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脊椎减压的内植物、椎间植骨融合器和人工椎间盘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896610阅读:来源:国知局
位后,移除双侧的螺母螺栓,即完成植入。这一方式形成了三维空间双向力学整体模块。在融合模式,轨道钢板的铺设除两条轨道条钢(即上插入部2和下插入部7)嵌入双侧的终板外,钢板另有两枚松质骨螺钉进入椎体松质骨,形成有力高效支撑力区域,使双轨基础终板下松质骨的支撑力转变为轨道钢板L型成角部位金属的支撑力而大大增强。上下L型轨道钢板经双侧的纵向螺栓相连后,控制椎体产生和脊柱轴向载荷相对抗的撑开力,使狭窄的椎间隙有效分离扩大,使关键步骤对脊髓的减压具备了直视下良好的视线,减压完成后,静止状态下被扩开的椎间隙高度,即是解剖适配的准确数据,直接选取精准适合的椎间植骨融合器,有如抽屉插入式的方式,直接送入,就像抽屉关合一样,准确到位,即完成植入的过程。此时,脊柱日常的轴向载荷承重,则完全由抽屉插入的椎间金属植骨融合器承担,故产生轴向撑开力的双侧螺柱的承载支撑被有效分担,其金属疲劳断裂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同时,由于整体相连,前后、左右、上下三维空间均被限位固定,作用力相抵,如无论植骨融合器向上或向下沉入椎体,则会被另一端产生拉力而被有效限制,形成良好的稳定,而达到理想的稳定状态,明确有效的防止了松动、脱位、下沉等并发症的发生,直至骨性融合。同样,如选择非融合人工椎间盘假体植入,则将双侧轴向调整撑开的正反螺纹螺栓改为可拆除的方式,当撑开完成彻底减压后,选完全解剖适配的假体,抽屉式插入定位,并沿轨道界面间咬合锁定后,拆除双侧支撑螺栓,人工椎间盘假体即可产生伸屈运动(前后),同时左右、上下充分稳定,达到当前人工颈椎间盘最佳的稳定状态,有效的避免了假体脱位、下沉的并发症发生。
[0057]颈椎前路钢板,已经是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各国医疗器械植入物监管部门普遍批准在临床广泛使用的脊柱内植物之一,以颈椎前路钢板为基本结构,一端为颈椎钢板样式,另一端为沿钢板两侧延长中空的长足,并在适当位置呈90°弯曲,其长足的横截面为梯形三角,中间有翼片3形成梯型三角,尖部(即图3至图5的上端)可嵌入终板,翼片3贴合终板后固定于终板表面梯形结构轨道。两片同样轨迹的L形轨道钢板相对,由外侧固定(或插入式的)两端正反螺纹螺母螺栓与钢板相连,90°弯曲的四足相对(如图1所示)。植入时,首先将四足轨道(上插入部2和下插入部7)插入初步清除了退变间盘组织的椎间隙,到位后,两端钢板即可与椎体表面贴合,此时,旋转两侧正反螺纹螺栓11则使两侧钢板(上植体I和下植体7)分离,四足紧贴上下终板,梯形三角尖端嵌入终板后,进一步旋螺栓11,同时在钢板上植入椎体松质骨螺钉,使钢板要紧密贴合把握椎体,两端固定于椎体表面,再进一步旋转双侧螺栓,产生足够的撑开力,使退变狭窄的间隙回复到最佳状态,如图10至图14所示。这一步骤即是植入物解剖适配的必须步骤,同时也是手术减压,使视线进入深部,清楚观察到病变压迫脊髓部位的必要步骤。目前临床实践中,这两个步骤仍是分离的;目前所有的内植物均不具备显露术野的功能。因此,这一结构和构想,是这一实施技术的明确的创新点之一,将深部术野和内植物植入的两个关键步骤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另一创新点是预设轨道,使植入物(植骨融合器20或人工颈椎间盘30)与减压后的空间与解剖适配的精确高度,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同时,由轨道规定了安全的深度和范围,同时由于轨道的咬合,实现了界面间的稳定和固定,明确直观可靠的消除了松动、移位、脱位、下沉的隐患,使内植物的技术优势,发挥到了空前的理想程度,同时结构简明,减少了原钢板完全覆盖颈椎前方的面积,制造工艺不复杂,具有明确直观的可实现性。
[005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59 ] 第一、通过预设轨道,可以确保精准适配,便捷植入和安全。
[0060]第二、可调整轴向撑开、压缩,实现精准调整间隙,并集减压和植入为一步。
[0061]第三、内植物与上下椎体形成三维整体力学模块,螺钉植入椎体松质骨,轨道嵌入终板,轨道和融合器咬合实现界面间固定。
[0062]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不能以其限定发明实施的范围,所以其等同组件的置换,或依本发明专利保护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饰,都应仍属于本专利涵盖的范畴。另外,本发明中的技术特征与技术特征之间、技术特征与技术方案之间、技术方案与技术方案之间均可以自由组合使用。
【主权项】
1.一种用于脊椎减压的内植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脊椎减压的内植物(10)包括上植体(I)和下植体(6),上植体(I)的下部设有用于插入脊椎间隙的上插入部(2),下植体(6)的上部设有用于插入脊椎间隙的下插入部(7),上插入部(2)和下插入部(7)能够同时插入脊椎间隙,所述用于脊椎减压的内植物还包括能够使上植体(I)和下植体(6)分离的撑开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脊椎减压的内植物,其特征在于,上植体(I)呈片状,上插入部(2)位于上植体(I)的下端,上插入部(2)与上植体(I)垂直,上插入部(2)为条状或片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脊椎减压的内植物,其特征在于,上植体(I)下端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上插入部(2),上插入部(2)位于上植体(I)的下端,上插入部(2)与上植体(I)垂直,上插入部(2)为柱状,上插入部(2)的下端为滑轨,两个上插入部(2)相互平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脊椎减压的内植物,其特征在于,上插入部(2)的断面形状为顶端朝上的等腰三角形、或尖端朝上的水滴形、或倒T形、或上部为顶端朝上的等腰三角形下部为顶端朝上的梯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脊椎减压的内植物,其特征在于,上插入部(2)中部的两侧均设有条形翼片(3),翼片(3)沿上插入部(2)的长度方向设置,两个翼片(3)位于同一平面内。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脊椎减压的内植物,其特征在于,该撑开组件包括位于上植体(I)左右两侧的上调节筒(4)、位于下植体(6)左右两侧的下调节筒(9)和两根螺杆(11),左侧的螺杆(11)的两侧分别与左侧的上调节筒(4)和左侧的下调节筒(9)螺纹连接,右侧的螺杆(11)的两侧分别与右侧的上调节筒(4)和右侧的下调节筒(9)螺纹连接,螺杆(11)上部的螺纹旋向和螺杆(11)下部的螺纹旋向相反,转动两根螺杆(11)能够使上植体(I)和下植体(6)分呙。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脊椎减压的内植物,其特征在于,该撑开组件包括位于上植体(I)左右两侧的上齿条(12)和位于下植体(6)左右两侧的下齿条(13),左侧的上齿条(12)的锯齿结构与左侧的下齿条(13)的锯齿结构相咬合,右侧的上齿条(12)的锯齿结构与右侧的下齿条(13)的锯齿结构相咬合,上齿条(12)和下齿条(13)外套设防止上齿条(12)和下齿条(13)分离的套筒(14),该撑开组件仅能够使上植体(I)和下植体(6)单向分离。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脊椎减压的内植物,其特征在于,上植体(I)和下植体(6)互为镜像,上植体(I)和下植体(6)位于同一平面内。9.一种椎间植骨融合器,其特征在于,该椎间植骨融合器(20)的上表面设有与权利要求I?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脊椎减压的内植物的上插入部(2)相匹配的上滑槽(21),该椎间植骨融合器(20)的下表面设有与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脊椎减压的内植物的下插入部(7)相匹配的下滑槽(22)。10.—种人工椎间盘,其特征在于,该人工椎间盘(30)含有上下设置的凹件(31)和凸件(32),该凹件(31)的上表面设有与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脊椎减压的内植物的上插入部(2)相匹配的上滑槽(33),该凸件(32)的下表面设有与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脊椎减压的内植物的下插入部(7)相匹配的下滑槽(34)。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脊椎减压的内植物、椎间植骨融合器和人工椎间盘,所述用于脊椎减压的内植物(10)包括上植体(1)和下植体(6),上植体(1)的下部设有用于插入脊椎间隙的上插入部(2),下植体(6)为上植体(1)的镜像。上下植体同时插入椎间间隙并用螺钉固定后形成上下双轨道。内植物还包括可使上下植体分离的撑开组件,可调整轴向撑开、压缩,实现精准调整间隙,取代椎体撑开器,扩开病变狭窄间隙,集植入、减压、沿轨道精准送入融合器(或人工椎间盘)为一步,与脊柱病变节段形成三维稳定的力学模块,彻底消除融合器(或人工椎间盘)移位、下沉、脱位等病发症。
【IPC分类】A61F2/44
【公开号】CN105662661
【申请号】CN201610108404
【发明人】邹德威
【申请人】邹德威
【公开日】2016年6月15日
【申请日】2016年2月26日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