咀嚼式齿列矫正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703927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咀嚼式齿列矫正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咀嚼式齿列矫正装置,包括至少一为硬质体的矫正单元。矫正单元于进行咀嚼时装于病患的上颚牙弓或下颚牙弓,且其形状于容纳牙齿后被保持即不变形。至少一第一凹槽形成于矫正单元中,具有一形状,其提供围绕上颚牙弓或下颚牙弓中的一第一牙齿的一第一空间。第一牙齿为在异位而需矫正的牙齿,且第一空间允许第一牙齿在其中移动,当进行咀嚼时。至少一缓冲组件形成于第一空间中,用以传递及缓冲第一凹槽与第一牙齿之间的力量。当进行咀嚼时,在咬合载荷的作用下,该装置得以发挥其齿列矫正功能。
【专利说明】
咀嚼式齿列矫正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齿列矫正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咀嚼式齿列矫正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当一个人的牙齿不整齐时,其牙齿美观(dentalaesthetics)、功能及健康皆可能被影响,其中受到影响的功能,包括如咀嚼、发音及呼吸等日常活动,进而产生牙齿健康上的问题,包括蛇牙、牙周病及牙齿异常磨耗。齿列矫正(orthodontic correct1n)的目的是将病患的牙齿重新定位(reposit1n)或重新调整(realign)到前述牙齿功能能够被改善的位置或方向。。
[0003]传统弓丝矫治器(braces)使用矫正弓丝(archwire)作为主要的加力装置(force-1nducing appliance)。弓丝是预先塑形的,并通过固定于牙齿的托槽(brackets)连接该些牙齿。当开始被安装时,弓丝可弹性变形以容纳(accommodate)在异位(in malposit1n)的牙齿,并作用弹性回复矫正力于其上。之后,弓丝会持续作用力于该些牙齿,并逐步推挤它们至其矫正完成状态(finish posit1n)。另外,一种现有技术所使用的无托槽隐形矫治器(clear aligners)的工作原理也是利用装置本身的弹性特性,其中隐形矫治器的本体或外壳是可弯折的(flexible),且当被安装并尝试回到其原来的形状(S卩,变形)时,可提供一弹性回复矫正力。当一隐形矫治器被装于不整齐的牙齿时,其是有弹性的,并会试着去容纳该些不整齐的牙齿,但其无法与该些牙齿的表面完全接合,因此,需要额外固定于牙齿的部件(例如黏着于牙齿上的扣件)来使得矫正器本体对该些不整齐的牙齿能更佳地施加力量,从而提供弹性回复矫正力。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提供连续的矫正力以达到齿列矫正的效果,传统的隐形矫治器必须配戴每日20小时以上。
[0004]隐形矫治器具有外观较不明显(lessvisible)及可拆除(removable)等优点。另夕卜,一病患可自行拆除的装置有利于改善口腔卫生(oral hygiene),因为病患能够轻易地清洁牙齿及该装置。然而,传统使用隐形矫治器并使用扣件固定于不整齐的牙齿的作法容易使病患感到疼痛。目前,牙医矫正实务上认为,轻微的、间隔的力量相较于重的、连续的力量,在通过齿槽骨(alveolar bone)使牙齿移动更快速及减少牙根吸收(root resorpt1n)的方面是更理想的。

【发明内容】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阻嚼式齿列矫正装置(masticatoryorthodontic correct1n device),包括:至少一为硬质体的矫正单元。该矫正单元于进行咀嚼时以可拆方式装于病患的上颚牙弓或下颚牙弓,其中当该矫正单元被配戴时,其形状被保持,即容纳牙齿后也不变形,且该矫正单元具有一咬合部。至少一第一凹槽,形成于该矫正单元中。当该矫正单元被配戴时,该第一凹槽具有一形状,其提供围绕该上颚牙弓或该下颚牙弓中的一第一牙齿的一第一空间,该第一牙齿为在异位而需矫正的牙齿,且该第一空间允许该第一牙齿在其中移动,当进行咀嚼时。至少一缓冲组件,形成于该第一凹槽与该第一牙齿之间的该第一空间中,用以传递及缓冲该第一凹槽与该第一牙齿之间的力量。当该矫正单元被配戴并进行咀嚼时,该缓冲组件变形及覆盖该第一牙齿。其中当进行咀嚼时,在咬合载荷的作用下,该装置得以发挥其齿列矫正功能。
[0006]在一实施例中,前述第一凹槽的形状还具有引导该第一牙齿在该第一凹槽中移动的功能,当前述矫正单元被配戴并进行咀嚼时。
[0007]在一实施例中,前述矫正单元中还形成有至少一第二凹槽,具有一形状,使得当矫正单元被配戴并进行咀嚼时,第二凹槽顺应前述上颚牙弓或下颚牙弓中的至少一第二牙齿的形状,造成前述咬合载荷的部分由矫正单元转移到该些第二牙齿在一实施例中,前述缓冲组件为一弹性件。
[0008]在一实施例中,前述咬合部具有一形状,用以与未配戴矫正单元的另一牙弓建立功能性咬合关系,当进行咀嚼时,前述被配戴的矫正单元有效地接触该另一牙弓中的牙齿且不产生损伤。
[0009]在一实施例中,前述矫正单元还具有一形状记忆组件,形成于前述第一凹槽中,当矫正单元被配戴并进行咀嚼时,形状记忆组件在一变形状态顺应前述第一牙齿的形状,及当形状记忆组件渐渐回到其记忆的形状时,逐步施加压力于第一牙齿。
[0010]在一实施例中,前述矫正单元为一咬合板。
[0011 ]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也提供一种阻嚼式齿列矫正装置,包括:一为硬质体的第一矫正单元及一为硬质体的第二矫正单元。该第一矫正单元于进行咀嚼时以可拆方式装于病患的上颚牙弓,其中当该第一矫正单元被配戴时,其形状被保持,即容纳牙齿后也不变形,且该第一矫正单元具有一第一咬合部。该第二矫正单元于进行咀嚼以可拆方式装于病患的下颚牙弓,其中当该第二矫正单元被配戴时,其形状被保持,即容纳牙齿后也不变形,且该第二矫正单元具有一第二咬合部,对应于该第一咬合部。至少一第一凹槽,形成于该第一或第二矫正单元中。当该第一及第二矫正单元被配戴时,该第一凹槽具有一形状,其提供围绕该上颚牙弓或该下颚牙弓中的一第一牙齿的一第一空间,该第一牙齿为在异位而需矫正的牙齿,且该第一空间允许该第一牙齿在其中移动,当进行咀嚼时。至少一缓冲组件,形成于该第一凹槽与该第一牙齿之间的该第一空间中,用以传递及缓冲该第一凹槽与该第一牙齿之间的力量。当该第一及第二矫正单元被配戴并进行咀嚼时,该缓冲组件变形及覆盖该第一牙齿。其中当进行咀嚼时,在咬合载荷的作用下,该装置得以发挥其齿列矫正功能。
[0012]在一实施例中,前述第一凹槽的形状还具有引导该第一牙齿在该第一凹槽中移动的功能,当前述第一及第二矫正单元被配戴并进行咀嚼时。
[0013]在一实施例中,前述第一及第二矫正单元中还形成有多个第二凹槽,每一第二凹槽具有一形状,使得当第一及第二矫正单元被配戴并进行咀嚼时,该些第二凹槽顺应前述上颚牙弓及下颚牙弓中的多个第二牙齿的形状,造成前述咬合载荷的部分由第一及第二矫正单元转移到该些第二牙齿。
[0014]在一实施例中,前述第一及第二咬合部具有建立功能性咬合关系的形状,当进行咀嚼时,第一与第二咬合部有效地接触且不产生损伤。
[0015]在一实施例中,前述缓冲组件为一弹性件。
[0016]在一实施例中,前述第一及第二矫正单元为咬合板。
[0017]在一实施例中,前述第一及第二矫正单元还具有一形状记忆组件,形成于前述第一凹槽中,当第一及第二矫正单元被配戴并进行咀嚼时,形状记忆组件在一变形状态下顺应前述第一牙齿的形状,及当形状记忆组件渐渐回到其记忆的形状时,逐步施加压力于第一牙齿。
[0018]在一实施例中,前述第一咬合部形成有一平面,前述第二咬合部形成有多个凸起,用以接触该平面。
[0019]在一实施例中,当前述第一咬合部接触前述第二咬合部时,该平面与该些凸起同时接触,而当第一咬合部分离第二咬合部时,该平面与该些凸起同时分开。
[0020]在一实施例中,当前述第一咬合部接触前述第二咬合部时,该平面与该些凸起形成多个接触点,其中该些接触点呈一弧线状分布,且每一接触点的位置分别对应于前述上颚牙弓中的每一牙齿的齿槽中央。
[0021]在一实施例中,前述第一矫正单元的第一咬合部的厚度与前述第二矫正单元的第二咬合部的厚度的总和介于1.5毫米至2.5毫米之间。
[0022]在一实施例中,前述第一矫正单元还具有一左颊侧部、一右颊侧部、及形成于该左颊侧部上与该右颊侧部上的多个限位部,其中各限位部具有一导引面,用以导引前述第二矫正单元,并限制第二矫正单元相对于第一矫正单元于水平方向上的移动范围,当进行咀嚼时。
[0023]在一些实施例中,使用前述咀嚼式齿列矫正装置的病患,是在咀嚼开始时,将前述第一及第二矫正单元分别装于上颚及下颚牙弓,或将单一个矫正单元装于其中一牙弓,接着进行咀嚼至少15分,由此当进行咀嚼时,在咬合载荷的作用下,该装置得以发挥其齿列矫正功能。
[0024]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优选实施例,并配合所附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病患配戴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咀嚼式齿列矫正装置以进行咀嚼的示意图;
[0026]图2A为图1中咀嚼式齿列矫正装置的第一、第二矫正单元咬合时的示意图;
[0027]图2B为图2A中X部分的放大图;
[0028]图3为图2A中的第一矫正单元上的咬合点分布的示意图;
[0029]图4为图2A中的第一、第二矫正单元于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0030]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位于第一凹槽中的一形状记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1]符号说明
[0032]1、I’?咀嚼式齿颚矫正装置;
[0033]12?上颚牙弓;
[0034]12C?上犬齿;
[0035]22?下颚牙弓;
[0036]22A?下门牙;
[0037]100?第一矫正单元、矫正单元;
[0038]100A?限位部;
[0039]200?第二矫正单元、矫正单元;
[0040]B?咬合点;
[0041]BI?第一咬合部;
[0042]B2?第二咬合部;
[0043]Dl?厚度;
[0044]D2?厚度;
[0045]M?形状记忆组件;
[0046]Pl?平面;
[0047]P2?凸起;
[0048]R?凹槽结构;
[0049]Rl?第二凹槽;
[0050]R2?第一凹槽;
[0051]G?第一空间;
[0052]S?缓冲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53 ]现配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0054]在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后等,仅是参考附加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
[0055]另外,在下文中使用了“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等以表示不同的组件(element)、区域(reg1n)及/或段部(sect1n),这些组件、区域及/或段部并不被这些词汇所限定,这些词汇仅用以区别此组件、区域及/或段部,因此,下述的第一组件、区域及/或段部也可以换作是第二组件、区域及/或段部,而不脱离本发明的教示。
[0056]图1显示病患配戴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咀嚼式齿列矫正装置(masticatoryorthodontic correct1n device) I以进行阻嚼的示意图。在图1中,阻嚼式齿列矫正装置I包括一为硬质体的第一矫正单元100及一为硬质体的第二矫正单元200,其中第一矫正单元100及第二矫正单元200分别以可拆方式装于病患的上颚牙弓12及下颚牙弓22。由于病患是可自行拆除的,故咀嚼式齿列矫正装置I可在日常生活发生的咀嚼时(例如吃东西及嚼口香糖时)被配戴。
[0057]特别地,当病患配戴咀嚼式齿列矫正装置I(第一、第二矫正单元100及200)并进行咀嚼时,由其上颚牙弓12及下颚牙弓22的咬合(如图1A中的箭头方向所示)所产生作用于牙齿的载荷(loading)可作为一驱动力,以使得该装置I具有矫正齿列的功能。其中,第一、第二矫正单元100及200是为硬质体,故不会变形或对牙齿施加弹性回复力,且它们的形状于容纳牙齿后可被保持即不变形,即使更承受来自咬合力的载荷。这是与现有技术使用隐形矫治器(clear aligners)的例子成对比的,其中传统隐形矫治器的本体或外壳是可弯折的(flexible),且其被装于在异位(in malposit1n)的牙齿时是可变形的,由此以使用该矫正器本体或外壳的弹性回复力来作为矫正齿列的力量。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会于后面段落(配合图2A及图2B)做详细说明。
[°°58]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第二矫正单元100及200为咬合板(occlusal splints),其材料可为复合树脂(orthodontic resin)、或其他适合用于口腔的材料。
[0059]图2A显示前述咀嚼式齿列矫正装置I的第一、第二矫正单元100及200咬合时的示意图,图2B显示图2A中X部分的放大图。
[0060]在图2A及图2B中,多个凹槽结构R(如图中对应于上颚牙弓12及下颚牙弓22的虚线所示)形成于第一、第二矫正单元100及200内,用以收容上颚牙弓12及下颚牙弓22中的牙齿。在本实施例中,凹槽结构R包括多个第二凹槽Rl及一第一凹槽R2,其中第二凹槽Rl的位置对应于病患的不须齿列移动的牙齿(第二牙齿)的位置,当第一、第二矫正单元100及200被配戴时,该些第二凹槽Rl的形状顺应该些对应的第二牙齿的形状。第一凹槽R2的位置对应于病患的在异位而需要矫正的牙齿(第一牙齿)的位置。第一凹槽R2的形状是由预想的(envis1ned)矫正完成状态的第一牙齿的位置决定。举例来说,在图2A及图2B中,病患仅有一下门牙22A(第一牙齿)需要矫正,且下门牙20A的矫正完成状态是要稍微地朝内位移(如图2B中的箭头方向所示)而可达到,故第一凹槽R2与下门牙22A之间可形成有一围绕下门牙22A的第一空间G,以允许下门牙22A移动,当进行咀嚼时。
[0061 ]另外,一缓冲组件S(图2B)可设置于第一凹槽R2与下门牙22A之间的第一空间G中,其中缓冲组件S可为一弹性件,由软性且非硬化的(non-hardening)娃基(si I icon-based)材料制成。在本实施例中,缓冲组件S以例如黏贴方式固定于第一凹槽R2的内侧。优选地,缓冲组件S可包覆在异位的牙齿(S卩,本实施例中的下门牙22A)的整个牙冠。
[0062]接着,配合图1A、图2A及图2B说明本实施例的咀嚼式齿列矫正装置I用以矫正齿列的工作原理。
[0063]当病患配戴第一、第二矫正单元100及200并进行咀嚼时,由上颚牙弓12及下颚牙弓22的咬合所产生的载荷可由矫正单元100及200转移到牙齿,进而再转移到牙周韧带(per1dontal ligament)及与每一牙齿相邻的齿槽骨(alveolar bone)。
[0064]其中,当进行咀嚼时,咬合力是作用于该些第二牙齿。更具体而言,咬合载荷(occlusal loads)是经由矫正单元100及200传递到每一第二牙齿,通过与该些第二牙齿直接接触的第二凹槽Rl。矫正单元100及200容纳(hold)及连接该些第二牙齿,进而可限制该些牙齿的移动。相对地,由于第一空间G(其中固定有缓冲组件S)的形成,当进行咀嚼时,在异位的该第一牙齿可具有些许移动的空间。在咬合载荷的作用下,咬合力被传递到该第一牙齿及其支持组织(supporting tissue),并由缓冲组件S缓冲。另外,在咬合载荷的作用下,第一凹槽R2的形状可通过缓冲组件S对该第一牙齿作用一引导力,使得在异位且在进行移动的该第一牙齿被引导及达到其预想的矫正完成状态。当在异位的该第一牙齿在第一凹槽R2中移动(如图2B中的箭头方向所示)时,缓冲组件S可变形且覆盖第一牙齿的牙冠的表面。由此,缓冲组件S可缓冲作用力,从而可减少齿列矫正时病患所感到的疼痛感或不适。
[0065]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的咀嚼式齿列矫正装置I用以矫正齿列的工作原理与现有技术所使用的弓丝矫治器及隐形矫治器明显不同。应了解的是,矫正牙齿时的牙齿移动是一个机械力(mechanical force)作用于牙齿而造成骨头重建(bone remodeling)的过程,其中发生于齿槽骨中的牙齿移动,实际上包括牙周韧带(per1dontal ligament)的张力区(tens1n side)的新骨头的形成及压缩区(compress1n side)的骨头吸收。在此,轻力是较合适的,因为可直接产生骨头吸收而减少细胞死亡,从而使得通过齿槽骨移动牙齿更容易,相对地,持续的重力是不利牙齿移动的,因为牙周韧带中的细胞死亡会停止牙齿移动,并且牙齿的根部表面与齿槽骨的墙面长时间接触也会增加根部吸收(r ο ο tresorpt1n)的风险。传统的弓丝矫治器在使用上,弓丝是被固定于贴附在牙齿上的托槽,并持续作用力量于牙齿。在传统隐形矫治器的使用上,该矫正器的本体是可弯折的并作用弹性回复力于在异位的牙齿,其也是提供每日20小时以上的作用力来矫正牙齿。相反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矫正单元为不可弯折的硬质体,且当其被配戴以进行咀嚼时是不会变形的。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咀嚼式齿列矫正装置是利用咀嚼时产生的间隔的、短暂时间的(intermittent short-durat1n)咬合力来作为矫正力,其可加速矫正牙齿的移动,同时减少病患配戴装置的时间及不适度。
[0066]值得一提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咀嚼式齿列矫正装置I是被设计为在进行咀嚼的条件下使用,其中,在咬合载荷的作用下,其得以发挥齿列矫正的功能。因此,为了使在进行阻嚼时本装置I具有功能(funct1nal),其需要可建立功能性咬合关系(funct1nalocclus1n)的特点。所谓的功能性咬合关系是指,在进行咀嚼(S卩,下颚(jaw)的所有运动)时,上颚及下颚牙弓中的牙齿可有效地接触且不产生损伤。特别地,该功能性咬合关系需要下颚骨課(condyles of the mandible)位于一中心关系位置(centric relat1nposit1n),此时,对于所有的咀嚼运动,下颚皆可舒适地移动。在本发明中,咬合可通过被配戴的两矫正单元接触或者(在本发明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由被配戴的单一矫正单元与未配戴矫正单元的另一牙弓接触而发生,且在该些矫正单元的咬合部上应具有可建立功能性咬合关系的特点。
[0067]图3显示图2A中的第一矫正单元100上的咬合点分布的示意图。请参见图2A及图3,第一矫正单元100具有一第一咬合部BI,而第二矫正单元200具有一第二咬合部B2,对应于第一咬合部BI。其中,第一咬合部BI及第二咬合部B2的形状具有使得被配戴的矫正单元100及200可建立功能性咬合关系的特点。具体而言,第一咬合部BI形成有一平面Pl,且第二咬合部B2形成有多个凸起P2,用以接触平面Pl。当第一、第二矫正单元100及200相互咬合时(即,第一咬合部BI接触第二咬合部B2时),第一矫正单元100上的多个咬合点B(即,平面Pl与该些凸起P2形成的多个接触点)呈一弧线状分布(图3),且每一咬合点B的位置分别对应于上颚牙弓12中的每一牙齿的齿槽中央。
[0068]第一、第二矫正单元100及200接触的方式即定义其咬合的方式。在本例中,当病患配戴第一、第二矫正单元100及200以进行咀嚼时,平面Pl与该些凸起P2可同时接触(当第一咬合部BI接触第二咬合部B2时)与同时分开(当第一咬合部BI分离第二咬合部B2时)。再者,第一、第二矫正单元100及200可以最大有效接触面积且不产生滑动或其他破坏性动作的方式进行咬合,故也使得作用在第一、第二矫正单元100及200上压力可分布得更加平均,从而可改善矫正的效果及病患配戴第一、第二矫正单元100及200时的舒适度。
[0069]图4显示图2A中的第一、第二矫正单元100及200于另一视角的示意图。请参见图2A及图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矫正单元100还具有多个(例如两个)限位部100A,形成于第一矫正单元100的左颊侧部与右颊侧部上,其中各该些限位部100A于靠近舌侧的位置形成有导引面(图未示),用以导引第二矫正单元200。由此,该些限位部100A可限制第二矫正单元200相对于第一矫正单元100于水平方向上的移动范围(当第一、第二矫正单元100及200相互咬合时)。应能了解的是,虽然图2A及图4中的限位部100A的位置对应于上犬齿12C(图2A),但其也可对应于上颚牙弓12中的其他牙齿(例如小臼齿)。
[0070]请再回到图2A,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矫正单元100的第一咬合部BI的厚度Dl与第二矫正单元200的第二咬合部B2的厚度D2的总和(S卩,D1+D2)介于1.5毫米至2.5毫米之间。
[0071]补充说明的是,病患仅需配戴本实施例的咀嚼式齿列矫正装置I以咀嚼一短暂时间,例如每餐半小时左右,即可达到足够的齿列矫正(移动)效果。反观现有技术所使用的弓丝矫治器必须成天配戴,而隐形矫治器的配戴(矫正)时间也必须每日20小时以上。
[0072]虽然前述实施例中仅以单一下门牙22A(图2A)作为需矫正的第一牙齿来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制在异位而需矫正的第一牙齿的数量仅可为一个。
[0073]虽然前述实施例中的咀嚼式齿列矫正装置包括两个矫正单元(第一、第二矫正单元100及200),但其也可包括单一矫正单元,装于上颚牙弓或下颚牙弓。举例来说,当病患的在异位的牙齿仅位于上颚牙弓时,该病患可配戴单一矫正单元于上颚牙弓,反之,其可配戴单一矫正单元于下颚牙弓。
[0074]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病患仅配戴单一矫正单元以矫正齿列(进行咀嚼)时,该矫正单元的咬合部上也可形成有一平面,且该平面与未配戴矫正单元的另一牙弓中的多个牙齿的(咬合面上)的咬头(cusp)可同时接触与同时分开。此外,前述矫正单元上的多个咬合点(即,该矫正单元的咬合部上的平面与未配戴矫正单元的另一牙弓中的多个牙齿的的咬合面上的该些咬头形成的多个接触点)也呈一弧线状分布,且每一咬合点的位置分别对应于配戴有矫正单元的该牙弓中的每一牙齿的齿槽中央。再者,前述矫正单元还可具有多个(例如两个)限位部,形成于其左、右颊侧部上,且每一限位部上形成有导引面,可用以导引未配戴矫正单元的另一牙弓。由此,该些限位部可限制未配戴矫正单元的牙弓相对于配戴有矫正单元的牙弓于水平方向上的移动范围,当该两者相互咬合时。
[0075]值得一提的是,前述为硬质体的第一、第二矫正单元100及200可为咬合板。另外,第一、第二矫正单元100及200的型态包括但不限制为透明的、半透明的、非透明的、有色的(colored)、添加图样的(patterned)、开窗的(with openings)或非开窗的(withoutopenings)等。
[0076]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位于第一凹槽R2中的一形状记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在图5中,也提供一种咀嚼式齿列矫正装置I’,包括至少一矫正单元100,可装于病患的上颚牙弓或下颚牙弓。一第一凹槽R2,形成于矫正单元100中、对应于病患的在异位而需要矫正的牙齿(第一牙齿)、且具有一第一空间G,可允许该第一牙齿在其中移动(当进行咀嚼时)。一缓冲组件S(如图中所示有点的区域),形成于第一凹槽R2与第一牙齿之间的第一空间G中。一形状记忆组件(shape-memory member)M,也形成于第一凹槽R2中,且形状记忆组件M可具有一例如网状(mesh)构造。
[0077]在本实施例中,当矫正单元100被配戴以进行咀嚼时,形状记忆组件M在一变形状态下顺应第一牙齿的形状,及当形状记忆组件M渐渐回到其记忆的形状时,可逐步施加压力于该第一牙齿。更具体而言,形状记忆组件M是固定于矫正单元100。并且,形状记忆组件M记忆的形状可顺应第一牙齿的矫正完成状态的形状。首先,在室温下,形状记忆组件M可处于一变形状态,当被装于第一牙齿时,形状记忆组件M可变形,并可延伸以顺应第一牙齿的形状,随后,当温度上升(源自于体温),形状记忆组件M会渐渐回到其记忆的形状,此可造成第一牙齿受力并且被导引到其矫正完成状态(如图5中的箭头方向所示)。
[0078]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也提供一种使用前述装置以进行齿列矫正的方法,包括:使病患配戴前述第一及第二矫正单元或于其中一牙弓上配戴矫正单元,并且使病患咀嚼至少15到20分的时间,其中咀嚼可发生于每日三餐时,亦即每日病患配戴装置的时间仅需约一小时。如上所述,当进行咀嚼时,在咬合载荷的作用下,本发明的前述装置得以发挥其齿列矫正功能。
[0079]虽然结合以上实施例公开了本发明,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做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附上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
【主权项】
1.一种咀嚼式齿列矫正装置,包括: 矫正单元,为硬质体,于进行咀嚼时以可拆方式装于病患的上颚牙弓或下颚牙弓,其中当该矫正单元被配戴时,其形状被保持,即容纳牙齿后也不变形,且该矫正单元具有一咬合部; 至少一第一凹槽,形成于该矫正单元中,当该矫正单元被配戴时,该第一凹槽具有一形状,其提供围绕该上颚牙弓或该下颚牙弓中的一第一牙齿的一第一空间,该第一牙齿为在异位而需矫正的牙齿,且该第一空间允许该第一牙齿在其中移动,当进行咀嚼时;以及 至少一缓冲组件,形成于该第一凹槽与该第一牙齿之间的该第一空间中,用以传递及缓冲该第一凹槽与该第一牙齿之间的力量,其中当该矫正单元被配戴并进行咀嚼时,该缓冲组件变形及覆盖该第一牙齿; 其中当进行咀嚼时,在咬合载荷的作用下,该咀嚼式齿列矫正装置得以发挥其矫正功會K。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咀嚼式齿列矫正装置,其中该第一凹槽的该形状还具有引导该第一牙齿在该第一凹槽中移动的功能,当该矫正单元被配戴并进行咀嚼时。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咀嚼式齿列矫正装置,其中该矫正单元中还形成有至少一第二凹槽,具有一形状,使得当该矫正单元被配戴并进行咀嚼时,该第二凹槽顺应该上颚牙弓或该下颚牙弓中的至少一第二牙齿的形状,造成该咬合载荷的部分由该矫正单元转移到该些第二牙齿。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咀嚼式齿列矫正装置,其中该咬合部具有一形状,用以与未配戴矫正单元的另一牙弓建立功能性咬合关系,当进行阻嚼时,该被配戴的矫正单元有效地接触该另一牙弓中的牙齿且不产生损伤。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咀嚼式齿列矫正装置,其中该矫正单元还具有一形状记忆组件,形成于该第一凹槽中,当该矫正单元被配戴并进行咀嚼时,该形状记忆组件在一变形状态顺应该第一牙齿的形状,及当该形状记忆组件渐渐回到其记忆的形状时,逐步施加压力于该第一牙齿。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咀嚼式齿列矫正装置,其中该矫正单元为一咬合板。7.一种咀嚼式齿列矫正装置,包括: 第一矫正单元,为硬质体,于进行咀嚼时以可拆方式装于病患的上颚牙弓,其中当该第一矫正单元被配戴时,其形状被保持,即容纳牙齿后也不变形,且该第一矫正单元具有一第一咬合部; 第二矫正单元,为硬质体,于进行咀嚼时以可拆方式装于病患的下颚牙弓,其中当该第二矫正单元被配戴时,其形状被保持,即容纳牙齿后也不变形,且该第二矫正单元具有一第二咬合部,对应于该第一咬合部; 至少一第一凹槽,形成于该第一或第二矫正单元中,当该第一及第二矫正单元被配戴时,该第一凹槽具有一形状,其提供围绕该上颚牙弓或该下颚牙弓中的一第一牙齿的一第一空间,该第一牙齿为在异位而需矫正的牙齿,且该第一空间允许该第一牙齿在其中移动,当进行咀嚼时;以及 至少一缓冲组件,形成于该第一凹槽与该第一牙齿之间的该第一空间中,用以传递及缓冲该第一凹槽与该第一牙齿之间的力量,其中当该第一及第二矫正单元被配戴并进行咀嚼时,该缓冲组件变形及覆盖该第一牙齿,以减少并同时施加压力于该第一牙齿; 其中当进行咀嚼时,在咬合载荷的作用下,该咀嚼式齿列矫正装置得以发挥其矫正功會K。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咀嚼式齿列矫正装置,其中该第一凹槽的该形状还具有引导该第一牙齿在该第一凹槽中移动的功能,当该第一及第二矫正单元被配戴并进行咀嚼时。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咀嚼式齿列矫正装置,其中该第一及第二矫正单元中还形成有多个第二凹槽,每一第二凹槽具有一形状,使得当该第一及第二矫正单元被配戴并进行咀嚼时,该些第二凹槽顺应该上颚牙弓及该下颚牙弓中的多个第二牙齿的形状,造成该咬合载荷的部分由该第一及第二矫正单元转移到该些第二牙齿。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咀嚼式齿列矫正装置,其中该第一及第二咬合部具有建立功能性咬合关系的形状,当进行咀嚼时,该第一与第二咬合部有效地接触且不产生损伤。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咀嚼式齿列矫正装置,其中该第一及第二矫正单元为咬合板。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咀嚼式齿列矫正装置,其中该第一及第二矫正单元还具有一形状记忆组件,形成于该第一凹槽中,当该第一及第二矫正单元被配戴并进行咀嚼时,该形状记忆组件在一变形状态下顺应该第一牙齿的形状,及当该形状记忆组件渐渐回到其记忆的形状时,逐步施加压力于该第一牙齿。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咀嚼式齿列矫正装置,其中该第一咬合部形成有一平面,该第二咬合部形成有多个凸起,用以接触该平面。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咀嚼式齿列矫正装置,其中当该第一咬合部接触该第二咬合部时,该平面与该些凸起同时接触,而当该第一咬合部分离该第二咬合部时,该平面与该些凸起同时分开。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咀嚼式齿列矫正装置,其中当该第一咬合部接触该第二咬合部时,该平面与该些凸起形成多个接触点,其中该些接触点呈一弧线状分布,且每一接触点的位置分别对应于该上颚牙弓中的每一牙齿的齿槽中央。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咀嚼式齿列矫正装置,其中该第一矫正单元的该第一咬合部的厚度与该第二矫正单元的该第二咬合部的厚度的总和介于I.5毫米至2.5毫米之间。17.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咀嚼式齿列矫正装置,其中该第一矫正单元还具有一左颊侧部、一右颊侧部、及形成于该左颊侧部上与该右颊侧部上的多个限位部,其中各该些限位部具有一导引面,用以导引该第二矫正单元,并限制该第二矫正单元相对于该第一矫正单元于水平方向上的移动范围,当进行咀嚼时。
【文档编号】A61C7/00GK106073912SQ201610260756
【公开日】2016年11月9日
【申请日】2016年4月25日 公开号201610260756.9, CN 106073912 A, CN 106073912A, CN 201610260756, CN-A-106073912, CN106073912 A, CN106073912A, CN201610260756, CN201610260756.9
【发明人】洪澄祥
【申请人】洪澄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