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体药物注射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10357351阅读:来源:国知局
套筒也不限于分为两部分,也可以一体成型,这样一来会涉及药物填装工序的调整,在此仅针对【附图说明】,虽然如图所示针管套筒为两部分构成,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由于各种针管套筒的构成方式已为本领域所公知,在此不再赘述。
[0047]药物推进器3包括与针头11同轴的药物推进棒31。
[0048]回退套管5与针头固定支架I通过连接件4固接,连接件4具体为一筒状的架体,结合图4、图6、图8显示内容可知,药物推进器3的前端和药物推进棒31可穿过连接件4的内部。连接件4可采用如图1所示的,通过一卡扣结构和针头固定支架I连接,也可以采用其他例如粘接、焊接等方式连接;其可与回退套管5通过粘接、焊接、卡扣连接等方式连接,也可以直接与回退套管5—体成型。
[0049]如前述,回退套管5及针头固定支架I二者联动,并同时可滑动地设置于针管套筒2内;药物推进器3可滑动地设置于回退套管5内。
[0050]弹簧回退支架6,可滑动地设置于针管套筒2内,套设于连接件4外部,止动于回退套管5前端及针头固定支架I的后端。也就是说,连接件4可穿过弹簧回退支架6的中间,弹簧回退支架5在针管套筒2内滑动,但是其行程是有限制的,一端受限于回退套管的前端,另一端受限于针管固定支架I的后端。另外,药物推进器3的前段的一部分可以穿过弹簧回退支架6的内部,具体可通过设置于弹簧回退支架6内部的导向滑块和药物推进器3前端设置的导向槽导向,该导向槽止于一凸设在药物推进器3前段外壁的一边缘结构,可以限定弹簧回退支架6的移动。
[0051]药物推进器3与回退套管5之间设有导向结构;导向结构可以由设置于回退套管5内壁上的导向槽及设置于药物推进器3外壁的导向滑块构成,也可以反过来由设置于回退套管5内壁上的导向滑块及设置于药物推进器3外壁的导向槽块构成,在不产生额外干涉,影响其他结构运动趋势的前提下,可以自由选择设置,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回退套管5与针管套筒2之间与弹簧回退支架6与针管套筒2之间均设有类似的导向结构。
[0052]弹簧7的两端分别抵住弹簧回退支架6及针管套筒2内部的一凹槽。弹簧7选用65Mn弹簧钢材质的压簧。
[0053]另外,针管套筒2设有第一限位槽21,药物推进器3设有可与第一限位槽对应形成一第一扣合的第一限位卡块32;回退套管5设有解锁该第一扣合的第一解锁特征51。一并结合图8,可看到第一限位卡块32包括一弹性杆,弹性杆的末端形成一个凸起,该凸起扣合在第一限位槽21中,可以限制药物推进器3退出针管套筒2的运动趋势。而第一解锁特征51可从该凸起的两侧抬起该凸起的两个斜面,使凸起向上抬起,从而达到解锁的目的。
[0054]回退套管5设有第二限位槽52(请参考图9),针管套筒2设有可与第二限位槽52对应形成第二扣合的第二限位卡块22;药物推进器3设有解锁该第二扣合的第二解锁特征33。一并结合图4、图5,第二限位卡块22为设置在针管套筒2壁上的弹性杆,为了扣合更加稳定,可在针管套筒2的两侧对称设置两个这样的弹性杆。弹性杆的形成方式可参考图1,其仅一边与针管套筒2连接,其他三边均为挖开,和针管套筒形成缝隙,再用热成型或其他方式将弹性杆向内压即可,这样就可以卡住回退套管5上的第二限位槽52。而第二解锁特征33是设置在药物推进器33上的一个凸起,该凸起可将弹性杆向外挤,使其完全脱离或部分脱离第二限位槽52,从而达到解锁的目的。
[0055]需要说明的,第一扣合及第二扣合必须相应的解锁特征解锁后才能脱开,解锁后,可选扣合是否需要通过外力脱开,需要器械能够灵敏实现操作时,可将其设置无需外力脱开;而为了使器械的操作更加稳定时,则将其设置为解锁后仍需外力才能脱开。本实用新型后文虽以第二种脱开方式为例进行说明,然后并不以此为限,采用第一种脱开方式的设置也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以第一扣合为例,图2中的第一限位卡块32为例,具有的凸起在其底部与弹性杆之间形成直角夹角或类直角夹角,这样在扣合时,即使施加外力也不会脱开,结果后,凸起被向上托起,此时与第一限位槽21扣合的是一个圆弧过渡面,施加外力,即可使扣合脱开。如果想要设置为解锁后直接脱开,可以将凸起变小,或将圆弧过渡面改为一个平滑的斜面。同理,在各个限位槽的边缘设置圆角作为圆弧过渡面或者设置平滑的斜面倒角,也可以实现相应的需求。本领域技术人员结合附图及本部分说明应可理解其他的类似实现方式,在此不再赘述。脱开的需要的力度与结构的关系也属于本领域公知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0056]回退套管5设有第三限位槽53,药物推进器3设有可与第三限位槽53对应形成可外力脱开扣合的柔性卡块34;可外力脱开扣合类似前文第一扣合及第二扣合解锁后的状态,柔性卡块34与第三限位槽53之间通过圆弧过渡面扣合,在施加外力时(例如拉动药物推进器)即可使扣合脱开。
[0057]各解锁特征及扣合的位置关系如下:第二解锁特征33解锁第二扣合的同时,即第二解脱特征与第二限位卡块22接触将其向外顶出时,将形成该第一扣合,即此时第一限位卡槽21将与第一限位卡块32形成扣合状态。第一解锁特征51解锁第一扣合的同时,即第一解锁特征将第一限位卡块向上托起时,将形成该可外力脱开扣合,即此时柔性卡块34将与第三限位槽53形成扣合。
[0058]各扣合功用如下:第一扣合用以限制药物推进器3退出针管套筒2的运动趋势;第二扣合用以限制回退套管5退出针管套筒2的运动趋势;可外力脱开扣合用以限制药物推进器3退出回退套管5的运动趋势。
[0059]另外,第一扣合形成同时,药物推进器3限制弹簧回退支架6在弹簧7的弹力作用下退出针管套筒2的运动趋势。
[0060]回退套管5还设有第一安全限位槽54,药物推进器3设有与第一安全限位槽54对应形成第一安全扣合的第一安全限位卡块35,第二安全扣合用以限制药物推进器3退出回退套管5的运动趋势,第二安全扣合可通过外力脱开。
[0061]所述针管套筒2还设有第二安全限位槽23,弹簧回退支架6设有与第二安全限位槽23对应形成第二安全扣合的第二安全限位卡块61,第二安全扣合用以限制弹簧回退支架6向针管套筒2前端滑动的趋势。第二安全扣合可以设置成需通过较大外力脱开,也可以设置成必须破坏否则无法脱开,如固体药物注射器需制成一次性产品,则采用后者的方式。
[0062]结合图1,第二限位卡块22所述第二安全限位槽23的后方,还用以限制弹簧回退支架6在弹力作用下向针管套筒2后端运动的趋势。
[0063]最后,注射器还包括限位支撑架8,与药物推进器3及针管套管2可拆卸地连接,包括与第一限位卡块32对应形成一可拆卸扣合的第四限位槽81;该可拆卸扣合用以限定药物推进器3进入及退出回退套管5的运动趋势。
[0064]下面具体介绍前述的固体药物注射器的操作过程:
[0065]固体药物注射器的初始状态如图1及图2所示,对各主要作用部分的功用进行说明如下:针头11用以刺入病人的体内,是固体药棒进入人体的载体。药物推进器3和药物推进棒31:用以推动药棒进入针头11并最终进入到病人体内。针管套筒2:锁定药物推进器3,同时为药物推进器3提供限位结构。针头固定支架1:固定针头11,药物密封套13和药物托架12。回退套管5:连接针头固定支架I,带动针头固定支架I等往后移动。弹簧7:推动弹簧回退支架6和药物推进器3等往后移动,直到弹簧回退支架6被针管套管2锁定。
[0066]使用前,如图3及图4所示,需将针头保护密封套和限位支撑架8取下来,然后将固体药棒放入针头固定支架I,固体药棒卡在药物托架12和药物密封套13之间,保证其不会掉出,同时起到密封作用。如图4所示,此药物填装过程可以将药物推进器3拉出针管套筒2后通过辅助工具进行,也可以事先在前套筒和后套筒未扣合成一体时,先行将固体药棒卡在药物托架12和药物密封套13之间,再将前套筒及后套筒扣合,然后安装其他零件。
[0067]前述固体注射器的工作过程主要由3大步骤完成:
[0068]步骤1:推进:注射时,如图5及图6所示,此时回退套管5与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