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贝赫切特病的中成药及其制备方法_2

文档序号:8290664阅读:来源:国知局
芪、土茯苓、白芨、水蛭、皂角刺、生甘草八味中药, 混匀后粉碎,加15倍于药材重量的水浸润2h,再投入多功能提取罐中以1:15倍量水提取2 次,过滤后合并滤液,在保证温度为40°C情况下,以1500r/min离心机中离心5min,弃去沉 淀,上清液浓缩得稠膏备用。
[0023] 2.取上述所有药渣,再次以1:10倍量70%乙醇提取,过滤后合并滤液,静置48h, 弃去沉淀,上清液经旋转蒸发仪回收乙醇得稠膏备用。
[0024] 3.将上述两种膏体与淀粉10份充分混勻,过筛,于60°C烘干,装袋密封即得。
[0025] 实施例4 本发明药物一种治疗贝赫切特病的中成药,由下述重量组份的原料配制而成: 金银花35份,黄连7份,黄芪28份,土茯苓25份,白芨20份,水蛭15份,皂角刺12份, 生甘草15份。
[0026] 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取所述重量份的金银花、黄连、黄芪、土茯苓、白芨、水蛭、皂角刺、生甘草八味中药, 混匀后粉碎,加15倍于药材重量的水浸润2h,再投入多功能提取罐中以1: 30倍量水提取3 次,过滤后合并滤液,在保证温度为60°C情况下,以2500r/min离心机中离心lOmin,弃去沉 淀,上清液浓缩得稠膏备用。
[0027] 2.取上述所有药渣,再次以1:20倍量90%乙醇提取,过滤后合并滤液,静置60h, 弃去沉淀,上清液经旋转蒸发仪回收乙醇得稠膏备用。
[0028] 3.将上述两种膏体与淀粉20份充分混匀,过筛,于70°C烘干,装胶囊即得。
[0029] 本发明药物主要功能与治疗疾病: 1.主要功能:益气解毒,化浊通络 2.治疗疾病:贝赫切特病,中医辨证为湿热毒瘀,气虚阴伤。
[0030] 3.用法与用量:成人每天3次,每次1?I. 5g,饭后服用。
[0031] 本发明药物的临床观察 运用本发明中药胶囊剂治疗贝赫切特病,患者服用方便,疗效好,无毒副作用,具体有 关本发明的临床资料如下: 1.临床资料 (1)病例选择 诊断标准:采用1990年国际白塞病研究小组制定的国际分类标准。纳入标准:符合诊 断标准;中医辨证属气虚火毒,浊邪阻络证;病程彡24月;患者年龄18~65岁。排除标准: 伴有脑、肠道等严重疾病患者;合并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患者;合 并其他风湿病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精神病患者。
[0032] (2) -般资料 68例SSc患者来源于南阳理工学院附属医院、南阳市中医院、南阳医专第一附属医院 就诊患者。按数字随机表法68例SSc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4例,男性20例,女性24 例;年龄21~62岁,平均(36. 12 ±7. 25)岁;病程4~20个月,平均(8. 25 ±3. 09)月。治疗 组34例,男性21例,女性24例;年龄20~63岁,平均(37. 75±8. 01)岁;病程3~21个月, 平均(8. 56±3. 82)月。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皮肤积分、肺功能等方面差 异无显著性0°> 0.05),具有可比性。
[0033] 2.方法 (1)治疗方法对照组:强的松20mg,每日晨服1次。沙利度胺50mg,每日睡前口服 1次。治疗组:在上述用药基础上,同时用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中药胶囊。每日3次,每 次I. 2g。两组均治疗3个月。
[0034] (2)观察指标与方法①治疗前后症状与体征综合评分改善情况;②ESR和CRP ③不良反应:治疗期间密切对患者进行随访,监测肝肾功能、血常规等。
[0035] (3)疗效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 的标准。临床控制:口腔、外阴、眼、皮肤等症状、体征消失,实验室各项检查指标恢复正常。 显效:大部分症状、体征消失,实验室检查指标恢复正常。有效:部分症状、体征消失或主症 明显改善,实验室检查指标有所改善。无效:症状、体征及实验室各项检查指标无变化或加 重。
[0036] (4)统计学方法数据用均数土标准差(f ±s)表示。采用SPSS16. 0统计软件 包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 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Ridit分 析,以P < 0. 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0037] 3.结果 (1)随访情况两组共67例患者完成随访,有1例患者(对照组)不能坚持服药未能完 成随访。
[0038] (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对照组33例,临床治愈0例,显效13例,有效15例,无效 5例,总有效率84. 85% ;治疗组34例,临床治愈4例,显效17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 效率91. 18%。经Ridit分析,两组疗效差异具有显著性,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Z=-2. 09, P< 0. 05)〇
[0039] (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变化的比较与同组治疗前相比,两组均能改 善口腔溃疡、眼部病变、外阴溃疡、皮疹(产< 〇. 05或产< 0. 01);与治疗后对照相比,治疗组 在口腔溃疡、眼部病变、皮疹方面改善更明显(/< 〇. 05)。见表1。
[0040]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变化比较(量土s)
【主权项】
1. 一种治疗贝赫切特病的中成药,其特征在于:该中成药由如下重量组份的原料配制 而成:金银花30~35份,黄连6~9份,黄芪20~30份,土茯苓15~30份,白芨15~20份,水蛭 12~15份,皂角刺9~12份,生甘草12~15份。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成药,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重量组份配比为:金银花30份, 黄连9份,黄芪30份,土茯苓30份,白芨15份,水蛭12份,皂角刺9份,生甘草12份。
3. -种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中成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 取所述重量份的金银花、黄连、黄芪、土茯苓、白芨、水蛭、皂角刺、生甘草八味中药, 混匀后粉碎,加10?15倍量水浸润1?2h,再投入多功能提取罐中以1:15?1:30倍量水 提取2?3次,过滤后合并滤液,在保证温度为40?60°C情况下,以1500?2500r/min离 心机中离心5?IOmin,弃去沉淀,上清液浓缩得稠膏备用; 2) 取上述所有药渣,再次以1:10?1:20倍量70%?90%乙醇提取1?3次,过滤后合 并滤液,静置48?60h,弃去沉淀,上清液经旋转蒸发仪回收乙醇得稠膏备用; 3) 将上述两种膏体与淀粉10?20份充分混匀,过筛,于60°C?70°C烘干。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贝赫切特病的中成药及其制备方法,该中成药由下述重量组份的原料配制而成:金银花30~35份,黄连6~9份,黄芪20~30份,土茯苓15~30份,白芨15~20份,水蛭12~15份,皂角刺9~12份,生甘草12~15份;其制备方法通过提取稠膏,精制而成,可有效提高药效,并且使服用更加方便。本发明的药物具有益气解毒,化浊通络的功效,能够改善贝赫切特病患者口腔溃疡、眼部病变、外阴溃疡、皮疹,降低血清ESR、CRP含量,总有效率达91.1%c,对系统系硬化病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IPC分类】A61P9-14, A61K36-898, A61P1-02, A61P17-02, A61K36-90
【公开号】CN104606596
【申请号】CN201510055318
【发明人】李忠, 卞华, 王 华, 张鹏, 张韡
【申请人】南阳理工学院
【公开日】2015年5月13日
【申请日】2015年2月3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