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牙周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7435阅读:4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牙周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组合物,具体地说是指一种治疗牙周炎的中药组合物一固齿增骨散,其是由白芷、香附等八味中药配制而成,具有固齿增骨、活血消肿等功效,临床用于牙周炎、牙周病、牙槽骨退缩及无牙患者牙槽骨进行性萎缩,获得较好疗效。
牙周炎是人类常见病,我国成年人牙周炎发病率甚高,严重影响咀嚼功能,口齿卫生,甚至全身的健康,是造成中、老年人及部分青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对牙周炎的防治一直是国内外口腔医学界重要课题之一。牙周炎、病变累及牙齿支持组织,包括牙龈、牙周膜牙骨质和牙槽骨,是一种慢性破坏性疾病。其病因,现代医学认为局部因素特别是细菌和菌斑占有主要地位,此外,牙石、食物嵌塞、牙齿创伤、不良修复等也是不可忽视的局部因素;全身因素包括内分泌失调、遗传、营养、血液病等,这些因素对病情发展有促进作用。但许多学者认为这些因素不能单独致病。牙周炎的临床表现为牙龈炎症、出血疼痛、咀嚼功能障碍、牙龈萎缩、牙齿松动,最终导致牙脱落,其病理表现又都有牙槽骨吸收。为了缓解牙槽骨的吸收速度,大量研究主要集中于骨移植、人造牙根植体等方面,这些方法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频繁手术给病人增加了痛苦和负担。寻找一种既方便有效又安全可靠,用之既能治疗牙周炎又能防止牙槽骨吸收的药物,一直是口腔学界及药物工作者的努力目标。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固齿增骨、活血消肿等功效,临床用于牙周炎、牙周病、牙槽骨退缩及无牙患者牙槽骨进行性萎缩,获得较好疗效的治疗牙周炎的中药组合物—固齿增骨散。
本发明所提供的治疗牙周炎的中药组合物—固齿增骨散其组成包括龟甲、川芎、香附、荷叶、白芷、花椒、木槿皮、大青盐。
本发明所提供的治疗牙周炎的中药组合物—固齿增骨散其组成配比为;组 成配 比龟 甲1000-1400;川 芎1000-1400;香 附1000-1400;荷 叶1000-1400;白 芷1000-1400;花 椒1000-1400;木槿皮1000-1400;
大青盐1000-1400。
本发明所提供的治疗牙周炎的中药组合物—固齿增骨散其组成优选配比为;组 成配比龟 甲1250;川 芎1250;香 附1250;荷 叶1250;白 芷1250;花 椒1250;木槿皮1250;大青盐1250。
本发明所提供的治疗牙周炎的中药组合物—固齿增骨散的工艺流程包括按配比精选上述诸组分,将龟甲炒至黄色,醋浸漂洗烘干;将川芎、香附、荷叶、白芷干燥;花椒微炒;木槿皮酒浸干燥;大青盐烘干。然后将上述八味处理过的中药粉碎,混合均匀,质检分装。
其中所述的将龟甲炒至黄色,醋浸漂洗烘干为用砂将龟甲炒至黄取出过筛,在清水漂洗后再晒干或烘干备用,烘干温度控制在105℃-120℃,每100公斤龟甲用醋30公斤。
其中所述的川芎、香附、荷叶、白芷干燥的温度为60℃以下。
其中所述的花椒微炒是指用小火微炒跃十分钟或烤焦(不可炭化)备用。
其中所述的木槿皮酒浸干燥是指将木槿皮晒干后加白酒浸泡两小时,控干酒,干燥后备用,干燥温度控制在80℃以下,药材∶酒=1∶1。
其中所述的大青盐烘干是指大青盐晒干后用烘箱烘干备用,温度控制在160-180℃。
本发明所提供的治疗牙周炎的中药组合物—固齿增骨散的工艺流程的设计原理为固齿增骨散为中药散剂,在制备工艺上应保持中药制剂传统的制法。本方由八味中药组成,在加工炮制方面注重保持中药原特性并提高药品的疗效。方中的川芎、白芷、香附、荷叶、龟甲只洗净、切片、干燥。花椒要去掉种子,只能用花椒壳,其目的就是为了降低刺激性、保持药粉的良好色泽。木槿皮用白酒浸泡主要是除去药物的杂质,增强药物的疗效;大青盐青炒的作用是除去水分、降低吸湿性,提高药品的质量。为了使固齿增骨散既保持中药制剂的特电,又能发挥中药的良好治疗作用,最后就选择上述制备工艺。
本发明所提供的治疗牙周炎的中药组合物—固齿增骨散的药物组成机理是这样的生龟甲甘咸寒,入肾、心、肝、脾四经,为血肉有情之品,善与滋水益肾,育阴潜阳,有滋阴降火之力,故可坚骨固齿;青盐即戎盐未经煎炼,色青者良,气味甘咸而寒,入肾经,滋阴凉血,消肿止痛,坚骨固齿;龟甲、青盐二味并用,有滋补肾阴,降火消肿,坚骨固齿功能,故以为君药。川芎性味辛温,主入肝经,味薄气雄,性最疏通,辛香走散,借其辛温上升之势,活血理气长肉排脓;香附辛微苦,甘平,入肝,三焦二经,生用不制,使其理气止通之功能加强;川芎为血中之气药,香附为气中之血药,二药相辅相成,理气活血,清扬上行直达痛所,排脓止痛;更用苦平荷叶入肝、脾、胃三经,升清散瘀,善治损伤败血,以苦平性味轻扬上行之能,协调芎、附,勿使辛温太过,三味合和其上行之力尤胜,故以为臣。花椒以川产者良,称为蜀椒,外皮紫红,品质最佳,开口去目,气味辛温,得盐良入肾经,宣散坚齿,外用尤效;木槿皮异名藩篱草,江浙、安徽产者名土槿皮,四川产者名川槿皮,本方选用川槿皮,性味甘苦微寒,入大肠经,有清热润燥活血消肿之功用,蜀椒、川槿皮一温一寒入肾、大肠,温散而不燥,寒凉而不凝消肿坚齿,相得异影,有异曲同工之妙,故以为佐。白芷异名芳香,性味温辛入大肠、胃二经,有特殊芳香之气,辛散通窍,运行手足阳明,为阳明主药。牙齿通属于肾,龈肉则归阳明,龈有上下,上属足阳明胃经,下属手阳明大肠经)。活血排脓,上行入龈,可疗牙疾齿痛,用其芳香辛散上行之势,引群药直达患处,故以为使药。本方药物制成散剂,搽涂外敷,寒热并举,虽寒而不凝,辛温而不燥,君臣佐使得当,并无燥热伤阴之弊,八味合和共奏滋阴补肾,活血消肿,止痛固齿功用,为扶正去邪,标本兼治之良剂。
本发明所提供的中药组合物不仅可以是散剂,还可以是膏剂或液体制剂。
本发明所提供的中药组合物的药效学方面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主要试验(1)固齿增骨散对豚鼠牙周病的影响(2)固齿增骨散的抗炎消肿试验a、小鼠耳二甲苯致炎试验b、大鼠足跖蛋清致炎试验c、大鼠牙龈炎试验2、辅助试验(一)止痛试验(二)止血试验(三)抑菌试验固齿增骨散对豚鼠牙周病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固齿增骨散对实验性牙周病的多种病变有明显的改善作用(P>0.05)。
小鼠耳二甲苯致炎试验证实,固齿增骨散具有明显减轻炎症反应的效果,并且固齿增骨散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大鼠足跖蛋清致炎试验显示,固齿增骨散大剂量组,在致炎后二小时炎症明显减轻,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大鼠牙龈炎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固齿增骨散大剂量组牙龈肿胀减轻程度及炎症消失状况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
辅助试验研究结果说明固齿增骨散在止痛止血方面,只有作用趋势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抑菌实验结果,固齿增骨散对六种菌株无抑制生长的作用。七、动物急性毒性试验显示,用固齿增骨散给健康瑞士种小鼠灌胃,24小时内灌胃三次,累积给药剂量为120g/Kg,连续观察七日,动物无死亡及不良反应,固齿增骨散灌胃给药最大耐受量为120g/Kg,相当人用量的7200倍以上(人用量1g/日)。八、动物长期毒性试验,用Wistar种大鼠,雌雄各半,共60只,分为对照组及二个剂量组,每日涂抹口腔下门齿齿龈,实验周期60天,实验结果表明,固齿增骨散各给药组的血象,心肝肾功能、心电图、心率值及主要脏器病理检查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且均在正常生理范围之内,未见药物中毒性或局部刺激性病理形态改变,固齿增骨散可安全用于临床。
因此拟进行临床研究的计划及供临床医师参阅的临床前药理、毒理研究结论综述说明(一)诊断标准和病例选择1、诊断标准(1)中医诊断与辩证分型、参照《(实用中医口腔病学》,天津科技出版公司,1991年出版,徐治鸿主编。
分为胃火炽盛和肾阴虚损二型。
胃火积盛牙龈红肿,出血、溢脓、牙齿疼痛。烦渴饮冷,口臭便秘、尿黄、舌质红、苔黄、脉洪数。
肾阴虚损齿龈宣落、渗血溢脓、牙齿松动、咀嚼无力,隐隐作痛。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阳萎或月经不调。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2)西医诊断,参照《口腔内科学》,1988年第2版,岳松龄主编牙周炎①牙龈炎性肿胀及出血②牙周袋形成③牙槽骨吸收④牙周脓肿⑤牙齿松动⑥牙龈退缩具备①②③项即可诊断。
2、病例选择选择确诊为中度或重度成年性牙周炎(AP)患者及全口失牙患者患有糖尿病、结核、慢性肾炎、营养不良等全身疾患者宜排除。
(二)观察指标1、牙周病指数(PDI)、Ramf jord提出牙龈状况0=无炎症;1=轻至中等度龈炎,未波及牙齿各面;2=轻至中等度龈炎,波及牙齿各面;3=重度龈炎,明显红肿,出血及溃疡;牙周袋测量牙周袋≤3mm牙周病指数=43~6mm 牙周病指数=56mm牙周病指数=62、牙齿松动度《口腔内科学》I度松动为几乎不能识别的轻微松动;II度松动牙齿水平松动度在1mm以内;III度松动牙齿水平松动度在1mm以上,并伴有垂直松动。
3、齿槽骨破坏情况(X光片检查)(1)牙槽骨吸收程度1度牙槽骨吸收为根长的1/3;2度牙槽骨吸收为根长的1/2;3度牙槽骨吸收为根长的2/3;4度牙槽骨吸收为根长的2/3;(2)骨密度判定(三)疗效标准1、牙周炎患者临床痊愈牙龈炎指数正常,牙周袋在2mm以下,牙齿稳固,骨质密度增加,牙槽突高度不降低或有增加。
显效牙龈炎指数基本正常,牙周袋深度下降,牙齿动度减轻骨质密度、牙槽突高度无变化。
有效牙龈色泽基本正常,牙周袋深度、牙齿动度无变化,骨质密度、牙槽突高度无变化。
无效牙龈炎指数、牙周袋深度、骨质密度继续下降。
(四)治疗方案及观察方法1、牙周炎组(1)例数牙周炎156例为试验组,另80例为对照组,随机分组。
(2)观察方法对照组采用局部机械清洁,包括龈上洁治,龈下刮治,局部清洗,涂常规药物;试验组采用机械清洁加固齿增骨散局部涂擦,每日2次,每次0.5g,连续使用30天。
两组患者于治疗前1月起,在观察期间均终止其他治疗措施,用药1月后复查。
2、全口失牙组(1)例数随机分为试验组150例,对照组80例。
(2)观察方法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试验组每日局部涂接固齿增骨散2次,每次0.25g,连续使用30天用药一个月后复查。
二、临床前药理、毒理研究结论综述(一)药理学研究结论实验分两大部分主要试验及辅助试验。主要试验包括(1)固齿增骨散对豚鼠牙周病的影响。(2)固齿增骨散的抗炎消肿试验。辅助试验包括(1)止痛试验;(2)止血试验;(3)抑菌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固齿增骨散对豚鼠实验性牙周病的多种病变有明显的改善作用(P<0.05);三种致炎试验证实,固齿增骨散具有明显抗炎消肿作用,在止痛、止血方面,可见作用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固齿增骨散对六种菌株无抑制生长作用。
(二)毒理学研究结论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固齿增骨散灌胃给药的最大耐受量为120g/kg,相当人用量的7200倍以上(人用量1g/日)。
长期毒性及刺激性试验结果表明,固齿增骨散各给药组的血象、心、肝、肾功能、心电图、心率值及主要脏器的病理检查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增在正常生理范围之内,未见固齿增骨散的中毒性或局部刺激性病理改变。固齿增骨散用于临床安全无毒副作用。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牙周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组成包括龟甲、川芎、香附、荷叶、白芷、花椒、木槿皮、大青盐。
2.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牙周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组成配比为;组 成配 比龟 甲1000-1400;川 芎1000-1400;香 附1000-1400;荷 叶1000-1400;白 芷1000-1400;花 椒1000-1400;木槿皮1000-1400;大青盐1000-1400。
3.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牙周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组成配比为;组 成配比龟 甲1250;川 芎1250;香 附1250;荷 叶1250;白 芷1250;花 椒1250;木槿皮1250;大青盐1250。
4.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牙周炎的中药组合物,其中工艺流程包括按配比精选上述诸组分,将龟甲炒至黄色,醋浸漂洗烘干;将川芎、香附、荷叶、白芷干燥;花椒微炒;木槿皮酒浸干燥;大青盐烘干。然后将上述八味处理过的中药粉碎,混合均匀,质检分装。
5.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牙周炎的中药组合物,其中所述的将龟甲炒至黄色,醋浸漂洗烘干为用砂将龟甲炒至黄取出过筛,在清水漂洗后再晒干或烘干备用,烘干温度控制在105℃-120℃,每100公斤龟甲用醋30公斤。
6.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牙周炎的中药组合物,其中所述的川芎、香附、荷叶、白芷干燥的温度为60℃以下。
7.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牙周炎的中药组合物,其中所述的花椒微炒是指用小火微炒跃十分钟或烤焦(不可炭化)备用。
8.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牙周炎的中药组合物,其中所述的木槿皮酒浸干燥是指将木槿皮晒干后加白酒浸泡两小时,控干酒,干燥后备用,干燥温度控制在80℃以下,药材∶酒=1∶1。
9.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牙周炎的中药组合物,其中所述的大青盐烘干是指大青盐晒干后用烘箱烘干备用,温度控制在160-180℃。
全文摘要
一种治疗牙周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组成包括龟甲、川芎、香附、荷叶、白芷、花椒、木槿皮、大青盐。其中工艺流程包括:按配比精选上述诸组分,将龟甲炒至黄色,醋浸漂洗烘干;将川芎、香附、荷叶、白芷干燥;花椒微炒;木槿皮酒浸干燥;大青盐烘干。然后将上述八味处理过的中药粉碎,混合均匀,质检分装。本发明所提供的中药组合物,具有固齿增骨、活血消肿等功效,临床用于牙周炎、牙周病、牙槽骨退缩及无牙患者牙槽骨进行性萎缩,获得较好疗效。
文档编号A61P1/00GK1170580SQ9610708
公开日1998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1996年7月17日 优先权日1996年7月17日
发明者董广安, 陈铁军 申请人:董广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