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血糖监测针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8533888阅读:来源:国知局
外套;861、螺旋形突起物;9、穿刺针;91、穿刺针本体;92、第三压扁段;93、导血槽;94、底座;941、针座外侧护环;942、手柄;943、内圆盘;10、穿刺针帽;101、连接凸起;102、连接块;1021、第二孔道;103、针帽内腔;104、金属夹;1041、第三弹力片;1042、绊片;1043、第二连通孔;105、封闭夹;1051、下绊片;1052、上绊片;1053、第二弹力片;1054、第四连通孔;1055、第三连通孔;11、压血环;111、突起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5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0056]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功能的部件通过在前面增加“第一”、“第二”、“第三”等和标号的结合进行区分;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0057]请参照图1所示,一种快速的静脉血糖监测针,用于与留置针和血糖仪配合使用,其包括针座400、保护帽200、监测针本体300和试纸500,针座400包括针座内腔402、以及位于针座内腔402的侧壁上设置的由活动板407和连接物形成的气舱406,气舱406通过针座内腔402侧壁上设置的连接口 405与针座内腔402相连通,试纸500的前端端部设置有取血槽501,取血槽501伸入针座内腔402中,试纸500的后端端部设置有与血糖仪电性连接的感应片502,感应片502置于针座内腔402的外侧,监测针本体300固定于针座400的前端并与针座400相连通,监测针本体300的前端穿过与留置针可拆卸连接的保护帽200后伸入到留置针的软导管中。活动板407靠近监测针本体300端与针座内腔相连接,而远离监测针本体300端翘起,不与针座内腔402相连接。活动板407由质地柔软具有伸缩性的有褶皱的塑料制成。活动板407在外力作用下可以被压下去,从而靠近针座内腔402上壁,但是去除外力后会在弹力作用下恢复原来位置。针座内腔402中填充有洁净气体,洁净气体为医用氧气、或医用二氧化碳,也可以采用氮气,剂量少于可对人体健康构成影响的剂量。
[0058]针座400的侧部连接一封管软管700,封管软管700的一端与针座内腔402相连通,其另一端固定连接一可与封管接口帽800相连接的封管接头701。封管软管700用于在一次血糖监测完毕后对留置针和针座内腔402进行封管,未使用时,通过封管接口帽800进行密封,封管接头701和封管接口帽800分别和下面提及的软管接口 65以及接口帽7的结构相同。
[0059]保护帽200包括保护内腔201,保护内腔201的前端设置一与留置针后端可拆卸连接的留置针接头202,该留置针接头202的中心位置设置一与留置针的软导管位置相匹配的第一连通孔2022,在该保护内腔201中安装一中心设置软塞203,监测针本体300经由保护内腔201的后端并依次穿过软塞203和第一连通孔2022后伸入到留置针的软导管中。
[0060]该保护帽200的前端可以通过螺纹连接、挂扣连接等方式实现与留置针配合使用。挂扣连接是在保护内腔201前端设置留置针接头202,留置针接头202为圆柱形,大小与留置针座主内腔的内直径相匹配,保护内腔201的外径与留置针的主内腔的外直径相匹配,从而实现紧密连接。留置针接头的侧部设置一突起物2021,在留置针后端(具体是输液接头的后端)设置一个与突起物相匹配的连接卡槽,将突起物2021扣接于该连接卡槽中实现可拆卸的连接(其结构与留置针部分第一种结构中的穿刺针帽10结构完全相同,具体可参照该部分)。留置针接头中间设置第一连通孔2022,该第一连通孔2022与保护内腔相连通,并且该第一连通孔2022的位置与留置针的软导管相对应,可以保证回抽针本体沿第一连通孔2022所在的直线行进准确进入留置针的软导管中。软塞203是具有弹性的医用橡胶制成,在监测针使用前,软塞203起到固定监测针本体的作用,使监测针本体300针尖保持在保护帽内,同时也避免了针尖被污染。
[0061]在保护内腔201中设置有一保护夹204,保护夹204包括固定于保护内腔201后端内壁上的挡片2042以及与挡片2042固定连接且向保护内腔201前端延伸的第一弹力片2041,挡片2042的中心设有与保护内腔201后端设置的圆孔重合的阻挡孔2043,在监测针本体300上设置一将该监测针本体300进行压扁处理后形成的第一压扁段301,第一压扁段301中至少存在一个方向的直径大于监测针本体300其它位置的直径和阻挡孔2043的直径。第一压扁段为将监测针本体前部靠近针尖部分的一小段针轻度压扁。第一压扁段301中至少存在一个方向的直径大于监测针本体300其它位置的直径和阻挡孔2043的直径,第一压扁段301至监测针本体300前端的距离与挡片2042至第一弹力片2041的距离相适应。第一压扁段301至监测针本体300前端的距离与挡片至第一弹力片2041的距离相适应。第一压扁段301 —直位于阻挡孔的前侧,阻挡孔2043的直径应略大于监测针本体300除第一压扁段301外其他位置的直径,第一连通孔2022直径应大于监测针本体300任意位置的直径,以保证监测针本体300可以向留置针中延伸。第一弹力片2041具有回复弹力,第一弹力片2041在监测针本体300的针尖未退至第一弹力片2041所在位置时,第一弹力片2041卡在监测针本体300上,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当监测针本体300的针尖退过第一弹力片2041的位置时,第一弹力片2041在弹力的作用下覆盖在针尖上方,起到闭合孔道的作用。
[0062]试纸500伸入针座内腔402的一端通过一前固定块403固定,在前固定块403上设置一安装槽404,带有取血槽501的试纸的一端穿过该安装槽404向上延伸到针座内腔402与监测针本体300的连通处,以方便取血。在针座内腔402的底部还设有一后固定块401,用于与前固定块403配合对试纸500进行固定。
[0063]在针座400前端与保护帽200后端之间的监测针本体300外侧套设一保护套膜302,保护套膜302的后端通过针座400前端设置的压环303固定。保护套膜为医用软质塑料薄膜。起到保护监测针本体免受污染的作用。
[0064]在保护帽200的前端外围套接一监测针盖600,在该快速血糖监测针未使用时,监测针盖600对监测针本体300起到保护作用,使用监测针时,去除该监测针盖600即可。
[0065]留置针穿刺固定后,再将上述快速血糖监测针与留置针配合连接,实现抽血及其他操作。留置针的结构可以是本发明的留置针结构,也可以是其他具有直式留置针结构特点的留置针。
[0066]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通过二种结构实现留置针穿刺固定,使得留置针软导管(大概三分之二长度)伸入人体血管中。
[0067]第一种结构:
[0068]请参照图2所示,其包括由第一外壳形成的主内腔4、第二外壳形成的副内腔5以及回抽针6,其中,第一外壳的上端侧部开设有一连通口 41以使主内腔4和副内腔5相连通,副内腔5中设置一密封塞51,回抽针6穿于该密封塞51中并向连通口 41处延伸,主内腔4中设置一密封组件,与该安全留置针配合使用的穿刺针9穿过该密封组件并从主内腔4的上端端部伸出。密封塞51为圆柱体,由具有弹性的医用橡胶制成。当拔出回抽针6时,密封塞51在弹力作用下会封闭回抽针6拔出时留下的空隙,起到封闭副内腔的作用。在密封塞51的中部设置环形凹槽511,同时,在第二外壳上位于该环形凹槽511的位置上设置一排气口 52,排气口 52有助于回抽针拔出后,密封塞51较好的发挥作用。副内腔5和回抽针6结合实现排气和回抽血液,既避免了穿刺后,在输液过程中将气体输入患者体内引起患者恐慌,又因存在回抽血液的通道,使得在遇到回血不好或者血管较细的病人时为穿刺人员提供了判断留置针是否穿刺成功的手段,降低了穿刺难度,提高了临床的穿刺成功率。
[0069]请参照图3和图4所示,回抽针6包括回抽针本体61、回抽针针座63、导液软管64和软管接口 65,回抽针针座63为中空结构并安装于副内腔5中,回抽针本体61的后端设于回抽针针座63的中空结构中并与导液软管64的一端连接,回抽针本体61的前端穿过密封塞51延伸至连通口 41处,导液软管64的另一端伸出副内腔5并固定连接软管接口 65。软管接口 65为圆形接口,包括可用于手持的翼展651以及端部设置的开口 652,可与市场上常见的注射器相连接。在未连接注射器时,由接口帽7通过内置螺丝连接于软管接口 65的开口 652处封闭。回抽针本体61的前端为具有圆滑封闭针尖的针头611,并且,在回抽针本体61的前端并分别设置一导液槽612和第二压扁段62,导液槽612为回抽针本体61在副内腔5内的侧向开口。
[0070]请参照图7所示,穿刺针9包括穿刺针本体91,底座94,穿刺针本体91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