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医疗器械及其输送缆体、介入医疗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496037阅读: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0042]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在介入领域,通常将相对操作者近的一端称为近端,相对操作者远的一端称为远端。
[0043]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介入式医疗器械包括医疗器械主体部及与所述医疗器械主体部相连的栓头部。所述医疗器械主体部是介入式医疗器械用于实现医疗功能的部分,栓头部是介入式医疗器械用于与输送缆体连接的部分。
[0044]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45]本发明的实现方式用于介入式医疗设备上,如图1所示,此医疗设备至少包括介入式医疗装置10。介入式医疗装置10包括介入式医疗器械110、用于移送介入式医疗器械110的输送缆体200。通常介入式医疗器械110与输送缆体200的远端210之间连接后置于导管201内,在病人的组织腔体101内游走,直到位于选定位置后通过输送缆体200释放介入式医疗器械110,而将介入式医疗器械110放置到选定位置实施介入式治疗。组织腔体101可以是组织壁102所构成的腔体,例如,组织腔体101包括血管腔、肠腔、心脏腔室,当然组织腔体101还可以包括目前介入式治疗可以到达的人体组织内各个组织内部腔室,以及未来介入式治疗可以到达的人体组织内任意一个组织内部腔室。本文中提到的介入式医疗器械110可以包括任意一种介入式治疗用的医疗器械,例如,心脏缺损封堵器、瓣膜修复器械、血管塞、血管滤器等等医疗器械。输送缆体200为介入式治疗用的细长物体,比如钢缆、导管等,其远端用于与介入式医疗器械110相连。这里的远端是指图1中距离操作者最远的一端,而相对近端是指距离操作最近的一端。
[0046]当然,为了便于医护人员能够清晰的了解介入式医疗器械110是否被移送到了选定位置,则上述医疗设备还可以包括:摄像装置、显示器等。摄像装置置入导管201内,跟随导管201的远端拍摄组织腔体101的视频数据,然后该视频数据传输至显示器上,在界面103上显示相应的图像,从而提供给医护人员介入式治疗精确的定位数据。
[0047]为了能够避免因介入式医疗器械110与输送缆体200之间的连接问题而导致的介入式医疗器械110难以释放到正确的选定位置、增加医疗危险系数等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对介入式医疗装置10做了改进。具体改进结合附图参见下文所述。
[0048]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介入式治疗用介入医疗装置10。
[0049]请一并参阅图1、图2、图3a及图3b,该介入医疗装置10包括介入式医疗器械110及输送缆体200。器械110包括位于介入式医疗器械110上的栓头部120。输送缆体200包括位于输送缆体200上的缆头部220。输送缆体200用于移送介入式医疗器械110至选定位置,且缆头部220设置在输送缆体200的远端210上。栓头部120包括第一螺纹122和第一止挡部121a ;缆头部220包括可与第一螺纹122配合连接的第二螺纹222和第二止挡部221a ;栓头部120与缆头部220之间通过第一螺纹122和第二螺纹222的可拆卸连接。当栓头部120的第一止挡部121a与缆头部220上的第二止挡部221a相抵触时,第一螺纹122和第二螺纹222停止咬合,从而在第一螺纹122和第二螺纹222过度旋紧之前就阻止第一螺纹122和第二螺纹222的继续咬合,一方面,可令栓头部120的端面123与缆头部220的端面223之间不受力贴合或具有一定间距,即使得栓头部120的端面123与缆头部220的端面223之间不产生压力,也就不会在栓头部120端面123与缆头部220的端面223之间产生摩擦力,进而保证手术过程中栓头部120与缆头部220之间可以正常释放;另一方面,可避免当第一螺纹122及第二螺纹222的螺牙在旋紧时压力过大所导致的螺牙的破坏失效(即滑丝)问题。
[0050]图2所示的实施例一中,在栓头部120的近端端面123和缆头部222的远端端面223上分别对应设置方形结构的凸起,用以形成第一止挡部121a和第二止挡部221a。SP,在栓头部120的近端端面123上设置第一止挡部121a,在缆头部222的远端端面223上设置第二止挡部221a。如图2、图3a和图3b所示,第一止挡部121a和第二止挡部221a分别凸起于栓头部120的近端端面123和缆头部222的远端端面223的表面,并且两者对应设置。本实施例中将栓头部与第一止挡部一体成型,将缆头部与第二止挡部一体成型,从而降低制作成本,使介入式医疗器械的表面更加平滑,避免尖锐突出异物对组织造成的排异反映。当然,栓头部与第一止挡部之间的连接方式或者缆头部与第二止挡部之间的连接方式还可以采用激光焊接或电阻压焊的方式来实现。
[0051]可以理解,虽然实施例一中,在栓头部的近端端面或缆头部的远端端面上设置的凸起采用的是图2中的方形结构的凸起,但是,凸起的结构还可以为三角形结构、圆柱形结构、圆锥形结构等等,根据需要来设定。
[0052]栓头部120设置有贯穿栓头部的近端端面及远端端面的栓头内孔124。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该栓头内孔124可仅贯通近端端面。介入式医疗器械110的主体部的近端连接于栓头内孔124。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栓头部120近端的内壁上设置的内螺纹作为第一螺纹122 ;输送缆体200的远端210上设置缆头部220,缆头部220远端端面223上的螺柱外表面设置的外螺纹作为第二螺纹222。这里的第一螺纹122可以是位于栓头部120内壁上的部分位置。可以理解的是,缆头部220远端端面223上的螺柱外表面设置的外螺纹作为第二螺纹222时,第二止挡部221a的远端较第二螺纹222的远端靠近缆头部220的远端端面223。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一螺纹122和第二螺纹222是对应配合使用的,也可以分别对应设置为外螺纹和内螺纹,同样,当螺纹的设置方式改变时栓头部和缆头部的结构也对应改变。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螺纹为设置在栓头部近端端面的螺柱上的外螺纹时,第一止挡部的近端需较第一螺纹的近端靠近栓头部120近端端面。
[0053]图2所示的栓头部120从远端至近端依次包括大圆柱部131及圆台部132。圆台部132从远端至近端外径依次缩小。圆台部132的近端端面为上述近端端面123。可以理解的是,栓头部与缆头部还可以为其他形状的结构体,例如横截面为方形的结构体等等。可以理解的是,基于上述实施例一的结构,在本发明的一个变形实施例中,栓头部的近端端部与缆头部的远端端部均采用圆柱体结构,且外径相同,以保证介入式医疗仪器与输送缆体之间平滑连接。
[0054]基于上述实施例一的结构,在本发明的一个变形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更加有效地限制螺纹的继续深入旋转,第一止挡部121a和第二止挡部221a的有效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第二螺纹222沿螺纹轴线方向的总长度与第二螺纹222上与第一螺纹122咬合配合时沿螺纹轴线方向的最小有效长度之差。其中,如图3a所示,第一止挡部121a的有效长度是指第一止挡部121a的近端端面与栓头部120的近端端面123之间的垂直距离L1 ;如图3b所示,第二止挡部221a的有效长度是指第二止挡部221a的远端端面与缆头部220的远端端面223之间的垂直距离L2 ;第二螺纹222沿螺纹轴线方向的总长度如图3b上所示的L,为第二螺纹222的远端端面到缆头部220的远端端面223的垂直距离;参见图3a、图3b所示,第二螺纹222上与第一螺纹122咬合配合时沿螺纹轴线方向的最小有效长度b,指的是相互配合的第一螺纹122 (即栓头部120的内螺纹)和第二螺纹222 (即缆头部220的外螺纹),沿螺纹轴线方向旋合在一起的接触配合长度,在该接触配合长度下,栓头部与缆头部恰好紧密连接在一起。因此,当(L1+L2) ( (L-b)时,可以更加有效的限制螺纹的继续深入旋转。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止挡部121a和第二止挡部221a的有效长度、与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的相对关系还可以适用于其他实施例中。
[0055]当然,为保证栓头部的第一止挡部121a和缆头部的第二止挡部221a在旋转的同时不接触栓头部120的远端端面123和缆头部220的远端端面223,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止挡部121a和第二止挡部221a两者中具有较小有效长度者的有效长度大于或等于第一螺纹122或第二螺纹222的螺距P。由于第一螺纹122和第二螺纹222是配合螺纹,因此两者螺距P —致。也就是说,当L1小于等于L2时,L1大于或者等于P ;当L1大于L2时,L2大于或者等于P。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止挡部121a和第二止挡部221a与第一螺纹122和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