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痰瘀互结型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33693阅读:462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痰瘀互结型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治疗痰瘀互结型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药。
【背景技术】
[0002]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以无过量饮酒史(酒精摄入量<20g/d)以及肝细胞脂肪变性、气球样变、弥散性小叶轻度炎症和(或)肝中央静脉、肝窦周围胶原沉积等为临床病理特点的慢性肝脏疾病。痰瘀互结型非酒精性脂肪肝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胁肋刺痛或胀痛,脘腹痞闷,胁下有痞块,乏力,舌胖紫暗,苔白腻,脉弦细或细涩。目前尚无治疗痰瘀互结型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特效手段,一些化学药物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问题尚需进一步检验。本发明制备得到的中药治疗痰瘀互结型非酒精性脂肪肝,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效果好、有效率高、对人体无毒副作用的治疗痰瘀互结型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药。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根据中医药理论,利用中药独特的药性,采用小叶枇杷,绿叶五味子,佛手柑,地涩涩,刘寄奴,桔核,丝瓜络,金银花,甘草,蛇蜕,按照一定的配伍要求,经过加工制成。
[0005]制备本发明中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小叶枇杷40 — 50份,绿叶五味子20 — 30份,佛手柑20 - 30份,地涩涩10 - 20份,刘寄奴10 - 20份,桔核10 — 20份,丝瓜络10 —20份,金银花10 - 20份,甘草8 — 15份,蛇蜕3 — 7份。
[0006]本发明中药原料药的最佳重量份为:小叶枇杷45份,绿叶五味子25份,佛手柑25份,地涩涩15份,刘寄奴15份,桔核15份,丝瓜络15份,金银花15份,甘草10份,蛇蜕5份。
[0007]本发明中药的药理作用如下:
小叶枇杷:辛、苦、温。祛痰、止咳、平喘。用于咳嗽、气喘、痰多等症。
[0008]绿叶五味子:辛、温。祛风活血,行气止痛。临床用于祛风活血风湿骨痛,胃痛,疝气痛,月经不调,荨麻疹,带状疱疹等症。
[0009]佛手柑:辛、苦、温。归肝、胃、脾、肺经。舒肝理气,和胃化痰。临床用于肝气郁结之胁痛、胸闷,肝胃不和、脾胃气滞之脘腹胀痛、暖气、恶心,久咳痰多等症。
[0010]地涩涩:甘、苦、涩、平。归肝经。活血散瘀,止血,解毒。临床用于跌打损伤,月经不调,创伤出血,口疮,烫火伤等症。
[0011]刘寄奴:辛、苦、温。归心、肝、脾经。破瘀通经,止血消肿,消食化积。用于经闭,痛经,恶露不尽,跌打损伤,风湿痹痛,便血,烫伤,食积腹痛等症。
[0012]桔核:平、苦,归肝、肾经。理气、散结、止痛。用于小肠疝气,睾丸肿痛,乳痈肿痛。
[0013]丝瓜络:甘、平。归肺、胃、肝经。祛风通络,解毒化痰。用于风湿痹痛,胸痹,胸胁痛等。
[0014]金银花:甘、寒,归肺、心、胃经。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用于痈肿疔疮、热毒血痢。
[0015]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用于心气不足的心动悸、脉结代,热毒疮疡,咽喉肿痛。
[0016]蛇蜕:甘、咸、平。归肝经。祛风,定惊,退翳,止痒,解毒消肿。用于惊痫抽搐,角膜翳障,风疹瘙痒,口疮,疔毒,烫伤等症。
[0017]本病属于中医学的“胁痛”、“积聚”、“痞满”等范畴。因为此病多以病程较长,缠绵日久而成,故其病因病机较为复杂,在其病理演变过程中,多种病因相互影响,互为因果。非酒精性脂肪肝属多发和高发性疾病,饮食结构改变,高脂肪性食物摄入过多是主要原发因素。本病的危害,越来越引起医生和广大病患者的重视。控制原发病因,改善饮食结构,增加体育活动,增强体质已成为当务之急。对于已发病的患者,用中医药综合治疗,疗效是肯定的。辨证治疗本病,根据人体的阴阳寒热虚实情况,加减运用,多可治愈或缓解症状。本发明小叶枇杷祛痰,为君药,绿叶五味子祛风活血、行气止痛,佛手柑疏肝理气,为臣药,地涩涩活血化瘀、解毒,刘寄奴破瘀、消肿,桔核理气、散结、止痛,丝瓜络祛风通络、解毒化痰,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甘草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调和药效,蛇蜕祛风、解毒,共奏祛痰行气,活血化瘀、祛风解毒之功,达到治疗痰瘀互结型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目的。
[0018]本发明中药使用于2008年至2012年临床观察痰瘀互结型非酒精性脂肪肝症38例患者,临床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38例患者中,女性18例,男性20例,年龄最小31岁,最大48岁,平均年龄35.3岁。
[0019]2、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①无饮酒史或饮酒折合乙醇量,男性每周<40g。②除外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全胃肠性营养、肝豆状核变性等可导致脂肪肝的特定疾病。③除原发性疾病临床表现外,可伴乏力、消化不良、肝区隐痛、肝脾肿大等非特异性症状及体征。④可有体质量超重和(或)内脏性肥胖、空腹血糖增高、血脂紊乱、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相关变化。⑤血清转氨酶和GGT水平可有轻至中轻度增高(<5倍正常值上限),通常以ALT增加为主。⑥肝脏影像学表现符合弥漫性脂肪肝影像学诊断要点。⑦肝活体组织检查组织学改变符合脂肪肝的病理学诊断要点。以上7项具备①?⑤项和第⑥或第⑦项中任一项可确定诊断。
[0020]痰瘀互结型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症状:胁肋刺痛或胀痛,脘腹痞闷,胁下有痞块,乏力,舌胖紫暗,苔白腻,脉弦细或细潘。
[0021]3、治疗方法
3.1处方:小叶枇杷45g,绿叶五味子25g,佛手柑25g,地涩涩15g,刘寄奴15g,桔核15g,丝瓜络15g,金银花15g,甘草1g,蛇蜕5g。
[0022]3.2制备方法:上述药物按常规工艺制成汤剂。
3.3服用方法:每次I剂,每日2次,30天为I疗程。
[0023]3.4观察指标:记录患者症状、体征变化及饮食、体质量情况。治疗前后行B超检查肝、胆、胰、脾,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血脂、肝功能水平,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0024]4、治疗结果:
4.1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临床治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肝脏B超或CT检查、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
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肝脏B超或CT检查,好转明显,实验室检查的各项指标下降40%以上;
未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不明显,肝脏B超或CT检查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实验室检查的各项指标无明显下降。
[0025]4.2结果:38例患者中,临床治愈21例(55.2% ),显效12例(31.6% ),未愈5例(13.2% ),总有效率为86.8%o
[0026]5、典型病例
5.1曹某,男,42岁,肝功能示谷丙转氨酶(ALT)49U/L,谷草转氨酶(AST)68U/L,血月旨:胆固醇5.lmmol/1,甘油三脂4.2mmol/L。CT显示:重度脂肪肝。服用本发明药物,治疗I个疗程,诸症减轻,肝功能示谷丙转氨酶(ALT)29U/L,谷草转氨酶(AST)27U/L,胆固醇4.3mmol/l,甘油三脂3.2mmol/L,CT显示:轻度脂肪肝。继续服用3个疗程,复查肝功、血脂均正常,显示:肝胆脾胰未见明显异常,痊愈。半年后随访无复发。
[0027]5.2周某,女,36岁,曾作肝功、血脂、彩超、CT等检查,确诊为痰瘀互结型非酒精性脂肪肝。血脂较高,转氨酶高。诊见舌紫暗,脉弦。服用本发明药物,每日I剂,I个疗程后,诸症减轻,继续服用I个疗程,复查肝功、血脂均正常,CT显示:肝胆脾胰未见明显异常,痊愈。半年后随访无复发。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下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对本发明没有限制。
[0029]实施例1,一种治疗痰瘀互结型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药,它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小叶枇杷50g,绿叶五味子30g,佛手柑30g,地涩涩20g,刘寄奴20g,桔核20g,丝瓜络20g,金银花20g,甘草15g,蛇蜕7g。
[0030]实施例2,一种治疗痰瘀互结型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药,它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小叶枇杷45g,绿叶五味子25g,佛手柑25g,地涩涩15g,刘寄奴15g,桔核15g,丝瓜络15g,金银花15g,甘草10g,蛇蜕5g。
[0031]实施例3,一种治疗痰瘀互结型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药,它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小叶枇杷40g,绿叶五味子20g,佛手柑20g,地涩涩10g,刘寄奴10g,桔核10g,丝瓜络10g,金银花1g,甘草8g,蛇脱3g。
【主权项】
1.一种治疗痰瘀互结型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原料药: 小叶批杷40 — 50份,绿叶五味子20 — 30份,佛手柑20 — 30份,地潘潘10 一 20份,刘寄奴10 - 20份,桔核10 - 20份,丝瓜络10 - 20份,金银花10 — 20份,甘草8 — 15份,蛇蜕3 — 7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原料药: 小叶枇杷45份,绿叶五味子25份,佛手柑25份,地涩涩15份,刘寄奴15份,桔核15份,丝瓜络15份,金银花15份,甘草10份,蛇蜕5份。
【专利摘要】一种治疗痰瘀互结型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药,该中药是由小叶枇杷,绿叶五味子,佛手柑,地涩涩,刘寄奴,桔核,丝瓜络,金银花,甘草,蛇蜕制成。临床可用于治疗痰瘀互结型非酒精性脂肪肝。
【IPC分类】A61K36-80, A61P1-16, A61K35-583
【公开号】CN104547223
【申请号】CN201510009783
【发明人】陈加峰, 陈仁霞, 王瑞红
【申请人】陈加峰
【公开日】2015年4月29日
【申请日】2015年1月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