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胃消食口香糖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37418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和胃消食口香糖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口香糖及其制造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含中草药茯苓、砂仁、甘草、川朴、木香的和胃消食口香糖及其制造方法。
目前的口香糖主要是由胶姆基、糖醇、甜味剂、香料、软化剂、填充剂等组料制成,其组料中基本上不含舒气健脾、养胃消食的有效成份,只是借助人在咀嚼时唾液分泌增加,胃肠消化加快的生理反应来促进人体消化,所以其和胃消食的效果并不理想。
本发明的目的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将中草药茯苓、砂仁、甘草、川朴、木香配制成复方粉剂,加入口香糖基料中,制成和胃消食口香糖,结合人在咀嚼口香糖时产生的唾液分泌量增多,胃肠消化加快的生理反应,起到舒气益脾,和胃消食的作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方案实现的1.按如下配比(重量百分比)组料中草药复方粉剂10%-20%口香糖基料余量其中中草药复方粉剂按下列配方组料茯苓15-20克 甘草10-15克 砂仁10-15克川朴5-10克 木香1-5克2.具体实施过程(1)将所选中草药炮制后按组料配方茯苓15-20克 甘草10-15克 砂仁10-15克 川朴5-10克 木香1-5克配制,配制后研磨、过筛,制成复方粉剂;(2)将制成的中草药复方粉剂按10%--20%的比例掺入口香糖基料中,拌匀即可。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益脾和胃的作用现将本发明所选中草药的功能效用简介如下茯苓益气宁神,健脾和胃,除湿热,利膀胱,行水止泄,治气虚劳伤,心腹胀满,水肿,胸膈痰水,呕吐,腹泄,热淋,遗精,健忘;甘草清热解毒,和药,补虚,调合周身气血,能解百毒,补脏腑,泄诸火,在上去痰止嗽,在中调和脾胃,在下清热利溲,入和剂则补益,入肝剂则解肌,入凉剂则泻热,入润剂则生津,入峻剂则缓正气,炙药之暴性,为诸药之君;砂仁通行滞气,醒脾,消宿食,和胃止痛,治气滞凝结,胸腹胀满,噎嗝,呕吐腹泻,胎动不安,血崩带下;川朴温中下气,散实满,健脾胃,化食消痰,治胸胃中冷逆,呕吐,腹痛胀满,泻痢,水食不消,喘咳,血瘀气滞;木香行气,化滞,舒肝,健脾和胃,治一切气痛,停食积聚,胸满腹胀,呕吐泻痢。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根据以上方法制成的和胃消食口香糖除具有一般口香糖的口感口味外,略带药香和甘草的甜香。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将舒气健脾,和胃消食的中草药配入口香糖中,结合口香糖在咀嚼时刺激唾液分泌,促进胃汤消化的这一特点,起到了促进消化,益脾和胃的积极作用。
下面给出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按如下配比组料中草药复方粉剂15%口香糖基料85%其中中草药复方粉剂按下面配方组料茯苓20克 甘草15克 砂仁15克 川朴10克木香5克具体实施过程将所选中草药炮制后按组料配方茯苓20克 甘草15克 砂仁15克 川朴10克 木香5克配制,配制后研磨成细粉,过100目筛(筛孔内径0.152mm),制成复方粉剂;将制成的中草药复方粉剂按15%的配比掺入口香糖基料中,拌匀即可。
权利要求
1.一种和胃消食口香糖,其特征在于将中草药茯苓、甘草、砂仁、川朴、木香配制成复方粉剂,加入口香糖基料中,制成口香糖,其中(1)复方中草药粉剂组料配方茯苓15-20克 甘草10-15克 砂仁10-15克 川朴5-10克 木香1-5克(2)口香糖组料配比中草药复方粉剂10%--20%口香糖基料余量
2.一种为了实现权利要求1所述的和胃消食口香糖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工艺包括下列步骤(1)将所选中草药炮制后按权利要求1的组料配方茯苓15-20克 甘草10-15克 砂仁10-15克 川朴5-10克木香1-5克配制,配制后研磨、过筛,制成复方粉剂;(2)将制成的中草药复方粉剂按权利要求1的配比10%--20%掺入口香糖基料中,拌匀即可。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和胃消食口香糖及其制造方法,其特征是在口香糖基料中加入了茯苓、甘草、砂仁、川朴、木香五味中草药,结合咀嚼口香糖时人体产生的唾液分泌量增加,胃肠消化加快的生理反应,起到舒气益脾,和胃消食的作用。
文档编号A61K9/68GK1141194SQ9610650
公开日1997年1月29日 申请日期1996年6月12日 优先权日1996年6月12日
发明者韩春来 申请人:韩春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