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生粉灭菌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852781阅读:494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药生粉灭菌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制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药生粉灭菌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中药材以生粉入药是中成药、保健食品的常用加工工艺。中药材粉末符合微生物限度要求方可入药。中药材常常含有较多的微生物,粉碎后需要灭菌处理才能符合入药的要求。传统的中药粉碎灭菌仪器,需要经过两个步骤进行,先进行粉碎,然后再对粉碎后的粉末进行灭菌,步骤繁琐,生产成本高。
[0003]中国专利CN204319292U揭示了一种中药生粉灭菌装置,其包括依次通过管道连通的粉碎机、筛分机和总混机,筛分机的筛下物进入总混机,筛上物通过返料管道送回粉碎机再次粉碎;所述粉碎机连接有臭氧发生器,筛分机与粉碎机之间的管道上连接有第一旋风分离器,第一旋风分离器连接有风机,风机连接有排风管,连接粉碎机出口与第一旋风分离器入口的管道上设有螺旋管,通过臭氧发生器,使得药材在粉碎的同时可以进行灭菌,不易受感染。然而当药材没有被充分粉碎时,臭氧无法对其内部进行灭菌,进而会影响灭菌的效果,并且药材与臭氧接触的时间有限,进而会使得灭菌的效果受限,无法对药材进行充分杀菌,并且需要筛分装置,因此在对一些特殊药材进行干燥时,需要更换筛分装置,进而导致成本的增加,使用范围有限。
[0004]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中药生粉灭菌装置,它包括底板、进料框、气缸装置、顶靠装置、框体装置、第一框体、第二框体、收料装置及管道装置,底板上设有第一支架、第一支撑杆及第二支撑杆,进料框上设有第一密封环、第一滚轮及粉碎齿,气缸装置包括第一横杆、第二支架、第一斜杆、第一气缸、第一固定块、第一推动杆、第二横杆、第一竖杆,顶靠装置包括移动板、进料斗、密封管。本发明能够对中药材进行充分的粉碎,并且在粉碎的同时对中药材进行加热杀菌消毒。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种中药生粉灭菌装置,包括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进料框、位于所述进料框左右两侧的气缸装置、位于所述气缸装置上方的顶靠装置、位于所述进料框下方的框体装置、位于所述框体装置下方的第一框体、位于所述第一框体外围的第二框体、位于所述第二框体内的收料装置及位于所述收料装置上方的管道装置,所述底板上设有位于上方的第一支架、位于所述第一支架右侧的第一支撑杆及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右侧的第二支撑杆,所述进料框上设有位于上方的第一密封环、位于所述进料框内部的第一滚轮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滚轮上的粉碎齿,所述气缸装置包括第一横杆、位于所述第一横杆下方的第二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上的第一斜杆、位于所述第一横杆上方的第一气缸、位于所述第一气缸周围的第一固定块、位于所述第一气缸上方的第一推动杆、设置于所述第一推动杆上的第二横杆、位于所述第二横杆上方的第一竖杆,所述顶靠装置包括移动板、位于所述移动板上方的进料斗、位于所述移动板下方的密封管、设置于所述密封管上的第一固定环、位于所述密封管一侧的第二竖杆、位于所述第二竖杆下方的顶靠板、位于所述顶靠板上方的第二固定块,所述框体装置包括第三框体、位于所述第三框体内的散热框、位于所述散热框上方的第一倒料块、位于所述散热框内的加热棒、设置于所述散热框上的第一支撑板、位于所述散热框下方的第一集料斗、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上方的第三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杆上方的倒料板、位于所述倒料板上方的倒料轮及设置于所述第一集料斗上的第一管道,所述第一框体上设有位于左右表面的第三通孔、位于右表面的第四通孔、位于内部的第二倒料块、位于所述第二倒料块下方的第二气缸、位于所述第二气缸上方的第二推动杆、位于所述第二推动杆上方的第一推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推板上的第二密封环、位于所述第二密封环下方的限定板及位于所述限定板下方的第四支撑杆,所述第二框体上设有位于右表面的第五通孔、位于所述第五通孔上方的第六通孔、位于左侧的第三支架、位于所述第二框体内部的挡环、位于所述挡环下方的连接环、位于右表面的出料口、位于所述第三框体内的集料块及位于所述挡环上方的第二管道,所述收料装置包括收料框、位于所述收料框内的收料箱、位于所述收料框左侧的第三横杆、位于所述第三横杆下方的第三竖杆、位于所述收料框右侧的密封块、位于所述密封块右侧的连接杆、位于所述连接杆右侧的握持环及位于所述连接杆下方的支撑架,所述管道装置包括抽气管、设置于所述抽气管上的第一风机、第一阀门、位于所述第一风机上方的第四竖杆、位于所述第四竖杆左侧的第四横杆、位于所述第四竖杆上方的循环管道、设置于所述循环管道上的第二风机及位于所述循环管道上方的固定架。
[0008]所述第一支架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呈水平状,所述第一支撑杆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支撑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支撑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0009]所述第一密封环呈环状,所述第一密封环水平放置,所述第一密封环的下表面与所述进料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滚轮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滚轮呈圆柱体,所述第一滚轮收容于所述进料框内,所述粉碎齿与所述第一滚轮固定连接。
[0010]所述第一横杆呈水平状,所述第一横杆的一端与所述进料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横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另一端呈水平状,所述第一斜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一斜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横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支架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气缸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横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气缸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固定块呈长方体,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横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侧面与所述第一气缸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动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推动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推动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气缸连接,所述第二横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横杆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横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推动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竖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一竖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横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密封环的侧面与所述第一竖杆的侧面滑动连接。
[0011]所述移动板呈长方体,所述移动板水平放置,所述移动板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推动杆及第一竖杆的上表面与所述移动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进料斗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进料斗呈空心的圆台状,所述进料斗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一通孔且与所述移动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密封管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密封管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一通孔且与所述移动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密封管的下表面呈倾斜状,所述第一固定环呈横截面为圆环的柱体,所述第一固定环竖直放置,所述第一固定环的上表面与所述移动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环的内表面与所述密封管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二竖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二竖杆的上端与所述移动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杆的下端与所述顶靠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顶靠板呈长方体,所述顶靠板水平放置,所述第二固定块的横截面呈三角形,所述第二固定块的下表面与所述顶靠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的侧面与所述第二竖杆的侧面固定连接。
[0012]所述第三框体呈长方体,所述第三框体竖直放置,所述第三框体的横截面呈凹字形,所述进料框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三框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框体的下表面设有第二通孔及位于右表面的圆孔,所述散热框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散热框竖直放置,所述散热框的侧面与所述第三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加热棒收容于所述散热框内且与所述第三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倒料块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倒料块的横截面呈三角形,所述第一倒料块的下表面与所述散热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倒料块的侧面与所述第三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支撑板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侧面与所述散热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有若干第三通孔,所述第一集料斗呈空心状,所述第一集料斗的上表面与所述散热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集料斗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二通孔且与所述第三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集料斗的右表面设有透孔,所述第三支撑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三支撑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倒料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上设有位于左右表面的第二斜杆,所述第二斜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二斜杆的上端与所述倒料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斜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倒料板的中间呈水平状,所述倒料板的边缘处呈倾斜状,所述倒料板上设有三角杆,所述三角杆为横截面呈三角形的柱体,所述三角杆水平放置,所述三角杆的下表面与所述倒料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倒料轮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三角杆的左右两侧,所述倒料轮呈圆柱体,所述倒料轮上设有第一凸块,所述第一凸块均匀分布在所述倒料轮上,所述第一管道呈水平状,所述第一管道的右端对准所述圆孔且与所述第三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管道的左端对准所述透孔且与所述第一集料
当前第1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