咯氮杂氟硼化合物可通过疏水力的作用进入胶束的疏水性核中,从而提高了索拉菲尼溶解性和吡咯并吡咯氮杂氟硼化合物的光稳定性,吡咯并吡咯氮杂氟硼化合物具有近红外荧光成像的特性,能够通过荧光成像手段为索拉菲尼的癌症治疗效果提供确切的信息。药物载体中的聚氧乙烯链段作为胶束的亲水端,可以降低体内的巨噬细胞的非特异性摄取,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循环时间。本发明制备的负载近红外发射荧光分子/索拉菲尼的纳米粒子平均水合粒径为90~150nm,并有良好的稳定性,在4℃和37℃储存一周,其粒径没有明显变化。本发明提高了索拉非尼的水溶性,并为研究索拉非尼在体内的分布、代谢和疗效等提供了近红外荧光监测手段。

本发明中所述索拉菲尼的化学结构式为:

吡咯并吡咯氮杂氟硼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式为:

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嵌段共聚物的化学结构式为:

ho(ch2ch2o)a(ch2ch2ch2o)b(ch2ch2)ch(a,c=10-110,b=20-60)

另外,本发明提供负载近红外发射荧光分子/索拉菲尼的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以索拉非尼盐、吡咯并吡咯氮杂氟硼化合物、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嵌段共聚物、四氢呋喃、去离子水作为制备原料,共采用五个步骤制得成品,步骤如下,(1)将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嵌段共聚物溶解于四氢呋喃中,搅拌均匀形成澄清透明的溶液a;(2)将索拉非尼盐溶解于四氢呋喃中,混合均匀形成溶液b;(3)将吡咯并吡咯氮杂氟硼化合物溶解于四氢呋喃中,混合均匀形成溶液c;(4)将溶液a、b和c混合均匀,在超声条件下用注射器注入去离子水中;(5)透析除去四氢呋喃,经0.22μm滤膜过滤除去游离的索拉非尼和吡咯并吡咯氮杂氟硼化合物,即得到负载近红外发射荧光分子/索拉菲尼的纳米粒子成品。

附图说明

图1为负载近红外发射荧光分子/索拉菲尼的纳米粒子的动态光散射图

图2为负载近红外发射荧光分子/索拉菲尼的纳米粒子的紫外吸收图

图3为负载近红外发射荧光分子/索拉菲尼的纳米粒子的荧光发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列举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实施例只用于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不代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其他人根据本发明做出的非本质的修改和调整,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称取10mg分子量为5000的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嵌段共聚物、1mg索拉菲尼甲苯磺酸、1mg吡咯并吡咯氮杂氟硼化合物分别加入3个样品瓶中,再分别加入2ml四氢呋喃,充分搅拌溶解,得到的溶液a、溶液b、溶液c。在持续搅拌下,将溶液a、b、c混合均匀,超声条件下逐滴滴加20ml超纯水于上述混合溶液中,将所得溶液转移至截留分子量mw=3500da透析袋中透析,每隔3小时换一次水,透析48小时,透析结束后,然后经0.22μm的滤膜过滤,以除去未包载的索拉非尼和吡咯并吡咯氮杂氟硼化合物,即得到负载近红外发射荧光分子/索拉菲尼的纳米粒子。对产品进行动态光散射、紫外、荧光发射分析,对应的谱图分别见图1、图2、图3。

实施例2

称取100mg分子量为9000的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嵌段共聚物、10mg索拉菲尼甲苯磺酸、10mg吡咯并吡咯氮杂氟硼化合物分别加入3个样品瓶中,再分别加入5ml四氢呋喃,充分搅拌溶解,得到的溶液a、溶液b、溶液c。在持续搅拌下,将溶液a、b、c混合均匀,超声条件下逐滴滴加50ml超纯水于上述混合溶液中,将所得溶液转移至截留分子量mw=3500da透析袋中透析,每隔3小时换一次水,透析48小时,透析结束后,然后经0.22μm的滤膜过滤,以除去未包载的索拉非尼和吡咯并吡咯氮杂氟硼化合物,即得到负载近红外发射荧光分子/索拉菲尼的纳米粒子。

实施例3

称取1000mg分子量为4000的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嵌段共聚物、10mg索拉菲尼甲苯磺酸、10mg吡咯并吡咯氮杂氟硼化合物分别加入3个样品瓶中,再分别加入10ml四氢呋喃,充分搅拌溶解,得到的溶液a、溶液b、溶液c。在持续搅拌下,将溶液a、b、c混合均匀,超声条件下逐滴滴加200ml超纯水于上述混合溶液中,将所得溶液转移至截留分子量mw=3500da透析袋中透析,每隔3小时换一次水,透析48小时,透析结束后,然后经0.22μm的滤膜过滤,以除去未包载的索拉非尼和吡咯并吡咯氮杂氟硼化合物,即得到负载近红外发射荧光分子/索拉菲尼的纳米粒子。

实施例4

称取5mg分子量为6000的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嵌段共聚物、5mg索拉菲尼甲苯磺酸、5mg吡咯并吡咯氮杂氟硼化合物分别加入3个样品瓶中,再分别加入3ml四氢呋喃,充分搅拌溶解,得到的溶液a、溶液b、溶液c。在持续搅拌下,将溶液a、b、c混合均匀,超声条件下逐滴滴加30ml超纯水于上述混合溶液中,将所得溶液转移至截留分子量mw=3500da透析袋中透析,每隔3小时换一次水,透析48小时,透析结束后,然后经0.22μm的滤膜过滤,以除去未包载的索拉非尼和吡咯并吡咯氮杂氟硼化合物,即得到负载近红外发射荧光分子/索拉菲尼的纳米粒子。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