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止痉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24550阅读:543来源:国知局
小儿止痉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小儿惊厥的 小儿止痉贴。
【背景技术】
[0002] 惊厥是小儿常见的急症,尤多见于婴幼儿。由于多种原因使脑神经功能紊乱所致。 表现为突然的全身或局部肌群呈强直性和阵挛性抽搐,常伴有意识障碍。任何季节均可发 生,一般以1-5岁的小儿为多见,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其症情往往比较凶险,变化迅速, 威胁小儿生命。西医学称小儿惊厥,其中伴有发热者,多为感染性疾病所致,不伴有发热者, 多为非感染性疾病所致,除常见的癫痫外,还有水及电解质紊乱、低血糖、药物中毒、食物中 毒、遗传代谢性疾病、脑外伤、脑瘤等。
[0003]小儿惊厥病因:
[0004] 1.按年龄阶段分
[0005] (1)新生儿期产伤、窒息、颅内出血、败血症、脑膜炎、破伤风和胆红素脑病多见。 有时也应考虑到脑发育缺陷、代谢异常、巨细胞包涵体病及弓形体病等。
[0006] (2)婴幼儿期高热、惊厥、中毒性脑病、颅内感染、手足搐搦症、婴儿痉挛症多见。 有时也应注意到脑发育缺陷、脑损伤后遗症、药物中毒、低血糖症等。
[0007] (3)年长儿中毒性脑病、颅内感染、癫痫、中毒多见。有时须注意颅内占位性病变 和高血压脑病等。
[0008] (4)引起惊厥的几种常见疾病高热惊厥,颅内感染,中毒性脑病,婴儿痉挛症,低 血糖症,低镁血症,中毒,低钙血症等。
[0009] 2.按病变累及的部位分
[0010] 小儿惊厥的病因从按感染的有无的角度来分,可分为感染性(热性惊厥)及非感 染性(无热惊厥)。按病变累及的部位分为颅内与颅外两类。
[0011] (1)感染性惊厥(热性惊厥)①颅内疾病病毒感染如病毒性脑炎、乙型脑炎。细 菌感染如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脑脓肿、静脉窦血栓形成。霉菌感染如新型隐球菌 脑膜炎等。寄生虫感染如脑囊虫病、脑型疟疾、脑型血吸虫病等。②颅外疾病高热惊厥、中 毒性脑病(重症肺炎、中毒性痢疾、败血症等为原发病)、破伤风等。
[0012] (2)非感染性惊厥(无热惊厥)①颅内疾病颅脑损伤如产伤、新生儿窒息、颅内出 血等。脑发育异常如先天性脑积水、脑血管畸形、头大(小)畸形、脑性瘫痪及神经皮肤综 合征。颅内占位性疾病如脑肿瘤、脑囊肿。癫痫综合征如大发作、婴儿痉挛症。脑退行性病 变如脱髓鞘性脑病、脑黄斑变性。②颅外疾病代谢性疾病如低血钙、低血糖、低血镁,低血 钠、高血钠、维生素B1或B6缺乏症等。遗传代谢性病如糖原累积病、半乳糖血症、苯丙酮尿 症、肝豆状核变性等。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脑病、尿毒症、心律紊乱、严重贫血、食物或药物 及农药中毒等。
[0013]小儿惊厥的发病率很高,5%-6%的小儿曾有过一次或多次惊厥。惊厥频繁发作或 持续状态危及生命或可使患儿遗留严重的后遗症,影响小儿智力发育和健康。目前,西药治 疗小儿惊厥采用长期规律口服苯巴比妥或丙戊酸钠,毒副作用大,容易对小儿肝肾脾等器 官造成负担。中药治疗本病具有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的特点。

【发明内容】

[0014]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小儿止痉贴,相对于西医疗法,其具 有制备简单,使用方便,价格低,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的特点。
[0015]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16] 小儿止痉贴,所述小儿止痉贴的原料药由茯苓、灯心草、酸枣仁、七层楼、牛胆、睡 莲、女金芦、丝带蕨、臭草、枇杷、瓜萎皮、天竺黄、炙甘草、陈皮、覆盆子、肉桂、红花、附子、乌 梢蛇、人参、天麻、玳瑁、丁癸草、羚羊角粉、胆星、蝉蜕、僵蚕组成。
[0017] 进一步地,制成所述小儿止痉贴的原料药组成及重量份数为:茯苓12-20份,灯心 草10-16份,附子3-8份,酸枣仁5-12份,牛胆12-17份,七层楼7-12份,红花4-9份,丝带 蕨15-20份,臭草10-15份,枇杷8-12份,女金芦3-7份,天竺黄11-14份,睡莲3-6份,炙 甘草8-13份,覆盆子3-5份,肉桂1-3份,乌梢蛇5-10份,天麻5-10份,人参13-16份,玳 瑁3-10份,丁癸草3-5份,陈皮1-3份,瓜萎皮5-10份,羚羊角粉3-6份,胆星8-13份,蝉 蜕3-5份,僵蚕11-15份。
[0018] 进一步地,制成所述小儿止痉贴的原料药组成及重量份数为:茯苓12份,灯心草 16份,附子3份,酸枣仁12份,牛胆12份,七层楼10份,红花9份,丝带蕨15份,臭草15 份,枇杷8份,女金芦3份,天竺黄14份,睡莲6份,炙甘草8份,覆盆子5份,肉桂1份,乌 梢蛇10份,天麻5份,人参16份,玳瑁10份,丁癸草5份,陈皮1份,瓜萎皮10份,羚羊角 粉6份,胆星8份,蝉蜕3份,僵蚕15份。
[0019] 进一步地,制成所述小儿止痉贴的原料药组成及重量份数为:茯苓20份,灯心草 10份,附子8份,酸枣仁5份,牛胆17份,七层楼12份,红花4份,丝带蕨20份,臭草10份, 枇杷12份,女金芦7份,天竺黄11份,睡莲3份,炙甘草13份,覆盆子3份,肉桂3份,乌梢 蛇5份,天麻10份,人参13份,玳瑁3份,丁癸草3份,陈皮3份,瓜萎皮5份,羚羊角粉4 份,胆星10份,蝉蜕4份,僵蚕13份。
[0020] 进一步地,制成所述小儿止痉贴的原料药组成及重量份数为:茯苓13份,灯心草 11份,附子4份,酸枣仁6份,牛胆13份,七层楼7份,红花5份,丝带蕨18份,臭草11份, 枇杷9份,女金芦6份,天竺黄12份,睡莲4份,炙甘草9份,覆盆子4份,肉桂2份,乌梢蛇 6份,天麻6份,人参14份,玳瑁5份,丁癸草4份,陈皮2份,瓜萎皮6份,羚羊角粉5份,胆 星12份,蝉蜕3份,僵蚕12份。
[0021] 进一步地,制成所述小儿止痉贴的原料药组成及重量份数为:茯苓17份,灯心草 15份,附子7份,酸枣仁11份,牛胆16份,七层楼8份,红花8份,丝带蕨16份,臭草14份, 枇杷11份,女金芦5份,天竺黄13份,睡莲5份,炙甘草12份,覆盆子3份,肉桂1份,乌梢 蛇10份,天麻9份,人参13份,玳瑁7份,丁癸草3份,陈皮1份,瓜萎皮10份,羚羊角粉4 份,胆星11份,蝉蜕4份,僵蚕14份。
[0022] 进一步地,制成所述小儿止痉贴的原料药组成及重量份数为:茯苓15份,灯心草 12份,附子5份,酸枣仁9份,牛胆15份,七层楼9份,红花7份,丝带蕨19份,臭草13份, 枇杷10份,女金芦4份,天竺黄11份,睡莲5份,炙甘草10份,覆盆子5份,肉桂3份,乌梢 蛇8份,天麻8份,人参14份,玳瑁9份,丁癸草5份,陈皮3份,瓜萎皮8份,羚羊角粉6份, 胆星9份,蝉蜕5份,僵蚕12份。
[0023] 进一步地,制成所述小儿止痉贴的原料药组成及重量份数为:茯苓19份,灯心草 14份,附子6份,酸枣仁7份,牛胆14份,七层楼9份,红花6份,丝带蕨17份,臭草13份, 枇杷10份,女金芦4份,天竺黄11份,睡莲5份,炙甘草10份,覆盆子5份,肉桂3份,乌梢 蛇8份,天麻8份,人参14份,玳瑁4份,丁癸草5份,陈皮3份,瓜萎皮8份,羚羊角粉3份, 胆星8份,蝉蜕5份,僵蚕15份。
[0024] 进一步地,所述的小儿止痉贴按照下列方法进行制备:
[0025](1)取权利要求3-8任一所述重量组分的各药材,粉碎至100-120目,取所得药粉 的60-70%,第一次煎煮加药材总重量的10-15倍的水煎煮提取,煎煮1小时,滤出药液待 用;第二次加入8倍量的水,煎煮lh,滤出药液待用;第三次加入8-12倍量的水,煎煮1.2h, 滤出药液待用;合并三次煎液,过滤,收集滤液,浓缩至50-60°C时相对密度为1. 30的清 膏;
[0026] (2)将步骤(1)所制得的剩余药粉与步骤(1)所得清膏,搅拌混匀,再加入清膏 0. 1-0. 2倍的薄荷脑和辅料混勾,制得膏体,再将膏体均勾的涂布在医药无纺布上,制成宽 3. 5cm,长5cm,厚2mm的膏块,裁剪,即得小儿止痉贴。
[0027] 本发明所提供的小儿止痉贴,其以常见的中草药为原料,充分发挥各组分的药 性:
[0028] 茯苓:基原: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化学成份:菌核含0 _茯苓聚 糖约占干重93%和三萜类化合物乙酰茯苓酸、茯苓酸、3 0 -羟基羊毛留三烯酸。此外,尚含 树胶、甲壳质、蛋白质、脂肪、留醇、卵磷脂、葡萄糖、腺嘌呤、组氨酸、胆碱、茯苓聚糖分解 酶、脂肪酶、蛋白酶等。性味:甘、淡,平。归经:归心、肺、脾、肾经。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宁 心。主治: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0029] 灯心草:基原:为灯心草科植物灯心草的茎髓或全草。化学成份:茎髓含纤维、月旨 肪油、蛋白质等。茎含多糖类。性味:甘淡,寒。归经:入心、肺、小肠经。功能主治:清心降 火,利尿通淋。治淋病,水肿,小便不利,湿热黄疸,心烦不寐,小儿夜啼,喉痹,创伤。
[0030] 酸枣仁:基原:为鼠李科植物酸枣的种子。化学成份:主含两种三萜化合物:白桦 脂醇、白桦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