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外翻固定行走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3965阅读:8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踝关节外翻固定行走支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新型的医疗器械。
人们在生活及体育活动中常会发生踝关节外侧韧带扭伤,现行对韧带断裂者的治疗方法除实行手术以外,就是予以内服药物、外贴伤膏,或者用条形胶布、石膏夹板固定。而胶布容易松弛脱落,还会导致皮肤不适甚至过敏;石膏夹板固定会导致局部肢体血液循环不畅、发生淤积性水肿、局部皮肤压疮、闷热不适感。以上两种固定法还使固定处皮肤得不到及时清洗,影响皮肤卫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踝关节外侧韧带完全断裂或严重捩伤患者提供一个即可外翻固定踝关节以利韧带复原又能行走的支架。据查,现有文献中及医疗单位、医疗市场均无此种器械。该支架可使踝关节固定于功能位并且外翻,还可同时在局部外用药物以利韧带最大限度复原,避免以后韧带松弛造成踝关节不稳定。佩带支架可以短距离行走(如做家务、上卫生间、短距离上班、上学),还可佩带支架洗浴。
以下结合附图
对此结构及用法作进一步阐述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立体斜位视图。该支架由小腿部(1)、脚部(3)、外翻撑高架(6)及调节部(9-13)四个部分构成。小腿部(1)通过活动环(7)与脚部(3)连接,小腿部(1)和脚部(3)上都分别附有毛刺布条(2)和(4),脚部(3)内有一个踏板(5)。外翻撑高架(6)位于脚部(3)的底部外侧,使得支架倾斜10-20°。调节部是由弓形杆(9)、调节螺杆(11)、调节螺帽(12)及月牙形板(13)组成,调节部下端的弓形杆(9)通过活动环(8)与脚部(3)相连;弓形杆(9)又通过活动环(10)与调节螺杆(11)下端连接;调节螺杆(11)上端穿过月牙形板(13)后套上螺帽(12),月牙形板(13)固定在腿部(1)的上部。
使用时,将患足置于脚部(3)内的踏板(5)上,使小腿部(1)置于患小腿外侧,分别用毛刺布带(2)和(4)固定,然后旋转调节螺帽(12)使调节螺杆(11)升降,即可将踝关节固定于所需要的外翻角度。休息与行走时均可维持这一角度,以使断裂韧带靠拢,从而利于韧带修复。
实施例1,张砚,女,19岁,体育系学生。因打篮球跳起落地时踩到别人脚发生左外踝扭伤。拍加压内翻X光片显示腓侧胫距关节间隙增大,角度为21°。诊断为左跟腓韧带完全断裂,用内服伤药并佩带“踝关节外翻固定行走支架”的方法治疗,第7天青紫范围明显缩小,足背及外踝前方肿胀基本消退;第23天踝关节屈曲、内翻已无疼痛,遂去除支架恢复日常活动,并渐参加体育活动,而无不适感觉。半年后再拍加压内翻X光片,显示胫距关节间隙已完全恢复正常。
实施例2,刘晓苏,男,20岁,政教系学生。因打篮球跳起落地不稳发生右外踝扭伤,拍加压内翻片显示,腓侧胫距关节间隙增大,角度为10°,诊断为右跟腓韧带完全断裂。用内服伤药并佩带该支架方法治疗。第7天肿胀、青紫完全消退,第13天踝屈曲、内翻均无疼痛,遂去支架恢复活动与体育锻炼,数月后再拍片,显示胫距关节间隙已完全正常。
权利要求1.一种踝关节外翻固定行走支架,由小腿部(1)、脚部(3)、外翻撑高架(6)及调节部(9-13)构成,其特征是小腿部(1)通过活动环(7)与脚部(3)连接,外翻撑高架(6)位于脚部(3)的底部外侧,使得支架倾斜10-20°,调节部(9-13)下端通过活动环(8)与脚部(3)相连,其上端固定在腿部(1)的上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是调节部的调节螺杆(11)下端通过活动环(10)与弓形杆(9)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支架,其特征是调节螺杆(11)上端穿过月牙形板(13)套上调节螺帽(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是脚部(3)内有一踏板(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保守治疗踝外侧韧带断裂或严重捩伤的一种新型的医疗器械。该支架的小腿部通过活动环与脚部相连,脚部的底部外侧有一外翻撑高架使支架倾斜10—20°。使用时,将患足固定于支架中,旋转调节螺帽即可调整踝关节外翻角度并固定之。患者佩带本支架可短距离行走,亦可同时在局部用药,有利于局部的皮肤清洁卫生与组织的血液循环。由于始终维持踝关节外翻,可使断裂的踝外侧韧带紧密相接,从而更利于韧带的修复。
文档编号A61F5/04GK2139431SQ92237550
公开日1993年8月4日 申请日期1992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1992年10月24日
发明者严敦尧 申请人:南京师范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