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式脊柱内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7273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框架式脊柱内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治疗脊柱骨折损伤的内固定器。
随着工业、建筑、交通事业的迅猛发展,工伤、交通意外创伤病人发病率迅速递增,其中脊柱损伤发生率尤为突出。临床惯用的脊柱内固定器为哈林顿氏棒、卢戈氏棒(Harrinton、Luque)及椎弓根钢板螺钉,上述传统脊柱内固定器的主要缺点是手术创伤大,固定节段长,易发生脱钩、断棒、定位错误,分离过度,内固定稳定性和抗旋转性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矫正力强,能抗旋转,防脱钩,内固定性能可靠,操作方便,结构简单,适应症广的脊柱内固定器。
本实用新型的脊柱内固定器为框架式结构,包括两根纵向固定棒,即纵向固定棒(1)和纵向固定棒(2),每根固定棒棒体各开有二个长方形闭合槽,即闭合槽(3)和闭合槽(4),槽内设有横螺栓(5)和横螺栓(6),调节螺母(7)和调节螺母(8)将横螺栓拧合在纵向固定棒上,构成井字形框架。
固定棒(1)和固定棒(2)的上部为竹节形,下部截面呈方形,横螺栓的纵截面为 形。
本实用新型可与各种牵引中钩,椎弓根钉配套使用。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棒棒体开有长方形闭合槽,槽内设有可用螺母调节固定的横螺栓,使脊柱内固定形成井字形框架结构,其整体性能强,稳定性高。改善了内固定器抗疲劳性,避免了棒钩任一处产生超重弯侧剪力,降低了假关节形成机率,故矫正力特别强,能有效地抗旋转,防脱钩,本实用新型的操作也很方便,适应症广。在本申请人连续试用的十八例中,均无脱钩、折断现象,治疗效果好。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附图2为
图1的侧视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全部构件采用国际标准的Co,Cr17,Ni14,Mo2高级不锈钢制作,因该钢型较其它钢型更适于植入人体内,再经特殊工艺处理,使材料强度和韧度更适用于脊柱的生物力学要求。本实施例的固定棒长度为199mm,矩形槽长度为12mm,竹节部长度为76mm,截面呈方形的下部长度为15mm。本实用新型可与各种牵引中钩,椎弓根钉配套使用,适应性广。
权利要求1.一种框架式脊柱内固定器,包括两根纵向固定棒,其特征为纵向固定棒(1)和纵向固定棒(2)的棒体上各开有二个长方形闭合槽,槽内设有横螺栓(5)和横螺栓(6),调节螺母(7)和调节螺母(8)将横螺栓拧合在固定棒上,构成井字形框架。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框架式脊柱内固定器,其特征为固定棒(1)和固定棒(2)的上部为竹节形,下部截面呈方形,横螺栓的纵截面为 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框架式脊柱内固定器,它包括两根纵向固定棒,其主要特征为纵向固定棒棒体上各设有二个长方形闭合槽,槽内设有二根横螺栓,调节螺母将横螺栓拧合在纵向固定棒上,使整体结构呈井字形框架。本实用新型整体性强,稳定性高,能有效地抗旋转,防脱钩,操作方便,适应症广。
文档编号A61B17/70GK2236826SQ9524065
公开日1996年10月9日 申请日期1995年10月13日 优先权日1995年10月13日
发明者孙武坚, 杨国锦 申请人: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