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袋泡茶及制备方法_2

文档序号:9336652阅读:来源:国知局
肿,瘰疬,黄疸,痢疾,腹泻,目赤,喉痹。
[0017]鱼腥草:【别名】侧耳根、猪鼻孔、臭草、鱼鳞草,【来源】本品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Houttuynia cordata Thunb.的干燥地上部分。【性味】辛,微寒。【归经】归肺经。
[0018]【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0019]金银花:【别名】银花、双花、二花、二宝花,【来源】本品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红腺忍冬 Lonicera hypoglauca Miq.、山银花(毛萼忍冬)Lonicera confusa DC.或毛花柱忍冬Lonicera dasystyla Rehd.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性味】甘,寒。
[0020]【归经】归肺、心、胃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散风热。
[0021]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中药袋泡茶优点在于:
(I)提供了一种用于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袋泡茶及制备方法,增加了临床用药新品种,满足了临床需要。
[0022](2)本发明的中药袋泡茶对病毒性咽炎、喉炎、疱疹性咽峡炎、咽结膜热、细菌性咽-扁桃体炎等症状具有快速调理作用,临床验证表明本发明的中药袋泡茶效果显著,本发明的中药袋泡茶所达疗效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意想不到的。
[0023](3)本发明的中药袋泡茶制备工艺简单,配方合理,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消炎、抗炎凉血、宣肺镇咳、祛痰利咽等功效;上呼吸道感染适用性强,且配方各药材分布极广,资源丰富,制成袋泡茶,开水冲泡,即可服用,且气味芳香,刺激性小,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实施例1
原料:蒲公英30份、甘草30份、川贝母20份、沙参30份、黄精15份、桑白皮30份、大青叶30份、板蓝根30份、紫花地丁 30份、鱼腥草30份、金银花30份。
[0025]制备:
1)称取下述重量份原料:蒲公英30份、甘草30份、川贝母20份、沙参30份、黄精15份、桑白皮30份、大青叶30份、板蓝根30份、紫花地丁 30份、鱼腥草30份、金银花30份;
2)将上述蒲公英、甘草、川贝母、沙参、黄精、桑白皮、大青叶、板蓝根、紫花地丁、鱼腥草、金银花一起烘干,炉温90?110度,5?7次烘干;
3)将蒲公英、甘草、川贝母、沙参、黄精、桑白皮、大青叶、板蓝根、紫花地丁、鱼腥草、金银花分别粉碎,筛选过目,用于制作袋泡茶的原材料颗粒控制在14目至60目;
4)将粉碎筛选后的蒲公英、甘草、川贝母、沙参、黄精、桑白皮、大青叶、板蓝根、紫花地丁、鱼腥草、金银花颗粒按比例进行配料,并充分搅拌,混合均匀;
5)将混合均匀的材料按每小袋3克吊线制袋;
6)将制袋后的药茶杀菌,紫外线照射12?14小时;
7)包装、检验、出厂。
[0026]实施例2
原料:蒲公英25份、甘草25份、川贝母20份、沙参25份、黄精15份、桑白皮25份、大青叶25份、板蓝根25份、紫花地丁 25份、鱼腥草25份、金银花25份。
[0027]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相同。
[0028]实施例3
原料:蒲公英35份、甘草35份、川贝母30份、沙参35份、黄精20份、桑白皮35份、大青叶35份、板蓝根35份、紫花地丁 35份、鱼腥草35份、金银花35份。
[0029]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相同。
【主权项】
1.一种用于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袋泡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袋泡茶是由下述重量份的中药原料配制成的:蒲公英25~35份、甘草25~35份、川贝母20~30份、沙参25~35份、黄精15~20份、桑白皮25~35份、大青叶25~35份、板蓝根25~35份、紫花地丁 25~35份、鱼腥草25~35份、金银花25~35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袋泡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袋泡茶是由下述重量份的中药原料配制成的:蒲公英30份、甘草30份、川贝母20份、沙参30份、黄精15份、桑白皮30份、大青叶30份、板蓝根30份、紫花地丁 30份、鱼腥草30份、金银花30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袋泡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称取下述重量份原料:蒲公英25~35份、甘草25~35份、川贝母20~30份、沙参25~35份、黄精15~20份、桑白皮25~35份、大青叶25~35份、板蓝根25~35份、紫花地丁 25~35份、鱼腥草25~35份、金银花25~35份; 2)将上述蒲公英、甘草、川贝母、沙参、黄精、桑白皮、大青叶、板蓝根、紫花地丁、鱼腥草、金银花一起烘干,炉温90?110度,5?7次烘干; 3)将蒲公英、甘草、川贝母、沙参、黄精、桑白皮、大青叶、板蓝根、紫花地丁、鱼腥草、金银花分别粉碎,筛选过目,用于制作袋泡茶的原材料颗粒控制在14目至60目; 4)将粉碎筛选后的蒲公英、甘草、川贝母、沙参、黄精、桑白皮、大青叶、板蓝根、紫花地丁、鱼腥草、金银花颗粒按比例进行配料,并充分搅拌,混合均匀; 5)将混合均匀的材料按每小袋3克吊线制袋; 6)将制袋后的药茶杀菌,紫外线照射12?14小时; 7)包装、检验、出厂。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袋泡茶及制备方法,该中药袋泡茶是由下述重量份的中药原料配制成的:蒲公英25~35份、甘草25~35份、川贝母20~30份、沙参25~35份、黄精15~20份、桑白皮25~35份、大青叶25~35份、板蓝根25~35份、紫花地丁25~35份、鱼腥草25~35份、金银花25~35份。本发明制得的中药袋泡茶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消炎、抗炎凉血、宣肺镇咳、祛痰利咽等功效;上呼吸道感染适用性强,使用方便,预防效果较好、可随身携带,且气味芳香。
【IPC分类】A61P31/12, A61P11/00, A61P31/04, A23F3/34, A61P11/04, A61P31/22, A61K36/8969
【公开号】CN105055858
【申请号】CN201510510393
【发明人】鄢明亮, 周培林
【申请人】鄢明亮
【公开日】2015年11月18日
【申请日】2015年8月19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