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肝气郁结型偏头痛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_2

文档序号:9312398阅读:来源:国知局
蘖米、谷蘖、稻蘖、稻芽。【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稻的颖果经 发芽而成。【性味】甘;平。【归经】归脾;胃经。【功能主治】消食化积;健脾开胃。主食品 店积停滞;胀满泄泻;脾虚少食;脚气浮肿。【摘录】《中华本草》
[0028] 春不见:【别名】一朵云、蕨綦。【来源】药材基源:为洋蓍草科植物蕨萁的根或全 草。【性味】苦;涩;凉;甘;微寒。【归经】肺;肝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平肝散结;祛风 定惊。主肺痈;蛇咬伤;目赤;瘰疬;咳嗽;蛇毒;小儿急惊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摘录】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0029] 排草香:【别名】排草、耙草。【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排草香的根及根茎。 【性味】味辛;性温。【功能主治】化湿避浊;利水消肿。主暑显吐泻;水肿;小便不利。【摘 录】《中华本草》
[0030] 鸡树条:【别名】鸡树条子、山竹子。【来源】药材基源:为忍冬科植物鸡树条或欧洲 荚莲的枝、叶。【性味】味甘;苦;性平。【功能主治】通经活络;解毒止痒。主腰腿疼痛;闪 腰岔气;疮疖;挤癣;皮肤瘙痒。【摘录】《中华本草》
[0031] 蟛蜞菊:【别名】路边菊、马兰草、蟛蜞花、水兰、卤地菊、黄花龙舌草、黄花曲草、鹿 舌草、黄花墨菜、龙舌草。【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蟛蜞菊的全草。【性味】味微苦;甘; 性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散瘀。主感冒发热;咽喉炎;扁桃体炎;肋腺炎;白喉;百 日咳;气管炎;肺炎;肺结核略血;鼻M ;尿血;传染性肝炎;痢疾;痔疮;疔疯人院肿毒。【摘 录】《中华本草》
[0032] 见风消:【别名】小鸡条、细叶见风消、正见风消、见肿消、五雷消、雷公条、雷公杆。 【来源】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狭叶山胡椒的根或枝叶。【性味】辛;温。【功能主治】祛风;除 湿;行气散寒;解毒消肿。主风寒感冒;头痛;风湿痹痛;四肢麻木;痢疾;肠炎;跌打损伤; 疮疡肿毒;荨麻疹;淋巴结结核。【摘录】《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0033] 洋蓍草:【别名】一支蒿、一苗蒿、锯草、蜈蚣蒿。【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蓍的 全草。【性味】味辛;微苦;性凉。【功能主治】祛风;活血;止痛;解毒。主风湿痹痛;跌打损 伤;血瘀痛经;痈肿疮毒;痔疮出血。【摘录】《中华本草》
[0034] 茵陈蒿:【别名】因尘、马先、茵藤蒿、茵陈、因陈蒿、绵茵陈、绒蒿、细叶青蒿、臭蒿、 安吕草、婆婆蒿、野兰蒿、茵陈。【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猪毛蒿或茵陈蒿的地上部分。 春采的去根幼苗,习稀"绵茵陈",夏割的地上部分称"茵陈蒿"。【性味】味微苦;微辛;性微 寒。【归经】归脾;胃;膀胱经。【功能主治】清热利湿;退黄。主黄疸;小便一利;湿疮瘙痒。 【摘录】《中华本草》
[0035] 大对经草:【别名】大花金丝桃、大叶刘寄奴、老君茶。【来源】药材基源:为藤黄科 植物突脉金丝桃的全草。【性味】苦;微辛;平。【归经】肺;心;肾经。【功能主治】活血调经; 祛风湿;水肿。主月经不调;跌打损伤;外伤出血;骨折;风湿疼痛;水肿;小便不利;夏令伤 暑。【摘录】《中华本草》
[0036] 佛手花:【别名】佛柑花。【来源】药材基源:为芸香科植物佛手的花朵和花蕾。【性 味】微苦;微温。【归经】肝;胃经。【功能主治】疏肝理气;和胃快隔。主肝胃气痛;食欲不 振。【摘录】《中华本草》
[0037] 狗舌草:【别名】狗舌头草、白火丹草、铜交杯、糯米青、铜盘一枝香、九叶草、泽小 车。【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狗舌草的全草。【性味】味苦;性寒。【功能主治】清热解 毒;利水消肿;杀虫。主肿胺瘍伟肿;尿路感染;肾炎水肿;口腔炎;跌打损伤;湿疼;挤疮; 阴道滴虫。【摘录】《中华本草》
[0038] 冬葵子:【别名】葵子、葵菜子。【来源】药材基源:为锦葵科植物野葵和冬葵的果 实。【性味】甘;寒。【归经】大肠;小肠;肝;肺;胃;膀胱经。【功能主治】利水通淋;滑肠通 便;下乳。主淋病;水肿;大便不通;乳汗不行。【摘录】《中华本草》
[0039] 所述中药制剂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如下:珍珠梅5~15份,狗肝菜15~25 份,牛耳大黄20~30份,谷芽10~20份,春不见20~30份,排草香20~35份,鸡树条 10~25份,膨蜞菊15~25份,见风消30~40份,洋蓍草6~16份,茵陈蒿15~25份, 大对经草20~30份,佛手花10~20份,狗舌草30~40份和冬葵子25~35份。
[0040] 所述中药制剂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可以优选为:珍珠梅6~13份,狗肝菜 15~20份,牛耳大黄20~25份,谷芽13~18份,春不见22~27份,排草香25~30份, 鸡树条15~20份,蟛蜞菊18~23份,见风消30~35份,洋蓍草8~14份,茵陈蒿17~ 22份,大对经草25~30份,佛手花15~20份,狗舌草32~37份和冬葵子26~31份。
[0041]所述中药制剂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也可以优选为:珍珠梅12份,狗肝菜16 份,牛耳大黄24份,谷芽14份,春不见26份,排草香25份,鸡树条19份,蟛蜞菊19份,见 风消33份,洋蓍草9份,茵陈蒿20份,大对经草26份,佛手花20份,狗舌草36份和冬葵子 27份。
[0042]所述中药制剂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也可以优选为:珍珠梅7份,狗肝菜18 份,牛耳大黄21份,谷芽17份,春不见23份,排草香28份,鸡树条17份,蟛蜞菊21份,见 风消30份,洋蓍草12份,茵陈蒿18份,大对经草28份,佛手花16份,狗舌草33份和冬葵 子30份。
[0043]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的剂型为 口服液,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4] 第一步,将珍珠梅,狗肝菜,牛耳大黄,谷芽,春不见,排草香,鸡树条和蟛蜞菊混 合,加相对于混合物3倍~5倍量醇浓度为55%~65 %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4次,每次 2小时~3小时,过滤,滤液合并,回收乙醇,浓缩至70°C相对密度为1. 30~1. 32的膏体, 备用;
[0045] 第二步,将剩余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3~5倍量水,煮沸2~4 小时,过滤,浓缩至70°C相对密度为1. 27~1. 29的膏体;
[0046] 第三步,将第一步、第二步获得的所述膏体混合,55°C~65°C减压真空干燥,得干 膏粉;
[0047] 第四步,将第三步获得的所述干膏粉中加入乙醇,得到含醇膏体,所述含醇膏体的 含醇量为65%~70% ;将所述含醇膏体依次进行冷藏处理、沉淀处理、过滤处理、回收乙醇 处理,得到脱醇膏体,其中,冷藏处理时间为30~40小时,冷藏温度为2°C~6°C ;
[0048] 第五步,将所述脱醇膏体中加入蔗糖粉、活性炭,依次进行加热处理、过滤处理、稀 释处理,得到半成品;所述脱醇膏体与所述蔗糖粉的重量比为1 : 0. 1~0. 3 ;所述脱醇膏 体与所述活性炭的重量比为1 : 〇. 001~〇. 002 ;所述加热处理的时间为20~40分钟,温 度为 100°C~110°C ;
[0049] 第六步,再将第五步获得的所述半成品依次进行过滤处理、灌封处理、灭菌处理, 即得所述中药制剂口服液成品。
[0050]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当所述中药制剂的剂型为颗粒剂时,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51] 步骤一: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4~8倍的醇浓度为 85%~95%的乙醇,加热至沸腾回流3~5小时,过滤,以回流液为溶剂,以滤渣为溶质,采 用渗漉法以每分钟1~2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随后在真空度0. 06~0. 09Mpa 下减压浓缩至50~60°C时相对密度为1. 04~1. 10的膏体,喷雾干燥,喷雾干燥机的进风 温度160~175°C、出风温度80~85°C,随后粉碎成粉末,制成干膏粉;
[0052] 步骤二:在获得的干膏粉中加入相对于干膏粉质量0.2~0.4倍的蔗糖粉和 0. 1~0. 2倍的糊精,制成颗粒,于40~50°C干燥,获得颗粒剂。
[0053] 以下采用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充分理解本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