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卵巢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_2

文档序号:9852386阅读:来源:国知局
苦涩,寒。【功能主治】清热除湿,活 血祛疾。【摘录】《中药大辞典》
[0024] -味药根:【来源】为豆科植物马棘的根。全年可采。【功能主治】活血祛瘀,解毒。治 咳喘,喉蛾,疔疮,瘰疬,痔疮,跌打损伤。《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清凉解毒,活血行瘀〃。【摘 录】《中药大辞典》
[0025] 独一味:【来源】唇形科植物独一味,以根及根状茎入药。9~10月采收,拔起全株, 抖去泥沙,晒至五成干时,截去地上部分及须根,再晒至足干即成。【性味】苦,微寒。【功能主 治】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骨折,腰部扭伤。【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0026] 绛梨木:【别名】叫梨子、乌槎子、绛耳木、叫铃子、牛筋刺、鹿角刺、乌苕子刺、黑龙 须。【来源】鼠李科鼠李属植物薄叶鼠李,以根和果实入药。秋末冬初采挖,晒干;秋季果实成 熟后采摘,晒干。【性味】苦、辛,平。【功能主治】消食顺气,活血祛瘀。用于食积腹胀,食欲不 振,胃痛,嗳气,跌打损伤,痛经。【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0027] 假耧斗菜:【别名】小叶假耧斗菜(《陕甘宁青中草药选》),叶矛对钩(藏名)。【来源】 为毛茛种植物假耧斗菜的叶。8~9月采收。【性味】《西藏常用中草药》:"性寒,味苦涩"。【功 能主治】①《西藏常用中草药》:〃去瘀,止血,镇痛。用于下死胎,子宫出血〃。《陕甘宁青中草 药选》:〃活血儆瘀,止痛止血。治跌打损伤,拔除异物,外伤出血〃。【摘录】《中药大辞典》
[0028] 腹水草:【来源】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爬红岩或毛叶腹水草的全草。【性味】味 苦;性微寒。【归经】归肝;脾;肾经。【功能主治】行水;消肿;散瘀;解毒。主肝硬化腹水;肾炎 水肿;跌打损伤;疮肿疔毒;烫伤;毒蛇咬伤。【各家论述】1.《百草镜》:茎叶:散风火,利湿热。 治白火丹,疥疮。涩精。2.《汪连仕采药书》:茎叶:消疔肿拔根,合苍耳草酒煎服。3.《李氏草 秘》:治疔疮,诸毒痈肿,用此草捣汁加酒服。4.《纲目拾遗》:茎叶:治失力黄。能退诸疮热血, 风火气毒。5.《闽东本草》:全草:通经活血,破瘀生新,舒筋消肿。治月经不调,久年痛风,跌 打损伤,水肿臌胀。6.《江西民间草药验方》:全草或根:逐水,消肿,解毒。【摘录】《中华本草》
[0029] 九头草:【别名】小九股牛。【来源】石竹科蝇子草属植物九头草,以根入药。秋季采 挖,洗净晒干。【性味】苦,平。【功能主治】清热,利尿,通经。用于小便不利,尿痛,尿血,闭经。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0030] 铁马鞭:【别名】落花生、三叶藤、野花生、金钱藤、野花草、假山豆、夜牵牛、土黄芪。 【出处】出自《植物名实图考》。【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铁马鞭的带根全草。【性味】苦; 辛;性平。【归经】脾;心经。【功能主治】益气安神;活血止痛;利尿消肿;解毒散。主虚发热;失 目民;痧症腹痛;风湿痹痛;水肿;瘰疬;痈疽肿毒。【摘录】《中华本草》
[0031] 滴滴花:【别名】还魂草、虎耳还魂草、九倒生。【来源】苦苣苔科珊瑚苣苔属植物珊 瑚苣苔,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集,晒干。【性味】淡,平。【功能主治】健脾,止血,化瘀。用于小儿 疳积,跌打损伤及刀伤。【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0032] 豆瓣香:【别名】千年矮、豆瓣叶、山桂花。【来源】木犀科豆瓣香,以叶、皮入药。【性 味】甘、苦,平。【功能主治】清热消炎,止血生肌。慢性气管炎;外用治骨折,外伤出血,扭伤疼 痛等。【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0033] 火焰兰:【别名】红珊瑚、山观带、山裙带。【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火焰兰的全 草。【性味】苦;辛;平。【归经】肝;肾经。【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化瘀。主风湿痹痛;骨折。 【摘录】《中华本草》
[0034] 芒萁骨:【别名】草芒、山芒、山蕨、虱槟草、乌萁(《福建民间草药》),芒仔(《闽南民 间草药》),穿路萁。路萁子柴、鸡毛蕨、筲萁子柴、反蕨叶、蜈蚣草、硬蕨萁、狼萁草、蕨叶草 (《湖南药物志》)。【来源】为里白科植物芒萁的幼叶或叶柄。全年可采。【性味】苦,平。【功能 主治】活血,止血,解热,利尿。治妇女崩带,尿道炎,外伤出血,烫伤。【摘录】《中药大辞典》
[0035] 绵藤:【别名】粉背南蛇藤、博根藤、麻妹条、落霜红、来阿片[苗语]。【来源】卫矛科 绵藤,以根、叶入药。【性味】辛,平。【功能主治】化瘀消肿,止血生肌。主治跌打红肿,刀伤。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0036]太白三七:【来源】伞形科东谷芹属植物红花芹,以根入药。秋季采,洗净晒干。【性 味】甘、苦,平。【功能主治】祛风湿,强筋骨,活血,止血。用于风湿关节痛,崩漏,跌打损伤,外 伤出血。【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0037]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如下:螃蟹七5~15份,九节风10~20份,水 棉花10~25份,一味药根15~25份,独一味15~25份,绛梨木10~20份,假耧斗菜5~15份, 腹水草35~45份,九头草10~20份,铁马鞭15~25份,滴滴花10~20份,豆瓣香15~25份,火 焰兰10~25份,芒萁骨10~20份,绵藤15~25份和太白三七35~45份。
[0038]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可以优选为:螃蟹七10~15份,九节风15~ 20份,水棉花10~20份,一味药根15~20份,独一味18~25份,绛梨木15~20份,假耧斗菜10 ~15份,腹水草38~45份,九头草15~20份,铁马鞭20~25份,滴滴花10~18份,豆瓣香15~ 20份,火焰兰10~22份,芒萁骨10~15份,绵藤18~25份和太白三七38~45份。
[0039]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也可以优选为:螃蟹七12份,九节风18份,水 棉花15份,一味药根18份,独一味20份,绛梨木19份,假耧斗菜11份,腹水草39份,九头草19 份,铁马鞭23份,滴滴花13份,豆瓣香16份,火焰兰20份,芒萁骨12份,绵藤23份和太白三七 38份。
[0040]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也可以优选为:螃蟹七15份,九节风15份,水 棉花20份,一味药根穿15份,独一味25份,绛梨木15份,假耧斗菜15份,腹水草42份,九头草 16份,铁马鞭25份,滴滴花18份,豆瓣香20份,火焰兰15份,芒萁骨15份,绵藤18份和太白三 七43份。
[0041]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的制备方法,当所述中药的剂型为颗粒剂时,其制备方 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2] 步骤一: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4~8倍的醇浓度为 85 %~95 %的乙醇,加热至沸腾回流3~5小时,过滤,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1~2ml的速度缓 缓渗漉,收集渗漉液,随后在真空度〇 . 06~0.09Mpa下减压浓缩至50~60°C时相对密度为 1.04~1.10的膏体,喷雾干燥,喷雾干燥机的进风温度160~175°C、出风温度80~85 °C,随 后粉碎成粉末,制成干膏粉;
[0043] 步骤二:在获得的干膏粉中加入相对于干膏粉质量0.2~0.4倍的蔗糖粉和0.1~ 〇. 2倍的糊精,制成颗粒,于40~50°C干燥,获得颗粒剂。
[0044]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的制备方法,当所述中药的剂型为含片剂时,其制备方 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5] 第一步,将螃蟹七、九节风、水棉花、一味药根和独一味按所述比例混合,用相对于 获得的混合物质量的4~6倍的醇浓度90%~95%的乙醇溶解,加热回流2~4小时后提取, 过滤;将滤渣再次用相对于获得的混合物质量的2~4倍的醇浓度85%~95%的乙醇溶解, 加热回流1~2小时后提取,过滤;合并两次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药液浓度为0.8 ~1.2g生药/mL,利用体积为5L的大孔吸附树脂柱洗脱两次,先用5倍树脂柱体积的去离子 水或蒸馏水洗脱,再用3倍树脂柱体积的醇浓度为90%~95%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 减压浓缩除去乙醇,干燥并粉碎成粉末;
[0046] 第二步,将绛梨木、假耧斗菜、腹水草和九头草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获得的 混合物质量的3~5倍的醇浓度85 %~95 %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2次,两次提取液合并,用管 式离心机离心除杂,将除杂后的提取液于60°C~70°C的条件下减压浓缩至60°C时相对密度 为1.20~1.23的膏体,将浓缩后的膏体用喷雾干燥器干燥成粉末;
[0047]第三步,将剩余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获得的混合物质量的2~5倍 的水溶解,加热煎煮2~4小时,过滤;将滤渣再次用相对于获得的混合物质量的1~3倍的水 溶解,加热煎煮1~2小时,过滤;合并两次过滤液,减压浓缩除去水分,干燥并粉碎成粉末; [0048]第四步,将第一步、第二步和第三步获得的粉末混合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