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移位台及其中的平行连杆式承载机构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184628阅读:来源:国知局
0B之间的距离。第二限位装置419的两端固定点419A、419B的连线与底座410的两个第一枢孔411A、411B的连线互相不平行;第二限位装置419的两端固定点419A、419B的连线与耦杆430的两个第二枢孔431A、431B的连线也互相不平行。第二限位装置419可以包含一个伸缩杆4191与一个设置在伸缩杆4191上的限位钮4192。通过限位钮4192的锁紧或放松,能使伸缩杆4191的长度呈现固定或可调的状态,藉此,可加强甚至取代第一限位装置417的限位功能。
[0081 ]请续见图2A,底座410更包含有一个底板414,底板414设有至少一个第一结合孔415,第一结合孔415的轴向垂直于第一枢孔411A、411B的旋转轴。第一结合孔415是用来把底座410结合至外部的、如图5A至图5C所示的立柱模块100,更以结合至立柱模块100上的耦合装置182为佳。
[0082]请续见图2A,底座410的第一枢孔更包含有一个第一前枢孔41IA与一个第一后枢孔41IB,分别设置于底座410的前后两端。较佳地,第一前枢孔41IA的轴线比第一后枢孔41IB的轴线距离底板414更近。
[0083]请见图2C与图2D,耦杆430更包含有一个支撑臂安装孔440,用以安装一个外部的、如图4所示的支撑臂790。较佳地,支撑臂安装孔440的轴向垂直于第二枢孔431A、431B的旋转轴。
[0084]请见图3A与图3B,支撑臂安装孔440包含贯通连接在一起的第一安装孔4401与第二安装孔4402。第一安装孔4401包含一个半圆孔742与一个锁定连杆组743,锁定连杆组743的两端连接到半圆孔742的两端。锁定连杆组743更包括一个第一摆动杆7431、一个第二摆动杆7432与一个操作杆7433。第一摆动杆7431具有一个固定端7431A与一个自由端7431B,第二摆动杆7432具有一个固定端7432A与一个自由端7432B。第一摆动杆7431与第二摆动杆7432的固定端7431A、7432A分别连接至半圆孔742的两端,操作杆7433分别连接第一摆动杆7431与第二摆动杆7432的自由端7431B、7432B。第一摆动杆7431、第二摆动杆7432与操作杆7433构成一个连杆机构,通过操作杆7433的操作,可以使其成为放开状态与缩合状态。如图3A所示为缩合状态,此时锁定连杆组743夹紧并固定其中的支撑臂790。若扳动操作杆7433使锁定连杆组743呈放开状态,此时支撑臂790便可轻易的从第一安装孔4401内取出。请见图3B,第二安装孔4402为一个以垂直方向延伸的长槽孔,孔径垂直方向的长度Η大于水平方向的长度D。通过第一安装孔4401与一个第二安装孔4402的配置,能使支撑臂790的安装及拆卸更为容易。第二安装孔4402具备导引的效果,第一安装孔4401的锁定连杆组743能稳固夹持支撑臂790。
[0085]请见图4,本实施例中,平行连杆式承载机构400更包含一个支撑臂790,装设于支撑臂安装孔440内。较佳的,支撑臂790包含一个支撑杆791与一个弹性缓冲套792,弹性缓冲套792包覆于支撑杆791外,能提供较佳的人体接触舒适度。支撑杆791则穿入支撑臂安装孔440内,与之结合。
[0086]请见图2C与图2D,较佳地,耦杆430更包含有一个第二结合孔435,用以结合其他外部装置,如图5Α内所示的手肘握把模块780,供人手握持并同时支撑手肘之用。
[0087]请见图5Α,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较佳实施例,为一种多模态移位台900的示意图,多模态移位台900包含一个立柱模块100、一个推移模块600、至少一个平行连杆式承载机构400、以及一个移位模块800;其中,平行连杆式承载机构400具有前述第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的特征,移位模块800安装在立柱模块100下方。立柱模块100具有多个耦合装置182,推移模块600安装在立柱模块100的其中一个耦合装置182上,供使用者操作多模态移位台900水平移动。
[0088]平行连杆式承载机构400亦设置在耦合装置182上,最特别的是,可以视实际需要将两个平行连杆式承载机构400对称的设置在一个耦合装置182的左右两侧,或是将多个平行连杆式承载机构400设置在多个不同高度的耦合装置182上。
[0089]请见图5Β,较佳地,多模态移位台900可以更包含一个支撑板795,架设在平行连杆式承载机构400的任一个支撑臂790或支撑杆791上,给予乘坐人的背部支撑。
[0090]请见图5C,较佳地,多模态移位台900可以更包含一个乘坐套797,架设于两个支撑臂790或支撑杆791上,供人体乘坐。
[009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多模态移位台900及其中的平行连杆式承载机构400,拆装方便,有多种组合形式,并可依使用需求或失能者的生理状态,轻易的调整角度及方便的更换不同使用模态的配件,例如:支撑臂790、支撑杆791、弹性缓冲套792、支撑板795、乘坐套797等,以承载失能者进行各种移动。相较于传统产品,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便性更高,同时减轻使用者与看护机构必须购置多种移位台所造成的经济负担。
[009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对于相关技术领域之专门人士应可理解及实施;同时,以上所述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所揭示内容所完成的等同改变或修饰,均应包含在权利要求书的涵盖范围中。
【主权项】
1.一种平行连杆式承载机构(400),包括一个底座(410)、两个摇杆(420A、420B)与一个耦杆(430),其特征在于:各该摇杆(420A、420B)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轴枢装置(421)与第二轴枢装置(422),且各该摇杆(420A、420B)的该第一轴枢装置(421)与该第二轴枢装置(422)之间的距离相同,该底座(410)具有两个第一枢孔(411A、411B),该耦杆(430)具有两个第二枢孔(431A、431B),该两个第一枢孔(411A、411B)的轴心距离相同于该两个第二枢孔(431A、431B)的轴心距离,各该摇杆(420A、420B)的该第一轴枢装置(421)与该第二轴枢装置(422)分别枢接至该第一枢孔(411A、411B)及该第二枢孔(431A、431B),且两个该摇杆(420A、420B)呈平行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行连杆式承载机构(400),其特征在于更包含有一個第一限位装置(417),设置在该底座(410)的该第一枢孔(411B)邻近位置,用以锁定该第一轴枢装置(421),使该摇杆(420B)与该底座(410)的相对角度位置固定不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行连杆式承载机构(400),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限位装置(417)包括一个限位把手(4171)与一个限位轴(4172),该限位轴(4172)具有一个凹陷部(4173)及一个干涉部(4174),当该限位轴(4172)被该限位把手(4171)操作而旋转,使该干涉部(4174)比该凹陷部(4173)更接近该摇杆(420B)而抵靠该摇杆(420B)时,该摇杆(420B)与该底座(410)的相对角度位置固定不动,当该凹陷部(4173)被旋转至比该干涉部(4174)更接近该摇杆(420B)时,该摇杆(420B)可自由旋转。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行连杆式承载机构(400),其特征在于更包含有一個弹力装置(418),设置在该两个摇杆(420A、420B)之间,该弹力装置(418)的两端固定点(418A、418B)的连线与该两个第一枢孔(411A、411B)的连线互相不平行。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行连杆式承载机构(400),其特征在于更包含有一个第二限位装置(419),设置在该两个摇杆(420A、420B)之间,用以锁定该两个摇杆(420A、420B)之间的距离,该第二限位装置(419)的两端固定点(419A、419B)的连线与该两个第一枢孔(411A、411B)的连线互相不平行。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行连杆式承载机构(400),其特征在于:该底座(410)更包含有一个底板(414),该底板(414)设有至少一个第一结合孔(415),该第一结合孔(415)的轴向(V415)垂直于该第一枢孔(411A、411B)的旋转轴。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行连杆式承载机构(400),其特征在于:该耦杆(430)更包含有一个支撑臂安装孔(440),该支撑臂安装孔(440)的轴向垂直于该第二枢孔(431A、431B)的旋转轴。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平行连杆式承载机构(400),其特征在于:该支撑臂安装孔(440)包含贯通连接的一个第一安装孔(4401)与一个第二安装孔(4402),该第一安装孔(4401)包含一个半圆孔(742)与一个锁定连杆组(743),该锁定连杆组(743)具有一个可操作的放开状态与缩合状态;该第二安装孔(4402)的孔径的垂直长度大于孔径水平长度。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行连杆式承载机构(400),其特征在于:该耦杆(430)更包含有一个第二结合孔(435),用以结合其他外部装置。10.一种多模态移位台(900),包含一个立柱模块(100)、一个推移模块(600)、至少一个平行连杆式承载机构(400)、以及一个移位模块(800),其特征在于:该移位模块(800)安装在该立柱模块(100)的下方;该推移模块(600)及该平行连杆式承载机构(400)设置于该立柱模块(100)上,且该平行连杆式承载机构(400)为权利要求1至9其中任一项所述的平行连杆式承载机构(400)。
【专利摘要】<b>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多模态移位台及设置于多模态移位台的立柱模块的平行连杆式承载机构,平行连杆式承载机构包括一个底座、两个摇杆与一个耦杆。底座具有两个第一枢孔,耦杆具有两个第二枢孔,两个第一枢孔的轴心距离相同于两个第二枢孔的轴心距离,各摇杆的两端分别枢接至第一枢孔及第二枢孔,且两个摇杆呈平行配置。藉此,当摇杆摆动时,耦杆可以保持方位不变。第一枢孔邻近更设置有第一限位装置,用以锁定第一轴枢装置,使摇杆与底座的相对角度位置固定不动。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平行连杆式承载机构,可以自由弹性地调整位置,并能弹性拆卸地安装于移位台上,使用方便性高。耦杆上能够加载多种配件,具备多功能性,有效减轻使用者的经济负担。</b>
【IPC分类】A61G7/14
【公开号】CN205094871
【申请号】CN201520826037
【发明人】林聪益
【申请人】林聪益
【公开日】2016年3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21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