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粘膜细菌采集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752298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肠粘膜细菌采集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肠粘膜细菌采集器,包括吸附部件、能够将吸附部件送入和带出肠道的引导部件以及隔离部件;引导部件为杆状,其一端与吸附部件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手持部;隔离部件套设在吸附部件和引导部件外,吸附部件在隔离部件内处于弹性收缩状态。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易操作,利于提高细菌采集效率,且体积小能够大大降低人体不适感,同时能够保证对肠道内采集点的细菌采样准确程度。
【专利说明】
肠粘膜细菌采集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体内细菌采样装置,具体为一种肠粘膜细菌采集器。
【背景技术】
[0002]人体肠道内存在数量庞大、结构复杂的共生菌群,其细胞数量是人体自身细胞数量的10倍,编码的技术数量是人的基因组的100倍,如此庞大的细菌群体与人体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相互依赖、互利共生,肠道菌群在肠道营养代谢吸收、维持正常免疫功能、协同/拮抗病原菌入侵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影响人体健康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0003]大量的科学证据表明肠道粘膜局部菌群与直肠上皮细胞相互作用,是疾病甚至肿瘤等的起始于发生过程中潜在的病因学因素,因此,深入研究肠道粘膜局部菌群的特性对治疗和预防肠道疾病有益;因而提供一种对人体影响小的肠道粘膜细菌采集器很有必要。
[0004]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肠粘膜细菌采集器,结构简单易操作,对人体肠粘膜细菌提取时降低人体的不适感。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0007]—种肠粘膜细菌采集器,包括吸附部件、能够将吸附部件送入和带出肠道的引导部件以及隔离部件;引导部件为杆状,其一端与吸附部件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手持部;隔离部件套设在吸附部件和引导部件外,吸附部件在隔离部件内处于弹性收缩状态。
[0008]进一步的,还包括收集装置,收集装置为广口瓶,瓶口设有瓶塞。
[0009]进一步的,所述吸附部件为圆柱形或椭球形。
[0010]进一步的,所述隔离部件为筒形,包括第一隔离部和第二隔离部,第一隔离部套设在吸附部件上,第二隔离部套设在在引导部件上。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隔离部的内径大于第二隔离部的内径;第一隔离部与第二隔离部之间为与圆柱形吸附部件适配的台阶状过渡连接,或者为与椭球形吸附部件适配的弧形过渡连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吸附部件为医用海绵块、泡沫塑料、纤维材料块以及棉花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3]进一步的,所述引导部件为医用塑料和\或金属材料。
[0014]进一步的,所述隔离部件为医用塑料膜。
[0015]进一步的,所述吸附部件上设有凹槽。
[0016]进一步的,所述引导部件的杆体上设有刻度。
[00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易操作,利于提高细菌采集效率,且体积小能够大大降低人体不适感,同时能够保证对肠道内采集点的细菌采样准确程度。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肠粘膜细菌采集器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图1中所示肠粘膜细菌采集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图1中所示肠粘膜细菌采集器另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4是本实用新型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图1中所示吸附部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
[0024]1、吸附部件;11、凹槽;2、引导部件;21、手持部;3、隔离部件;31、第一隔离部;32、
第二隔离部;4、收集装置;41、瓶塞。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助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0026]如图1所示,一种肠粘膜细菌采集器,包括吸附部件1、能够将吸附部件送入和带出肠道的引导部件2以及隔离部件3:
[0027]吸附部件I优选为圆柱形或椭球形的医用海绵块,也可以是医用纤维材料或棉花,内部具有空隙和具有一定的弹性;
[0028]所述引导部件2为细长光滑的杆体,杆体为医用塑料或者医用金属材质,引导部件2的一端伸入吸附部件I的中心并与吸附部件I固定连接;引导部件2的另一端为手持部21,手持部21优选为适于手握的环形;优选的,引导部件2也可以为细长的有一定刚性且有很好柔韧性的医用金属丝。杆体上可设置刻度(图中未标示),便于控制掌握引导部件进入肠道内的长度。
[0029]吸附部件I外套设有隔离部件3,隔离部件3为两端不封堵的筒形,优选为医用塑料薄膜,也可以是橡胶薄膜,但优选使用弹性低、韧性高且轻薄柔软的材料;隔离部件3套设在吸附部件I上时吸附部件I处于弹性收缩状态(即受挤压状态);隔离部件3的长度优选不小于引导部件2长度以方便去除隔离部件3;进一步的,隔离部件3包括第一隔离部31和第二隔离部32,第一隔离部31的内径大于第二隔离部32的内径,第一隔离部31套设在吸附部件I上,第二隔离部32套设在引导部件2上,第一隔离部31和第二隔离部32之间为与圆柱形吸附部件I适配的台阶状过渡连接,如图2所示;或者为与椭球形吸附部件I适配的弧形过渡连接,如图3所示;以此保证隔离部件3恰包裹在吸附部件I和引导部件2上,减少在肠道内的体积,降低人体不适感。
[0030]如图4所示,还包括收集装置4,优选为透明广口收集瓶,瓶内可存储细菌DNA保存液,瓶口处设有防止其他细菌污染的瓶塞41。
[0031]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的吸附部件I上设置多条凹槽11,以增大吸附部件I对肠道内细菌的附着空间。
[0032]使用时,手持引导部件2的手持部21,通过引导部件2将吸附部件I送入肠道内,由于吸附部件I与隔离部件3之间存在压力(吸附部件在隔离部件中处于弹性收缩状态),故在推进过程中可以保证隔离部件3套设在吸附部件I和引导部件2上不脱落,直至将吸附部件I送到采集位,隔离部件3将经过的肠道内的细菌隔离,减少吸附部件I对肠道内非采集点处的细菌的吸附;吸附部件I到达采集点处后,将引导部件2上套设的隔离部件3的第二隔离部32向外牵引,直至使吸附部件I完全脱离第一隔离部31;可以通过轻度旋转或移动手持部21带动吸附部件I旋转或移动,提高对采集点处细菌的吸附程度,之后将吸附部件I带出肠道;将吸附部件I采集的带有细菌的肠液放入收集瓶内,保存在收集瓶内的提取溶液中,封口待检测。
[0033]由于在吸附部件I离开肠道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吸附其他位置的细菌,为了提高细菌采集的准确度,可以重复上述步骤多次,分别采集肠道内不同位置的菌群,使用排除法,得到更为准确的细菌采样结果。
[003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肠粘膜细菌采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吸附部件、能够将吸附部件送入和带出肠道的引导部件以及隔离部件;引导部件为杆状,其一端与吸附部件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手持部;隔离部件套设在吸附部件和引导部件外,吸附部件在隔离部件内处于弹性收缩状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肠粘膜细菌采集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收集装置,收集装置为广口瓶,瓶口设有瓶塞。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肠粘膜细菌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部件为圆柱形或椭球形。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肠粘膜细菌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部件为筒形,包括第一隔离部和第二隔离部,第一隔离部套设在吸附部件上,第二隔离部套设在引导部件上。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肠粘膜细菌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部的内径大于第二隔离部的内径;第一隔离部与第二隔离部之间为与圆柱形吸附部件适配的台阶状过渡连接,或者为与椭球形吸附部件适配的弧形过渡连接。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肠粘膜细菌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部件为医用海绵块、泡沫塑料、纤维材料块以及棉花中的一种或几种。7.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肠粘膜细菌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件为医用塑料和\或金属材料。8.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肠粘膜细菌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部件为医用塑料膜。9.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肠粘膜细菌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部件上设有凹槽。10.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肠粘膜细菌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件的杆体上设有刻度。
【文档编号】A61B10/02GK205433753SQ201521101372
【公开日】2016年8月10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5日
【发明人】丁文京
【申请人】丁文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