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阴清肺口香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7426阅读:8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养阴清肺口香糖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口香糖及其制造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含中草药生地、元参、浙贝、薄荷、麦冬、甘草、泽泻、丹皮、白芍的养阴清肺口香糖及其制造方法。
目前的口香糖主要是由胶姆基、糖醇、甜味剂、香料、软化剂、填充剂等组料制成,咀嚼时能够刺激唾液分泌,可以润喉,但并不能起到化痰利咽,养阴清肺的作用,中医传统验方--养阴清肺汤由生地、元参、浙贝、薄荷、麦冬、甘草、泽泻、丹皮、白芍这几味中草药配制而成,有很好的养阴清肺、化痰利咽的效果,但其药力需通过胃肠消化分解后才能发挥作用,不能直接作用于咽喉。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将中草药生地、元参、浙贝、薄荷、麦冬、甘草、泽泻、丹皮、白芍配制成复方粉剂,加入口香糖基料中,制成养阴清肺口香糖,既增加了口香糖化痰利咽、养阴清肺的作用又可使中草药的药力通过咀嚼直接作用于咽喉。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方案实现的1.按如下配比(重量百分比)组料中草药复方粉剂10%-20%口香糖基料余量其中中草药复方粉剂按下列配方组料
生地 25-30克 元参 5-10克 浙贝 5-10克 薄荷 3-6克 麦冬 15-20克 甘草 3-6克 泽泻 5-10克丹皮 5-10克 白芍 5-10克2.具体实施过程(1)将所选中草药炮制后按组料配方生地 25-30克 元参 5-10克 浙贝 5-10克 薄荷 3-6克 麦冬15-20克 甘草 3-6克 泽泻 5-10克 丹皮 5-10克白芍 5-10克配制,配制后研磨、过筛,制成复方粉剂;(2)将制成的中草药复方粉剂按10%--20%的比例(重量百分比)掺入口香糖基料中,拌匀即可。
本发明所选″养阴清肺汤″方剂早在1815年即见于医书,临床用以养阴清肺、化痰利咽确有著效。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本发明所提供的养阴清肺口香糖除具有一般口香糖的口感口味外,还略带药香和甘草的甜香。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将中医传统验方—养阴清肺汤所含的中草药配入口香糖中,通过咀嚼,使其药力直接作用于咽喉,从而起到了一般口香糖所不具有的养阴清肺,润喉化痰的作用,并且弥补了中医传统清肺利咽方剂--养阴清肺汤的药力不能直接作用于咽喉的不足。
下面给出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按如下配比(重量百分比)组料中草药复方粉剂15%口香糖基料85%
其中中草药复方粉剂按下面配方组料生地 30克 元参 10克 浙贝 10克 薄荷 6克 麦冬20克 甘草 6克 泽泻 10克 丹皮 10克 白芍 10克具体实施过程将所选中草药炮制后按组料配方生地 30克 元参 10克 浙贝 10克 薄荷 6克 麦冬 20克 甘草 6克 泽泻 10克 丹皮 10克 白芍 10克配制,配制后研磨成细粉,过100目筛(筛孔内径0.152mm),制成复方粉剂;将制成的中草药复方粉剂按15%的配比掺入口香糖基料中,拌匀即可。
权利要求
1.一种养阴清肺口香糖,其特征在于将中草药生地、元参、浙贝、薄荷、麦冬、甘草、泽泻、丹皮、白芍配制成复方粉剂,加入口香糖基料中,制成口香糖,其中(1)口香糖组料配比(重量百分比)中草药复方粉剂10%--20%口香糖基料余量(2)复方中草药粉剂组料配方生地 25-30克 元参 5-10克 浙贝 5-10克薄荷 3-6克 麦冬 15-20克 甘草 3-6克 泽泻 5-10克 丹皮 5-10克 白芍 5-10克
2.一种为了实现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阴清肺口香糖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工艺包括下列步骤(1)将所选中草药炮制后按权利要求1的组料配方生地 25-30克 元参 5-10克 浙贝 5-10克 薄荷 3-6克 麦冬 15-20克 甘草 3-6克 泽泻 5-10克丹皮 5-10克 白芍 5-10克配制,配制后研磨、过筛,制成复方粉剂;(2)将制成的中草药复方粉剂按权利要求1的配比10%--20%(重量百分比)掺入口香糖基料中,拌匀即可。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养阴清肺口香糖及其制造方法,其特征是在口香糖基料中加入了生地、元参、浙贝、薄荷、麦冬、甘草、泽泻、丹皮、白芍等几味中草药,通过口腔咀嚼,使中医传统验方——养阴清肺汤的药力直接作用于咽喉,从而起到一般口香糖所不具有的养阴清肺,利咽化痰的作用,并且弥补了中医传统清肺利咽方剂——养阴清肺汤的药力不能直接作用于咽喉的不足。
文档编号A61K9/68GK1142967SQ9610675
公开日1997年2月19日 申请日期1996年7月4日 优先权日1996年7月4日
发明者韩春来 申请人:韩春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