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科用吸痰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891097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科用吸痰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内科用吸痰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临床医疗过程中,肺部或者呼吸道疾病的患者通常需要进行呼吸道内的痰液或者其他病变渗出物的清理,通常的做法是使用吸痰器来处理,但是痰液或者病变渗出物等在治疗过程中是不断产生的,那么需要频繁使用吸痰器进行处理,每次都要收费,给患者造成额外的经济负担,现有的吸痰器成本较高,简易的或者一次性的吸痰器效果不好,同时存在卫生安全隐患,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而且,目前采用是吸痰器的吸痰管大都大都采用直管或在直管的外圆周上开设有若干个通孔,便于痰液的流动,但是,在实际实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当吸液完毕时,吸液动力一停止,停留在吸痰管内的部分痰液就会回流至患者的呼吸道或肺部,既不卫生,又给患者造成身体的不适,给患者造成了安全隐患,同时降低了吸痰的效果。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吸痰回流的的内科用吸痰装置,能够防止吸痰管内的痰液回流,安全卫生,且吸痰效果好。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内科用吸痰装置,包括吸痰管,所述吸痰管的前端连接有吸痰球、后端通过三通管连接有负压产生装置,所述吸痰球的内部具有一与吸痰管连通的吸痰内腔,所述吸痰球的壳壁具有一定的厚度,在吸痰球的壳壁上设置有若干个截面为锥形的侧吸孔,所述侧吸孔的大孔端设置在吸痰球的外部、侧吸孔的小孔端设置在吸痰球的内部。
[0006]以下是本实用新型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
[0007]所述各个侧吸孔均倾斜设置,小孔端的高度低于大孔端的高度,便于痰液的流动,而且还防止了痰液的回流。
[0008]进一步优化:所述吸痰球内位于吸痰内腔底部的位置设置有一向上凸起的锥形体,在锥形体上设置有一吸痰底孔,所述吸痰底孔的截面为锥形,其上端为小孔端、下端为大孔端,当痰液通过吸痰底孔吸到吸痰内腔时,大部分通过吸痰管吸出,剩余小部分则通过锥形体的外壁流到锥形体与吸痰球的内壁之间的位置进行暂时储存,当患者吸痰完毕后,再用清水或消毒液进行冲洗,防止了痰液回流到患者的体内,增加了其安全性能。
[0009]进一步优化:三通管上还连通有集痰瓶,所述集痰瓶底部设置有出液口并连接出液管。
[0010]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操作简单,将吸痰球伸入患者口腔内,负压产生装置产生负压进行吸痰,过程中根据需要通过负压调节装置查看压力并调节至合适的压力,吸出的痰液或者病变渗出物通过三通管的单向阀进入集痰瓶中,当集痰瓶内的液体到达出液口的位置通过出液管直接流入垃圾桶进行处理,保证连续吸痰时集痰瓶内有足够的空间。
[001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吸痰球上侧吸孔以及吸痰底孔的设置,防止了痰液的回流,同时保证了整个吸痰过程安全卫生,避免交叉感染,成本低,效果好,适宜相关医疗方面推广应用。
[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吸痰球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负压产生装置;2_三通管;3_吸痰管;31_侧吸孔;32_吸痰球;33_吸痰内腔;34_锥形体;35_吸痰底孔;4_集痰瓶;41_出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内科用吸痰装置,包括吸痰管3,所述吸痰管3的前端连接有吸痰球32、后端通过三通管2连接有负压产生装置1,所述吸痰球32的内部具有一与吸痰管3连通的吸痰内腔33,所述吸痰球32的壳壁具有一定的厚度,在吸痰球32的壳壁上设置有若干个截面为锥形的侧吸孔31,所述侧吸孔31的大孔端设置在吸痰球32的外部、侧吸孔31的小孔端设置在吸痰球32的内部。所述三通管2的三个端口均设置有单向阀4 ;
[0017]所述各个侧吸孔31均倾斜设置,小孔端的高度低于大孔端的高度,便于痰液的流动,而且还防止了痰液的回流。
[0018]所述吸痰球32内位于吸痰内腔33底部的位置设置有一向上凸起的锥形体34,在锥形体34上设置有一吸痰底孔35,所述吸痰底孔35的截面为锥形,其上端为小孔端、下端为大孔端,当痰液通过吸痰底孔35吸到吸痰内腔33时,大部分通过吸痰管3吸出,剩余小部分则通过锥形体34的外壁流到锥形体34与吸痰球32的内壁之间的位置进行暂时储存,当患者吸痰完毕后,再用清水或消毒液进行冲洗,防止了痰液回流到患者的体内,增加了其安全性能。
[0019]三通管2上还连通有集痰瓶4,所述集痰瓶4底部设置有出液口并连接出液管41。
[0020]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操作简单,将吸痰球32伸入患者口腔内,负压产生装置I产生负压进行吸痰,过程中根据需要通过负压调节装置11查看压力并调节至合适的压力,吸出的痰液或者病变渗出物通过三通管2的单向阀进入集痰瓶4中,当集痰瓶4内的液体到达出液口的位置通过出液管41直接流入垃圾桶进行处理,保证连续吸痰时集痰瓶4内有足够的空间。
[002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吸痰球32上侧吸孔31以及吸痰底孔35的设置,防止了痰液的回流,同时保证了整个吸痰过程安全卫生,避免交叉感染,成本低,效果好,适宜相关医疗方面推广应用。
[0022]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内科用吸痰装置,包括吸痰管(3),所述吸痰管(3)的前端连接有吸痰球(32)、后端通过三通管(2)连接有负压产生装置(I ),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痰球(32)的内部具有一与吸痰管(3)连通的吸痰内腔(33),所述吸痰球(32)的壳壁具有一定的厚度,在吸痰球(32)的壳壁上设置有若干个截面为锥形的侧吸孔(31),所述侧吸孔(31)的大孔端设置在吸痰球(32)的外部、侧吸孔(31)的小孔端设置在吸痰球(32)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科用吸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个侧吸孔(31)均倾斜设置,小孔端的高度低于大孔端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科用吸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痰球(32)内位于吸痰内腔(33)底部的位置设置有一向上凸起的锥形体(34),在锥形体(34 )上设置有一吸痰底孔(35 ),所述吸痰底孔(35 )的截面为锥形,其上端为小孔端、下端为大孔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内科用吸痰装置,其特征在于: 三通管(2)上还连通有集痰瓶(4),所述集痰瓶(4)底部设置有出液口并连接出液管(4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科用吸痰装置,包括吸痰管,所述吸痰管的前端连接有吸痰球、后端通过三通管连接有负压产生装置,所述吸痰球的内部具有一与吸痰管连通的吸痰内腔,所述吸痰球的壳壁具有一定的厚度,在吸痰球的壳壁上设置有若干个截面为锥形的侧吸孔,所述侧吸孔的大孔端设置在吸痰球的外部、侧吸孔的小孔端设置在吸痰球的内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吸痰球上侧吸孔以及吸痰底孔的设置,防止了痰液的回流,同时保证了整个吸痰过程安全卫生,避免交叉感染,成本低,效果好,适宜相关医疗方面推广应用。
【IPC分类】A61M1-00
【公开号】CN204601200
【申请号】CN201520271747
【发明人】王垂亮, 李秀慧
【申请人】王垂亮
【公开日】2015年9月2日
【申请日】2015年4月3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