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755948阅读:534来源:国知局
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生理用卫生巾等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0002]已知在用于生理用卫生巾或卫生护垫等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中设置窄幅的缝隙或槽的技术。例如专利文献I中记载了,在吸收体形成刚性不同的3个区域,作为其中I个区域的形成方法,在该吸收体中通过去除该吸收体的材料而形成多个细长的孔。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在吸收体具有槽部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使该吸收体的与厚度方向正交的面中的该槽部的开口宽度,随着从该吸收体的一面向上述另一面去而变小。
[0003]作为用于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还已知以该吸收体的薄型化等为目的,将使用粘接剂等粘接方式形成得较薄的吸收性片层叠两层以上的层叠结构的吸收体。另外,还已知在这种层叠结构的吸收体形成缝隙或开口的技术。例如专利文献3中记载有一种吸收性物品,使用将上侧吸收片和下侧吸收片重合的吸收体,在各吸收片设置横向的缝隙,并且将该缝隙以在该吸收片的俯视图中不重叠的方式设置。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I:(日本)特表2008-529721号公报
[0007]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273842号公报
[0008]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9-153835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9]专利文献I和2所记载的技术中,缝隙或槽的内表面由纸浆等吸液性纤维构成,结果,在该缝隙或该槽的形成过程中,该吸液性纤维易于压密化,由于该原因,有时难以发生通过缝隙或槽的内表面进行液体向吸收体内部的扩散。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形成于吸收片的层叠结构的缝隙也一样,在缝隙的内表面,层叠的吸收片彼此易于压密化而一体化,由于该原因,相邻的吸收片彼此接合,有时也会难以发生液体向吸收体内部的扩散。
[0010]本发明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有吸收性主体并具有与穿着者的前后方向对应的纵向和与该纵向正交的横向,该吸收性主体包括液体保持性的吸收体、配置于该吸收体的肌肤相对面侧的正面片和配置于该吸收体的非肌肤相对面侧的背面片,且该吸收性主体包括:在穿着时与穿着者的排泄部相对配置的排泄部相对部;配置于比该排泄部相对部靠穿着者的腹侧的位置的前方部;和配置于比该排泄部相对部靠穿着者的背侧的位置的后方部,该吸收性物品中,上述吸收体具有将包含纸浆的吸收性片层叠多层而成的层叠结构,上述吸收性片的上述层叠结构具有:位于上述排泄部相对部的中央吸收性片;和以从该中央吸收性片的周缘的至少一部分向外侧延伸出的方式与该中央吸收性片层叠的主体吸收性片,沿着上述纵向,向该吸收体的厚度方向切入的多个纵向缝隙以分散的状态形成于上述吸收体的排泄部相对部,上述层叠结构中,至少在上述排泄部相对部,形成该层叠结构的多层的上述吸收性片间的一部分在形成有上述纵向缝隙的部位为非接合状态。
【附图说明】
[0011]图1(a)是表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一实施方式的生理用卫生巾的肌肤相对面侦U(正面片侧)的俯视图,图1(b)是仅表示该生理用卫生巾的吸收体的抽出俯视图。
[0012]图2是图1的I1-1I示意性截面图。
[0013]图3(a)和图3(b)是表示中央缝隙区域中的纵向缝隙的优选配置的吸收体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0014]图4是中央缝隙区域中的纵向缝隙的纵截面图。
[0015]图5是侧部缝隙区域中的纵向缝隙的纵截面图。
[0016]图6是图1的IV-1V示意性截面图。
[0017]图7(a)是图1所示的生理用卫生巾中的后方缝隙区域的局部放大俯视图,图7(b)是另一实施方式的与图7(a)相应的图。
[0018]图8是表示制造图1所示的生理用卫生巾的吸收体的工序的示意图。
[0019]图9(a)到图9(d)是表示吸收性片的折叠方法的另一例子的辅助吸收体的示意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对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基于作为其优选的一实施方式的生理用卫生巾并参照附图进行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I包括吸收性主体5,并具有与穿着者的前后方向相应的纵向X和与该纵向正交的横向Y,该吸收性主体5包括液体保持性的吸收体4、配置于该吸收体4的肌肤相对面侧的正面片2和配置于该吸收体4的非肌肤相对面侧的背面片3。
[0021]其中,在本说明书中,肌肤相对面是吸收性物品或其构成部件(例如吸收性主体5)中的、在穿着吸收性物品时朝向穿着者的肌肤侧的面,非肌肤相对面是吸收性物品或其构成部件中的、在穿着吸收性物品时朝向肌肤侧的相反侧(衣服侧)的面。另外,纵向X与吸收性物品(吸收性主体)的长度方向一致,横向Y与吸收性物品(吸收性主体)的宽度方向(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一致。
[0022 ]吸收性主体5在纵向X上包括:在穿着时与穿着者的液体排泄部(阴道口等)相对配置的排泄部相对部B;在穿着时配置于比排泄部相对部B靠穿着者的腹侧(前侧)的位置的前方部A;和在穿着时配置于比排泄部相对部B靠穿着者的背侧(后侧)的位置的后方部C。
[0023]卫生巾I不仅具有吸收性主体5,还具有一对翼部7、7,该一对翼部7、7从吸收性主体5中的排泄部相对部B的沿着纵向X的两侧部分别向横向Y的外侧伸出。
[0024]此外,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中,排泄部相对部是在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I那样具有翼部的情况下,在吸收性物品的纵向(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图中的X方向)上具有翼部的区域(被翼部的纵向一侧的根部和另一侧的根部夹着的区域)。不具有翼部的吸收性物品的排泄部相对部是在将吸收性物品按照3折的单独包装形态折叠时产生的、在横向(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图中的Y方向)横穿该吸收性物品的两条折线(未图示)中从该吸收性物品的纵向前端起的第一折线和第二折曲线所包围的区域。
[0025]如图2所示,正面片2包覆吸收体4的肌肤相对面的整个区域,还从吸收体4的沿着纵向X的两侧缘向横向Y的外侧伸出。另一方面,背面片3包覆吸收体4的非肌肤相对面的整个区域,且从吸收体4的沿着纵向X的两侧缘向横向Y的外侧伸出,并与后述的侧片10—起形成侧翼部6。背面片3和侧片10在从吸收体4的沿着纵向X的两侧缘延伸出的延出部,通过粘接剂、热封、超声波封合等公知的接合方式相互接合。正面片2和背面片3各自与吸收体4之间也可以通过粘接剂接合。
[0026]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4具有将主体吸收性片401和中央吸收性片402层叠多层而形成的层叠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在排泄部相对部B具有多层部42 ο如图2所示,多层部42是构成吸收体4的吸收性片401、402的层叠个数比位于其周围的部分多的部分。本实施方式的多层部42的厚度大于位于其周围的部分的厚度,在排泄部相对部B形成有向正面片2侧(卫生巾I的肌肤相对面侧)突出的隆起部。另外,吸收体4具有形成吸收体4的外形的主吸收体40和与主吸收体40的一部分重叠配置的比主吸收体40小的辅助吸收体41。辅助吸收体41至少设置于排泄部相对部B。
[0027]本实施方式中的吸收体4优选仅由吸收性片401、402的层叠结构构成,该吸收体4优选不具有纸浆等吸液性纤维的纤维堆积结构。本发明中,吸收性片是指将包含纸浆的吸收性材料使用粘接剂等粘接方式形成得较薄的片状的吸收结构体。
[0028]主吸收体40由包含纸浆的主体吸收性片401的折叠结构形成。详细而言,主吸收体40通过将主体吸收性片401在沿着纵向X延伸的折线401a、401b的位置内折而形成。即,主体吸收性片401形成为两端折叠的折叠状态。此时,主体吸收性片401中,以内折的部位彼此局部重叠的方式,调整折线401a、401b的位置。因此,主吸收体40形成为由主体吸收性片401构成的两层和3层的层叠结构。
[0029]另一方面,辅助吸收体41由包含纸浆的中央吸收性片402的折叠结构形成。详细而言,辅助吸收体41中,对中央吸收性片402,沿着沿纵向X延伸的折线402a,将位于比该折线402a靠外侧的部位内折。接着,沿着折线402b,将位于比该折线402b靠外侧的部位向先前折叠的部位侧内折。折线402a和402b形成于将中央吸收性片402的横向Y的长度大致三等分的位置。由此,中央吸收性片402形成为成卷三层折叠(tri fold)的折叠状态。因此,辅助吸收体41形成为由中央吸收性片402构成的3层的层叠结构。
[0030]如图2所示,形成为成卷三层折叠的折叠状态的中央吸收性片402配置于形成为两端折叠的折叠状态的主体吸收性片401的内部。即,主体吸收性片401和中央吸收性片402成为嵌套的折叠结构。其结果是,在主体吸收性片401和中央吸收性片402的层叠结构中,以从中央吸收性片402的周缘的至少一部分、具体而言从该周缘的整个区域向外侧延伸出的方式层叠主体吸收性片401。此外,如上所述,辅助吸收体41位于排泄部相对部B,因此,构成该辅助吸收体41的中央吸收性片402也位于排泄部相对部B。
[0031]由主体吸收性片401的折叠结构形成的主吸收体40在俯视时是角部为弧形的大致矩形形状,且从前方部A经由排泄部相对部B延伸至后方部C。另一方面,由中央吸收性片402的折叠结构形成的辅助吸收体41在俯视时是大致矩形形状,且从排泄部相对部B配置到其附近的后方部C。通过在主吸收体40的一部分中配置辅助吸收体41,可以容易且有效地增大吸收体4的一部分的吸收容量。代替辅助吸收体41配置于由折叠的主体吸收性片401构成的主吸收体40的内部的结构,辅助吸收体41可以层叠于构成主吸收体40的主体吸收性片401的肌肤相对面侧,也可以层叠于非肌肤相对面侧。
[0032]在吸收性主体5的肌肤相对面(正面片2的肌肤相对面)中的沿着纵向X的两侧部,如图1和图2所示,以在俯视时与吸收体4的沿着纵向X的左右两侧部重叠的方式,遍及吸收性主体5的纵向X的大致全长地配置有一对侧片1、1。一对侧片1、10分别在位于排泄部相对部B的线状的第一接合线11和位于该第一接合线11的纵向X的前后(前方部A和后方部C)的线状的第二接合线12与吸收性主体5(正面片2)接合。第一接合线11在俯视图中形成为向横向Y的外侧凸出的曲线状,第二接合线12在俯视图中形成为以与纵向交叉的方式延伸的线状(锯齿线状)。侧片10包括拨水性的无纺布。这样,当侧片10在接合线11、12与吸收性主体5的肌肤相对面(正面片2)
当前第1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