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张力悬吊带系统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496053阅读:来源:国知局
弧形重复单元的宽度为;每个弧形重复单元的间距为〇_。
[0060] 所述护套2由对称分布的左护套22和右护套23组成,且左护套22和右护套23 各自独立;所述左护套22和右护套23对应于吊带主体的同一面上分别设有孔221,231。孔 221,231的面积占其所在的左护套上表面或右护套上表面面积的20%以上。所述左护套22 与右护套23在其相邻一端存在间隙,所述间隙的距离为0.lcm-lOcm。吊带主体1的宽度为 7~15mm〇
[0061] 图3展示了设于吊带主体上的通孔11的几种不同的形状,可以是椭圆形,圆形或 四角圆滑过渡的方形。
[0062] 吊带主体1的弧形边缘12设计,如上所述可以是由多个重复排列的弧形单元12 构成。每个弧形重复单元的宽度为;每个弧形重复单元的间距为;或者如图4 所示,每个弧形重复单元的存在小于l〇mm的间距。
[0063] 套管3的一端与吊带主体1连接,另一端呈锥体形。优选地,所述套管3的形状 如图5所示,套管3包括由与吊带主体1连接的呈直管状的第一部分31及呈子弹头状的 第二部分32。所述套管3的总长为5mm-20mm,优选10mm-16mm;所述第一部分31的长度为 3mm~17mm,优选 6mm~1 3mm;第一部分 31 的直径为 2mm~8mm,优选 3mm~5mm。
[0064] 本实施例中,所述吊带主体为由直径在0. 01μm~100μm的静电纺丝纤维制成的 组织支架,所用的材料可以是聚氟类材料(PVDF、PTFE等)、聚烯烃(聚乙烯、聚丙烯等)、聚氨 酯类材料(PU、PCU、TPU等)等不可降解材料。其蓬松度、稳定度不需要作额外的限制。 [0065] 为了更便于医生进行手术操作,优选地,所述护套上设置有定位线。优选地,所述 定位线与护套在轴向上的对称线重合。对于图1的结构,由于护套2是一体成型,优选在定 位线处设置撕裂线/裁剪线。
[0066]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所述无张力悬吊带系统结构与实施例1的图1或图2所述结构相同。
[0067] 其中,所述吊带主体为由直径在0. 01μL?~100μL?的纤维构成的组织支架,具有多 孔状结构,其蓬松度为200~2000cm3/g,其纤维交接处发生融合形成纤维节点; 所述组织支架的稳定度S符合以下关系:
其中?\为组织支架初始厚度,T2为力学疲劳试验后测得组织支架的厚度,厚度单位_ ;S的数值为1~3。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吊带主体可以参考CN104645420A中记载的制备方法制 备。
[0068] 据信,具有上述性能的吊带主体的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和修复性能。
[0069] 对比例1 本对比例的无张力悬吊带系统除护套上不设有孔(即护套的上下表面均为密闭整体) 外,其余结构与实施例1的图1所述的结构相同。
[0070] 阻力测试实验按照如下方法进行: 将包覆有护套的吊带主体从长25cm,厚度为8cm的瘦牛肉块中心穿过。在牛肉上放置 重物,用于模拟手术过程吊带穿过人体时,肌肉及筋膜组织对吊带的压迫力。随后将吊带主 体露出牛肉外的部分剪断,保持余下部分不动,缓慢牵引导引线将护套及多余的吊带主体 部分抽出,读取指针式推拉力计上的力学数值,记录后按复位键归零,开始下一组测试。 取出护套的阻力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从上述对比可以看出,本发明所述的结构,能够减少取出护套时所用的力。因此更便于 操作。
[0071] 护套从人体组织中取出时的受力情况如图6所示。由于吊带植入过程中通常会 发生折叠,因此取出过程中需要克服护套与人体组织、护套与吊带主体的多重作用力。图 6a展示以具有对比例1所述的护套的受力情况。吊带在人体组织中处于折叠的状态,在C 处裁断之后,取出护套时,每层护套与吊带主体的接触面都会产生摩擦力,此时,将护套往D 方向抽离人体时,护套受吊带主体的摩擦力为4yFff(式中,F?为护套取出所受吊带主 体的摩擦力,μ为摩擦系数,吊带所受压力),图6b展示以具有图1所示结构的护套的 受力情况,当护套的上表面或下表面开孔后,护套在植入过程中向设有开孔的一面折叠,此 时取出护套时护套受到摩擦力为2 。可见,在护套的一个面上设置开孔后,护套 的摩擦阻力显著减小。因此在护套的一个面上设有孔的设计能够消除吊带折叠内部的摩擦 力,从而能够减少取出护套时所用的力。
[0072]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 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 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 一种无张力悬吊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张力悬吊带系统包括吊带主体和包覆 吊带主体表面的护套;所述吊带主体由纤维膜层构成,所述吊带主体为由多个通孔组成的 镂空网格状支架结构;所述护套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上设置有孔。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无张力悬吊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上的孔的总面积占 其所在的护套上表面或下表面总面积的10%以上,优选为20°/『50%。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无张力悬吊带系统,所述护套包括对称分布在吊带主体左半部 和右半部的第一护套和第二护套;所述第一护套和第二护套分别由吊带主体的两端向吊带 主体的中央延伸,且第一护套和第二护套各自独立;所述第一护套和第二护套上的孔位于 同一面。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无张力悬吊带系统,其特征在于,设于第一护套和/或第二护套 上的孔的数量为1~5个。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无张力悬吊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护套与第二护套在 其相邻一端存在间隙,所述间隙的距离为〇.lcm-lOcm。6.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无张力悬吊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吊 带主体的上表面及下表面的粗糙度均为〇. 1ym~50μπι。7. 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无张力悬吊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吊 带主体上的通孔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或设有倒角的多边形。8. 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无张力悬吊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吊 带主体上的通孔的孔径为1. 5~5mm〇9. 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无张力悬吊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吊带主体上 的通孔在吊带主体上的分布密度为1~1〇个/cm2。10. 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无张力悬吊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吊带主体的厚度为〇· 1mm~lmm〇11. 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无张力悬吊带系统,所述护套上设置 有定位线。12. 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无张力悬吊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无张力悬吊带系统的两端设有导引线和套管。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无张力悬吊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的一端与护套及 吊带主体连接,另一端呈锥体形;所述导引线的一端与护套及吊带主体连接,另一端穿过套 管的锥体形端部的开口延伸至套管外。14.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无张力悬吊带系统,所述套管的一端与护套和吊带主体连 接,另一端呈子弹头形状;所述导引线的一端与护套及吊带主体连接,另一端穿过套管的子 弹头形状端部的开口延伸至套管外。15. 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任意一项所述的无张力悬吊带系统,所述吊带主体的边缘为 弧形边缘,所述弧形边缘由多个重复排列的弧形单元组成;每个弧形单元的弧边的宽度为 相邻两个弧形单元的间距为16. 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无张力悬吊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吊带主体在承受2kg重力时的伸长率为10%~50%。17. 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无张力悬吊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吊带主体的宽度为7~15mm。18. 根据权利要求1至17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无张力悬吊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纤维膜层为由直径在〇. 01μm~100μm的纤维构成的纤维膜组织支架,具有多孔状结构,其 蓬松度为200~2000cm3/g,其纤维交接处发生融合形成纤维节点; 所述组织支架的稳定度S符合以下关系:其中?\为组织支架初始厚度,T2为力学疲劳试验后测得组织支架的厚度,厚度单位mm;S的数值为1~3。19.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无张力悬吊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膜层为由直径在 0. 1μm~10μm的纤维构成的纤维膜组织支架。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无张力悬吊带系统。所述无张力悬吊带系统包括吊带主体和包覆吊带主体表面的护套;所述吊带主体由纤维膜层构成;所述吊带主体设置有由多个通孔组成的镂空支架结构;所述护套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上设置有孔。本发明所述的无张力悬吊带系统,通过对吊带主体和护套结构的设计,提高了吊带产品的自体化性能,通过在护套的一个面上设置孔,减少护套与人体组织的接触面积,从而显著减少护套取出时产生的阻力,大大提高了护套取出时的方便性和操作性。
【IPC分类】A61F2/08, A61L31/04, A61L31/06
【公开号】CN105250050
【申请号】CN201510703366
【发明人】王国帅, 赖奎霖, 郭泽跃, 袁玉宇
【申请人】深圳迈普再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1月20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26日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