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摇康复轮椅的制作方法_5

文档序号:9425938阅读:来源:国知局
得轮椅朝后方运动。
[0120]当人手带动摇摆驱动杆210往后移动复位时,摇摆驱动杆210的齿轮部带动主动轮421逆时针旋转,与主动轮421同轴连接的第一传动齿轮也进行逆时针旋转,使得齿条427朝前方移动,齿条427的后部带动旋转座610逆时针转动。此时,第二拨动块370端部的第二装配齿受到后棘轮426的阻挡作用力,在第一压缩弹簧有限的空间范围内收缩,第一拨动块360转动,使得第二拨动块370端部的第二装配齿与后棘轮426分离,实现在后车轮保持后进的状态下使传递离合300转动复位。
[0121]换向柄320控制传递离合300挂空档状态,如图21所示,使得换向拨轴330处于第二拨动块370、第一拨动块360中间位置,使得第一拨动块360端部、第二拨动块370端部均不与后棘轮426啮合,此时,轮椅的后大轮110轮轴不会随着旋转座610的转动进行转动,即无论人手怎样做摇摆驱动杆210摆动时,由于传递离合300呈空档状态,无法传递动力驱动后大轮I1转动,轮椅保持静止不动状态。此状态可以通过外力推动轮椅行走。
[0122]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手摇康复轮椅,其特征在于:设置有椅架、动力发生机构、传递离合和传递机构;所述传递机构固定于所述椅架或者后大轮,所述动力发生机构与所述传递离合固定连接或者与所述传递机构装配,所述传递离合装配于所述传递机构,所述传递机构驱动轮椅的后大轮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摇康复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发生机构设置为摇摆驱动杆,所述摇摆驱动杆一端活动套接于后大轮的轮轴,所述摇摆驱动杆另一端与所述传递离合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摇康复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递机构设置为齿圈,所述齿圈固定装配于后大轮,所述齿圈与所述传递离合装配;或者所述传递机构设置有主动轮、第一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链条、前棘轮和后棘轮,所述主动轮、第一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链条、前棘轮和后棘轮装配于所述椅架,所述主动轮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同轴连接,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与所述第二传动齿轮啮合,所述前棘轮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同轴连接,所述后棘轮与后大轮的转轴同轴连接,所述链条装配于所述前棘轮和所述后棘轮,所述主动轮与所述传递离合装配;或者所述传递机构设置有主动轮、第一传动齿轮、齿条、第一导轮、第二导轮和后棘轮,所述主动轮、第一传动齿轮、第一导轮、第二导轮和后棘轮装配于所述椅架,所述齿条分别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后棘轮啮合,所述齿条装配于第一导轮、第二导轮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和后棘轮之间,所述主动轮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同轴连接,所述后棘轮与后大轮的转轴同轴连接,所述主动轮与所述传递离合装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摇康复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递离合设置有壳体、换向柄、换向拨轴、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第一拨动块和第二拨动块;所述换向拨轴活动装配于所述壳体,所述换向拨轴与所述换向柄同轴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第一拨动块和第二拨动块装配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壳体设置有第一装配槽、第二装配槽,所述第一装配槽、所述第二装配槽分别设置于所述换向拨轴的两侧,所述第一拨动块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一装配槽与所述换向拨轴之间,所述第一弹簧装配于所述第一装配槽,所述第一拨动块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换向拨轴抵接;所述第二拨动块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二装配槽与所述换向拨轴之间,所述第二弹簧装配于所述第二装配槽,所述第二拨动块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弹簧和所述换向拨轴抵接;所述第一拨动块的活动端设置有与所述齿圈或者主动轮匹配的第一装配齿,所述第二拨动块的活动端设置有与所述齿圈或者主动轮匹配的第二装配齿;所述换向拨轴设置为轴对称结构,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所述换向拨轴的边沿距离轴心的距离逐渐递增或者递减;或者所述传递离合设置有壳体、拨叉手柄、拨叉杆、拨叉弹簧,所述壳体设置有通孔,所述壳体上部设置有换向定位座,所述换向定位座设置有第一位孔和第二位孔,所述第一位孔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二位孔的深度;所述拨叉杆设置有与所述第一位孔或者所述第二位孔相匹配的卡耳、固定环和梯形卡扣齿,卡耳设置于所述拨叉杆上部,固定环设置于所述拨叉杆下部,所述梯形卡扣齿与所述拨叉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拨叉弹簧装配于所述卡耳和所述固定环之间;所述拨叉手柄与所述拨叉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拨叉杆、拨叉弹簧装配于所述通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摇康复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发生机构设置为摇摆驱动杆,所述摇摆驱动杆活动装配于所述椅架,所述摇摆驱动杆的端部设置有具有齿牙的扇形部;所述传递机构设置有主动轮、第一传动齿轮、齿条、第一导轮、第二导轮和后棘轮;所述传递离合设置有壳体、带有齿牙的旋转座、换向柄、拉线、换向摆杆、换向拨轴、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第三弹簧、第一拨动块和第二拨动块;所述主动轮与所述扇形部的齿牙啮合,所述齿条分别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所述旋转座的齿牙啮合,所述旋转座活动装配于后大轮轮轴,所述后棘轮装配于所述旋转座并与后大轮轮轴同轴连接;所述齿条装配于第一导轮、第二导轮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和旋转座之间,所述主动轮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同轴连接;所述旋转座设置有两个限位支脚,拉线穿过两个限位支脚并与所述换向柄连接,所述第三弹簧套设于两个限位支脚之间的拉线,所述换向摆杆一端与换向拨轴同轴连接,所述换向摆杆另一端活动连接于两个限位支脚之间的拉线并与第三弹簧一端抵接;所述旋转座设置有第一装配槽、第二装配槽,所述第一装配槽、所述第二装配槽分别设置于所述换向拨轴的两侧,所述第一拨动块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一装配槽与所述换向拨轴之间,所述第一弹簧装配于所述第一装配槽,所述第一拨动块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换向拨轴抵接;所述第二拨动块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二装配槽与所述换向拨轴之间,所述第二弹簧装配于所述第二装配槽,所述第二拨动块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弹簧和所述换向拨轴抵接;所述第一拨动块的活动端设置有与所述后棘轮匹配的第一装配齿,所述第二拨动块的活动端设置有与所述后棘轮匹配的第二装配齿;所述换向拨轴设置为轴对称结构,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所述换向拨轴的边沿距离轴心的距离逐渐递增或者递减。6.根据权利要求1至5所述的手摇康复轮椅,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把手柄、与把手柄固定连接的扶枕滑块、与所述扶枕滑块匹配的扶枕滑轨及连接摆杆;所述扶枕滑轨、所述扶枕滑块设置于所述椅架,所述连接摆杆一端固定于所述扶枕滑块,所述连接摆杆另一端与所述摇摆驱动杆活动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手摇康复轮椅,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脚踏推动机构,所述脚踏推动机构设置有脚踏驱动机构、脚踏离合、脚踏往复移动机构和脚踏,所述脚踏驱动机构装配于后大轮轮轴,所述脚踏离合装配于所述脚踏驱动机构,所述脚踏驱动机构与所述脚踏往复移动机构连接,所述脚踏往复移动机构与所述脚踏连接;所述脚踏驱动机构随着所述后大轮轮轴的转动进行往复移动,所述脚踏离合控制所述脚踏往复移动机构是否随所述脚踏驱动机构进行往返运动,所述脚踏往复移动机构驱动脚踏往复移动。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摇康复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踏往复移动机构设置为隐藏于构成所述椅架的型材内腔,所述脚踏往复移动机构的伸出端分别与所述脚踏驱动机构和脚踏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手摇康复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踏驱动机构设置有摇臂和连杆,所述摇臂设置为凸轮,所述摇臂的转轴与后大轮的轮轴同轴连接,所述连杆一端与所述摇臂的连接端活动连接,所述连杆另一端与脚踏往复移动机构活动连接;所述脚踏往复移动机构设置有滑杆、滑杆推动块和弹片卡扣,所述脚踏离合设置为扳手块;所述滑杆设置有第三凹槽、第四凹槽,所述第三凹槽、第四凹槽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三凹槽、第四凹槽均设置有逐渐下凹的偏心圆坡面;所述滑杆推动块设置有用于装配滑杆的主通孔、用于装配弹片卡扣的卡扣槽和第一通孔、第二通孔,所述弹片卡扣设置有两个卡扣柱,所述弹片卡扣装配于所述卡扣槽且所述卡扣柱穿过对应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分别伸入第三凹槽、第四凹槽;所述扳手块固定于所述滑杆,所述滑杆推动块与所述连杆活动连接,所述滑杆的端部与脚踏连接;所述脚踏设置有脚踏架、脚踏推杆,所述脚踏架活动设置于所述椅架,所述脚踏推杆一端与所述脚踏架连接,所述脚踏推杆另一端与所述滑杆的端部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手摇康复轮椅,设置有椅架、动力发生机构、传递离合和传递机构,所述传递机构固定于所述椅架或者后大轮,所述动力发生机构与所述传递离合固定连接或者与所述传递机构装配,所述传递离合装配于所述传递机构,所述传递机构驱动轮椅的后大轮转动。该手摇康复轮椅能够通过手部推动动力发生机构移动,通过传递离合控制方向,将动力发生机构的动力由传递机构传递给后大轮,实现后大轮的转动使得整体轮椅进行移动,该手摇康复轮椅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移动准确的特点,在手臂摇动动力发生机构的过程中,也实现了对手臂的康复训练。
【IPC分类】A61G5/02, A63B23/12
【公开号】CN105147467
【申请号】CN201510554177
【发明人】罗耀球
【申请人】澳斯卡(香港)国际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9月2日
当前第5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