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70852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一种中药,特别涉及一种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0002]抑郁性神经症系由于社会心理因素引起的一种持久的情绪抑郁,其程度较轻,病程较迁延。具有如下特征:(1)具有持久的情绪低落,沮丧,压抑,伴有焦虑,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2)无重性抑郁性神经症的特征,如无明显精神运动性迟滞、幻觉、妄想及无生物学方面改变所致的昼夜节律的改变,早醒失眠,无明显原因的体重减轻等。(3)与周围接触良好,日常的工作、学习及生活无明显异常。(4)有自知力,能主动求治。常见的心理社会因素有夫妻争吵、离异、亲人的分别,意外伤残,工作困难,人际关系紧张,考试失败等。本病女性多见,多起病于青少年期。大多数患者病程较长,预后良好,尤其精神因素单一,无抑郁人格者。但如病情反复,常随着精神因素的影响而波动,具有抑郁人格障碍者,病程较迁延,预后欠佳。本病治疗需心理治疗及药物治疗同时进行,可获得良好效果。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方便、效果明显的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的中药组合物。
[000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的中药组合物,它是由以下重量克数的原料制成:生白术13-17克,丹参10-14克,枸杞子28-32克,炒枣仁28-32克,山萸肉10-14克,柏子仁28-32克,茯神13-17克,竹叶18-22克,生龙骨10-14克,甘草3-7克。
[0005]优选的是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由如下重量克数的原料制成:生白术15克,丹参12克,枸杞子30克,炒枣仁30克,山萸肉12克,柏子仁30克,茯神15克,竹叶20克,生龙骨12克,甘草5克。
[0006]本发明中各原料药的药性如下:
生白术:健脾通便,燥湿利水,益气,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
[0007]丹参:活血祛瘀,养血安神,凉血消肿。治瘀血头、胸、胁、腹疼痛,积聚,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瘀滞腹痛,关节痹痛,跌打瘀肿,温病心烦,血虚心悸,疮疡肿毒,丹疹疥癣。
[0008]枸杞子:补肾益精,养肝明目,补血安神,生津止渴,润肺止咳。治肝肾阴亏,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目昏多泪,虚劳咳嗽,消渴,遗精。
[0009]炒枣仁:养肝,宁心,安神,敛汗。治虚烦不眠,惊悸怔忡,烦渴,虚汗。
[0010]山萸肉: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内热消渴。
[0011]柏子仁:静心安神,滋阴固肾,润肠通便。治心阴血亏,肾阴不足,阴虚肠燥引起的失眠健忘,腰膝酸软,遗精盗汗,大便秘结等症。
茯神:宁心、安神、利水。用于心虚惊悸,健忘,失眠,惊痫,小便不利。
[0012]竹叶:清热除烦,生津利尿。治热病烦渴,小儿惊痫,咳逆吐衄,面赤,小便短亦,口糜舌疮。
[0013]生龙骨:敛气逐湿,止盗汗,安神,涩精止血。治夜卧盗汗,梦遗,滑精,肠风下血,泻痢,吐紐血,崩带。
[0014]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实施例1、一种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的中药组合物:生白术13克,丹参10克,枸杞子28克,炒枣仁28克,山萸肉10克,柏子仁28克,茯神13克,竹叶18克,生龙骨10克,甘草3克。
[0016]实施例2、一种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的中药组合物:生白术15克,丹参12克,枸杞子30克,炒枣仁30克,山萸肉12克,柏子仁30克,茯神15克,竹叶20克,生龙骨12克,甘草5克。
[0017]实施例3、一种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的中药组合物:生白术17克,丹参14克,枸杞子32克,炒枣仁32克,山萸肉14克,柏子仁32克,茯神17克,竹叶22克,生龙骨14克,甘草7克。
【主权项】
1.一种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克数的原料制成:生白术13-17克,丹参10-14克,枸杞子28-32克,炒枣仁28-32克,山萸肉10-14克,柏子仁28-32克,茯神13-17克,竹叶18-22克,生龙骨10-14克,甘草3-7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的最佳优选组成:生白术15克,丹参12克,枸杞子30克,炒枣仁30克,山萸肉12克,柏子仁30克,茯神15克,竹叶20克,生龙骨12克,甘草5克。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的中药组合物,所述配方是按以下重量组成:生白术13-17克,丹参10-14克,枸杞子28-32克,炒枣仁28-32克,山萸肉10-14克,柏子仁28-32克,茯神13-17克,竹叶18-22克,生龙骨10-14克,甘草3-7克。
【IPC分类】A61P25-24, A61K36-899, A61K35-02
【公开号】CN104689096
【申请号】CN201310658280
【发明人】刘小河
【申请人】青岛百草汇中草药研究所
【公开日】2015年6月10日
【申请日】2013年12月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