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肝气郁结型偏头痛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_3

文档序号:9312398阅读:来源:国知局
发明如何应用技 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达成技术效果并据以实施。
[0054] 实施例1:口服液
[0055] 取珍珠梅70g,狗肝菜180g,牛耳大黄210g,谷芽170g,春不见230g,排草香280g, 鸡树条170g,蟛蜞菊210g,见风消300g,洋蓍草120g,茵陈蒿180g,大对经草280g,佛手花 160g,狗舌草330g和冬葵子300g;
[0056] 按以下步骤制备:
[0057] 第一步,将珍珠梅,狗肝菜,牛耳大黄,谷芽,春不见,排草香,鸡树条和蟛蜞菊混 合,加相对于混合物3倍量醇浓度为60 %的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2. 5小时,过滤,滤液合 并,回收乙醇,浓缩至70°C相对密度为1. 30的膏体,备用;
[0058] 第二步,将剩余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3倍量水,煮沸3小时,过 滤,浓缩至70°C相对密度为1. 28的膏体;
[0059] 第三步,将第一步、第二步获得的所述膏体混合,60°C减压真空干燥,得干膏粉;
[0060] 第四步,将第三步获得的所述干膏粉中加入乙醇,得到含醇膏体,所述含醇膏体的 含醇量为70% ;将所述含醇膏体依次进行冷藏处理、沉淀处理、过滤处理、回收乙醇处理,得 到脱醇膏体,其中,冷藏处理时间为35小时,冷藏温度为3°C ;
[0061] 第五步,将所述脱醇膏体中加入蔗糖粉、活性炭,依次进行加热处理、过滤处理、稀 释处理,得到半成品;所述脱醇膏体与所述蔗糖粉的重量比为1 : 0. 2 ;所述脱醇膏体与所 述活性炭的重量比为1 : 〇. 002 ;所述加热处理的时间为30分钟,温度为100°C ;
[0062] 第六步,再将第五步获得的所述半成品依次进行过滤处理、灌封处理、灭菌处理, 即得所述中药制剂口服液成品。
[0063] 实施例2 :颗粒剂
[0064] 取珍珠梅120g,狗肝菜160g,牛耳大黄240g,谷芽140g,春不见260g,排草香 250g,鸡树条190g,蟛蜞菊190g,见风消330g,洋蓍草90g,茵陈蒿200g,大对经草260g,佛 手花200g,狗舌草360g和冬葵子270g ;
[0065] 按以下步骤制备:
[0066] 步骤一: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5倍的醇浓度为95% 的乙醇,加热至沸腾回流3小时,过滤,以回流液为溶剂,以滤渣为溶质,采用渗漉法以每分 钟I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随后在真空度0. 08Mpa下减压浓缩至60°C时相对密度 为1. 10的膏体,喷雾干燥,喷雾干燥机的进风温度160°C、出风温度85°C,随后粉碎成粉末, 制成干霄粉;
[0067]步骤二:在获得的干膏粉中加入相对于干膏粉质量0. 2倍的蔗糖粉和0. 1倍的糊 精,制成颗粒,于45°C干燥,获得颗粒剂。
[0068] 毒性实验:
[0069] 急性毒性实验:应用小鼠60只,雌雄各半,体重30~40g,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小 鼠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给药组,实验前禁食12小时,将本发明的实施例1制备的中药 口服液溶解在水中,(浓度为8. 24g生药/ml,最高浓度)灌胃,灌胃容积为5ml/kg(即单次 给药剂量为41. 2生药/k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一天给药2次,给药间隔时间6小 时,给药后连续观察14天,并记录小鼠的的毒性反应及死亡数。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 较,给药后小鼠未见明显差异,实验连续观察14天,小鼠全身状况、饮食、饮水、体重增长均 正常。小鼠口服灌胃本发明的口服液剂LD50M1. 2生药/kg,每日最大给药量为82. 4生药 /kg/日。本发明的中药制剂临床用药量为7. Sg生药/日/人,成人体重以60KG计,平均用 药剂量为〇.13g生药/kg/日。按体重计:小鼠(平均体重以35g计)口服灌胃本发明的中 药制剂的耐受量为临床用量的634倍。因此本发明的中药制剂急性毒性极低,临床用药安 全。
[0070] 长期毒性实验:本发明中药制剂实施例1 口服液对小鼠按14. 25、21. 38和42. 54g 生药/kg连续用药15周(l.Oml/lOOg体重,每天2次)及停药3周后,结果表明:本发明中 药制剂对小鼠的毛发、行为、大小便、体重、脏器重量、血象、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指标均 无明显影响,脏器肉眼没有发现异样变化和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用药15周及停药3周后, 小鼠各脏器均无明显改变。说明本发明中药制剂对小鼠长期用药后毒性小,停药后也没有 异样反应,应用安全。
[0071] 临床资料:
[0072] 病例选择:全部120例病例均为2012年8月~2014年4月我院门诊患者。将患 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60人,男性23人,女性37人,年龄15~54岁,病 程6个月~10年3个月,经典型偏头痛22人,普通型偏头痛38人,发作频率:每月1~2 次12例,每月2~4次28例,每月M次20例;对照组60人,男性25人,女性35人,年龄 年龄16~56岁,病程8个月~10年6个月,经典型偏头痛20人,普通型偏头痛40人,发 作频率:每月1~2次11例,每月2~4次30例,每月M次19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 程,病型,临床表现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〇. 05)。
[0073] 诊断标准:通过西医诊断标准和病例排除标准诊断为普通型偏头痛或经典型偏头 痛,然后进一步通过中医症候诊断标准确诊为肝气郁结型。
[0074]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4年国际头痛协会制定的诊断标准,分为无先兆偏头痛 (普通型偏头痛)和伴典型先兆偏头痛(经典型偏头痛)。
[0075] 1.无先兆偏头痛(普通型偏头痛)诊断标准:⑴符合⑵~⑷特征的至少5次 发作。(2)头痛发作(未经治疗或治疗无效)持续4~72小时。(3)至少有下列中的2项 头痛特征:①单侧性;②搏动性;③中或重度头痛;④日常活动(如步行或上楼梯)会加重 头痛,或头痛时会主动避免此类活动。(4)头痛过程中至少伴有下列1项:①恶心和(或) 呕吐;②畏光和畏声。(5)不能归因于其他疾病。
[0076] 2.伴典型先兆偏头痛(经典型偏头痛)诊断标准:(1)符合无先兆偏头痛诊断标 准中的(2)~(4)特征的至少2次发作。(2)先兆至少有下列中的1种表现,但没有运动 无力症状:①完全可逆的视觉症状,包括阳性表现(如闪光、壳点或壳线)和(或)阴性表 现(如视野缺损);②完全可逆的感觉异常,包括阳性表现(如针刺感)和(或)阴性表现 (如麻木);③完全可逆的言语功能障碍。(3)至少满足以下2项:①同向视觉症状和(或) 单侧感觉症状;②至少1个先兆症状逐渐发展的过程多5分钟,和(或)不同的先兆症状接 连发生,过程多5分钟;③每个先兆症状持续5~60分钟。(4)在先兆症状同时或在先兆 发生后60分钟内出现头痛,头痛符合无先兆偏头痛诊断标准中的(2)~(4)项。(5)不能 归因于其他疾病。
[0077] 中医分型标准:肝气郁结型:偏头痛偏于头部一侧,呈胀痛伴眩晕,心烦失眠,两 胁串痛,每因情绪激动、恼怒而诱发,口苦,舌淡红苔白,脉弦。
[0078] 病例排除标准:滥用镇静剂、麦角胺制剂者;同时服用其它药物治疗;使用偏头痛 预防性药物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药物过敏者;患有心、脑、肾、肝等器质性疾病者;未按 规定用药及资金不足无法判断疗效者。
[0079] 治疗方法:
[0080] 治疗组:给予本发明实施例1 口服液每日3次,每次20ml,2周为1疗程;治疗期间 停用其它治疗偏头痛的药物。
[0081] 对照组:口服西比灵每次10mg,每天1次,睡前半小时服用,2周为1疗程。治疗期 间停用其它治疗偏头痛的药物。
[0082] 疗效判断标准:整体疗效评定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相关标准:临床 治愈:头痛及伴随症状消失6个月以上无复发。显效:疼痛强度减轻2级,伴随症状减轻,或 发作次数、或疼痛持续时间减少2/3以上。有效:疼痛强度减轻1级,或发作间隔延长、或疼 痛持续时间缩短不足2/3。无效:疼痛强度减轻不足1级,或疼痛持续时间缩短不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