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椎弓根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5900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颈椎椎弓根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设备,特别是骨伤外科手术器具。
在治疗颈椎骨折脱位时,常要施行颈椎后路内固定,其中应用较广泛的方法有棘突钢丝法,侧块螺钉钢板法和椎板夹。棘突钢丝法简单有效,但对某些伴有小关节,棘突和椎板骨折或伴有伸展和旋转不稳时不适用,侧块螺钉钢板法不适用于后路固定,椎板夹更多地是在上颈椎中使用,使用简单,但是由于要夹持椎板,对于颈椎椎体骨折合并椎板骨折者则不能应用。
椎弓根螺钉系统在胸腰椎和腰椎已被广泛应用,上胸椎椎弓根钉也已开始在临床得以应用。因为颈椎部的特殊解剖关系,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困难,国内尚末见正式报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颈椎椎弓根固定装置,它可适用于颈椎骨折脱位的固定,固定坚固可靠,且具有良好的复位能力。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颈椎椎弓根固定装置,其特别之处在于,它是由螺钉、螺帽、钢板组成。所述的螺钉的前部是攻丝螺纹,后部是机械螺纹;螺帽的一端面为圆台型凸起;钢板的中间有长通槽,槽边缘有多个圆弧螺窝,螺窝的大小与螺帽的圆台型凸起相匹配。
采用椎弓根固定装置是所有后路内固定中最坚强的,它具有三柱稳定作用,较其他内固定具有更坚强的稳定性,并具有良好复位作用,一方面可利用上下螺钉的杠杆撬拨使前方压缩椎体张开,改善后弓角,另一方面还利用拧入螺帽时产生对上位椎体的推拉作用使前方滑移改善,还可利用它提供的稳定性根据需要充分减压,并由于其固定坚固可靠,可使病人早期坐起下地活动。它适用于颈椎骨折脱位,尢以颈椎椎体骨折合并椎板骨折者,对于颈椎后凸截骨矫形,颈椎结核后期不稳,颈椎转移瘤畸患者最为适应。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颈椎椎弓根固定装置的组合状态剖视图;图2是颈椎椎弓根固定装置的组合状态俯视图;图3是颈椎椎弓根固定装置螺钉零件图;图4是颈椎椎弓根固定装置螺钉C部齿形图5是颈椎椎弓根固定装置螺帽零件图;图6是颈椎椎弓根固定装置钢板俯视图;图7是颈椎椎弓根固定装置钢板剖视图;图8是颈椎椎弓根固定装置的使用时的俯视图;图9是颈椎椎弓根固定装置的使用时的侧视图。
从图中可以看到,螺钉1前部为攻丝螺纹,螺纹可拧入颈椎骨质部中,后部机械螺纹可使螺帽2与钢板3锁紧,将拧入骨质部中的螺钉1固定。钢板3开有长通槽4,避免了以往在钢板3上钻定位孔而不易调节位置的缺点,而在槽边缘开有圆弧螺窝又使螺钉定位准确后不易滑动。图8是在颈椎椎弓根5上固定螺钉的俯视示意图,图中为便于观看略去了钢板。图9中的C2、C3、C4、C5为颈椎,中间是韧带6。
手术方法俯卧位,常规颈椎后路途径进入,将关节突剥离暴露清楚,去椎板减压,将关节突背面画三条垂线,将上关节突分成四等份,三条线分别为外1/3线、中线、内1/3线。椎弓根进钉点在C3、C4、C5位于外1/3垂线上,距上关节突下缘3mm,C6、C7在中垂线上距上关节面2mm。进钉方向与椎体矢状线夹角C3、C4、C5为40度,C6、C7为35度,与椎体水平线夹角C5为水平位,其上节段为从后下向前上倾斜,C6、C7为从后上向前下倾斜约5度。先用尖锥锥孔,拧入丝锥,插入细克氏针拍颈椎斜位片,观察进钉点及方向准确无误后方可拧入椎弓根螺钉,进钉深度2.0cm。C3、C4、C5螺钉直径为3mm、C6、C7螺钉直径为3.5mm,对于骨折脱位可咬除部分上关节突安放钢板,下位螺帽首先固定锁紧,每施紧上位滑脱椎螺帽借其对椎体的提位作用而复位,对于椎体前方骨折可在颈椎后伸位将螺帽锁紧,以使前方椎体可张开。固定完毕后应于关节突处植骨。
权利要求1.一种颈椎椎弓根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两套组成,每套包括螺钉[1]、螺帽[2]及钢板[3];所述螺钉[1]的前部是攻丝螺纹,后部是机械螺纹;螺帽的一端面为圆台型凸起;钢板[3]的中间有长通槽[4],槽两边缘有多个圆弧螺窝,螺窝的大小与螺帽[2]的圆台型凸起相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椎弓根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钉[1]前部的攻丝螺纹直径为3-3.5mm,长20-25mm,后部机械螺纹直径为4mm,长10-15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颈椎椎弓根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帽[2]的螺纹与螺钉[1]的机械螺纹相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颈椎椎弓根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板[3]宽10mm,厚2mm,长50-80mm,中间长通槽[4]宽4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对颈椎实施后固定手术的颈椎椎弓根固定装置。该装置由螺钉1、螺帽2、钢板3组成;螺钉1的前部是攻丝螺纹,后部是机械螺纹;螺帽的一端面为圆台型凸起;钢板3中间的长通槽两边缘有多个圆弧型螺窝,螺窝的大小与螺帽2的圆台型凸起相匹配。该装置较其他内固定具有更坚强的稳定性,并且具有良好的复位作用,它适用于颈椎骨折脱位,特别是颈椎椎体骨折合并椎板骨折者,对于颈椎后凸截骨矫型,颈椎结核后期不稳,颈椎移瘤畸患者最为适应。
文档编号A61F5/00GK2305176SQ97226868
公开日1999年1月27日 申请日期1997年9月12日 优先权日1997年9月12日
发明者吴战勇, 李汝信, 孙建国 申请人:邢台矿务局总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